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三体1:地球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天是周末,汪淼反而起得很早,带上相机骑着自行车出去了。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他最向往的题材是人迹罕至的荒野,但人到中年,已经没有精力进行这种奢侈的享受了,大多数时间只能在城市里拍风景了。他有意无意地选取城市中那些散发着蛮荒气息的角落,如公园中干涸的湖底、建筑工地上翻出的新土、钻出水泥缝隙的野草等。为了消除背景上城市的俗艳色彩,他只使用黑白胶片,没想到竟自成一派,渐渐小有名气,作品入选了两次大影展,还加入了摄影家协会。每次出去拍摄,他就这样骑着自行车在城市里随意乱转,捕捉着灵感和他需要的构图,有时一转就是一整天。
今天,汪淼的感觉有些异样。他的摄影以古典风格的沉稳凝重见长,但今天,他很难再找到创造这种构图所需要的稳定感,在他的感觉中,这座正在晨曦中苏醒的城市似乎建立在流沙上,它的稳定是虚幻的。在刚过去的那一夜,那两颗台球一直占据着他长长的梦境,它在黑色的空间中无规则地乱飞,在黑色的背景上黑球看不见,它只有在偶尔遮挡白球时才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难道物质的本原真的是无规律吗?难道世界的稳定和秩序,只是宇宙某个角落短暂的动态平衡?只是混乱的湍流中一个短命的旋涡?
不知不觉中,他已骑到了新落成的CCTV大厦脚下。他停下车,坐到路边,仰望这字形的巍峨建筑,试图找回稳定的感觉,顺着大厦在朝阳中闪烁的尖顶的指向,他向深不见底的蓝色苍穹望去,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两个词:射手、农场主。
在"科学边界"的学者们进行讨论时,常用到一个缩写词:SF,它不是指科幻,而是上面那两个词的缩写。这源自两个假说,都涉及宇宙规律的本质。
"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农场主假说"则有一层令人不安的恐怖色彩: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
汪淼感到脚下的路面像流沙般滑动,字形大厦仿佛摇晃起来,他赶紧收回目光。
仅仅是为了摆脱不安,汪淼强迫自己拍完了一个胶卷,午饭前回到了家。妻子带着孩子出去玩,中午不回来了。往常,汪淼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把胶卷冲出来,但今天他一点兴致都没有。简单地吃过午饭后,他倒头便睡,由于昨天夜里没睡好,一觉睡醒后都快五点了。他这时才想起上午拍的胶卷,便钻到那间由壁橱改成的狭窄暗室里去冲洗。
胶片很快冲出来了,他开始查看哪张值得放大洗成照片,在第一张就发现了一件离奇的事。这张拍的是一个大商场外的一小片草地,他看到底片正中有一行白色的东西,细看是一排数字:1200:00:00。
第二张底片上也有数字:1199:49:33。
整卷胶片,每张底片上都有小小的一排数字!
第三张:1199:40:18;第四张:1199:32:07;第五张:1199:28:51;第六张:1199:15:44;第七张:1199:07:38;第八张:1198:53:09……第三十四张:1194:50:49;第三十六张,也是最后一张:1194:16:37。
汪淼立刻想到是胶卷的问题。他使用的是1988年产的莱卡M2型相机,全机械手动,没有任何自动化功能,更不可能往胶片上叠印日期一类的数字。仅凭其品质卓绝的镜头和机械机构,即使在数码时代,也是专业相机中的贵族。
重新查看每张底片,汪淼很快发现了这些数字的第一个诡异之处:它们自动适应背景。如果背景是黑色,数字则为白色,白色背景上的数字就是黑色,似乎是为了形成最大的反差便于观察者看清。当汪淼再看第十六张底片时,心跳加快了,感到暗室中有一股寒气沿着脊背升上来:
这张拍的是以一面老墙为背景的一棵枯树,老墙斑驳一片,在照片上黑白相间。在这样的背景上,那行数字以正常的位置无论是黑是白都不可能显示清楚,但它竟竖了起来,且弯曲自身,沿着枯树深色的树身呈白色显示,看上去仿佛是附着在枯树上的一条细蛇!
汪淼开始研究那些数字的数学关系,起初他以为是某种编号,但每组数字的间隔并不相同,他很快明白这是以小时、分、秒为单位的计时。他拿出了拍摄笔记,上面详细记录了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精确到分。他发现两张照片上计时的差值与它们实际拍摄的时间间隔是一致的。很明显,这卷胶片上反向记录了某个以现实的速度流逝的时间。汪淼马上明白了它是什么。
一个倒计时。
倒计时从1200小时开始,到现在还剩余1194小时。
现在?不,是拍完胶卷最后一张那一时刻。这个倒计时还在继续吗?
汪淼走出暗室,取出一只新的黑白胶卷装到莱卡相机上,在房间里飞快地随意拍摄起来,最后又到阳台上拍了几张室外的画面。胶卷拍完后,他把它从相机里取出来,一头钻进暗室冲洗。冲出来的胶片上,那数字幽灵般地在每一张底片上不断显示出来,第一张是1187:27:39,从上一卷最后一张拍摄到拍这卷的第一张,正好是间隔这么长时间。以后的每一张的计时间隔为三到四秒,1187:27:35、1187:27:31、1187:27:27、1187:27:24……是他快速拍摄的间隔。
倒计时仍在继续。
汪淼再次给相机装上新胶卷,飞快地乱拍起来,有几张他是故意扣上镜头盖拍的。当他将拍完的胶卷取出时,妻子和孩子回来了。在去冲洗前,他给莱卡装上第三个胶卷,把相机递给妻子:"来,拍完这卷。"
"拍什么?"妻子惊诧地看着丈夫。以前,他是绝不允许其他人碰自己的相机,当然她和儿子对那玩意儿也没兴趣,在他们眼里,那是一个两万多元买来的乏味的老古董。
"什么都行,随便拍。"汪淼把相机塞到妻子手中,一头钻进了暗室。
"那,豆豆,我给你拍吧。"妻子把镜头对准了儿子。
汪淼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幽灵般的数字像一条张开的绞索横在孩子面容前的幻象,他不由微微战栗了一下。"不,别拍儿子,随便拍别的什么吧。"
快门"咔嚓"一声,妻子拍了第一张,然后叫道:"这怎么按不动了?"汪淼教妻子扳了一个手柄,"这样,每次都要倒卷。"然后钻进了暗室。
"真麻烦。"身为医生的妻子不能理解,在千万级像素的数码相机已经普及的今天,还有人用这种过时的昂贵玩意儿,而且拍的还是黑白胶卷。
胶卷冲出来后,对着晕暗的红灯,汪淼看到那幽灵倒计时仍在继续,在一张张随意拍出的混乱画面上,包括那几张扣着镜头盖拍的,清晰地显示出:1187:19:06、1187:19:03、1187:18:59、1187:18:56……
妻子敲了两下暗室的门,告诉他拍完了。汪淼出门抓过相机,取胶卷时他的手明显地在颤抖。不顾妻子异样的目光,他拿着胶卷又回到暗室,死死地关上门。他干得很忙乱,显影液、定影液洒了一地,胶卷很快冲出来了,他闭上双眼,默默祈祷:别出现,不管是什么,别在现在出现,别轮到我……
他用放大镜沿着湿漉漉的胶卷看去,倒计时消失了,底片上只有妻子拍出的室内画面,在低速光圈下,她那不专业的操作拍出的画面一片模糊,但汪淼觉得这是他看过的最赏心阅目的照片了。
汪淼走出暗室,长出一口气,发现汗水已浸湿了全身。妻子去厨房做饭了,儿子也到自己的房间去玩,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开始了稍微冷静的思考。
首先,这组在不同的拍摄间隔精确地记录时间流逝,并显示出智能迹象的数字,不可能是预留在胶片上的,只能是某种力量使其感光,那会是什么呢?是相机的问题吗?是某种装置被有意无意地放置到了相机中吗?他将镜头卸下来,把相机拆开,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着相机内部,检查着每个一尘不染的光洁机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那么,联想到那几张扣上镜头盖后拍摄的画面,最可能的感光源是外界某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但这在技术上同样是不可能的:射线源在哪儿?如何瞄准?
至少以现有技术而言,这种力量是超自然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幽灵倒计时已经消失,汪淼又在莱卡相机中装上了一个胶卷,开始一张张地随意拍起来。当这次的胶卷冲出来后,刚刚稍微平静了一会儿的他又被推到了疯狂的边缘:幽灵倒计时又出现了,从画面显示的时间看,它根本就没有停止过,只是在妻子拍的那卷上没有显示而已。
1186:34:13、1186:34:02、1186:33:46、1186:33:35……
汪淼冲出暗室,冲出家门,猛敲邻居的门,开门的是退休的张教授。
"老张,你家有没有相机?哦,不要数码的,要用胶卷的!"
"你这大摄影家朝我借相机?那个两万多的坏了?我只有数码的……你不舒服?脸色这么难看。"
"借我用用。"
老张很快拿来一架很普通的柯达数码相机。"给,里面的几张删掉就行……"
"谢谢!"汪淼抓过相机和胶卷,匆匆返回屋里。其实家里还有三架胶卷相机和一架数码相机,但汪淼觉得从别处借更可靠些。他看着摊放在沙发上的两架相机和几只黑白胶卷,略一思考后,又给莱卡装上了胶卷,然后将数码相机递给正在端饭的妻子:
"快,拍几张,就像刚才一样!"
"这是干什么?看你的脸色……你到底怎么了?!"妻子惊恐地望着他。
"你别管,拍!"
妻子放下手中的碟子,走过来看着丈夫,眼中的惊恐又加上了忧虑。
汪淼把柯达相机塞到过来吃饭的六岁儿子手里,"豆豆,你帮爸爸拍。就按这个,对,这是一张;再按一下,对对,又是一张;就这样一直拍,对着哪儿都行。"
儿子很快掌握了,小家伙很感兴趣,拍得很快。汪淼转身从沙发上拿起自己的莱卡,也拍了起来,父子俩就这样"咔嚓、咔嚓"地疯狂拍着,丢下妻子在频频闪光中不知所措,眼泪涌了出来。
"汪淼,我知道你最近工作压力很大,你可别……"
汪淼把莱卡相机的胶卷拍完,又从孩子手中抢过数码相机。他想了一下,为了避开妻儿的干扰,走到卧室中,自己用数码相机也拍了几张。他拍的时候用的是目视取景器,没用液晶屏,因为怕看到结果,虽然迟早要看。
汪淼取出莱卡里的胶卷钻进暗室,紧紧地关上门工作起来。冲洗完成后,他细看底片,因手在颤抖,他只能用双手握着放大镜底片上,幽灵倒计时在继续。
汪淼冲出暗室,开始检查数码相机上的照片,从液晶屏上看到,刚才拍的数码照片中,儿子拍的部分没有显示倒计时;而在自己拍的那部分,倒计时清晰地显示出来,并且与底片上的同步变化。
汪淼使用不同的相机拍摄,目的是排除问题出在相机或底片上的可能性,但他无意中让孩子拍摄,加上之前让妻子拍摄,得出了一个更加诡异的结果:用不同相机和不同胶卷拍摄,别人拍出的都正常,幽灵倒计时只会在他拍摄的照片上出现!
汪淼绝望地抓起那堆胶卷,像抓着一团纠缠在一起的蛇,又像一团难以挣脱的绞索。
他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那么去找谁呢?大学和研究所里的同事是不行的,他们与自己一样,都是技术型思维的人;直觉告诉他,这件事已超出了技术之外。他想到了丁仪,可现在这人自己也陷入精神危机之中。他最后想到了"科学边界",那是一群思想深刻而且活跃的人。于是,他拨通了申玉菲的电话。
"申博士,我这里有些事,必须到你那里去一趟。"汪淼急促地说。
"来吧。"申玉菲只说了这两个字就挂断了电话。
汪淼吃了一惊,申玉菲平时说话也十分精简,以至于"科学边界"的一些人戏称她为"女海明威"。但这次,她竟连是什么事都不问,汪淼不知该感到安慰还是更加不安。
他将那团胶卷塞进一个提包,并带上那架数码相机,在妻子焦虑的目光中冲出家门。本来可以开车去的,但即使在这灯火灿烂的城市,他在路上也想有人陪伴,于是叫了出租车。
申玉菲住在新城铁线附近的一个高档别墅区,这里的灯光稀疏了许多,别墅群环绕着几个能垂钓的小人工湖,晚上有一种乡村的感觉。申玉菲显然很富有,但汪淼一直搞不清她的财产来源,她以前的研究职位和现在公司中的职位都挣不到这么多钱。不过她的别墅中并没有豪华享受的痕迹,那里是"科学边界"的一个聚会场所,其中的陈设很像一个带会议室的小图书馆。
在客厅里,汪淼见到申玉菲的丈夫魏成。这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一副敦厚的知识分子模样,汪淼对他的了解仅限于其姓名,申玉菲介绍时也只说了这些。他似乎没有工作,成天待在家里,对"科学边界"的讨论不感兴趣,对家里频繁来往的学者们也习以为常。
但他并非无所事事,显然在家研究着什么东西,整天沉浸在思考中,见到任何人都是心不在焉地打个招呼,然后回到楼上的房间里,他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那里。一次,汪淼在楼上无意中从半开的房门向里瞥了一眼,看到一个令人惊奇的东西:一台HP小型机。他不会看错的,因为这台设备与他工作的超导研究中心那台一样,黑灰色机箱,是四年前出品的RX8620。把这台价值上百万的设备放在家里似乎很奇怪,魏成每天一个人守着它到底在干什么?
"玉菲在上面有点事,您稍等一会儿吧。"魏成说,然后走上楼。汪淼本打算等的,但实在坐不住,也跟着走上楼去,看到魏成正要进入他那个放着小型机的房间。他看到汪淼跟来似乎并不反感,指指对面的一个房间说:"哦,就在那个房间里,你去找她吧。"
汪淼敲门,门没锁,开了一个缝,他看到申玉菲正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令汪淼惊奇的是她竟穿着一套"装具"。这是目前在游戏玩家中很流行的玩意儿,由一个全视角显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汪淼走到她后面,由于游戏是在头盔中以全视角方式显示的,在显示器上什么都看不到。这时,汪淼想起大史让他记网址和邮件地址的事,无意中扫了一眼显示器,那个游戏登录界面上的英文名很特别,他记住了。
申玉菲摘下显示头盔,又脱下了感应服,戴上她那副在瘦削的脸上显得很大的眼镜,面无表情地对汪淼点点头,一个字都没说,等着他说话。汪淼拿出那团胶卷,开始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诡异事件。申玉菲注意听着,对那些胶片,只是拿起来大概扫了几眼,并没有细看这令汪淼很震惊,现在他进一步确定申玉菲对此事并非完全不知情,这几乎令他停止了讲述,只是申玉菲几次点头示意他继续,才将事情讲完了。这时申玉菲才说出了他们见面后的第一句话:
"你领导的纳米项目怎么样了?"
这不着边际的问题令汪淼十分吃惊。"纳米项目?它与这有什么关系?"他指指那堆胶卷。
申玉菲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他回答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她的谈话风格,从不多说一个字。
"把研究停下来。"申玉菲说。
"什么?"汪淼认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
申玉菲沉默着,没重复自己的话。
"停下来?!那是国家重点项目!"
申玉菲仍不说话,只是看着... -->>
第二天是周末,汪淼反而起得很早,带上相机骑着自行车出去了。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他最向往的题材是人迹罕至的荒野,但人到中年,已经没有精力进行这种奢侈的享受了,大多数时间只能在城市里拍风景了。他有意无意地选取城市中那些散发着蛮荒气息的角落,如公园中干涸的湖底、建筑工地上翻出的新土、钻出水泥缝隙的野草等。为了消除背景上城市的俗艳色彩,他只使用黑白胶片,没想到竟自成一派,渐渐小有名气,作品入选了两次大影展,还加入了摄影家协会。每次出去拍摄,他就这样骑着自行车在城市里随意乱转,捕捉着灵感和他需要的构图,有时一转就是一整天。
今天,汪淼的感觉有些异样。他的摄影以古典风格的沉稳凝重见长,但今天,他很难再找到创造这种构图所需要的稳定感,在他的感觉中,这座正在晨曦中苏醒的城市似乎建立在流沙上,它的稳定是虚幻的。在刚过去的那一夜,那两颗台球一直占据着他长长的梦境,它在黑色的空间中无规则地乱飞,在黑色的背景上黑球看不见,它只有在偶尔遮挡白球时才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难道物质的本原真的是无规律吗?难道世界的稳定和秩序,只是宇宙某个角落短暂的动态平衡?只是混乱的湍流中一个短命的旋涡?
不知不觉中,他已骑到了新落成的CCTV大厦脚下。他停下车,坐到路边,仰望这字形的巍峨建筑,试图找回稳定的感觉,顺着大厦在朝阳中闪烁的尖顶的指向,他向深不见底的蓝色苍穹望去,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两个词:射手、农场主。
在"科学边界"的学者们进行讨论时,常用到一个缩写词:SF,它不是指科幻,而是上面那两个词的缩写。这源自两个假说,都涉及宇宙规律的本质。
"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农场主假说"则有一层令人不安的恐怖色彩: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
汪淼感到脚下的路面像流沙般滑动,字形大厦仿佛摇晃起来,他赶紧收回目光。
仅仅是为了摆脱不安,汪淼强迫自己拍完了一个胶卷,午饭前回到了家。妻子带着孩子出去玩,中午不回来了。往常,汪淼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把胶卷冲出来,但今天他一点兴致都没有。简单地吃过午饭后,他倒头便睡,由于昨天夜里没睡好,一觉睡醒后都快五点了。他这时才想起上午拍的胶卷,便钻到那间由壁橱改成的狭窄暗室里去冲洗。
胶片很快冲出来了,他开始查看哪张值得放大洗成照片,在第一张就发现了一件离奇的事。这张拍的是一个大商场外的一小片草地,他看到底片正中有一行白色的东西,细看是一排数字:1200:00:00。
第二张底片上也有数字:1199:49:33。
整卷胶片,每张底片上都有小小的一排数字!
第三张:1199:40:18;第四张:1199:32:07;第五张:1199:28:51;第六张:1199:15:44;第七张:1199:07:38;第八张:1198:53:09……第三十四张:1194:50:49;第三十六张,也是最后一张:1194:16:37。
汪淼立刻想到是胶卷的问题。他使用的是1988年产的莱卡M2型相机,全机械手动,没有任何自动化功能,更不可能往胶片上叠印日期一类的数字。仅凭其品质卓绝的镜头和机械机构,即使在数码时代,也是专业相机中的贵族。
重新查看每张底片,汪淼很快发现了这些数字的第一个诡异之处:它们自动适应背景。如果背景是黑色,数字则为白色,白色背景上的数字就是黑色,似乎是为了形成最大的反差便于观察者看清。当汪淼再看第十六张底片时,心跳加快了,感到暗室中有一股寒气沿着脊背升上来:
这张拍的是以一面老墙为背景的一棵枯树,老墙斑驳一片,在照片上黑白相间。在这样的背景上,那行数字以正常的位置无论是黑是白都不可能显示清楚,但它竟竖了起来,且弯曲自身,沿着枯树深色的树身呈白色显示,看上去仿佛是附着在枯树上的一条细蛇!
汪淼开始研究那些数字的数学关系,起初他以为是某种编号,但每组数字的间隔并不相同,他很快明白这是以小时、分、秒为单位的计时。他拿出了拍摄笔记,上面详细记录了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精确到分。他发现两张照片上计时的差值与它们实际拍摄的时间间隔是一致的。很明显,这卷胶片上反向记录了某个以现实的速度流逝的时间。汪淼马上明白了它是什么。
一个倒计时。
倒计时从1200小时开始,到现在还剩余1194小时。
现在?不,是拍完胶卷最后一张那一时刻。这个倒计时还在继续吗?
汪淼走出暗室,取出一只新的黑白胶卷装到莱卡相机上,在房间里飞快地随意拍摄起来,最后又到阳台上拍了几张室外的画面。胶卷拍完后,他把它从相机里取出来,一头钻进暗室冲洗。冲出来的胶片上,那数字幽灵般地在每一张底片上不断显示出来,第一张是1187:27:39,从上一卷最后一张拍摄到拍这卷的第一张,正好是间隔这么长时间。以后的每一张的计时间隔为三到四秒,1187:27:35、1187:27:31、1187:27:27、1187:27:24……是他快速拍摄的间隔。
倒计时仍在继续。
汪淼再次给相机装上新胶卷,飞快地乱拍起来,有几张他是故意扣上镜头盖拍的。当他将拍完的胶卷取出时,妻子和孩子回来了。在去冲洗前,他给莱卡装上第三个胶卷,把相机递给妻子:"来,拍完这卷。"
"拍什么?"妻子惊诧地看着丈夫。以前,他是绝不允许其他人碰自己的相机,当然她和儿子对那玩意儿也没兴趣,在他们眼里,那是一个两万多元买来的乏味的老古董。
"什么都行,随便拍。"汪淼把相机塞到妻子手中,一头钻进了暗室。
"那,豆豆,我给你拍吧。"妻子把镜头对准了儿子。
汪淼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幽灵般的数字像一条张开的绞索横在孩子面容前的幻象,他不由微微战栗了一下。"不,别拍儿子,随便拍别的什么吧。"
快门"咔嚓"一声,妻子拍了第一张,然后叫道:"这怎么按不动了?"汪淼教妻子扳了一个手柄,"这样,每次都要倒卷。"然后钻进了暗室。
"真麻烦。"身为医生的妻子不能理解,在千万级像素的数码相机已经普及的今天,还有人用这种过时的昂贵玩意儿,而且拍的还是黑白胶卷。
胶卷冲出来后,对着晕暗的红灯,汪淼看到那幽灵倒计时仍在继续,在一张张随意拍出的混乱画面上,包括那几张扣着镜头盖拍的,清晰地显示出:1187:19:06、1187:19:03、1187:18:59、1187:18:56……
妻子敲了两下暗室的门,告诉他拍完了。汪淼出门抓过相机,取胶卷时他的手明显地在颤抖。不顾妻子异样的目光,他拿着胶卷又回到暗室,死死地关上门。他干得很忙乱,显影液、定影液洒了一地,胶卷很快冲出来了,他闭上双眼,默默祈祷:别出现,不管是什么,别在现在出现,别轮到我……
他用放大镜沿着湿漉漉的胶卷看去,倒计时消失了,底片上只有妻子拍出的室内画面,在低速光圈下,她那不专业的操作拍出的画面一片模糊,但汪淼觉得这是他看过的最赏心阅目的照片了。
汪淼走出暗室,长出一口气,发现汗水已浸湿了全身。妻子去厨房做饭了,儿子也到自己的房间去玩,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开始了稍微冷静的思考。
首先,这组在不同的拍摄间隔精确地记录时间流逝,并显示出智能迹象的数字,不可能是预留在胶片上的,只能是某种力量使其感光,那会是什么呢?是相机的问题吗?是某种装置被有意无意地放置到了相机中吗?他将镜头卸下来,把相机拆开,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着相机内部,检查着每个一尘不染的光洁机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那么,联想到那几张扣上镜头盖后拍摄的画面,最可能的感光源是外界某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但这在技术上同样是不可能的:射线源在哪儿?如何瞄准?
至少以现有技术而言,这种力量是超自然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幽灵倒计时已经消失,汪淼又在莱卡相机中装上了一个胶卷,开始一张张地随意拍起来。当这次的胶卷冲出来后,刚刚稍微平静了一会儿的他又被推到了疯狂的边缘:幽灵倒计时又出现了,从画面显示的时间看,它根本就没有停止过,只是在妻子拍的那卷上没有显示而已。
1186:34:13、1186:34:02、1186:33:46、1186:33:35……
汪淼冲出暗室,冲出家门,猛敲邻居的门,开门的是退休的张教授。
"老张,你家有没有相机?哦,不要数码的,要用胶卷的!"
"你这大摄影家朝我借相机?那个两万多的坏了?我只有数码的……你不舒服?脸色这么难看。"
"借我用用。"
老张很快拿来一架很普通的柯达数码相机。"给,里面的几张删掉就行……"
"谢谢!"汪淼抓过相机和胶卷,匆匆返回屋里。其实家里还有三架胶卷相机和一架数码相机,但汪淼觉得从别处借更可靠些。他看着摊放在沙发上的两架相机和几只黑白胶卷,略一思考后,又给莱卡装上了胶卷,然后将数码相机递给正在端饭的妻子:
"快,拍几张,就像刚才一样!"
"这是干什么?看你的脸色……你到底怎么了?!"妻子惊恐地望着他。
"你别管,拍!"
妻子放下手中的碟子,走过来看着丈夫,眼中的惊恐又加上了忧虑。
汪淼把柯达相机塞到过来吃饭的六岁儿子手里,"豆豆,你帮爸爸拍。就按这个,对,这是一张;再按一下,对对,又是一张;就这样一直拍,对着哪儿都行。"
儿子很快掌握了,小家伙很感兴趣,拍得很快。汪淼转身从沙发上拿起自己的莱卡,也拍了起来,父子俩就这样"咔嚓、咔嚓"地疯狂拍着,丢下妻子在频频闪光中不知所措,眼泪涌了出来。
"汪淼,我知道你最近工作压力很大,你可别……"
汪淼把莱卡相机的胶卷拍完,又从孩子手中抢过数码相机。他想了一下,为了避开妻儿的干扰,走到卧室中,自己用数码相机也拍了几张。他拍的时候用的是目视取景器,没用液晶屏,因为怕看到结果,虽然迟早要看。
汪淼取出莱卡里的胶卷钻进暗室,紧紧地关上门工作起来。冲洗完成后,他细看底片,因手在颤抖,他只能用双手握着放大镜底片上,幽灵倒计时在继续。
汪淼冲出暗室,开始检查数码相机上的照片,从液晶屏上看到,刚才拍的数码照片中,儿子拍的部分没有显示倒计时;而在自己拍的那部分,倒计时清晰地显示出来,并且与底片上的同步变化。
汪淼使用不同的相机拍摄,目的是排除问题出在相机或底片上的可能性,但他无意中让孩子拍摄,加上之前让妻子拍摄,得出了一个更加诡异的结果:用不同相机和不同胶卷拍摄,别人拍出的都正常,幽灵倒计时只会在他拍摄的照片上出现!
汪淼绝望地抓起那堆胶卷,像抓着一团纠缠在一起的蛇,又像一团难以挣脱的绞索。
他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那么去找谁呢?大学和研究所里的同事是不行的,他们与自己一样,都是技术型思维的人;直觉告诉他,这件事已超出了技术之外。他想到了丁仪,可现在这人自己也陷入精神危机之中。他最后想到了"科学边界",那是一群思想深刻而且活跃的人。于是,他拨通了申玉菲的电话。
"申博士,我这里有些事,必须到你那里去一趟。"汪淼急促地说。
"来吧。"申玉菲只说了这两个字就挂断了电话。
汪淼吃了一惊,申玉菲平时说话也十分精简,以至于"科学边界"的一些人戏称她为"女海明威"。但这次,她竟连是什么事都不问,汪淼不知该感到安慰还是更加不安。
他将那团胶卷塞进一个提包,并带上那架数码相机,在妻子焦虑的目光中冲出家门。本来可以开车去的,但即使在这灯火灿烂的城市,他在路上也想有人陪伴,于是叫了出租车。
申玉菲住在新城铁线附近的一个高档别墅区,这里的灯光稀疏了许多,别墅群环绕着几个能垂钓的小人工湖,晚上有一种乡村的感觉。申玉菲显然很富有,但汪淼一直搞不清她的财产来源,她以前的研究职位和现在公司中的职位都挣不到这么多钱。不过她的别墅中并没有豪华享受的痕迹,那里是"科学边界"的一个聚会场所,其中的陈设很像一个带会议室的小图书馆。
在客厅里,汪淼见到申玉菲的丈夫魏成。这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一副敦厚的知识分子模样,汪淼对他的了解仅限于其姓名,申玉菲介绍时也只说了这些。他似乎没有工作,成天待在家里,对"科学边界"的讨论不感兴趣,对家里频繁来往的学者们也习以为常。
但他并非无所事事,显然在家研究着什么东西,整天沉浸在思考中,见到任何人都是心不在焉地打个招呼,然后回到楼上的房间里,他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那里。一次,汪淼在楼上无意中从半开的房门向里瞥了一眼,看到一个令人惊奇的东西:一台HP小型机。他不会看错的,因为这台设备与他工作的超导研究中心那台一样,黑灰色机箱,是四年前出品的RX8620。把这台价值上百万的设备放在家里似乎很奇怪,魏成每天一个人守着它到底在干什么?
"玉菲在上面有点事,您稍等一会儿吧。"魏成说,然后走上楼。汪淼本打算等的,但实在坐不住,也跟着走上楼去,看到魏成正要进入他那个放着小型机的房间。他看到汪淼跟来似乎并不反感,指指对面的一个房间说:"哦,就在那个房间里,你去找她吧。"
汪淼敲门,门没锁,开了一个缝,他看到申玉菲正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令汪淼惊奇的是她竟穿着一套"装具"。这是目前在游戏玩家中很流行的玩意儿,由一个全视角显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汪淼走到她后面,由于游戏是在头盔中以全视角方式显示的,在显示器上什么都看不到。这时,汪淼想起大史让他记网址和邮件地址的事,无意中扫了一眼显示器,那个游戏登录界面上的英文名很特别,他记住了。
申玉菲摘下显示头盔,又脱下了感应服,戴上她那副在瘦削的脸上显得很大的眼镜,面无表情地对汪淼点点头,一个字都没说,等着他说话。汪淼拿出那团胶卷,开始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诡异事件。申玉菲注意听着,对那些胶片,只是拿起来大概扫了几眼,并没有细看这令汪淼很震惊,现在他进一步确定申玉菲对此事并非完全不知情,这几乎令他停止了讲述,只是申玉菲几次点头示意他继续,才将事情讲完了。这时申玉菲才说出了他们见面后的第一句话:
"你领导的纳米项目怎么样了?"
这不着边际的问题令汪淼十分吃惊。"纳米项目?它与这有什么关系?"他指指那堆胶卷。
申玉菲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他回答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她的谈话风格,从不多说一个字。
"把研究停下来。"申玉菲说。
"什么?"汪淼认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
申玉菲沉默着,没重复自己的话。
"停下来?!那是国家重点项目!"
申玉菲仍不说话,只是看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