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甸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茅宴坐荒山巅,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蜕蝉。涌出舍利,八万四千。赞叹不尽,而说偈言。”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人们自然明白说的就是济颠和尚。前些年,济公传一开播,那个“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形象就已深入人心,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垂髻孩童,谁都会哼这首歌。当然,这个艺术化了的济公,离原来的形象早已十分遥远了。据灵隐寺志载:“济颠祖师,名道济,台州李氏子。初参瞎堂,知非凡器,然饮酒食肉,有若风狂。监寺至不能容,呈之瞎堂。批云:‘法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耶?’人遂不敢言。及远公既寂,出居净慈寺,累显神通,奇异多端”
历史上的济颠(公元1148—1209年),原名李心远,道济是他的法名,是当时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房孙。道济剃度出家之地正是灵隐寺,著名的瞎堂慧远禅师就是他的师父。慧远禅师是高僧,一眼就知道道济是个灵悟之人,尽管不时有颠狂之举,但这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一个得悟了的人,狂即不狂,颠即不颠,一切言行举止都不在世俗的道德框架之内。所以,当监寺向他呈上诉状,想将道济逐出灵隐寺时,他便说了“法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耶”的话,其实,他是心知肚明,道济非池中之物。对于道济的行为言语,晦山戒显禅师在济颠本传序里明确作了解释:“菩萨住于生死,不为污行,而济颠竟为污行者,何耶?良以证果人欲度执相凡夫,不得不隐圣现劣故也。济颠本天台罗汉,示迹尘中,出家灵隐,继迁净慈,踪迹最为奇特。予尝谓:因中果地两种行事,迥不相同,果地中人示为污行,便显神通,貌混凡夫,旋彰灵异,决不与痴暗愚夫同一颠倒而迷惑也。今以困中人冒果地相,不过狮虫狐种,败坏僧仪而已,何足为正人所齿录哉!近世有等魔禅口说宗教,妄餐酒肉,以为吾学济颠也。此虽可学,而济颠来踪去迹,种种奇特能学否耶?济颠示梦太后,口吐金佛,乃至触境逢缘,现种种神通三昧能学否耶?济颠锦绣蟠胸,出口珠玉,尽大地儒释比让一头地能学否耶?”济颠已是觉悟了的人,他喝酒吃肉全是示迹于人世,度执相之凡夫所需要的,而有些僧人,觉悟没有门道,吃肉喝酒乃至劣迹污行倒是学个精通!还美其名曰:“我学济颠和尚。”其实,连济颠的皮毛都没有学到,也无法学到。
道济属于果地中人,能显化神通,加上他人热心,以助人为乐,寺中逢有僧人生病,他便亲自采办药石,游走市井之地,如遇有百姓危难,他也为之排忧解难,只要有他济颠出现之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他,故一时被时人广为传诵。
济颠不像其他的僧人那样,在寺里守着,本本份份地做着和尚该做的事。多数时间,他都飘逸出游,足迹遍及浙、皖、蜀等地,一生飘忽,尘踪不定,衣衫不整,寝食无定。累了,倒地而卧。他写有一诗,很能说明他这方面的随意:
何须林景胜潇湘,只须西湖化作酒。
和衣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道济貌似疯颠落拓,实则锦心绣口,珠玉藏胸,每有诗句,往往意味隽永,韵致十足。他经常在西湖附近的山山水水之间游走,故留下了不少诗篇,有镌峰语录十卷及诗词偈语榜文等十四篇,其中湖中夕泛归南屏二绝曰:
几度西湖独上船,蒿师曾识不论钱。
一声啼鸟破幽绝,正是山横落照边。
满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
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春。
&... -->>
“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茅宴坐荒山巅,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蜕蝉。涌出舍利,八万四千。赞叹不尽,而说偈言。”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人们自然明白说的就是济颠和尚。前些年,济公传一开播,那个“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形象就已深入人心,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垂髻孩童,谁都会哼这首歌。当然,这个艺术化了的济公,离原来的形象早已十分遥远了。据灵隐寺志载:“济颠祖师,名道济,台州李氏子。初参瞎堂,知非凡器,然饮酒食肉,有若风狂。监寺至不能容,呈之瞎堂。批云:‘法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耶?’人遂不敢言。及远公既寂,出居净慈寺,累显神通,奇异多端”
历史上的济颠(公元1148—1209年),原名李心远,道济是他的法名,是当时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房孙。道济剃度出家之地正是灵隐寺,著名的瞎堂慧远禅师就是他的师父。慧远禅师是高僧,一眼就知道道济是个灵悟之人,尽管不时有颠狂之举,但这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一个得悟了的人,狂即不狂,颠即不颠,一切言行举止都不在世俗的道德框架之内。所以,当监寺向他呈上诉状,想将道济逐出灵隐寺时,他便说了“法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耶”的话,其实,他是心知肚明,道济非池中之物。对于道济的行为言语,晦山戒显禅师在济颠本传序里明确作了解释:“菩萨住于生死,不为污行,而济颠竟为污行者,何耶?良以证果人欲度执相凡夫,不得不隐圣现劣故也。济颠本天台罗汉,示迹尘中,出家灵隐,继迁净慈,踪迹最为奇特。予尝谓:因中果地两种行事,迥不相同,果地中人示为污行,便显神通,貌混凡夫,旋彰灵异,决不与痴暗愚夫同一颠倒而迷惑也。今以困中人冒果地相,不过狮虫狐种,败坏僧仪而已,何足为正人所齿录哉!近世有等魔禅口说宗教,妄餐酒肉,以为吾学济颠也。此虽可学,而济颠来踪去迹,种种奇特能学否耶?济颠示梦太后,口吐金佛,乃至触境逢缘,现种种神通三昧能学否耶?济颠锦绣蟠胸,出口珠玉,尽大地儒释比让一头地能学否耶?”济颠已是觉悟了的人,他喝酒吃肉全是示迹于人世,度执相之凡夫所需要的,而有些僧人,觉悟没有门道,吃肉喝酒乃至劣迹污行倒是学个精通!还美其名曰:“我学济颠和尚。”其实,连济颠的皮毛都没有学到,也无法学到。
道济属于果地中人,能显化神通,加上他人热心,以助人为乐,寺中逢有僧人生病,他便亲自采办药石,游走市井之地,如遇有百姓危难,他也为之排忧解难,只要有他济颠出现之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他,故一时被时人广为传诵。
济颠不像其他的僧人那样,在寺里守着,本本份份地做着和尚该做的事。多数时间,他都飘逸出游,足迹遍及浙、皖、蜀等地,一生飘忽,尘踪不定,衣衫不整,寝食无定。累了,倒地而卧。他写有一诗,很能说明他这方面的随意:
何须林景胜潇湘,只须西湖化作酒。
和衣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道济貌似疯颠落拓,实则锦心绣口,珠玉藏胸,每有诗句,往往意味隽永,韵致十足。他经常在西湖附近的山山水水之间游走,故留下了不少诗篇,有镌峰语录十卷及诗词偈语榜文等十四篇,其中湖中夕泛归南屏二绝曰:
几度西湖独上船,蒿师曾识不论钱。
一声啼鸟破幽绝,正是山横落照边。
满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
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