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十国帝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说李从璟心里认为,在他与李嗣源之间无需太过顾忌猜忌的问题,然则心里认为如此不代表行动上便能不注意,朝堂上已然有安重诲一党,实无必要再出现李从璟一党,因为前者早晚会灰飞烟灭,到得那时后者便无从区处。
更重要的是,对李从璟而言,李嗣源的朝堂便是他的朝堂,李嗣源的朝臣便是他的朝臣。结党之事,在团结一部分官吏之余,也必然舍弃另外一部分官吏,而对皇帝而言,所有的官吏都必须团结。
是以,不结党,便是结尽天下官吏,不养宾客,便是养尽天下豪杰。
从正大光明的角度去看,李嗣源不猜忌李从璟,而李从璟不争权夺势,父子齐心协力治理江山,这是两人的默契;从厚黑学角度看,这是两人在小心翼翼维持的平衡,在交换信任。
经过几日准备,滑州之行已迫在眉睫。冬日将近,倘若各州县流民安置不甚妥当,还需要留足弥补的时间。若是情况不好,处理起各项事宜来难免颇费周章,离开洛阳的时日不会短,弄不好可能需要年底才能归来,而洛阳形势的发展,一日千里,不会因为李从璟的离开便暂停下来。李从璟在离开洛阳前,自然免不得要对洛阳做一番布置,至少把亟待处理的事情处理完。
+ 亟待处理之事,说来也不多,无非三两件。
“争相之事若无殿下插手,必是崔协更进一步,如今李琪为相,他与安重诲素来不对付,当其时也,安重诲无异于自伤一臂。眼下朝廷四相,任圜、冯道、李琪,皆忠直贤明之辈,形势甚好。”
“然而安重诲结党内外,却也不可小觑,这些人中,又以孔循最为势大。孔循与他是儿女亲家,也是他在朝中的最大臂膀,倘若能使两人反目,安重诲便好对付了。”莫离对李从璟的想法一清二楚,军情处的情报两人没少一起分析,打压安重诲的基调也是两人一起定下,此时摇着折扇风度翩翩道,“遏其势、弱其翼,这第一步走好了,后面的事也就不难办。”
李从璟沉吟道:“安重诲权重朝堂,上倚君恩,下挟臣利,除此之外,更有后宫之力为其重要砝码。孔循位居枢密,在朝堂上地位斐然,又与安重诲是儿女亲家,两人亲密无间;德妃深受君宠,权重后宫,便是母妃也不愿与其争锋,要对付这两人,难度实在是不小。”
原本历史上,后来曹氏虽获封为皇后,然则后宫之事,多是德妃王氏说了算,曹氏不过空享尊崇罢了。
莫离微微而笑,风度翩翩,“离有一计,可使殿下不费吹飞之力,达成此功。”
李从璟讶异不小,“既能使安重诲与孔循反目,又能使他与德妃疏离?”
“自然。”莫离虽然胸有成竹,却神色淡然,举重若轻。
李从璟深知莫离脾性,知他越是淡定从容,便说明他越是有把握。眼前的莫离,一副恨不得化身轻羽飞天的模样,那只有一种可能性:此事他已十拿十稳!
李从璟叹息一声,面有恸色,感慨道:“庄宗初临洛阳时,意气风发,颇有明政,后来沉溺声色,罔顾社稷,以至于江山败坏,这里面多有妖后刘氏之影响。庄宗终其一生,不曾宠信她人,对刘氏可谓厚矣,然而刘氏如何?庄宗负伤,刘氏弃之而走,路途中因担心被遗弃,不惜委身他人。庄宗待刘氏一片真心,连带江山都葬送了半座,却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
洛阳之变后,刘氏逃到半途,终究还是被舍弃,好在她离宫时携带了大量钱财,便造了一座尼姑庵,打算权作栖身之所,再寻它途。李从璟对其恨之深矣,得军情处密报后,即刻遣人将其杀之。至于李绍荣,逃到晋阳,被晋阳守将捉住,献来洛阳,亦被李嗣源杀了。
江山美人,或可兼得,或不能兼顾,如何取舍,便是雄主也常感为难。好在王氏虽然权倾后宫,也只是对恩主安重诲颇多照拂,并未有其他出格举动,算是尚有自知之明。否则,李从璟要对付她可就难了。
李从璟这话莫离没法接,好在李从璟感叹完也没有继续发挥,问莫离:“莫哥儿之策,孤自然深信不疑,然则此事从何处下手?”
“此事要落到赵王肩上。”莫离回答道,当下与李从璟密语一番,说得李从璟连连点头。
李嗣源有三子,除李从璟外,次子李从荣年方十六,封赵王,拜天雄军节度使。第三子李从厚十二岁,封宋王,官拜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莫离口中的赵王,自然指代的是李从荣。
莫离言罢,李从璟面露不忍之色,“如此对二弟有所不公”
莫离认真道:“此事对赵王并无妨害,况且殿下难道以为,就算我等不事先绸缪,安重诲便不会将主意打到赵王身上吗?殿下仁慈,爱护幼弟之心离自然知晓,然而此事并非害赵王,而是帮赵王,请殿下不要优柔寡断!”
换做旁人,便是王朴,恐怕都难以说出这样的话来,但莫离不同。两家本是世交,关系甚好,若非莫离父亲执意不愿出仕,以他这些年来辅佐李从璟之功,朝堂上必不会少他父亲的位置。不仅如此,莫离与李从璟打小厮混,早已不分彼此,是以出策才能不避亲友。
李从璟微微点头,正颔首沉吟间,府中有人来报,章子云求见。
>
虽说李从璟心里认为,在他与李嗣源之间无需太过顾忌猜忌的问题,然则心里认为如此不代表行动上便能不注意,朝堂上已然有安重诲一党,实无必要再出现李从璟一党,因为前者早晚会灰飞烟灭,到得那时后者便无从区处。
更重要的是,对李从璟而言,李嗣源的朝堂便是他的朝堂,李嗣源的朝臣便是他的朝臣。结党之事,在团结一部分官吏之余,也必然舍弃另外一部分官吏,而对皇帝而言,所有的官吏都必须团结。
是以,不结党,便是结尽天下官吏,不养宾客,便是养尽天下豪杰。
从正大光明的角度去看,李嗣源不猜忌李从璟,而李从璟不争权夺势,父子齐心协力治理江山,这是两人的默契;从厚黑学角度看,这是两人在小心翼翼维持的平衡,在交换信任。
经过几日准备,滑州之行已迫在眉睫。冬日将近,倘若各州县流民安置不甚妥当,还需要留足弥补的时间。若是情况不好,处理起各项事宜来难免颇费周章,离开洛阳的时日不会短,弄不好可能需要年底才能归来,而洛阳形势的发展,一日千里,不会因为李从璟的离开便暂停下来。李从璟在离开洛阳前,自然免不得要对洛阳做一番布置,至少把亟待处理的事情处理完。
+ 亟待处理之事,说来也不多,无非三两件。
“争相之事若无殿下插手,必是崔协更进一步,如今李琪为相,他与安重诲素来不对付,当其时也,安重诲无异于自伤一臂。眼下朝廷四相,任圜、冯道、李琪,皆忠直贤明之辈,形势甚好。”
“然而安重诲结党内外,却也不可小觑,这些人中,又以孔循最为势大。孔循与他是儿女亲家,也是他在朝中的最大臂膀,倘若能使两人反目,安重诲便好对付了。”莫离对李从璟的想法一清二楚,军情处的情报两人没少一起分析,打压安重诲的基调也是两人一起定下,此时摇着折扇风度翩翩道,“遏其势、弱其翼,这第一步走好了,后面的事也就不难办。”
李从璟沉吟道:“安重诲权重朝堂,上倚君恩,下挟臣利,除此之外,更有后宫之力为其重要砝码。孔循位居枢密,在朝堂上地位斐然,又与安重诲是儿女亲家,两人亲密无间;德妃深受君宠,权重后宫,便是母妃也不愿与其争锋,要对付这两人,难度实在是不小。”
原本历史上,后来曹氏虽获封为皇后,然则后宫之事,多是德妃王氏说了算,曹氏不过空享尊崇罢了。
莫离微微而笑,风度翩翩,“离有一计,可使殿下不费吹飞之力,达成此功。”
李从璟讶异不小,“既能使安重诲与孔循反目,又能使他与德妃疏离?”
“自然。”莫离虽然胸有成竹,却神色淡然,举重若轻。
李从璟深知莫离脾性,知他越是淡定从容,便说明他越是有把握。眼前的莫离,一副恨不得化身轻羽飞天的模样,那只有一种可能性:此事他已十拿十稳!
李从璟叹息一声,面有恸色,感慨道:“庄宗初临洛阳时,意气风发,颇有明政,后来沉溺声色,罔顾社稷,以至于江山败坏,这里面多有妖后刘氏之影响。庄宗终其一生,不曾宠信她人,对刘氏可谓厚矣,然而刘氏如何?庄宗负伤,刘氏弃之而走,路途中因担心被遗弃,不惜委身他人。庄宗待刘氏一片真心,连带江山都葬送了半座,却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
洛阳之变后,刘氏逃到半途,终究还是被舍弃,好在她离宫时携带了大量钱财,便造了一座尼姑庵,打算权作栖身之所,再寻它途。李从璟对其恨之深矣,得军情处密报后,即刻遣人将其杀之。至于李绍荣,逃到晋阳,被晋阳守将捉住,献来洛阳,亦被李嗣源杀了。
江山美人,或可兼得,或不能兼顾,如何取舍,便是雄主也常感为难。好在王氏虽然权倾后宫,也只是对恩主安重诲颇多照拂,并未有其他出格举动,算是尚有自知之明。否则,李从璟要对付她可就难了。
李从璟这话莫离没法接,好在李从璟感叹完也没有继续发挥,问莫离:“莫哥儿之策,孤自然深信不疑,然则此事从何处下手?”
“此事要落到赵王肩上。”莫离回答道,当下与李从璟密语一番,说得李从璟连连点头。
李嗣源有三子,除李从璟外,次子李从荣年方十六,封赵王,拜天雄军节度使。第三子李从厚十二岁,封宋王,官拜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莫离口中的赵王,自然指代的是李从荣。
莫离言罢,李从璟面露不忍之色,“如此对二弟有所不公”
莫离认真道:“此事对赵王并无妨害,况且殿下难道以为,就算我等不事先绸缪,安重诲便不会将主意打到赵王身上吗?殿下仁慈,爱护幼弟之心离自然知晓,然而此事并非害赵王,而是帮赵王,请殿下不要优柔寡断!”
换做旁人,便是王朴,恐怕都难以说出这样的话来,但莫离不同。两家本是世交,关系甚好,若非莫离父亲执意不愿出仕,以他这些年来辅佐李从璟之功,朝堂上必不会少他父亲的位置。不仅如此,莫离与李从璟打小厮混,早已不分彼此,是以出策才能不避亲友。
李从璟微微点头,正颔首沉吟间,府中有人来报,章子云求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