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愿意接受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日常行为表现录下来,并在日后进行观看和分析,搞清楚自己的喜怒哀乐都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同时,可以让他们征求周围亲朋好友的意见,看看他人是怎样来评价的。对于这些意见,一定要虚心接受,并且整理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现的不足之处,按照“适当”“过度表现”“行为偏差”三个维度进行整理。“适当”指的就是朋友们大体觉得可以接受的,“过度表现”就是让人觉得行为浮夸做作的,“行为偏差”就是让人觉得跟普通人的反应大相径庭的。在将行为进行整理之后,就可以按照朋友们的建议进行行为修正,同时深入分析这些表现是自己刻意为之还是无意识的。不管是哪一样,都要时时提醒自己。
不过,仅在行为上进行纠正只是治标不治本,更重要的是,要让患者在心智上成熟起来,让她们学会用成熟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感情。尤其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马上就情绪激动、愤怒,而要学会理智地去分析。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在进行自我调整的时候不要全面地否定过去的自己。
【生存法则】
3种效应去除表演型人格障碍
1.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源于这么一个关于鸟笼的故事。詹姆森和卡尔森两人打赌。詹姆森说:“我不久之后就会让你养一只鸟的。”卡尔森则说:“不可能,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什么鸟。”之后,詹姆森买了一个很漂亮的鸟笼送给卡尔森。卡尔森觉得这鸟笼反正挺好看的,就挂在了家里。从此之后,只要有客人来,就会问:“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呢?”卡尔森只好回答说:“我没养过鸟,我只是跟人打赌。”每次他解释得口干舌燥,可是客人们却满脸不解。时间一长,卡尔森自己也觉得很烦了,干脆买了一只鸟,放在鸟笼里。这回,挂在家里的鸟笼再也不会显得突兀了。
这就是所谓的“鸟笼效应”。人们在获得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之后,会继续不自觉地向里面添加一些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
这一点商家们运用得最在行了。他们提供很多的打折券或者优惠券,这本来对我们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我们拿到了这些东西,就会想要把它们花掉,于是买来了很多有用的没用的东西。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则在遇到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景的时候,不停地在其中添加一些可有可无的剧情,并且乐在其中,享受在那样的情境下魅力四射的感觉。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列一个表格,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分为“必要的”、“重要的”、“无关痛痒的”。这样的话,在做事的时候也就会分清楚主次,而不会偏离自己的重点,在无关的事物上浪费时间,一味施展自己的魅力,而耽误了要做的事情。
2.拍球效应
拍球效应指的是,当你拍球的时候,使用的力量越大,那么相应的球也就跳得越高。也可以说,当一个人承受的压力越大的时候,那么他们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多,所取得的成就也就越高。
对于人们而言,压力也就是动力。压力越大,就会发现自己抗压的能力越强,自己能够开动脑筋想到的办法也就越多。有一句话叫作“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就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因其停留在青少年的某个时期——敏感、夸张、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受到压力的时候,他们会在压力中学会成长。因此可以说,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应当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并且学会独立解决。
3.配套效应
18世纪的时候,有个叫作狄德罗的哲学家。有一天,有人送了他一件非常高级的睡袍,考究、高雅、名贵。狄德罗也非常喜欢这件华丽的睡袍,穿上之后非常惬意,感觉家里的东西都很别扭:家具都很落伍,床单、地毯、书桌……自己家里的一切居然都显得那么粗鄙。于是,为了跟这件睡袍相匹配,他对家里进行了一次大升级。终于,他觉得家具的水平上来了,配得上他的睡袍了。可是,狄德罗却意识到有什么东西不对劲。在没有这件睡袍之前,他原本过的生活非常好;可是当拥有了这件高级的睡袍之后,自己的生活居然被它“胁迫”了。
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高档物品后,会不断用同样高层次的物品来配制以达到心理平衡。这就叫作“配套效应”。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更注重外表,虚荣,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暗示,极易受到配套效应的影响。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想想,这样的配套是否必要,是否已经给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愿意接受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日常行为表现录下来,并在日后进行观看和分析,搞清楚自己的喜怒哀乐都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同时,可以让他们征求周围亲朋好友的意见,看看他人是怎样来评价的。对于这些意见,一定要虚心接受,并且整理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现的不足之处,按照“适当”“过度表现”“行为偏差”三个维度进行整理。“适当”指的就是朋友们大体觉得可以接受的,“过度表现”就是让人觉得行为浮夸做作的,“行为偏差”就是让人觉得跟普通人的反应大相径庭的。在将行为进行整理之后,就可以按照朋友们的建议进行行为修正,同时深入分析这些表现是自己刻意为之还是无意识的。不管是哪一样,都要时时提醒自己。
不过,仅在行为上进行纠正只是治标不治本,更重要的是,要让患者在心智上成熟起来,让她们学会用成熟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感情。尤其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马上就情绪激动、愤怒,而要学会理智地去分析。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在进行自我调整的时候不要全面地否定过去的自己。
【生存法则】
3种效应去除表演型人格障碍
1.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源于这么一个关于鸟笼的故事。詹姆森和卡尔森两人打赌。詹姆森说:“我不久之后就会让你养一只鸟的。”卡尔森则说:“不可能,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什么鸟。”之后,詹姆森买了一个很漂亮的鸟笼送给卡尔森。卡尔森觉得这鸟笼反正挺好看的,就挂在了家里。从此之后,只要有客人来,就会问:“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呢?”卡尔森只好回答说:“我没养过鸟,我只是跟人打赌。”每次他解释得口干舌燥,可是客人们却满脸不解。时间一长,卡尔森自己也觉得很烦了,干脆买了一只鸟,放在鸟笼里。这回,挂在家里的鸟笼再也不会显得突兀了。
这就是所谓的“鸟笼效应”。人们在获得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之后,会继续不自觉地向里面添加一些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
这一点商家们运用得最在行了。他们提供很多的打折券或者优惠券,这本来对我们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我们拿到了这些东西,就会想要把它们花掉,于是买来了很多有用的没用的东西。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则在遇到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景的时候,不停地在其中添加一些可有可无的剧情,并且乐在其中,享受在那样的情境下魅力四射的感觉。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列一个表格,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分为“必要的”、“重要的”、“无关痛痒的”。这样的话,在做事的时候也就会分清楚主次,而不会偏离自己的重点,在无关的事物上浪费时间,一味施展自己的魅力,而耽误了要做的事情。
2.拍球效应
拍球效应指的是,当你拍球的时候,使用的力量越大,那么相应的球也就跳得越高。也可以说,当一个人承受的压力越大的时候,那么他们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多,所取得的成就也就越高。
对于人们而言,压力也就是动力。压力越大,就会发现自己抗压的能力越强,自己能够开动脑筋想到的办法也就越多。有一句话叫作“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就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因其停留在青少年的某个时期——敏感、夸张、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受到压力的时候,他们会在压力中学会成长。因此可以说,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应当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并且学会独立解决。
3.配套效应
18世纪的时候,有个叫作狄德罗的哲学家。有一天,有人送了他一件非常高级的睡袍,考究、高雅、名贵。狄德罗也非常喜欢这件华丽的睡袍,穿上之后非常惬意,感觉家里的东西都很别扭:家具都很落伍,床单、地毯、书桌……自己家里的一切居然都显得那么粗鄙。于是,为了跟这件睡袍相匹配,他对家里进行了一次大升级。终于,他觉得家具的水平上来了,配得上他的睡袍了。可是,狄德罗却意识到有什么东西不对劲。在没有这件睡袍之前,他原本过的生活非常好;可是当拥有了这件高级的睡袍之后,自己的生活居然被它“胁迫”了。
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高档物品后,会不断用同样高层次的物品来配制以达到心理平衡。这就叫作“配套效应”。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更注重外表,虚荣,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暗示,极易受到配套效应的影响。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想想,这样的配套是否必要,是否已经给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