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秋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四皇叔一直在向朕要他的三子。”
他拿起面前御案上一封奏章,说道:“方先生,您来之前,朕正要和两位爱卿说这件事。四皇叔刚刚又差人递上奏章,请朝廷放他的儿子回去。他在奏章里说,最初是为先皇吊孝,现在已经过了半年,以日易月的话,丧期早已满了。”
方孝孺道:“陛下不是已经回信给他,告诉他朝廷为三位王子安排了微臣做老师,教他们念书吗?微臣也确实在教他们读书行文。”
朱允炆发愁道:“朕已经这样答复他了。可是他说,他只有这么三个儿子,分开时间长了,难免心里想念。他还说感谢方先生教导他三子读书,请方先生和三个王子一同回北平,他将在王府中专门为方先生辟一间书房,请先生在北平教导三个王子,这样,三王子也有名师指教,他和王妃也可以免去挂念之苦。”
方孝孺道:“这是燕王的诡计,陛下万不可答应他,一旦将三个王子放回,则燕王有恃无恐了。”
朱允炆叹了口气,轻轻说道:“朕何尝不知呢;可是,四皇叔所求合情合理,你叫朕拿什么理由来拒绝他呢?”
方孝孺道:“这个不难;陛下可以再回一封信给他,就说陛下也需要微臣在身边随时侍读,所以微臣不能离开应天去北平。微臣也可以给燕王殿下写一封信,向他通报一下三个王子学习的进展,多夸赞他们聪明好学,如果能持之以恒,将来必成大器。这样,便可将三个王子继续留在京师了。”
“这是个好主意,”黄子澄和齐泰都连连点头。
朱允炆想了想,问道:“可是,让谁去送这两封信呢?四皇叔信上虽然写得客气,可是第一次信使回来报告说,燕王见到他十分生气,大骂他假传圣意,离间宗族关系;第二次,四皇叔竟然把信使给扣下了;特别是上一次,为了五皇叔周王被废之事,朕特意修书向四皇叔解释,遣使前往北平,四皇叔竟然拒绝让信使进入王府,当时就把使者赶出了北平。再这样下去,朕和四皇叔便没法再通信了。”
“我来送吧,”沈若寥道。
四个人都吃了一惊。“什么?”齐泰和黄子澄齐声问道。
沈若寥道:“我来送;反正我正好要回北平。我已经出来半年多了,王爷一直在等我回去复命。我是一定会见到他的,不怕他赶我出来。我可以带上陛下和方大人的信,见到王爷的时候,就转交给他。”
方孝孺微笑道:“其实,这也正是微臣的意思。让沈若寥来做这一次的使者。”
黄子澄有些怀疑地望着他:“他行吗?”
沈若寥道:“送两封信而已。”
黄子澄道:“这不是简单地送两封信;你要知道,你送的是天子的信件,责任重大,决不能遗失,决不能私自藏匿起来。”
沈若寥浅浅一笑,说道:“黄大人放心,陛下也请放心;若寥受信于人,宁死不失信。我见到燕王的同时,也是信送到燕王手中的时候。”
方孝孺说道:“陛下尽可放心;他既能为了保护蜀王的信而投江自尽,此时也必能够胜任。”
齐泰却反对道:“陛下,这万万不可。先皇有遗命,不可重用沈如风之后。燕王已经私自违背先皇遗命,欺瞒朝廷;陛下难道要向燕王学习吗?”
朱允炆十分为难,求助地望着方孝孺。
方孝孺说道:“陛下,以臣的意思,就让他来送吧。他先前私毁蜀王密信,虽然避免了书信为歹人所得,却也销毁了证据,让朝廷此刻束手无措,不能不说是一桩过错。由他来送信,送到燕王手中,乃是陛下给他机会将功补过而已,谈不上重用。陛下若赞同微臣,就请即刻修书与燕王殿下。”
朱允炆点了点头,便提起笔来写信。方孝孺也在皇帝要求下,用御笔写了自己给燕王的信,齐、黄两人阅罢,交给朱允炆御览。
朱允炆看过之后,将两封信分别封好,望着沈若寥,无不担忧地说道:
“一路辛苦,就都交给你了。”
沈若寥接过信,小心地塞到怀中,说道:“请皇上放心。我会想办法让王爷给您回信的。”
朱允炆靠在御座上,长叹了一口气,说道:
“四皇叔是朕的亲叔叔,朕却始终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朕摸不透他。”
他面色苍白,目光闪烁不定,显示出心里极度的不安。沈若寥望着这个天子,不由自主感觉到了一丝丝同情。他说道:
“皇上您想得太多了;王爷也许什么都没想呢。再说,王爷手下一共也没多少人马,就算他真想,他也不可能能跟朝廷几十万大军抗衡。您跟这儿担什么心呢?”
朱允炆还是头一次听到有人这样和他说话,仿佛他不是天子,而只是被沈若寥当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朋友。他不由得微微愣了一下,轻声问道:
“你多大了?”
沈若寥答道:“我十九过半了,三月生的。”
朱允炆又问:“你平日里在北平做些什么生计呢?”
沈若寥迟疑了一下,说道:“方大人应该已经跟您说过了吧?我在北平只是一个酒店里的店小二。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
朱允炆沉默片刻,仔细端详着他,却又似乎不太好意思,完全没有天子的架子。他的目光小心翼翼地在沈若寥脸上游移了一阵,终于开口道:
“见到四皇叔时,别忘了代朕向他问候一声。你再告诉他,现在皇祖考的丧期已过,他已经可以进京谒孝陵了。朕在这里,欢迎他回来看看。三个弟弟在宫里住着,朕每日叫人用心照看他们的起居,还有方先生辅导他们学业,四皇叔、四皇婶完全可以放心。”
沈若寥答应下来。
朱允炆点了点头,说道:“朕要和几位大人商量些政事,就不耽误你的时间了。不过,你离开之前,要先去趟太医院。方先生,烦请先生送沈若寥去太医院检查肋伤,就说是朕的旨意,要他们将检查结果上呈到武英殿。检查完后,就请先生送他出宫。”
方孝孺接了旨,便带着沈若寥退出武英殿来,一路走出承天门,出了长安左门,走到太医院,遵旨为沈若寥检查了肋骨,然后送他到长安街上。
方孝孺问道:“认得回家的路吗?还需要我再继续送你?”
沈若寥道:“不用了,我认得路。您回武英殿去吧,皇上还等着您呢。”
“若寥,你觉得万岁怎么样?”方孝孺突兀地问道。
沈若寥微微一愣;旋即他又意识到,方孝孺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突兀。
他回答道:“皇上和燕王爷完全不同。”
“嗯?”方孝孺安静地望着他。“怎么不同?”
沈若寥道:“很难讲;不但不同,而且相差很远,很难想象他俩竟然是亲叔侄。不过,也有可能是年龄的原因,皇上还太年轻,又没有打过仗,自然看上去不像燕王那样硬朗——”
“硬朗;嗯,硬朗……”方孝孺微笑了。“若寥,只是一面,你还不了解;今上心肠极为宽厚慈爱,是难得的仁君。如果不是因为万岁仁心不忍,现在被黜的就不会是周王,而是燕王了。万岁每每念起来,都会反复说‘骨肉相残,吾不忍也’。为了周王的事,万岁到现在还天天难过。”
既然下得了手,还谈什么难过不难过;不削燕王削周王,说什么仁心不忍——其实,削了周王的藩,和削了燕王的藩又有什么区别呢,说到底,本质并不是仁慈,而是胆怯,畏惧燕王的实力罢了。沈若寥觉得方孝孺的道理似乎有些强扭,然而当着他敬重的方先生的面,他当然不能辩驳。
他低下头,轻声问道:“方先生,我——父亲的事情,还有高皇帝的遗命——为什么您先前不对我说?”
方孝孺犹豫了一下,微微叹了口气,和蔼地说道:
“先前在蜀王府时,我还并不知道你父亲便是沈如风。蜀王或许知道,他却并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半个字。甚至我到了京师,侍奉天子左右,也依然不知;直到昨日,我向圣上和齐黄两位大人提起你来,听得他们质疑,这才知道你的身世。我当时也很是惊讶,回家之后,想要问你,却又不好开口;同时,也想等着看你进宫之后,面对天子和两位大人的询问,如何反应,也好借此观察你本人对此事的看法。若寥,我一直相信自己在蜀王府时对你做出的判断;得知你的身世,并没有让我的判断有所动摇;而经过方才宫中的问答,我先前的判断只是得以加固。你不但是一个单纯正直仁善之人,并且心存明理,意志坚定,勇敢而不服输。”
沈若寥满脸通红:“方先生,您把我吹到天上去了。其实先前在武当山,我因为父亲的事,已经消沉了三个月;我现在不过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脸皮太厚了而已。
方孝孺微笑道:“若寥,还想再来皇宫吗?看样子,你对奉天大殿很感兴趣呢,想到大殿上站一站,看一看吧?”
沈若寥吃了一惊,环顾四周,低声道:“方先生,这玩笑开大了。这可是天子脚下啊。”
方孝孺道:“不碍事;你如果真有这种想法,那倒是好事。到了北平之后,别把这个念头扔了,有机会就回来看看,说不定什么时候,你就能梦想成真呢。”
沈若寥有些茫然地望着方孝孺,不明白他话里特殊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或者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测和直觉。毕竟,高皇帝遗命依然新鲜;纵然燕王愿意用他,那也只是远在千里之外,北平边塞上的燕王而已。
他告辞过方孝孺。然后,方先生便转身走回了皇城,很快消失在西安门里面。
是,四皇叔一直在向朕要他的三子。”
他拿起面前御案上一封奏章,说道:“方先生,您来之前,朕正要和两位爱卿说这件事。四皇叔刚刚又差人递上奏章,请朝廷放他的儿子回去。他在奏章里说,最初是为先皇吊孝,现在已经过了半年,以日易月的话,丧期早已满了。”
方孝孺道:“陛下不是已经回信给他,告诉他朝廷为三位王子安排了微臣做老师,教他们念书吗?微臣也确实在教他们读书行文。”
朱允炆发愁道:“朕已经这样答复他了。可是他说,他只有这么三个儿子,分开时间长了,难免心里想念。他还说感谢方先生教导他三子读书,请方先生和三个王子一同回北平,他将在王府中专门为方先生辟一间书房,请先生在北平教导三个王子,这样,三王子也有名师指教,他和王妃也可以免去挂念之苦。”
方孝孺道:“这是燕王的诡计,陛下万不可答应他,一旦将三个王子放回,则燕王有恃无恐了。”
朱允炆叹了口气,轻轻说道:“朕何尝不知呢;可是,四皇叔所求合情合理,你叫朕拿什么理由来拒绝他呢?”
方孝孺道:“这个不难;陛下可以再回一封信给他,就说陛下也需要微臣在身边随时侍读,所以微臣不能离开应天去北平。微臣也可以给燕王殿下写一封信,向他通报一下三个王子学习的进展,多夸赞他们聪明好学,如果能持之以恒,将来必成大器。这样,便可将三个王子继续留在京师了。”
“这是个好主意,”黄子澄和齐泰都连连点头。
朱允炆想了想,问道:“可是,让谁去送这两封信呢?四皇叔信上虽然写得客气,可是第一次信使回来报告说,燕王见到他十分生气,大骂他假传圣意,离间宗族关系;第二次,四皇叔竟然把信使给扣下了;特别是上一次,为了五皇叔周王被废之事,朕特意修书向四皇叔解释,遣使前往北平,四皇叔竟然拒绝让信使进入王府,当时就把使者赶出了北平。再这样下去,朕和四皇叔便没法再通信了。”
“我来送吧,”沈若寥道。
四个人都吃了一惊。“什么?”齐泰和黄子澄齐声问道。
沈若寥道:“我来送;反正我正好要回北平。我已经出来半年多了,王爷一直在等我回去复命。我是一定会见到他的,不怕他赶我出来。我可以带上陛下和方大人的信,见到王爷的时候,就转交给他。”
方孝孺微笑道:“其实,这也正是微臣的意思。让沈若寥来做这一次的使者。”
黄子澄有些怀疑地望着他:“他行吗?”
沈若寥道:“送两封信而已。”
黄子澄道:“这不是简单地送两封信;你要知道,你送的是天子的信件,责任重大,决不能遗失,决不能私自藏匿起来。”
沈若寥浅浅一笑,说道:“黄大人放心,陛下也请放心;若寥受信于人,宁死不失信。我见到燕王的同时,也是信送到燕王手中的时候。”
方孝孺说道:“陛下尽可放心;他既能为了保护蜀王的信而投江自尽,此时也必能够胜任。”
齐泰却反对道:“陛下,这万万不可。先皇有遗命,不可重用沈如风之后。燕王已经私自违背先皇遗命,欺瞒朝廷;陛下难道要向燕王学习吗?”
朱允炆十分为难,求助地望着方孝孺。
方孝孺说道:“陛下,以臣的意思,就让他来送吧。他先前私毁蜀王密信,虽然避免了书信为歹人所得,却也销毁了证据,让朝廷此刻束手无措,不能不说是一桩过错。由他来送信,送到燕王手中,乃是陛下给他机会将功补过而已,谈不上重用。陛下若赞同微臣,就请即刻修书与燕王殿下。”
朱允炆点了点头,便提起笔来写信。方孝孺也在皇帝要求下,用御笔写了自己给燕王的信,齐、黄两人阅罢,交给朱允炆御览。
朱允炆看过之后,将两封信分别封好,望着沈若寥,无不担忧地说道:
“一路辛苦,就都交给你了。”
沈若寥接过信,小心地塞到怀中,说道:“请皇上放心。我会想办法让王爷给您回信的。”
朱允炆靠在御座上,长叹了一口气,说道:
“四皇叔是朕的亲叔叔,朕却始终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朕摸不透他。”
他面色苍白,目光闪烁不定,显示出心里极度的不安。沈若寥望着这个天子,不由自主感觉到了一丝丝同情。他说道:
“皇上您想得太多了;王爷也许什么都没想呢。再说,王爷手下一共也没多少人马,就算他真想,他也不可能能跟朝廷几十万大军抗衡。您跟这儿担什么心呢?”
朱允炆还是头一次听到有人这样和他说话,仿佛他不是天子,而只是被沈若寥当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朋友。他不由得微微愣了一下,轻声问道:
“你多大了?”
沈若寥答道:“我十九过半了,三月生的。”
朱允炆又问:“你平日里在北平做些什么生计呢?”
沈若寥迟疑了一下,说道:“方大人应该已经跟您说过了吧?我在北平只是一个酒店里的店小二。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
朱允炆沉默片刻,仔细端详着他,却又似乎不太好意思,完全没有天子的架子。他的目光小心翼翼地在沈若寥脸上游移了一阵,终于开口道:
“见到四皇叔时,别忘了代朕向他问候一声。你再告诉他,现在皇祖考的丧期已过,他已经可以进京谒孝陵了。朕在这里,欢迎他回来看看。三个弟弟在宫里住着,朕每日叫人用心照看他们的起居,还有方先生辅导他们学业,四皇叔、四皇婶完全可以放心。”
沈若寥答应下来。
朱允炆点了点头,说道:“朕要和几位大人商量些政事,就不耽误你的时间了。不过,你离开之前,要先去趟太医院。方先生,烦请先生送沈若寥去太医院检查肋伤,就说是朕的旨意,要他们将检查结果上呈到武英殿。检查完后,就请先生送他出宫。”
方孝孺接了旨,便带着沈若寥退出武英殿来,一路走出承天门,出了长安左门,走到太医院,遵旨为沈若寥检查了肋骨,然后送他到长安街上。
方孝孺问道:“认得回家的路吗?还需要我再继续送你?”
沈若寥道:“不用了,我认得路。您回武英殿去吧,皇上还等着您呢。”
“若寥,你觉得万岁怎么样?”方孝孺突兀地问道。
沈若寥微微一愣;旋即他又意识到,方孝孺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突兀。
他回答道:“皇上和燕王爷完全不同。”
“嗯?”方孝孺安静地望着他。“怎么不同?”
沈若寥道:“很难讲;不但不同,而且相差很远,很难想象他俩竟然是亲叔侄。不过,也有可能是年龄的原因,皇上还太年轻,又没有打过仗,自然看上去不像燕王那样硬朗——”
“硬朗;嗯,硬朗……”方孝孺微笑了。“若寥,只是一面,你还不了解;今上心肠极为宽厚慈爱,是难得的仁君。如果不是因为万岁仁心不忍,现在被黜的就不会是周王,而是燕王了。万岁每每念起来,都会反复说‘骨肉相残,吾不忍也’。为了周王的事,万岁到现在还天天难过。”
既然下得了手,还谈什么难过不难过;不削燕王削周王,说什么仁心不忍——其实,削了周王的藩,和削了燕王的藩又有什么区别呢,说到底,本质并不是仁慈,而是胆怯,畏惧燕王的实力罢了。沈若寥觉得方孝孺的道理似乎有些强扭,然而当着他敬重的方先生的面,他当然不能辩驳。
他低下头,轻声问道:“方先生,我——父亲的事情,还有高皇帝的遗命——为什么您先前不对我说?”
方孝孺犹豫了一下,微微叹了口气,和蔼地说道:
“先前在蜀王府时,我还并不知道你父亲便是沈如风。蜀王或许知道,他却并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半个字。甚至我到了京师,侍奉天子左右,也依然不知;直到昨日,我向圣上和齐黄两位大人提起你来,听得他们质疑,这才知道你的身世。我当时也很是惊讶,回家之后,想要问你,却又不好开口;同时,也想等着看你进宫之后,面对天子和两位大人的询问,如何反应,也好借此观察你本人对此事的看法。若寥,我一直相信自己在蜀王府时对你做出的判断;得知你的身世,并没有让我的判断有所动摇;而经过方才宫中的问答,我先前的判断只是得以加固。你不但是一个单纯正直仁善之人,并且心存明理,意志坚定,勇敢而不服输。”
沈若寥满脸通红:“方先生,您把我吹到天上去了。其实先前在武当山,我因为父亲的事,已经消沉了三个月;我现在不过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脸皮太厚了而已。
方孝孺微笑道:“若寥,还想再来皇宫吗?看样子,你对奉天大殿很感兴趣呢,想到大殿上站一站,看一看吧?”
沈若寥吃了一惊,环顾四周,低声道:“方先生,这玩笑开大了。这可是天子脚下啊。”
方孝孺道:“不碍事;你如果真有这种想法,那倒是好事。到了北平之后,别把这个念头扔了,有机会就回来看看,说不定什么时候,你就能梦想成真呢。”
沈若寥有些茫然地望着方孝孺,不明白他话里特殊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或者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测和直觉。毕竟,高皇帝遗命依然新鲜;纵然燕王愿意用他,那也只是远在千里之外,北平边塞上的燕王而已。
他告辞过方孝孺。然后,方先生便转身走回了皇城,很快消失在西安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