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神扇军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一顶帽子结缘
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正是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乱世时节,这一年24岁的青年裴度寄宿在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一座破旧的山神庙里,他饥寒交迫但还是手中捧着书在读,准备在第二年的秋闱中金榜题名。
裴度父母双亡后姨父王员外收养了他,但却让他跟随自己在外面跑生意,可裴度一心想读书无意做商人,最后就让王员外赶了出来,所以只好暂时寄宿在山神庙里。
正在裴度全神贯注读书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商人模样的人闯了进来,他上下打量裴度一番猛然“哈哈”一阵狂笑,然后说:“小老弟,我劝你还是别再用功了,我这人学了麻衣相术,我观你天生异相,今生不但没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纵纹入口,是一种横死的相,因此你还是别再枉费心机了。人活一世也不容易,你就好吃好喝一番,得过且过吧!”裴度听了,心里非常伤心,他放下书长叹一声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如果真是这样的命我也认了,但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好吃好喝得过且过我却心有不安,所以我还是要去考取功名,虽然不中但也快乐。”那人用惊异的眼光看着他,半晌才说:“如此我也就无话可说了。”
裴度与那人细聊,得知他叫陈知秋,是扬州的一位商人,主要的生意是在扬州生产毡帽再卖到山西一带。俩人聊得投机,陈知秋看着裴度衣衫单薄,就从头上摘下了自己戴的新毡帽说:“这是我今早戴到头上的,裴公子若不嫌弃就送给你了。”裴度推辞一番,见陈知秋诚心诚意也就收下了。这顶毡帽是陈知秋与家人们亲手所做,他这一次来闻喜也带来了很多这样的毡帽,裴度拿在手里观赏一会儿然后说道:“我有一个建议想告知陈员外,还请你不要生气。”陈知秋忙问是何建议,裴度说:“百姓们买毡帽无非是想御寒,但我看你制作的毡帽还是薄了些,还请陈员外再多用些布料把帽子加厚。”
陈知秋脸一红,以为裴度是嫌弃他的毡帽,裴度赶紧笑道:“陈员外不要多心,我只是为买毡帽的百姓考虑,这顶毡帽我还是很喜欢的。”
陈知秋听了敬佩不已,他说:“裴公子将来一定是一位好官!”裴度却摇了摇头说:“陈员外已经为我看了相,我如何能够做得了官?”陈知秋脸又一红,他说:“看相都是瞎说,公子万万不要信我的信口雌黄。”
裴度对陈知秋的看相之说还是挺在意的,原来早在这之前他曾到金山寺上香许愿,见大家围着一行禅师看相,便也在人散后悄悄找到一行请他给自己看相,现在陈知秋说的和一行的说法惊人相似,如果单单一行所说他还半信半疑,现在陈知秋所说的就让他十分相信了。
陈知秋临走看着情绪低落的裴度有些于心不忍,他告诉裴度说:“公子一定不要相信我的话,事在人为,你只要记得好人自有好报就是了。”
裴度却没有听进去,他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如果,如果能让我考取功名后再遭横死也行啊!”
陈知秋笑道:“裴公子还是当真了,我都说了看相之事不可信,你就别再计较了,再说这命运是讲不得价钱的,今后做事但求无愧于心就是了,不要学我。”说完告辞而去,只留下裴度在山神庙门口呆呆发愣。
二、两个玉带救命
自陈知秋走后,裴度好几天都提不起精神来,想想自己的前途他感觉很是渺茫,便再想到金山寺上香许愿。
金山寺离山神庙有一段距离,裴度去后上完香就与一行禅师聊了起来,一行仍是劝他不要赶考,并劝他跟着王员外一起做生意,让他挣些钱娶妻生子过一个安乐日子。裴度还是摇头,考取功名为百姓做事是他的梦想,他并不想放弃。
从金山寺回来已是傍晚,裴度一进山神庙就看到山神像旁边放了一个包袱,他取出来细看,只见里面包了两个玉带。这两个玉带玉质纯正,雕工精良,一看就值不少钱,裴度看着玉带沉思一会,耳边想起一行和陈知秋的话,如果他昧下此玉带不用经商就可以过起富贵日子,就是以后身遭不测也在死前享受了人生。可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裴度马上想到了丢玉带的人,这人或许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他若昧下玉带就会害了人家。想到这里裴度急忙提了玉带走出山神庙,他想到山下去看看是否有人来过。
裴度到了山下,就见一妇女急匆匆走了过来,脸上挂满了泪珠,看到裴度手里的包袱,她目光一颤,说:“公子,这包袱?”
裴度看了看她说:“这位大嫂,你莫不是丢了东西?”大嫂点了点头:“我到山神庙上香许愿,不想走得急丢了包袱,和你现在手里提着的一模一样。”裴度问她包里是何物,大嫂说是两个玉带,裴度就把包袱还给了她。那大嫂扑下身就要给裴度磕头,裴度忙把她扶起,大嫂说:“多亏公子还给我玉带,救了我相公一命。”裴度一问才知详情,原来这位大嫂的丈夫在闻喜经商,因为小事得罪了县令大人,那县令是个贪官,找了个借口就把她丈夫关进了大牢,家里上下打点花光了积蓄,现在县令好容易松了口气,但仍然要许多银子,说是限期不给就把她丈夫打入死牢,大嫂只得向亲戚借了这两个玉带匆匆赶来救丈夫,打算到闻喜的典当铺典当了去赎人。当... -->>
一、一顶帽子结缘
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正是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乱世时节,这一年24岁的青年裴度寄宿在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一座破旧的山神庙里,他饥寒交迫但还是手中捧着书在读,准备在第二年的秋闱中金榜题名。
裴度父母双亡后姨父王员外收养了他,但却让他跟随自己在外面跑生意,可裴度一心想读书无意做商人,最后就让王员外赶了出来,所以只好暂时寄宿在山神庙里。
正在裴度全神贯注读书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商人模样的人闯了进来,他上下打量裴度一番猛然“哈哈”一阵狂笑,然后说:“小老弟,我劝你还是别再用功了,我这人学了麻衣相术,我观你天生异相,今生不但没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纵纹入口,是一种横死的相,因此你还是别再枉费心机了。人活一世也不容易,你就好吃好喝一番,得过且过吧!”裴度听了,心里非常伤心,他放下书长叹一声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如果真是这样的命我也认了,但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好吃好喝得过且过我却心有不安,所以我还是要去考取功名,虽然不中但也快乐。”那人用惊异的眼光看着他,半晌才说:“如此我也就无话可说了。”
裴度与那人细聊,得知他叫陈知秋,是扬州的一位商人,主要的生意是在扬州生产毡帽再卖到山西一带。俩人聊得投机,陈知秋看着裴度衣衫单薄,就从头上摘下了自己戴的新毡帽说:“这是我今早戴到头上的,裴公子若不嫌弃就送给你了。”裴度推辞一番,见陈知秋诚心诚意也就收下了。这顶毡帽是陈知秋与家人们亲手所做,他这一次来闻喜也带来了很多这样的毡帽,裴度拿在手里观赏一会儿然后说道:“我有一个建议想告知陈员外,还请你不要生气。”陈知秋忙问是何建议,裴度说:“百姓们买毡帽无非是想御寒,但我看你制作的毡帽还是薄了些,还请陈员外再多用些布料把帽子加厚。”
陈知秋脸一红,以为裴度是嫌弃他的毡帽,裴度赶紧笑道:“陈员外不要多心,我只是为买毡帽的百姓考虑,这顶毡帽我还是很喜欢的。”
陈知秋听了敬佩不已,他说:“裴公子将来一定是一位好官!”裴度却摇了摇头说:“陈员外已经为我看了相,我如何能够做得了官?”陈知秋脸又一红,他说:“看相都是瞎说,公子万万不要信我的信口雌黄。”
裴度对陈知秋的看相之说还是挺在意的,原来早在这之前他曾到金山寺上香许愿,见大家围着一行禅师看相,便也在人散后悄悄找到一行请他给自己看相,现在陈知秋说的和一行的说法惊人相似,如果单单一行所说他还半信半疑,现在陈知秋所说的就让他十分相信了。
陈知秋临走看着情绪低落的裴度有些于心不忍,他告诉裴度说:“公子一定不要相信我的话,事在人为,你只要记得好人自有好报就是了。”
裴度却没有听进去,他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如果,如果能让我考取功名后再遭横死也行啊!”
陈知秋笑道:“裴公子还是当真了,我都说了看相之事不可信,你就别再计较了,再说这命运是讲不得价钱的,今后做事但求无愧于心就是了,不要学我。”说完告辞而去,只留下裴度在山神庙门口呆呆发愣。
二、两个玉带救命
自陈知秋走后,裴度好几天都提不起精神来,想想自己的前途他感觉很是渺茫,便再想到金山寺上香许愿。
金山寺离山神庙有一段距离,裴度去后上完香就与一行禅师聊了起来,一行仍是劝他不要赶考,并劝他跟着王员外一起做生意,让他挣些钱娶妻生子过一个安乐日子。裴度还是摇头,考取功名为百姓做事是他的梦想,他并不想放弃。
从金山寺回来已是傍晚,裴度一进山神庙就看到山神像旁边放了一个包袱,他取出来细看,只见里面包了两个玉带。这两个玉带玉质纯正,雕工精良,一看就值不少钱,裴度看着玉带沉思一会,耳边想起一行和陈知秋的话,如果他昧下此玉带不用经商就可以过起富贵日子,就是以后身遭不测也在死前享受了人生。可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裴度马上想到了丢玉带的人,这人或许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他若昧下玉带就会害了人家。想到这里裴度急忙提了玉带走出山神庙,他想到山下去看看是否有人来过。
裴度到了山下,就见一妇女急匆匆走了过来,脸上挂满了泪珠,看到裴度手里的包袱,她目光一颤,说:“公子,这包袱?”
裴度看了看她说:“这位大嫂,你莫不是丢了东西?”大嫂点了点头:“我到山神庙上香许愿,不想走得急丢了包袱,和你现在手里提着的一模一样。”裴度问她包里是何物,大嫂说是两个玉带,裴度就把包袱还给了她。那大嫂扑下身就要给裴度磕头,裴度忙把她扶起,大嫂说:“多亏公子还给我玉带,救了我相公一命。”裴度一问才知详情,原来这位大嫂的丈夫在闻喜经商,因为小事得罪了县令大人,那县令是个贪官,找了个借口就把她丈夫关进了大牢,家里上下打点花光了积蓄,现在县令好容易松了口气,但仍然要许多银子,说是限期不给就把她丈夫打入死牢,大嫂只得向亲戚借了这两个玉带匆匆赶来救丈夫,打算到闻喜的典当铺典当了去赎人。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