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甸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交芦庵声名之重,不仅在于其禅事与芦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围其东面有一个厉、杭二公祠。厉,杭二公祠祀厉樊榭、杭堇浦二公。原为一水阁楼,有林纾文“登阁拜厉太鸿栗主”可证。1932年最后一次重修,壁刻厉、杭二公小像,并数道往还诗文。唐玉虬先生载道:“樊榭集中十之二三,皆咏西溪事也。新罗山人华秋岳为绘西溪结屋图,惟其故址,今已不能确指。有祠屋在交芦庵之东,迭经兴废,近数十年来,又成瓦砾。友人徐曙岑约周季纶、戴鹤皋、陈理卿、莱卿等同志十余人,集赀付交芦庵主持真参,鸠工重建之壬申(1932),冬后六日,新祠落成,行祭礼,鹤皋约不佞及千君照古偕往。上午八时,约会于松木场十一时,舟抵交芦庵此祠新额“厉杭二公祠”五字,即其(真参)手笔厉、杭夫人均为蒋氏,厉姬人月上、杭姬人张氏、姜氏,并附祠,两家眷属,各有千秋。”

    据村民回忆,此祠构筑颇巧究,前有一台门,台门内有天井,正屋全是落地雕花门扇。祠内有一联:“丈室花同天女散,摩围诗共老人参。”原为王述庵撰写。祠内立一碑,上刻马叙伦撰文余绍宋书写的碑文。“二公祠”后有一楹小阁楼,面对荷塘,正是夏日赏景的好去处。

    厉鹗(字太鸿,一字雄飞,号樊榭)与杭世俊(字大宗,号堇浦)均属同时代的人。厉鹗系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卒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少贫孤,且丧父,其兄靠卖淡巴菰叶(烟草)将他扶养。为减轻家庭负担,家人原拟将他“寄于僧舍”因厉鹗本人的反对而作罢。据载:厉鹗“僦居于东园,读书不辍,学问淹博。”年轻时喜爱诗词,时有佳作。23岁那年始,厉鹗在杭州汪氏听雨楼授馆课读,先后历时五年,边教边读,维持生计。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乡试中举。时已29岁。此后虽说两次会试皆不第,但他的诗名早已传遍京师了。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荐应博学鸿词考试,他误将论说写在诗的前面,名落孙山后。直到晚年,他仍是一介寒儒。迫于生计,不得已离家北上,欲在京城求取一官半职,奉养老母。途经天津时,遇到了当时的富商兼名士的查为仁,两人一见如故,他就停了下来,与查为仁一起笺注周密的绝妙好词,前后三个月方才完稿。这时,他早把去京师谋取官职的事早丢到脑后去了,也就是说,他最后一次当官的机会错过了!实际上,按清朝的制度,他完全可能以举人的身份通过一定的手续,向礼部、吏部报到,铨选为知县官的,可他却放弃了!把一生中最后一次希望付给了一本笺注的绝妙好词!旁人都替他惋惜,他却心安理得地返回家乡,专心著述,从此不再作仕进之想。

    厉鹗工诗词,熟悉两宋朝章典故,诗词标榜宋人,善写山水难状之景。与沈德潜、杭世俊、金农、全祖望、查为仁等相友善,名重一时。他为诗倾注了毕生的精力,有人形象地描绘他对诗的专注神态:“尝曳步缓行,仰天摇首,虽在衢巷,时见吟咏之意,市人望见遥避之,呼为‘诗魔’。”可见他对诗是如何地迷恋与执着!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在诗词创作方面独僻蹊径,成为浙派一支的创始人。才能够主持江、浙吟坛三十余年之久,而享誉千秋!

    厉鹗客居扬州时,又与马曰王官、马曰璐二人合作,纂宋诗纪事一百卷。马氏二人为乾隆时扬州的著名藏书家,其小玲珑山馆藏书之富,甲于东南。四库全书馆开之时,马氏献书达776种之多。为辑宋诗纪事,厉鹗花了20年时间。马氏两昆季也参与了部分搜集工作。对所收作品的版本和出处作了一些考订。这可以说著作家和藏书家的一次非常成功合作的典范之作。另外,他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一百卷、辽史拾遗十卷、东城杂记二卷、湖船录一卷、南宋院画录一卷、玉台书史、增修云林寺志,还曾参与修纂西湖志,并和友人协作编写南宋纪事诗等。

    厉鹗的诗幽深隽妙,诗品清高,时有清气氤氲于字里行间。他的诗写得最多而又最工妙的是山水旅游诗,而其中吟咏西溪的竟占十之二三之多。可见他与西溪的情结有多深!他终日吟啸于西溪,多篇诗作描写了西溪的溪光水色的变化及其朝夕晦明的不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