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望。但是,按照要求,她必须坚持看完这些图片。
而J女士回去休息的时候,房间里还被放上了蜘蛛的放大图片。虽然恐惧,但她还是依旧在房间里待了一晚。这对她来说,是重大的进步。
接着,便是让J女士看一些关于蜘蛛的视频。屏幕上的蜘蛛和图片上相比增加了动作,更加活灵活现,这让J女士感到严重的恐惧。她几乎是流着泪看完这段视频的,这让她非常痛苦。
而这一晚,在她房间里出现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蜘蛛模型。J女士在鼓励之下走入房间,并且和蜘蛛模型们待了一整晚。
接下来,J女士被带去宠物店参观各种蜘蛛。她依旧感到恐惧,并且十分想要回避。但是最终,她在博士的鼓励下观察了这些蜘蛛。而博士给她的礼物是一玻璃箱的小蜘蛛。
J女士当时感到非常惊讶和愤怒。在她看来,这简直就是要将自己逼上绝路。但是,一想到自己来此的目的,她最终勉强将玻璃箱抱回房中,度过了一晚。
这一定是她人生之中最崩溃的一晚。亲手将装有蜘蛛的玻璃箱带回房间是她的一个重大进步,这证明她正在一步步地直面自己的恐惧,虽然这巨大的恐惧让她感到悲伤和愤怒。
不过,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博士将她带到装着很多蜘蛛的玻璃箱前,并且让她将手伸入到其中。J女士虽然抗拒,但经过前一晚的洗礼,明显已经强大了很多,犹豫了一会儿后便将手伸入其中,并且停留了一会儿。在伸进去的一瞬间,她依旧很害怕,但很快她就意识到自己居然做到了,随即变得异常兴奋起来。在博士的要求下,她把一只蜘蛛放在自己的手上,博士说:“看到了吗?它并没有爬满你的全身!”最后,她还徒手将几只蜘蛛从一个玻璃箱中转移到另一个箱子中。
由此,她彻底摆脱了蜘蛛恐惧症。她说:“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做到这种事情。我居然让蜘蛛爬到我的手上,我还拿着它们!而现在,我毫发无损。”
【生存法则】
4种心理效应让你不再恐惧!
1.等待效应
所谓“等待效应”,是指当人们在等待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由于时间的流逝而产生一定的矛盾感,而这种矛盾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失衡,会引发一系列态度上的变化。
人们等待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产生消极心理,逐渐引发焦虑。这时,人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以此来释放焦虑。
比如,我们等了很久的公车,车都没有来,同时如果当时天气很冷,或者你赶时间,你的焦虑会加深。这时,你就需要做一些改变——你可以调整你的状态,把单纯地站在那里等变成来回踱步;你可以改变你的行为,换一种交通方式,等等。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你都是通过“改变”来抵消“等待”给你带来的消极效应。
对单一恐惧症患者来说,“等待”是一件要命的事。在等待的过程中,恐惧会逐渐加深,这恐怕比面对所恐惧之物本身还要让人抓狂。患者往往以为自己所恐惧的东西随时会出现,他们需要时刻等待。
当患者出现这种心理时,可以马上调整自己的状态或行为,以此减少压力。比如,当你走在路上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马路周围,提防着害怕的东西蹦出来时,不妨小跑几步、改变走路的步伐,来抵消“等待”所增加的恐惧,重新调整自己,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2.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即在第一次接触某人或某物的时候,人们脑中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印象长久持续,比以后任何一次的接触留下的印象都要深,并且会“先入为主”,影响以后对此人或事物的认识、判断。
单一恐惧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受到了首因效应的影响。例如,在第一次经历某事时的遭遇,或者在接触某物之前他人的告诫,或者是在首次接触时,由于一些不知名原因所造成的严重的创伤性印象,都会形成严重的恐惧感。
如果单一恐惧症患者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应回忆自己首次接触所恐惧事物的过程,并且分析最初恐惧的原因,以此为出发点,渐渐消除恐惧心理。
3.定式效应
定式效应指的是,当人对事物形成了固定印象的时候,在心理状态上就会出现一定的准备来应对之后相应的问题,并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态度、行为等方面都出现这种倾向。
某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大学生分成两组,并且向他们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他告诉第一组大学生,照片中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而对第二组大学生说,此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然后要求他们用语言描述对照片中人的印象。第一组大学生事先认定了此人为“罪犯”,因此描述多为“凶狠”“狡诈”“目光中充满贪婪和残忍”。而第二组大学生因为事先认定此人为“科学家”,描述多为“聪慧”“睿智”“目光中闪动着智慧和思考”。而事实上,那只是张普通人的照片。
单一恐惧症患者对自己所恐惧的事物,因为已经形成了心理定式,自动“设定”其具有危险性,所以一旦遇到,即刻的反应就是“警报”“我会受伤”“我会死掉”,进而马上做出一系列反应,不假思索、不分析事实,只是根据心理定势进行活动。
因此,单一恐惧症患者在遇到“危险”时,应首先进行适当的分析,合理解释自己所处的境遇,并尽量不根据过去的经验而是依照当前事实进行判断。
4.过度理由效应
人们会为了合理解释自己或者他人的某些行为而努力寻找原因,即使没有恰当的理由可以解释,他们也会继续寻找下去,直到找到“足够”的原因使其行为合理化。这就是过度理由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过度理由效应随处可见,如情侣双方之间出现裂痕,想要挽回的一方就会拼命为对方找理由,来解释其种种行为。
而单一恐惧症患者,则会为自己的恐惧寻找缘由。比如,一个人知道他对鸽子或其他事物的恐惧是不合理的,但他会从各个角度为自己找借口,比如“它会啄人”“它代表恶魔”“它的样子让我想到某部电影里的杀人机器”等,直到他认为自己的恐惧是合理的为止。
单一恐惧症患者可以尝试思索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害怕?”摆脱那些为自己过度寻找的理由,真正地与自己对话:“我为什么会害怕?”
望。但是,按照要求,她必须坚持看完这些图片。
而J女士回去休息的时候,房间里还被放上了蜘蛛的放大图片。虽然恐惧,但她还是依旧在房间里待了一晚。这对她来说,是重大的进步。
接着,便是让J女士看一些关于蜘蛛的视频。屏幕上的蜘蛛和图片上相比增加了动作,更加活灵活现,这让J女士感到严重的恐惧。她几乎是流着泪看完这段视频的,这让她非常痛苦。
而这一晚,在她房间里出现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蜘蛛模型。J女士在鼓励之下走入房间,并且和蜘蛛模型们待了一整晚。
接下来,J女士被带去宠物店参观各种蜘蛛。她依旧感到恐惧,并且十分想要回避。但是最终,她在博士的鼓励下观察了这些蜘蛛。而博士给她的礼物是一玻璃箱的小蜘蛛。
J女士当时感到非常惊讶和愤怒。在她看来,这简直就是要将自己逼上绝路。但是,一想到自己来此的目的,她最终勉强将玻璃箱抱回房中,度过了一晚。
这一定是她人生之中最崩溃的一晚。亲手将装有蜘蛛的玻璃箱带回房间是她的一个重大进步,这证明她正在一步步地直面自己的恐惧,虽然这巨大的恐惧让她感到悲伤和愤怒。
不过,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博士将她带到装着很多蜘蛛的玻璃箱前,并且让她将手伸入到其中。J女士虽然抗拒,但经过前一晚的洗礼,明显已经强大了很多,犹豫了一会儿后便将手伸入其中,并且停留了一会儿。在伸进去的一瞬间,她依旧很害怕,但很快她就意识到自己居然做到了,随即变得异常兴奋起来。在博士的要求下,她把一只蜘蛛放在自己的手上,博士说:“看到了吗?它并没有爬满你的全身!”最后,她还徒手将几只蜘蛛从一个玻璃箱中转移到另一个箱子中。
由此,她彻底摆脱了蜘蛛恐惧症。她说:“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做到这种事情。我居然让蜘蛛爬到我的手上,我还拿着它们!而现在,我毫发无损。”
【生存法则】
4种心理效应让你不再恐惧!
1.等待效应
所谓“等待效应”,是指当人们在等待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由于时间的流逝而产生一定的矛盾感,而这种矛盾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失衡,会引发一系列态度上的变化。
人们等待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产生消极心理,逐渐引发焦虑。这时,人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以此来释放焦虑。
比如,我们等了很久的公车,车都没有来,同时如果当时天气很冷,或者你赶时间,你的焦虑会加深。这时,你就需要做一些改变——你可以调整你的状态,把单纯地站在那里等变成来回踱步;你可以改变你的行为,换一种交通方式,等等。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你都是通过“改变”来抵消“等待”给你带来的消极效应。
对单一恐惧症患者来说,“等待”是一件要命的事。在等待的过程中,恐惧会逐渐加深,这恐怕比面对所恐惧之物本身还要让人抓狂。患者往往以为自己所恐惧的东西随时会出现,他们需要时刻等待。
当患者出现这种心理时,可以马上调整自己的状态或行为,以此减少压力。比如,当你走在路上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马路周围,提防着害怕的东西蹦出来时,不妨小跑几步、改变走路的步伐,来抵消“等待”所增加的恐惧,重新调整自己,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2.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即在第一次接触某人或某物的时候,人们脑中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印象长久持续,比以后任何一次的接触留下的印象都要深,并且会“先入为主”,影响以后对此人或事物的认识、判断。
单一恐惧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受到了首因效应的影响。例如,在第一次经历某事时的遭遇,或者在接触某物之前他人的告诫,或者是在首次接触时,由于一些不知名原因所造成的严重的创伤性印象,都会形成严重的恐惧感。
如果单一恐惧症患者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应回忆自己首次接触所恐惧事物的过程,并且分析最初恐惧的原因,以此为出发点,渐渐消除恐惧心理。
3.定式效应
定式效应指的是,当人对事物形成了固定印象的时候,在心理状态上就会出现一定的准备来应对之后相应的问题,并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态度、行为等方面都出现这种倾向。
某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大学生分成两组,并且向他们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他告诉第一组大学生,照片中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而对第二组大学生说,此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然后要求他们用语言描述对照片中人的印象。第一组大学生事先认定了此人为“罪犯”,因此描述多为“凶狠”“狡诈”“目光中充满贪婪和残忍”。而第二组大学生因为事先认定此人为“科学家”,描述多为“聪慧”“睿智”“目光中闪动着智慧和思考”。而事实上,那只是张普通人的照片。
单一恐惧症患者对自己所恐惧的事物,因为已经形成了心理定式,自动“设定”其具有危险性,所以一旦遇到,即刻的反应就是“警报”“我会受伤”“我会死掉”,进而马上做出一系列反应,不假思索、不分析事实,只是根据心理定势进行活动。
因此,单一恐惧症患者在遇到“危险”时,应首先进行适当的分析,合理解释自己所处的境遇,并尽量不根据过去的经验而是依照当前事实进行判断。
4.过度理由效应
人们会为了合理解释自己或者他人的某些行为而努力寻找原因,即使没有恰当的理由可以解释,他们也会继续寻找下去,直到找到“足够”的原因使其行为合理化。这就是过度理由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过度理由效应随处可见,如情侣双方之间出现裂痕,想要挽回的一方就会拼命为对方找理由,来解释其种种行为。
而单一恐惧症患者,则会为自己的恐惧寻找缘由。比如,一个人知道他对鸽子或其他事物的恐惧是不合理的,但他会从各个角度为自己找借口,比如“它会啄人”“它代表恶魔”“它的样子让我想到某部电影里的杀人机器”等,直到他认为自己的恐惧是合理的为止。
单一恐惧症患者可以尝试思索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害怕?”摆脱那些为自己过度寻找的理由,真正地与自己对话:“我为什么会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