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回到明朝做塞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能有如此成就的人,最起码说明两点:第一他很聪明;第二,他很务实。
能具备这两点的人就肯定不会去做把百姓都逼到活不下去的蠢事,实际上,张居正在制定各地税收任务的时候,也是经过详细调研的,虽然不敢确保能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全相符,但可以确保差不了太多。
因为他是内阁首辅,手里掌握着全国的土地资料和户籍,按照这个来安排税收任务,就不会差太多,更何况他还是个十分较真的人,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重新编制土地的鱼鳞图册,以打击那些豪门大族隐瞒土地偷税漏税的行为。
这个方法虽然被海瑞成为最笨的方法,但却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最容易得罪人的方法,可想而知张居正生前得罪了多少人。
首先,制定考成法,让那些当官的人的舒服日子过不成了,这就得罪了整个官僚团体;其次,编制鱼鳞图册,让那些大地主好土豪不能偷税漏税,这就得罪了整个地方实力派。最后,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难免要专权一点,这就压制了皇权,再加上他和皇帝的母亲有说不清楚的关系,这就得罪了皇帝。有了这三条,能混到死后才被算账,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正如当年明月所说的那样,张居正是整个明朝最能打动别人的人,他本来都已经身居高位,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只要像他的老师徐阶学习,混两年就退休,顺便搞点小小的政绩,说点忠君爱国,热爱人民的漂亮话就可以名利双收,安安稳稳地过好这一辈子,再留笔横财祸害子孙,同时也照样可以青史留名。
一举三得,岂不美哉!但他偏偏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勇于任事”,用自己的才华、魄力、阴谋、狠毒,来拯救这个已经日薄西山的帝国。在他制定的考成法的督促下,各级官吏全都拼了命的干活,税收收入每年都超额完成。最终使明朝达到了太仆寺存银四百万两,加上太仓的存银总数有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以支用十年的空前盛况。彻底改变了他之前所担忧的明朝“私室日富,公室日贫”的状况,帝国的资源,又全部掌握到了皇帝的手中。明朝的国力又重新开始强大了起来。
有了钱粮之后,其他的事就都好办了,借此机会,张居正又任用戚继光和李成梁整顿军备,给他们资源让他们修建边墙,打造火器,训练铁骑,一扫嘉靖年间以来,明军战斗力下降的局势,打的北方的游牧民族满地找牙。这些军功虽然离不开戚继光和李成梁个人的军事才华,但更主要的还是张居正的大力支持。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边墙、城堡、佛郎机炮、鸟铳、铁骑等等都不会从天下掉下来,都是用钱砸出来了,砸钱的人就是张居正。
朱楧认为张居正是个伟大的人,他这么卖力干活,宁可得罪大臣也要设立司礼监和东厂来掌控住国家,说到底还是因为肃国是他的国家,他这是在为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后代忙碌。而张居正完全是在为了他老朱家忙碌,为了别人得罪人,是个很伟大的人。
也不知道万历成熟之后有没有后悔清算张居正这个卖力干活的大臣,他当年清算张居正完全就是中二病发作,出一口自己的皇权被压制了这么多年的恶气,说不定也与他的母亲和张居正的绯闻有关。等他当了几十年皇帝成熟起来后,再想想张居正的功劳,说不定也会有一点点后悔。
这和后来的康熙除鳌拜是一个路数,康熙应该算是历史上吹得最离谱的皇帝了吧,感觉就是个穿越者,从小就能的不行,什么都会,那些饱读诗书的满朝文武都不如他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有见地,更可笑的是这样的谎言竟然有那么多人信,还拍出了歌颂他多么英明神武的电视剧,就连某位知名的历史老师都对他推崇有加,实在是令人无语。
康熙除鳌拜完全就是中二病发作,虽然清朝的所谓实录中为了树立康熙英明的形象,故意贬低鳌拜,将他写的多么多么蛮横,但在笔者看来,其实鳌拜是个很负责人的人。
鳌拜是顾命大臣,跟康熙的老子顺治关系不错,同时也是个实在人。实在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别人交给他的事,他会不折不扣的完成。鳌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再加上他和顺治的关系不错,曾经一起对抗过多尔衮,属于一起扛过枪的交情,得到顺治命他辅政的消息之后,十分感动,因为这代表着皇帝对他的信任。
感动之后就开始尽心尽力的工作,试想一下康熙除鳌拜的时候是多大年纪?十六岁!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容易干什么事,就是叛逆。再加上他虽然已经亲政,但是一个十六岁的毛孩子去治理国家想想都让人觉得不靠谱。康熙应该和后来的张学良一样,处于稚嫩的水平容易犯一些小错误,而鳌拜应该就和杨宇霆一样,比较有责任心,动不动就去说一说皇帝,让他改掉自己毛病,要不然就感觉自己对不起皇帝的老爹。
结果就这样把皇帝说急了,就动手收拾了他。借用张学良的一句台词来表达康熙的心情:“我亲老子没有了,总不能再给自己找个干老子吧。我亲老子的气都不受,我会受他干老子的气?”
笔者这么说不是凭空猜想,而是有事实作证。首先是康熙除鳌拜的过程,他确实是找了一群小太监练摔跤,然后招鳌拜来觐见。鳌拜对他一点防备心理都没有,单枪匹马就来了,从这一点来看,他就没有谋反之心,要不然不可能一点防备都没有。
等鳌拜快要入宫时,索额图拦住了他,说:“皇帝都已经亲政了,你还带着兵器上殿多少有些不合适。”鳌拜一想也是,就把自己的佩刀解下来给了索额图,赤手空拳的进了皇宫。
然后猝不及防的被那群小太监拿住了,据说是康熙玩了一个心眼,找了一个椅子将上面的一条腿剧断,然后用胶水粘好,放到那里让鳌拜坐。鳌拜庞大的身躯向上一座就将椅子坐塌了,摔倒在地,那群小太监就冲上去拿他。结果这个时候鳌拜都还不知道康熙要对付他,还以为这些小太监是要来扶他,就坐在那里不动,被那些小太监摁住了。
康熙见擒住了鳌拜,立即宣布了他三十条大罪,然后裁定将鳌拜凌迟处死。听到这四个字,鳌拜一下子就急了,浑身肌肉一紧,一个激灵就将摁住他的小太监都甩开了,不愧是满洲第一巴图鲁,不是几个会三脚猫的小太监所能制服了。然后,就用一双充满怒火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康熙。
康熙一看这个场景就傻眼了,他没想到鳌拜如此勇猛,局面一下子就失去了控制,吓得呆呆地站在那里不敢说话。而这时候鳌拜也没有像《鹿鼎记》上演的那样去打皇帝,而是脱掉了自己的衣服,露出浑身的伤疤说道:“我这一身的伤疤都是为你们爱新觉罗打天下的时候留下的,你现在这样对我,你的江山能长久吗?”康熙听了这句话也颇为动容,再加上鳌拜没有谋反的实迹,就该判为终身监禁。
然而,一个月之后,鳌拜就被活活气死了。不过康熙也还算是个有良心的人,在他晚年的时候,将鳌拜那些被流放的后代召集回来,让他们做官,算是间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雍正上台之后,恢复了鳌拜一等超武公的封号,算是给他彻底的平反了。
康熙的中二病不只是这一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削藩。什么“撤亦反,不撤亦反”完全是给自己的错误政策找的借口,吴三桂已经把朱由榔杀死了,这就表示他已经彻底的要做汉奸投靠清朝了,而且他后来顾及自己的势力太大,被遭人嫉妒,又将贵州让了出去,只想世代守着云南,做清朝的沐英,一把年纪了还反什么反?
退一万步讲,就算要削藩,也不应该一下子将三个藩王全削掉,先削了那两个实力较小的藩王,最后等吴三桂死了再削平西王,是最稳妥的办法。朝中的大臣也大都支持这个办法。只可惜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觉得那些饱读诗书又一步步爬上了的大臣们还不如他一个二十岁的毛孩子见识深刻,他自信的认为就算吴三桂造反他也能很快平定,因为吴三桂只占了一个云南,地盘跟他比起来小很多。
做人这么不讲情面不反也得反了,老子背上汉奸的骂名为你们打下了半壁江山,最后连个云南都舍不得,让老子回辽东种地,你把老子当什么?可以随便捏的软柿子吗?是可忍,孰不可忍?谁能受得了这个气,谁能丢得起这个人!
然后,康熙就开始平叛,再然后,他就差点丢了自己的江山,若不是吴三桂中途病死了,鹿死谁手还真不好所。
>
能有如此成就的人,最起码说明两点:第一他很聪明;第二,他很务实。
能具备这两点的人就肯定不会去做把百姓都逼到活不下去的蠢事,实际上,张居正在制定各地税收任务的时候,也是经过详细调研的,虽然不敢确保能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全相符,但可以确保差不了太多。
因为他是内阁首辅,手里掌握着全国的土地资料和户籍,按照这个来安排税收任务,就不会差太多,更何况他还是个十分较真的人,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重新编制土地的鱼鳞图册,以打击那些豪门大族隐瞒土地偷税漏税的行为。
这个方法虽然被海瑞成为最笨的方法,但却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最容易得罪人的方法,可想而知张居正生前得罪了多少人。
首先,制定考成法,让那些当官的人的舒服日子过不成了,这就得罪了整个官僚团体;其次,编制鱼鳞图册,让那些大地主好土豪不能偷税漏税,这就得罪了整个地方实力派。最后,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难免要专权一点,这就压制了皇权,再加上他和皇帝的母亲有说不清楚的关系,这就得罪了皇帝。有了这三条,能混到死后才被算账,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正如当年明月所说的那样,张居正是整个明朝最能打动别人的人,他本来都已经身居高位,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只要像他的老师徐阶学习,混两年就退休,顺便搞点小小的政绩,说点忠君爱国,热爱人民的漂亮话就可以名利双收,安安稳稳地过好这一辈子,再留笔横财祸害子孙,同时也照样可以青史留名。
一举三得,岂不美哉!但他偏偏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勇于任事”,用自己的才华、魄力、阴谋、狠毒,来拯救这个已经日薄西山的帝国。在他制定的考成法的督促下,各级官吏全都拼了命的干活,税收收入每年都超额完成。最终使明朝达到了太仆寺存银四百万两,加上太仓的存银总数有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以支用十年的空前盛况。彻底改变了他之前所担忧的明朝“私室日富,公室日贫”的状况,帝国的资源,又全部掌握到了皇帝的手中。明朝的国力又重新开始强大了起来。
有了钱粮之后,其他的事就都好办了,借此机会,张居正又任用戚继光和李成梁整顿军备,给他们资源让他们修建边墙,打造火器,训练铁骑,一扫嘉靖年间以来,明军战斗力下降的局势,打的北方的游牧民族满地找牙。这些军功虽然离不开戚继光和李成梁个人的军事才华,但更主要的还是张居正的大力支持。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边墙、城堡、佛郎机炮、鸟铳、铁骑等等都不会从天下掉下来,都是用钱砸出来了,砸钱的人就是张居正。
朱楧认为张居正是个伟大的人,他这么卖力干活,宁可得罪大臣也要设立司礼监和东厂来掌控住国家,说到底还是因为肃国是他的国家,他这是在为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后代忙碌。而张居正完全是在为了他老朱家忙碌,为了别人得罪人,是个很伟大的人。
也不知道万历成熟之后有没有后悔清算张居正这个卖力干活的大臣,他当年清算张居正完全就是中二病发作,出一口自己的皇权被压制了这么多年的恶气,说不定也与他的母亲和张居正的绯闻有关。等他当了几十年皇帝成熟起来后,再想想张居正的功劳,说不定也会有一点点后悔。
这和后来的康熙除鳌拜是一个路数,康熙应该算是历史上吹得最离谱的皇帝了吧,感觉就是个穿越者,从小就能的不行,什么都会,那些饱读诗书的满朝文武都不如他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有见地,更可笑的是这样的谎言竟然有那么多人信,还拍出了歌颂他多么英明神武的电视剧,就连某位知名的历史老师都对他推崇有加,实在是令人无语。
康熙除鳌拜完全就是中二病发作,虽然清朝的所谓实录中为了树立康熙英明的形象,故意贬低鳌拜,将他写的多么多么蛮横,但在笔者看来,其实鳌拜是个很负责人的人。
鳌拜是顾命大臣,跟康熙的老子顺治关系不错,同时也是个实在人。实在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别人交给他的事,他会不折不扣的完成。鳌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再加上他和顺治的关系不错,曾经一起对抗过多尔衮,属于一起扛过枪的交情,得到顺治命他辅政的消息之后,十分感动,因为这代表着皇帝对他的信任。
感动之后就开始尽心尽力的工作,试想一下康熙除鳌拜的时候是多大年纪?十六岁!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容易干什么事,就是叛逆。再加上他虽然已经亲政,但是一个十六岁的毛孩子去治理国家想想都让人觉得不靠谱。康熙应该和后来的张学良一样,处于稚嫩的水平容易犯一些小错误,而鳌拜应该就和杨宇霆一样,比较有责任心,动不动就去说一说皇帝,让他改掉自己毛病,要不然就感觉自己对不起皇帝的老爹。
结果就这样把皇帝说急了,就动手收拾了他。借用张学良的一句台词来表达康熙的心情:“我亲老子没有了,总不能再给自己找个干老子吧。我亲老子的气都不受,我会受他干老子的气?”
笔者这么说不是凭空猜想,而是有事实作证。首先是康熙除鳌拜的过程,他确实是找了一群小太监练摔跤,然后招鳌拜来觐见。鳌拜对他一点防备心理都没有,单枪匹马就来了,从这一点来看,他就没有谋反之心,要不然不可能一点防备都没有。
等鳌拜快要入宫时,索额图拦住了他,说:“皇帝都已经亲政了,你还带着兵器上殿多少有些不合适。”鳌拜一想也是,就把自己的佩刀解下来给了索额图,赤手空拳的进了皇宫。
然后猝不及防的被那群小太监拿住了,据说是康熙玩了一个心眼,找了一个椅子将上面的一条腿剧断,然后用胶水粘好,放到那里让鳌拜坐。鳌拜庞大的身躯向上一座就将椅子坐塌了,摔倒在地,那群小太监就冲上去拿他。结果这个时候鳌拜都还不知道康熙要对付他,还以为这些小太监是要来扶他,就坐在那里不动,被那些小太监摁住了。
康熙见擒住了鳌拜,立即宣布了他三十条大罪,然后裁定将鳌拜凌迟处死。听到这四个字,鳌拜一下子就急了,浑身肌肉一紧,一个激灵就将摁住他的小太监都甩开了,不愧是满洲第一巴图鲁,不是几个会三脚猫的小太监所能制服了。然后,就用一双充满怒火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康熙。
康熙一看这个场景就傻眼了,他没想到鳌拜如此勇猛,局面一下子就失去了控制,吓得呆呆地站在那里不敢说话。而这时候鳌拜也没有像《鹿鼎记》上演的那样去打皇帝,而是脱掉了自己的衣服,露出浑身的伤疤说道:“我这一身的伤疤都是为你们爱新觉罗打天下的时候留下的,你现在这样对我,你的江山能长久吗?”康熙听了这句话也颇为动容,再加上鳌拜没有谋反的实迹,就该判为终身监禁。
然而,一个月之后,鳌拜就被活活气死了。不过康熙也还算是个有良心的人,在他晚年的时候,将鳌拜那些被流放的后代召集回来,让他们做官,算是间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雍正上台之后,恢复了鳌拜一等超武公的封号,算是给他彻底的平反了。
康熙的中二病不只是这一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削藩。什么“撤亦反,不撤亦反”完全是给自己的错误政策找的借口,吴三桂已经把朱由榔杀死了,这就表示他已经彻底的要做汉奸投靠清朝了,而且他后来顾及自己的势力太大,被遭人嫉妒,又将贵州让了出去,只想世代守着云南,做清朝的沐英,一把年纪了还反什么反?
退一万步讲,就算要削藩,也不应该一下子将三个藩王全削掉,先削了那两个实力较小的藩王,最后等吴三桂死了再削平西王,是最稳妥的办法。朝中的大臣也大都支持这个办法。只可惜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觉得那些饱读诗书又一步步爬上了的大臣们还不如他一个二十岁的毛孩子见识深刻,他自信的认为就算吴三桂造反他也能很快平定,因为吴三桂只占了一个云南,地盘跟他比起来小很多。
做人这么不讲情面不反也得反了,老子背上汉奸的骂名为你们打下了半壁江山,最后连个云南都舍不得,让老子回辽东种地,你把老子当什么?可以随便捏的软柿子吗?是可忍,孰不可忍?谁能受得了这个气,谁能丢得起这个人!
然后,康熙就开始平叛,再然后,他就差点丢了自己的江山,若不是吴三桂中途病死了,鹿死谁手还真不好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