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根据这一次特殊的情况,周琅的茶叶来源是通过开源节流弄来的。
所谓开源,从武夷山走陆路,千里迢迢的茶叶来源,周琅没有能力开拓,不管魏连理有多么强的交际能力,首先时间上就来不及,所以开的是广东本地的货源。
广东也产茶,甚至广州城外的莲花山上都有茶叶种植,伍秉鉴家族在康熙初年由江西南康迁至广东广州,就在莲花山种茶为业。
但广东最大的茶叶产地则是在鹤山县等客家人聚居的山区。
以前茶叶贸易生产还销售两端,都受制于垄断,中国是十三行影响,英国是东印度公司影响,强势的垄断者握有绝对的话语权,控制着茶叶价格。现在周琅从两个方向冲破垄断,在内部,则提高茶叶价格来采购,在外部,则通过向走私商大量提供茶叶来销售。
结果广东茶叶出口量大增,这种增加当然不可能是产量增加带来的,因为历史上茶叶产量大规模增加,那是鴉片战争之后的事情,1840年全国产茶5.0万吨,出口1.9万吨,至1886年全国生产和出口量分别达到25.0成吨和13.41万吨,生产量增长4倍,出口量增长6.06倍,平均每10年增加一倍多。因为随着茶叶出口扩大,种植茶叶变得有利可图,大量农民铲掉山上的草,砍掉山上的树,不断的开辟茶园。
可这是一个长期效应,茶园开辟出来没有四五年是无法见到成效的,所以目前是在生产没有扩大的情绪,出口增长,这意味着出口挤压的是内销的产量,造成的结果就是市面上茶价上涨了两成。
另一个来源是节流,或者说截留更合适。魏连理在广州大肆高价收购茶叶,当地茶商除了将那些十三行收不完的茶叶卖给魏连理,还将不少原本应该卖给十三行的茶叶,卖给了魏连理;又因为跟官府和行商们达成的协议,行商们被迫将原本应该卖给洋商的份额,转出来一部分卖给了魏连理;这等于魏连理不但截留了十三行的供应,也截留了洋商的供应,其中受损最严重的,正是英国东印度公司。
除了给洋商供货,更多的货物,则是送回台湾来。这些货物一部分是周琅的货,将会在风季到来之后,随着商船抵达印度和其他地方,一部分则是准备转售给洋人的货物,从广州取得货源,然后在东港出售,这会吸引来大量的洋人贸易,只是暂时大多数供应给洋商的货物还必须在广州交割,因为东港作为一个小港口,目前处在繁忙的建设之中,仓储力量还无法完全满足从广州采购的货物需求。
等到港口建设完备,那时候甚至可以从广州直接转移大量的商业机会。因为周琅确信,在管理上,广州官府肯定无法跟自己相比,假以时日,在开放的东港还是在充满刁难的广州贸易,对各国商人来说,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不过目前魏连理在广州的行为,等于同时损害了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的利益,这两个垄断势力肯定不会高兴,现在有马嘎尔尼的威胁,广州官府不敢得罪周琅,等到危机解除,估计他们就会反弹。
那时候就得采取新的措施了。
周琅有一个新的计划,在福健种茶,茶叶生产位于满清控制区,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周琅有信心在几年之内在福健附近夺取一个基地,但他没有信心让这个基地多长时间可以打开商道,历史上鴉片战争后,英国人逼迫清政府开放了五个港口,其中在福健就有两个,厦门和福州,很显然就是冲着茶叶去的,但是清政府开关了,当地各路势力在抵制英国人,导致十多年后的1853年,第一批茶叶才从福州出口,可马上蕴藏的潜力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短短十数年间就一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茶叶贸易大港。
英国人挟鴉片战争的余威,尚且要用十几年时间才能打开商道,周琅夺取沿海岛屿,以一个反叛者的身份,凭什么能很快打开商道?
因此试图去打开大陆商道,反倒不如在自己的控制区内种植茶叶来的现实,之前是没有条件,现在凤山县被周琅控制的已经稳如台山,王辅茞在乡绅阶层中已经得到了相当的名望和号召力,虽然得到地主阶层的支持还为时过早,可是已经渐渐得到他们的认可了。
在这种情况下,周琅觉得他已经有条件在凤山县进行茶叶生产开发了,台湾的气候应该跟福健差不多,没道理福健可以产茶,台湾就不能产。历史上,日本割占了台湾之后,大力扩大茶叶种植,竟然在民国时期,日本的茶叶生产超过了中国,导致中国这个茶叶的国度,竟然先后被英国和日本超越,只能排在第三。
>
根据这一次特殊的情况,周琅的茶叶来源是通过开源节流弄来的。
所谓开源,从武夷山走陆路,千里迢迢的茶叶来源,周琅没有能力开拓,不管魏连理有多么强的交际能力,首先时间上就来不及,所以开的是广东本地的货源。
广东也产茶,甚至广州城外的莲花山上都有茶叶种植,伍秉鉴家族在康熙初年由江西南康迁至广东广州,就在莲花山种茶为业。
但广东最大的茶叶产地则是在鹤山县等客家人聚居的山区。
以前茶叶贸易生产还销售两端,都受制于垄断,中国是十三行影响,英国是东印度公司影响,强势的垄断者握有绝对的话语权,控制着茶叶价格。现在周琅从两个方向冲破垄断,在内部,则提高茶叶价格来采购,在外部,则通过向走私商大量提供茶叶来销售。
结果广东茶叶出口量大增,这种增加当然不可能是产量增加带来的,因为历史上茶叶产量大规模增加,那是鴉片战争之后的事情,1840年全国产茶5.0万吨,出口1.9万吨,至1886年全国生产和出口量分别达到25.0成吨和13.41万吨,生产量增长4倍,出口量增长6.06倍,平均每10年增加一倍多。因为随着茶叶出口扩大,种植茶叶变得有利可图,大量农民铲掉山上的草,砍掉山上的树,不断的开辟茶园。
可这是一个长期效应,茶园开辟出来没有四五年是无法见到成效的,所以目前是在生产没有扩大的情绪,出口增长,这意味着出口挤压的是内销的产量,造成的结果就是市面上茶价上涨了两成。
另一个来源是节流,或者说截留更合适。魏连理在广州大肆高价收购茶叶,当地茶商除了将那些十三行收不完的茶叶卖给魏连理,还将不少原本应该卖给十三行的茶叶,卖给了魏连理;又因为跟官府和行商们达成的协议,行商们被迫将原本应该卖给洋商的份额,转出来一部分卖给了魏连理;这等于魏连理不但截留了十三行的供应,也截留了洋商的供应,其中受损最严重的,正是英国东印度公司。
除了给洋商供货,更多的货物,则是送回台湾来。这些货物一部分是周琅的货,将会在风季到来之后,随着商船抵达印度和其他地方,一部分则是准备转售给洋人的货物,从广州取得货源,然后在东港出售,这会吸引来大量的洋人贸易,只是暂时大多数供应给洋商的货物还必须在广州交割,因为东港作为一个小港口,目前处在繁忙的建设之中,仓储力量还无法完全满足从广州采购的货物需求。
等到港口建设完备,那时候甚至可以从广州直接转移大量的商业机会。因为周琅确信,在管理上,广州官府肯定无法跟自己相比,假以时日,在开放的东港还是在充满刁难的广州贸易,对各国商人来说,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不过目前魏连理在广州的行为,等于同时损害了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的利益,这两个垄断势力肯定不会高兴,现在有马嘎尔尼的威胁,广州官府不敢得罪周琅,等到危机解除,估计他们就会反弹。
那时候就得采取新的措施了。
周琅有一个新的计划,在福健种茶,茶叶生产位于满清控制区,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周琅有信心在几年之内在福健附近夺取一个基地,但他没有信心让这个基地多长时间可以打开商道,历史上鴉片战争后,英国人逼迫清政府开放了五个港口,其中在福健就有两个,厦门和福州,很显然就是冲着茶叶去的,但是清政府开关了,当地各路势力在抵制英国人,导致十多年后的1853年,第一批茶叶才从福州出口,可马上蕴藏的潜力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短短十数年间就一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茶叶贸易大港。
英国人挟鴉片战争的余威,尚且要用十几年时间才能打开商道,周琅夺取沿海岛屿,以一个反叛者的身份,凭什么能很快打开商道?
因此试图去打开大陆商道,反倒不如在自己的控制区内种植茶叶来的现实,之前是没有条件,现在凤山县被周琅控制的已经稳如台山,王辅茞在乡绅阶层中已经得到了相当的名望和号召力,虽然得到地主阶层的支持还为时过早,可是已经渐渐得到他们的认可了。
在这种情况下,周琅觉得他已经有条件在凤山县进行茶叶生产开发了,台湾的气候应该跟福健差不多,没道理福健可以产茶,台湾就不能产。历史上,日本割占了台湾之后,大力扩大茶叶种植,竟然在民国时期,日本的茶叶生产超过了中国,导致中国这个茶叶的国度,竟然先后被英国和日本超越,只能排在第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