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中餐馆的秘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他们相互之间几乎可以用各自的语言进行交流。又例如,阿拉伯语与英语、德语、法语、汉语完全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差别自然巨大。
布朗反过来问梁晓秀她怎么注意到那些语言之间的差别,他是否通晓多种语言。她说她只会法语,她是在饭店观察欧洲顾客时留意到他们语言的差别的。
布朗说,德语它自己的独特性,而这个独特性的深度和广度乃至内涵都远远超越其他日耳曼民的语言。德国式的思维、德国式的行为,只有通过他们的语言──德语才能挖掘出其本质。
梁晓秀认为布朗说到了点子上。她从来不相信一个不懂德语的学者或其他什么人能对德国和德国人有深刻的认识。她认为,学习德语是开拓思路,研究德国人思维方式的最佳工具。外语总是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思想,扩大人们的视野。此外,语言的多样性还会使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布朗强调说,每一个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人,德语都是无法回避的语言:没有德语知识,就不可能真正通晓西方文化。例如,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中世纪提出宗教改革,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最终创立了基督新教中的重要一派──路德宗。如今路德宗在德国、北欧国家等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仍具有一定影响并在他们的文化中有所反映。
梁晓秀提出一种看法:精通德语,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她学了5年法语才感到运用自如;她不知道她学多少年德语才能达到她的法语水平。
布朗告诉她德国人也承认,德语不是一门轻松的语言。在德国人看来,与德语相比,英语是西方语言中最简单的一门语言。
梁晓秀暗暗想:她必须先学德语,先难后易,等掌握额德语后,她再学英语会更容易一些。
她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想彻底了解德国和德意志民族,不熟练掌握德语,则根本办不到。语言不通,怎么能相互了解呢?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感受、认识一个民族的桥梁。德国人的性格和民族特征在德国语言中才能更深刻地反映出来;只有那些使用德语与德国人打交道的人才能体会到德国文化的特征。
布朗赞同她的看法,认为她见解深刻而又准确。
她总结说,在今日学术界,要想成为世界级的大学者,必须精通德语,当然还包括英语和法语。
布朗告诉她德语听起来远不如法语那么温柔动听,而似乎显得生硬而又刻板。德语的这个语言特点也似乎对德国人的性格产生了影响:与操法语的法兰西人相比,德国人似乎显得过于刻板、拘谨、沉默。但是德国的音乐却声名远扬,其古典音乐远远胜过法国的古典音乐。这种现象从另一面证实,德语并不是生硬无味的语言。德语的文学,即德国诗歌、戏剧、小说,哪一种不都表现了德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一面吗?
在欧盟各国中操德语的人数居第一位,约有9000万人。德国总理每次出席欧盟首脑会或欧盟的新闻发布会,都坚持只说德语。但是在欧盟官方使用的语言中,德语的分量只占第三位。在欧洲,法语、英语和德语三种语言是最强势的语言,掌握那三种就能走遍欧洲没有语言障碍。
在欧洲,熟练运用英德法三种语言的人大有人在。真正一流的欧洲学者大都精通英德法三种文字。不具备这三种语言知识的学者,在欧洲根本算不上令人尊敬的大学者。当然对欧洲人来说,他们学习德语远比其它大洲的人要容易。荷兰语、丹麦语、瑞典语和德语的差别就不大,所以荷兰人、丹麦人和瑞典人学德语要比亚洲人学德语容易得多。很多人以为在欧洲学德语人数最多的国家是法国,其实他们没想到俄罗斯是世界上学德语人数最多的国家:有460万人。之后是波兰和法国,美国排在第10位。
梁晓秀问道:人们为什么要学外语呢?
布朗的回答是:当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翻译是不大可靠的。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德国学语言的人往往容易找到工作。
布朗承认:德语确很难学。在德语中使用三个冠词,如Der,die,das,这个词有3个字母,使德语的桌子成为阳性物品,房屋成为中性物品,长凳椅则成为阴性物品。每个学德语的人都知道这3个词,这种似乎毫无道理的语言现象令人头疼不已。但他认为,上完基础课后德语就越来越简单了。德语一般来说会说就能拼写出来,这一点与英语大不一样。德语的发音很难,特别是对亚洲人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把学习德语作为一种兴趣或乐趣,那就会相对容易一些。从德语的翻译中也能看到这一点。比如,把一本长篇英文小说译成德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德语的结构复杂得多,德语的句子往往比英语的句子要长。相对来说,英语比较随便,易懂好记;但德语却不那么容易对付,令初学者苦不堪言。
梁晓秀说,如果一个中国人能同时熟练掌握英语、德语和法语,那么这个中国人可以说是欧洲通了。她承认那很难做到,这与中文有极大关系:中文完全不同于西方语言;二者的反差之大,加大了中国人学习西方语言的难度。
布朗沉思着说,随着时间推移和世界的变化,德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许多把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的人,现在开始转向英语学习了。此外,全世界的科学技术交流大多使用英语,即使在德国,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也使用英语来阅读、撰写科技文章,许多德国的博士论文是用英文撰写的。
他感叹道:德语再也不具备20世纪30年代曾有过的国际意义了。特别是在科技上,德语起不到过去那样强势的作用了,因为英语早已席卷了整个语言领域了,大多数有实在意义的词汇被英语取代了。尽管如此,在当今世界近5000种语言中,德语仍然是最大的语种之一。
梁晓秀则强调指出:在德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物,他们虽然早已过世,但他们的精神还在,他们的影响还在,他们还有延续性。观察德国历史人物,就是观察今日德国人,因为不了解德国历史,就不可能了解今日德国和未来德国。研究历史就是研究未来,因为在许多方面历史具有重复性或延续性。
布朗不知道他的考试是否及格;梁晓秀则似乎忘记了她对布朗的考试,而通过这次对话有了一个新想法:她一定要学德语。
大,他们相互之间几乎可以用各自的语言进行交流。又例如,阿拉伯语与英语、德语、法语、汉语完全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差别自然巨大。
布朗反过来问梁晓秀她怎么注意到那些语言之间的差别,他是否通晓多种语言。她说她只会法语,她是在饭店观察欧洲顾客时留意到他们语言的差别的。
布朗说,德语它自己的独特性,而这个独特性的深度和广度乃至内涵都远远超越其他日耳曼民的语言。德国式的思维、德国式的行为,只有通过他们的语言──德语才能挖掘出其本质。
梁晓秀认为布朗说到了点子上。她从来不相信一个不懂德语的学者或其他什么人能对德国和德国人有深刻的认识。她认为,学习德语是开拓思路,研究德国人思维方式的最佳工具。外语总是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思想,扩大人们的视野。此外,语言的多样性还会使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布朗强调说,每一个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人,德语都是无法回避的语言:没有德语知识,就不可能真正通晓西方文化。例如,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中世纪提出宗教改革,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最终创立了基督新教中的重要一派──路德宗。如今路德宗在德国、北欧国家等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仍具有一定影响并在他们的文化中有所反映。
梁晓秀提出一种看法:精通德语,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她学了5年法语才感到运用自如;她不知道她学多少年德语才能达到她的法语水平。
布朗告诉她德国人也承认,德语不是一门轻松的语言。在德国人看来,与德语相比,英语是西方语言中最简单的一门语言。
梁晓秀暗暗想:她必须先学德语,先难后易,等掌握额德语后,她再学英语会更容易一些。
她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想彻底了解德国和德意志民族,不熟练掌握德语,则根本办不到。语言不通,怎么能相互了解呢?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感受、认识一个民族的桥梁。德国人的性格和民族特征在德国语言中才能更深刻地反映出来;只有那些使用德语与德国人打交道的人才能体会到德国文化的特征。
布朗赞同她的看法,认为她见解深刻而又准确。
她总结说,在今日学术界,要想成为世界级的大学者,必须精通德语,当然还包括英语和法语。
布朗告诉她德语听起来远不如法语那么温柔动听,而似乎显得生硬而又刻板。德语的这个语言特点也似乎对德国人的性格产生了影响:与操法语的法兰西人相比,德国人似乎显得过于刻板、拘谨、沉默。但是德国的音乐却声名远扬,其古典音乐远远胜过法国的古典音乐。这种现象从另一面证实,德语并不是生硬无味的语言。德语的文学,即德国诗歌、戏剧、小说,哪一种不都表现了德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一面吗?
在欧盟各国中操德语的人数居第一位,约有9000万人。德国总理每次出席欧盟首脑会或欧盟的新闻发布会,都坚持只说德语。但是在欧盟官方使用的语言中,德语的分量只占第三位。在欧洲,法语、英语和德语三种语言是最强势的语言,掌握那三种就能走遍欧洲没有语言障碍。
在欧洲,熟练运用英德法三种语言的人大有人在。真正一流的欧洲学者大都精通英德法三种文字。不具备这三种语言知识的学者,在欧洲根本算不上令人尊敬的大学者。当然对欧洲人来说,他们学习德语远比其它大洲的人要容易。荷兰语、丹麦语、瑞典语和德语的差别就不大,所以荷兰人、丹麦人和瑞典人学德语要比亚洲人学德语容易得多。很多人以为在欧洲学德语人数最多的国家是法国,其实他们没想到俄罗斯是世界上学德语人数最多的国家:有460万人。之后是波兰和法国,美国排在第10位。
梁晓秀问道:人们为什么要学外语呢?
布朗的回答是:当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翻译是不大可靠的。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德国学语言的人往往容易找到工作。
布朗承认:德语确很难学。在德语中使用三个冠词,如Der,die,das,这个词有3个字母,使德语的桌子成为阳性物品,房屋成为中性物品,长凳椅则成为阴性物品。每个学德语的人都知道这3个词,这种似乎毫无道理的语言现象令人头疼不已。但他认为,上完基础课后德语就越来越简单了。德语一般来说会说就能拼写出来,这一点与英语大不一样。德语的发音很难,特别是对亚洲人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把学习德语作为一种兴趣或乐趣,那就会相对容易一些。从德语的翻译中也能看到这一点。比如,把一本长篇英文小说译成德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德语的结构复杂得多,德语的句子往往比英语的句子要长。相对来说,英语比较随便,易懂好记;但德语却不那么容易对付,令初学者苦不堪言。
梁晓秀说,如果一个中国人能同时熟练掌握英语、德语和法语,那么这个中国人可以说是欧洲通了。她承认那很难做到,这与中文有极大关系:中文完全不同于西方语言;二者的反差之大,加大了中国人学习西方语言的难度。
布朗沉思着说,随着时间推移和世界的变化,德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许多把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的人,现在开始转向英语学习了。此外,全世界的科学技术交流大多使用英语,即使在德国,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也使用英语来阅读、撰写科技文章,许多德国的博士论文是用英文撰写的。
他感叹道:德语再也不具备20世纪30年代曾有过的国际意义了。特别是在科技上,德语起不到过去那样强势的作用了,因为英语早已席卷了整个语言领域了,大多数有实在意义的词汇被英语取代了。尽管如此,在当今世界近5000种语言中,德语仍然是最大的语种之一。
梁晓秀则强调指出:在德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物,他们虽然早已过世,但他们的精神还在,他们的影响还在,他们还有延续性。观察德国历史人物,就是观察今日德国人,因为不了解德国历史,就不可能了解今日德国和未来德国。研究历史就是研究未来,因为在许多方面历史具有重复性或延续性。
布朗不知道他的考试是否及格;梁晓秀则似乎忘记了她对布朗的考试,而通过这次对话有了一个新想法:她一定要学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