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望春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67
顾玉汝在心里寻思要不要把今天这事告诉薄春山。
薄春山历来是个大醋桶, 这事若让他知道了,他估计又要好几天不消停。可若是不说,她总觉得这次齐永宁来南晋, 以及那个李雅清提前来到应天,都不单纯。
想了又想, 她还是把这件事说了。
谁知薄春山早就知道齐永宁在这次北晋的使节团里,还是副使, 他也在寻思要不要告诉顾玉汝。
其实本来没什么, 他这么一寻思,越寻思越不是滋味, 就没把这事说出来,心想说不定这人过几天就滚了, 何必让她知道, 又或是康平帝一时想不开把使节团给砍了, 直接向北晋宣战。
当然,后面这个想法也就只限他胡思乱想而已, 如果南晋真打算向北晋宣战, 就不会有这次的和谈。
薄春山虽之前一直在广州, 也不太关注应天这边的消息, 但他来到应天后, 也不是成天真无所事事, 各方消息汇总了下, 也差不多琢磨出为何会是今日这局面。
总体来说,就是开元帝这人是个野路子。
可能本身就不是正统出身,早年一直坐镇在边关,这位开元帝处政手段与他带兵打仗差不多,都是走奇诡路线。
南晋这些年的发展, 因有庞大的海上贸易支撑,是北晋拍马都不及的。又有之前的海上对持及互相试探,表面上北晋似乎一点都不怕南晋,实则云南土司叛乱、吐蕃诸部袭击南晋边境,背后都有北晋的影子。
颇有些围魏救赵的意思。
同时,这位开元帝还没消停,一直还和高丽倭国也眉来眼去。
早年因不知北晋与高丽、倭国私下有勾结,南晋这并未管控通往高丽和倭国的海上商道。自打有了这事以后,南晋水师对东海管控就越发严苛了,这多番严控下,北晋估计也心里有数,才会有和谈互市的起因。
而这一切都不是康平帝不打北晋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南晋的人并不想打北晋。
前面也说了,开元帝是个非正统出身的野路子,行事章法说好听点叫奇诡路线,说难听点就是不折手段。
当年他为了在北方称帝,空城计苦肉计连环计被他使了个遍,宁愿迂回、冒险行事,都要让自己‘师出有名’。
事实上他这么做没错,至今康平帝都还没甩掉‘不能容忍功臣残害亲叔叔’这个屎盆子。
而且开元帝这个人,对大晋百姓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一个在边关镇守十几年,保护了大晋边疆了十几年,从哪儿看他都是一个大功臣,尤其他还是皇族血脉,是被皇帝侄儿逼迫才不得已逃亡北方称帝的。
种种原因加起来,都让南晋的人对北晋提不起任何战意。
曾经,薄春山这个野路子出身的,从熊瑞那里懂得了什么叫信念。
所谓信念,可以是任何东西,一支庞大的军队没有信念就凝聚不出军魂,信念可以是保家卫国,可以是驱除鞑虏,可以是身后就是妻儿老小父老乡亲,不战就会失去一切。
那些在边关镇守多年的将士们,何尝不是信念足够坚定,才能熬过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寒,熬过生来本无名,马革裹尸还?
可若是将利刃对准自己人?
如何让下面人凝聚信念,汇聚战力,是让上位者最最头疼的事。
这也是为何但凡逐鹿天下者,俱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这里面有民心民意,也是为何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讲究皇权神授、正统合法,更是开元帝当年为何那么迂回,宁愿只身犯险,也要让自己‘师出有名’。
而这一次,开元帝依旧没有扔掉他这个旧打法,在两国商谈互市之前,南晋市井就有各种流言,说是两国要和谈并互市了。
对于这个消息,百姓们无疑都是高兴的、激动的、支持的。
你想想就是一水之隔,却隔断了两面百姓的交流,哪个没有三亲六眷?当年因双方对持速度太快,有许多北晋的百姓滞留南晋,也有许多南晋的百姓滞留北晋。
这么多年的踞江对持,被隔断的亲缘何止千家万户?
能和谈互市好啊!能和谈互市就能和阔别多年的亲人团聚,本来就是一家人,何必要动刀动枪?
再加上北晋摆出十分诚恳和善想和谈的架势,南晋能怎么办,即使不想谈也被赶鸭子上架了。
所以说招式不怕老,够用就好。
当然这其中也有许多南晋的士绅官员并不想和北晋宣战的原因在,在他们这些人眼里,北地穷、贫瘠、气候差,还有北方那些凶残的游牧民族,打一个比自己穷的地方有什么用?是能得银子还是能得什么好处?留着他们抵御那些北方的游牧民族不好?
这也是目前朝堂上普遍的态度。
在他们眼里,如果用部分并不是那么肥沃的土地,去换取不用再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这个大敌,这个生意不是不能做。
甚至再退一步来说,就是费尽心力打下了北晋,还是需要有人驻守边关,每年还不知要付出多少军费,不如南晋就躲在北晋后面,如今海上寇患已经解除,有北晋挡在南晋前面,南晋可以算是高枕无忧了。
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其中不乏高官勋贵,可能这也是康平帝调薄春山来应天的原因之一。
下面人不想打,可他这个皇帝想打,可光想没用,他也需要有大臣支持。
……
“看来和谈是定局了?”
>
167
顾玉汝在心里寻思要不要把今天这事告诉薄春山。
薄春山历来是个大醋桶, 这事若让他知道了,他估计又要好几天不消停。可若是不说,她总觉得这次齐永宁来南晋, 以及那个李雅清提前来到应天,都不单纯。
想了又想, 她还是把这件事说了。
谁知薄春山早就知道齐永宁在这次北晋的使节团里,还是副使, 他也在寻思要不要告诉顾玉汝。
其实本来没什么, 他这么一寻思,越寻思越不是滋味, 就没把这事说出来,心想说不定这人过几天就滚了, 何必让她知道, 又或是康平帝一时想不开把使节团给砍了, 直接向北晋宣战。
当然,后面这个想法也就只限他胡思乱想而已, 如果南晋真打算向北晋宣战, 就不会有这次的和谈。
薄春山虽之前一直在广州, 也不太关注应天这边的消息, 但他来到应天后, 也不是成天真无所事事, 各方消息汇总了下, 也差不多琢磨出为何会是今日这局面。
总体来说,就是开元帝这人是个野路子。
可能本身就不是正统出身,早年一直坐镇在边关,这位开元帝处政手段与他带兵打仗差不多,都是走奇诡路线。
南晋这些年的发展, 因有庞大的海上贸易支撑,是北晋拍马都不及的。又有之前的海上对持及互相试探,表面上北晋似乎一点都不怕南晋,实则云南土司叛乱、吐蕃诸部袭击南晋边境,背后都有北晋的影子。
颇有些围魏救赵的意思。
同时,这位开元帝还没消停,一直还和高丽倭国也眉来眼去。
早年因不知北晋与高丽、倭国私下有勾结,南晋这并未管控通往高丽和倭国的海上商道。自打有了这事以后,南晋水师对东海管控就越发严苛了,这多番严控下,北晋估计也心里有数,才会有和谈互市的起因。
而这一切都不是康平帝不打北晋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南晋的人并不想打北晋。
前面也说了,开元帝是个非正统出身的野路子,行事章法说好听点叫奇诡路线,说难听点就是不折手段。
当年他为了在北方称帝,空城计苦肉计连环计被他使了个遍,宁愿迂回、冒险行事,都要让自己‘师出有名’。
事实上他这么做没错,至今康平帝都还没甩掉‘不能容忍功臣残害亲叔叔’这个屎盆子。
而且开元帝这个人,对大晋百姓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一个在边关镇守十几年,保护了大晋边疆了十几年,从哪儿看他都是一个大功臣,尤其他还是皇族血脉,是被皇帝侄儿逼迫才不得已逃亡北方称帝的。
种种原因加起来,都让南晋的人对北晋提不起任何战意。
曾经,薄春山这个野路子出身的,从熊瑞那里懂得了什么叫信念。
所谓信念,可以是任何东西,一支庞大的军队没有信念就凝聚不出军魂,信念可以是保家卫国,可以是驱除鞑虏,可以是身后就是妻儿老小父老乡亲,不战就会失去一切。
那些在边关镇守多年的将士们,何尝不是信念足够坚定,才能熬过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寒,熬过生来本无名,马革裹尸还?
可若是将利刃对准自己人?
如何让下面人凝聚信念,汇聚战力,是让上位者最最头疼的事。
这也是为何但凡逐鹿天下者,俱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这里面有民心民意,也是为何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讲究皇权神授、正统合法,更是开元帝当年为何那么迂回,宁愿只身犯险,也要让自己‘师出有名’。
而这一次,开元帝依旧没有扔掉他这个旧打法,在两国商谈互市之前,南晋市井就有各种流言,说是两国要和谈并互市了。
对于这个消息,百姓们无疑都是高兴的、激动的、支持的。
你想想就是一水之隔,却隔断了两面百姓的交流,哪个没有三亲六眷?当年因双方对持速度太快,有许多北晋的百姓滞留南晋,也有许多南晋的百姓滞留北晋。
这么多年的踞江对持,被隔断的亲缘何止千家万户?
能和谈互市好啊!能和谈互市就能和阔别多年的亲人团聚,本来就是一家人,何必要动刀动枪?
再加上北晋摆出十分诚恳和善想和谈的架势,南晋能怎么办,即使不想谈也被赶鸭子上架了。
所以说招式不怕老,够用就好。
当然这其中也有许多南晋的士绅官员并不想和北晋宣战的原因在,在他们这些人眼里,北地穷、贫瘠、气候差,还有北方那些凶残的游牧民族,打一个比自己穷的地方有什么用?是能得银子还是能得什么好处?留着他们抵御那些北方的游牧民族不好?
这也是目前朝堂上普遍的态度。
在他们眼里,如果用部分并不是那么肥沃的土地,去换取不用再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这个大敌,这个生意不是不能做。
甚至再退一步来说,就是费尽心力打下了北晋,还是需要有人驻守边关,每年还不知要付出多少军费,不如南晋就躲在北晋后面,如今海上寇患已经解除,有北晋挡在南晋前面,南晋可以算是高枕无忧了。
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其中不乏高官勋贵,可能这也是康平帝调薄春山来应天的原因之一。
下面人不想打,可他这个皇帝想打,可光想没用,他也需要有大臣支持。
……
“看来和谈是定局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