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第六只手指:白先勇散文精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得以全貌流传后世,遑论其他一般作家。文学作品保存传世,的确是一项不能掉以轻心的艰巨事业。
文学作品也有失传之虞
二十世纪印刷发达,按理说文学作品应该没有失传之虞了。其实不然,我们不要忘记,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海峡两岸的读者都看不到像沈从文这么重要的一位作家的作品,中国大陆的文学史里,当时根本没有沈从文这个名字。一九八一年,沈从文访美,我在旧金山见到他,沈从文不胜感慨的对我说道:“可惜台湾也不出版我的书。”我急忙辩道:“沈先生,您的作品台湾已经有盗印版了!”那个时候,台大附近的书摊早已开始在卖大陆作家的禁书。那些书摊对两岸文化交流,其实很有贡献。我们现在也许觉得不可思议“文革十年”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作品,在大陆几乎全部销声匿迹。同年,吴组缃先生从北京到美国加州参加鲁迅讨论会,我把两本收藏已久的吴组缃小说集与吴组缃散文集拿给他看,那两本书是香港出版的,可以说是海外孤本,年代已久,书已破旧。吴组缃先生捧着那两本破书,激动得手都发抖,好像与失散多年的子女又在异地重逢一般,因为他在大陆也有许多年没有看到自己的书了。“文革”时候,作家收藏自己的作品,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我看见吴组缃先生对他那两本集子那般依依不舍,便把书赠还给他。
严肃的文学作品失去市场空间
在台湾的作家,占有利地,处境当然好得多,但也不尽然,有几位作家的作品,也曾因为政治、经济种种原因,差点被埋没,不为人知,我在台大念书的时候,就听闻我们老师台静农先生是位“五四”时代已经成名的小说家,而且还受到鲁迅的推崇。但是台先生的小说只是听闻,却从来没有机会读到。那个时候,台先生的创作恐怕在台湾还无法出版,一直到八年代,我知道刘以鬯先生在香港发现了台先生的旧作,便赶紧写信给曾经担任过现代文学编辑的柯庆明教授,请他向台先生取得同意,将他的小说重刊在现代文学上,这才有日后远景版台静农短篇小说集的产生。柯庆明在一篇纪念台先生的文章中提到,台先生看到他那些阔别已久的小说,很平静的说道:“五十年了,没想到还找得到!”我想台先生心里还是高兴的。
大概在八年代中,我在台湾参加过一个老中青三代小说家的座谈会,那天恰好前辈作家姜贵先生没能出席,我在会上便自告奋勇,为他那本绝版已久的小说旋风请命,呼吁有心人士出面重印旋风。据我了解,这些年来,有些学者想研究这本书,在市面上还是找不到,只好向图书馆借来全本复印。这次姜贵先生的旋风已经被选为台湾文学经典,这本小说总应该有机会重新再版了。文学经典,如果没有有心人士的爱护与推广,也有失传的危险。
台湾这些年来,社会繁荣,出版事业出人意外的蓬勃,但是在市场经济商业文化的主导下,严肃的文学作品,因为销售量不够大,在市场上反而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这倒令人怀念起六年代的周梦蝶先生在武昌街明星咖啡馆门前那个书摊来了,在那儿,我们总买得到销不出去的旧文学杂志以及一些曲高和寡的诗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也怀有周梦蝶先生对文学那份兴灭继绝的悲愿,开设一家书店专门卖高水准的文学书籍,让台湾真正爱好文学的读者,能在那儿买得到他们想看的文学作品。
台湾文学已在学院中占有一席之地
台湾文学早已自成传统,在华文写作世界中独树一帜,就如同爱尔兰文学及美国文学在英文文学中所占的地位一样,有其承传及开启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九四九后的三十年间,中国大陆文学因为政治干扰,丧失了生命力,这期间的台湾文学,在文学史上,愈更显得弥足珍贵。这次台湾文学经典评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六十七位复审委员,大部分都是大专院校教授台湾现代文学的老师,而且据说台湾现代文学在台湾高等学院的课程中,已经变成了“显学”成为通识教育大一国文的一部门,并且广为大专学生所喜爱,选修人数甚众。这个现象,在十年前恐怕还是难以想像的。这是台湾人文教育的一大进步,台湾文学,在学院中终于取得了合法地位。这样看来,我又变得乐观起来,有这么多的教师及学生在传授研读台湾文学,我相信台湾文学的优秀作品,会因此代代相传下去。而这次台湾文学经典评选出来的这一份书单,正好可以作为大专院校教授台湾现代文学课程的重要参考。
不得以全貌流传后世,遑论其他一般作家。文学作品保存传世,的确是一项不能掉以轻心的艰巨事业。
文学作品也有失传之虞
二十世纪印刷发达,按理说文学作品应该没有失传之虞了。其实不然,我们不要忘记,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海峡两岸的读者都看不到像沈从文这么重要的一位作家的作品,中国大陆的文学史里,当时根本没有沈从文这个名字。一九八一年,沈从文访美,我在旧金山见到他,沈从文不胜感慨的对我说道:“可惜台湾也不出版我的书。”我急忙辩道:“沈先生,您的作品台湾已经有盗印版了!”那个时候,台大附近的书摊早已开始在卖大陆作家的禁书。那些书摊对两岸文化交流,其实很有贡献。我们现在也许觉得不可思议“文革十年”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作品,在大陆几乎全部销声匿迹。同年,吴组缃先生从北京到美国加州参加鲁迅讨论会,我把两本收藏已久的吴组缃小说集与吴组缃散文集拿给他看,那两本书是香港出版的,可以说是海外孤本,年代已久,书已破旧。吴组缃先生捧着那两本破书,激动得手都发抖,好像与失散多年的子女又在异地重逢一般,因为他在大陆也有许多年没有看到自己的书了。“文革”时候,作家收藏自己的作品,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我看见吴组缃先生对他那两本集子那般依依不舍,便把书赠还给他。
严肃的文学作品失去市场空间
在台湾的作家,占有利地,处境当然好得多,但也不尽然,有几位作家的作品,也曾因为政治、经济种种原因,差点被埋没,不为人知,我在台大念书的时候,就听闻我们老师台静农先生是位“五四”时代已经成名的小说家,而且还受到鲁迅的推崇。但是台先生的小说只是听闻,却从来没有机会读到。那个时候,台先生的创作恐怕在台湾还无法出版,一直到八年代,我知道刘以鬯先生在香港发现了台先生的旧作,便赶紧写信给曾经担任过现代文学编辑的柯庆明教授,请他向台先生取得同意,将他的小说重刊在现代文学上,这才有日后远景版台静农短篇小说集的产生。柯庆明在一篇纪念台先生的文章中提到,台先生看到他那些阔别已久的小说,很平静的说道:“五十年了,没想到还找得到!”我想台先生心里还是高兴的。
大概在八年代中,我在台湾参加过一个老中青三代小说家的座谈会,那天恰好前辈作家姜贵先生没能出席,我在会上便自告奋勇,为他那本绝版已久的小说旋风请命,呼吁有心人士出面重印旋风。据我了解,这些年来,有些学者想研究这本书,在市面上还是找不到,只好向图书馆借来全本复印。这次姜贵先生的旋风已经被选为台湾文学经典,这本小说总应该有机会重新再版了。文学经典,如果没有有心人士的爱护与推广,也有失传的危险。
台湾这些年来,社会繁荣,出版事业出人意外的蓬勃,但是在市场经济商业文化的主导下,严肃的文学作品,因为销售量不够大,在市场上反而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这倒令人怀念起六年代的周梦蝶先生在武昌街明星咖啡馆门前那个书摊来了,在那儿,我们总买得到销不出去的旧文学杂志以及一些曲高和寡的诗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也怀有周梦蝶先生对文学那份兴灭继绝的悲愿,开设一家书店专门卖高水准的文学书籍,让台湾真正爱好文学的读者,能在那儿买得到他们想看的文学作品。
台湾文学已在学院中占有一席之地
台湾文学早已自成传统,在华文写作世界中独树一帜,就如同爱尔兰文学及美国文学在英文文学中所占的地位一样,有其承传及开启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九四九后的三十年间,中国大陆文学因为政治干扰,丧失了生命力,这期间的台湾文学,在文学史上,愈更显得弥足珍贵。这次台湾文学经典评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六十七位复审委员,大部分都是大专院校教授台湾现代文学的老师,而且据说台湾现代文学在台湾高等学院的课程中,已经变成了“显学”成为通识教育大一国文的一部门,并且广为大专学生所喜爱,选修人数甚众。这个现象,在十年前恐怕还是难以想像的。这是台湾人文教育的一大进步,台湾文学,在学院中终于取得了合法地位。这样看来,我又变得乐观起来,有这么多的教师及学生在传授研读台湾文学,我相信台湾文学的优秀作品,会因此代代相传下去。而这次台湾文学经典评选出来的这一份书单,正好可以作为大专院校教授台湾现代文学课程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