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 (2/2)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我成了仁宗之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道就多了,这样势必会影响漕运的收益。”
“这肯定不行!汴梁百万臣民就应该靠着汴河,就应该依靠漕运。绝不可以有另外的渠道。因为,有了另外的渠道,即便是那些苦哈哈的百姓,也能吃到新粮了。他们都是贱民,没资格吃新粮!”
“咱再说工坊城。不管是军器监还是将作监,所有的匠人,本就该受苦力,就该着干最重的活,吃最难下咽的饭,住最简陋的房屋……然后制作最精良的器具。”
“以此类推,再往远追溯。有巢氏错了,不该让黎民有屋可居,神农氏也错了,不该尝百草解黎民之饥馑,孔圣人更错了,不该教化黎民……”
“崔郎中,可是此意思?以崔郎中之意,朝廷可以继续令军器监制作往日之军械,直接从工坊城搬出来。”
“没地方不怕,再找块地重建!不管购地的费用还是重建的费用,工坊城担了。”
“如此做来,崔郎中可还满意?”
辩论的最好切入口,是逮着论点中的不严谨,以此展开,放大,从而偷换概念,改变争辩的核心。
崔郎中这番话的意思,都懂,就是赵曦也明白。
无非就是让朝廷改善办公条件呗。可你没事说什么四民?说什么士人至尊?
是事实,国朝现状的确如此。可不该说改善工匠条件不对……这似乎就是在否定赵曦所做的一切。
做了这么多,赵曦并不排斥改善办公条件,问题是,直接说不行吗?直接说了,有些条件都可以商讨,可你这是想干嘛?
先指责工坊城的错,然后给我一个改错的机会,就是把公廨都改造了?
想什么好事呢?赵曦没准备惯着!
“殿下……陛下,微臣绝无此意!”
“哪敢问崔郎中,到底是何意?如所言,工匠因奢华而不思劳作。可是有劣品盔甲?还是有废用之火枪?”
“陛下,诸位臣工,圣人曾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而言之,所谓利其器,并非单指使用之器械。”
“身体、学识、饭食乃至生活环境,都是一个人劳作之器,不管从事任何行业的所谓器。”
“军卒之于征战,军备为其器,而个人军事素养也为其器,甚至妻儿老小的归属也为其器。而利其器,即为更新军备,提高素养,解决后顾之忧。”
“士人之于治政,圣贤书为其器,品德性情为其器,同样生活条件也为其器。”
“推而言之,工匠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便是利其器之为。何有奢华之说?”
有些牵强,也只能这样牵强了,没办法。
四民之中,以士人为尊,在朝堂,乃至在整个天下,都是认同的。
赵曦还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想法,那事做不得。
所以,只能是东拉西扯的跟先贤扯点关系。对错不说,好歹拉扯上了。
太子这番话……好像有点道理,或者说很有道理。
这不正好是恳请朝廷改善公廨的理由吗?
这样理解就对了!赵曦白呼这么多,不就为这一点吗?
赵曦是肯定不能提这个话题的,可他又不想这次的议事又变成扯淡。
所以,在反辩时,专门留了一空隙,等着人抓。
道就多了,这样势必会影响漕运的收益。”
“这肯定不行!汴梁百万臣民就应该靠着汴河,就应该依靠漕运。绝不可以有另外的渠道。因为,有了另外的渠道,即便是那些苦哈哈的百姓,也能吃到新粮了。他们都是贱民,没资格吃新粮!”
“咱再说工坊城。不管是军器监还是将作监,所有的匠人,本就该受苦力,就该着干最重的活,吃最难下咽的饭,住最简陋的房屋……然后制作最精良的器具。”
“以此类推,再往远追溯。有巢氏错了,不该让黎民有屋可居,神农氏也错了,不该尝百草解黎民之饥馑,孔圣人更错了,不该教化黎民……”
“崔郎中,可是此意思?以崔郎中之意,朝廷可以继续令军器监制作往日之军械,直接从工坊城搬出来。”
“没地方不怕,再找块地重建!不管购地的费用还是重建的费用,工坊城担了。”
“如此做来,崔郎中可还满意?”
辩论的最好切入口,是逮着论点中的不严谨,以此展开,放大,从而偷换概念,改变争辩的核心。
崔郎中这番话的意思,都懂,就是赵曦也明白。
无非就是让朝廷改善办公条件呗。可你没事说什么四民?说什么士人至尊?
是事实,国朝现状的确如此。可不该说改善工匠条件不对……这似乎就是在否定赵曦所做的一切。
做了这么多,赵曦并不排斥改善办公条件,问题是,直接说不行吗?直接说了,有些条件都可以商讨,可你这是想干嘛?
先指责工坊城的错,然后给我一个改错的机会,就是把公廨都改造了?
想什么好事呢?赵曦没准备惯着!
“殿下……陛下,微臣绝无此意!”
“哪敢问崔郎中,到底是何意?如所言,工匠因奢华而不思劳作。可是有劣品盔甲?还是有废用之火枪?”
“陛下,诸位臣工,圣人曾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而言之,所谓利其器,并非单指使用之器械。”
“身体、学识、饭食乃至生活环境,都是一个人劳作之器,不管从事任何行业的所谓器。”
“军卒之于征战,军备为其器,而个人军事素养也为其器,甚至妻儿老小的归属也为其器。而利其器,即为更新军备,提高素养,解决后顾之忧。”
“士人之于治政,圣贤书为其器,品德性情为其器,同样生活条件也为其器。”
“推而言之,工匠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便是利其器之为。何有奢华之说?”
有些牵强,也只能这样牵强了,没办法。
四民之中,以士人为尊,在朝堂,乃至在整个天下,都是认同的。
赵曦还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想法,那事做不得。
所以,只能是东拉西扯的跟先贤扯点关系。对错不说,好歹拉扯上了。
太子这番话……好像有点道理,或者说很有道理。
这不正好是恳请朝廷改善公廨的理由吗?
这样理解就对了!赵曦白呼这么多,不就为这一点吗?
赵曦是肯定不能提这个话题的,可他又不想这次的议事又变成扯淡。
所以,在反辩时,专门留了一空隙,等着人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