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十国帝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依照眼下唐军的军队配置,一军之中必有步卒与骑兵,一军尽是步卒与马军单一兵种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在此基础上,百战军则将骑兵数量提升了一个档次,以指挥为单位,配置在各军当中。在百战军本部一营六个指挥三千将士中,必有一到两个指挥的马军,即便是以全步卒标榜的孟平所部,也并非没有战马的。
单一兵种即便是再强大,也容易被争对,不足以应付战场上所有情况,马军与步军的结合作战,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军队战力。所以哪怕是只有百人规模的小军镇,也会配置一定数量的马军。
百战军马军的寻常配置是长槊一柄、横刀一柄、劲弩一支、箭囊两只,着柳叶甲,戴面兜,配圆盾。马军各部精锐,又根据实际情况将战马裹甲,比例在十中出一,这与孟平所部配置横冲都的原因类似,都是作为各部尖刀使用,每当冲阵时,这部分马军必定冲锋在最前。
正州城外的契丹军,不乏装备精良之部,然而无论契丹国这些年如何如日中天,也还在上升之势中,许多固有瓶颈还没有打破,缺铁就是其中最为紧要的一项。耶律阿保机执意攻打渤海国,原本就有看中渤海国铁矿的意思。眼前的契丹军,仍旧没有人人披甲,虽说这有兵种区别的原因——弓箭手就很 少披甲或者仅披布甲,而披甲将士中,大半为皮甲,着铁甲者不过十之三四——这些就是契丹军中真正的精锐了。而能与柳叶甲相提并论的铁甲,就更少。
在李从璟率军与契丹征战的这些年,对契丹军备他没少研究,也曾扪心自问,这样的军备,与当世中原军队相差颇大,日后他们又何以能灭后唐、后晋,荼毒中原?个中原因,应该还是在二十年后,契丹经过长时间励精图治,已经有了足够的铁,军备大为改善,另一方面,则是中原连年累战,资源消耗过快,产出不足,没有时间休养生息,自身军备水平下降了。
这些都是后话,可以不用赘言,然而就眼下来说,契丹军备与中原军队装备却是相差颇大,而李从璟也不会让契丹再有机会蓄积国力,在此消彼长之后侵略中原。
而李从璟在卢龙的励精图治,则让幽州军的军备较之寻常镇军又要精良一些,得益于灭梁之战和北上之后数次大战的不菲缴获,这才让幽州军冲阵之卒,人人皆铁甲利刃。而其中的核心力量,比如说君子都和个别精锐马军,可是人人额外负短矛、带强弓的。
夜幕中奔战出的百战军,现出身形后,即可见其气势犹如山洪暴发,然其队列却如离弦之箭,强劲有力。百战精骑一马当先,风卷尘土,其部分成数股,从不同方位、对应不同辕门,突向契丹军营,马蹄声如滚雷。三千精骑身后,万七将士从黑夜里跳出来,阵型严密,蚁聚成浪,潮起撼山。
契丹军营警-号骤然四起,营中无数将士的身影,陆续而杂乱的从营帐里涌出,惊慌张望,在各自十夫长、百夫长喝令下列队,人皆不知所措。“敌袭”的声音此起彼伏,嘶哑惊惶,角楼上的军士不停发出信号,零星骑兵从营中奔过,马蹄声杂乱无章。
战士向十夫长问询,十夫长向百夫长问询,百夫长向千夫长问询,到处都是军士焦急奔走的身影。营地里马嘶声如蛙鸣,辕门、营门近处营帐里的军士,急忙奔向辕门、营墙布防,许多军士一面穿甲、提刀,一面去牵马、拿盾,布置拒马、路障,妄图迅速建立起防线。整个军营的杂乱,由辕门处起,风过麦田一般,一浪浪向中军营地蔓延,不多时半个营地就沸腾起来。
到得这时,百战军精骑已经突至各处辕门外,面对辕门内外单薄的防御工事,他们速度不减,整个队列滑过一道弧线席卷过来,前部百余将士取下背后的投枪,掷向辕门、营墙上的契丹战士,风起云扬。
枪如鬼影,闪电般飞来,将辕门、角楼笼罩其中,枪头锋利,穿过契丹将士身体,穿透栅栏,一个个契丹战士从角楼、辕门上掉下来,落在地上轰然作响,溅起一阵灰尘,或再无声息,或痛苦挣扎,或僵硬抽搐。
紧随其后的百战军精骑,纷纷举起劲弩,对准面前的敌军将士,扣动扳机,刹那间箭矢成幕,雨帘一般将辕门、角楼、营墙内外的契丹战士裹挟的没有死角,噗噗的沉闷声响中,惨叫声如同惊弓之鸟。
辕门内外单薄的防御工事,被一击即溃,仓皇的契丹战士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应对,就被“大雨”倾倒,成片倒下。
精骑如洪流,汹涌进辕门,他们黑盔黑甲,长槊骏马。
条条血路,在他们脚下初铸。
身先士卒的李从璟人高马壮,他提缰挺槊,明光铠在火光中明灭,将其衬托得婉如神明。他奋躯冲杀,长槊挥舞,血雾在他沉静的眸子里一蓬蓬喷洒,一个接一个契丹战士在他身旁惨嚎丧命。他脚步如磐石,带着身后近卫精骑,开山劈路。
精骑开道,一往无前,步卒在后,杀人放火。
渤海军紧跟在百战军身后,随其拼杀。
营外的铁甲浪潮,已经安全拍打在契丹营墙上,骑兵不能突入的辕门,则由步卒跟上,填充陷马坑、壕沟,随即众将士涌入营地中,又向营地中间推去。
破阵袭营,战法百战军早已烂熟于胸,精骑笔直向前,力求在敌军形成有效防御、抵抗前,将攻陷区尽量扩大,而步卒将士则在攻陷区内往来纵横,以滚刀阵将此区域中之顽敌,一一砍杀,不留一个活口。待敌营乱势大成,则驱敌溃退,形成倒卷珠帘之势,让敌军再无一战之力。
当世军营之布置,与军阵布置之意同,无不大营包小营,小营成大营,环环相扣,营地与营地之间又有空隙、防御,以形成缓冲地带,应对敌军攻营。百战军先期以精骑破营,是为攻入契丹大营,而后连破数座千人小营,仗着出其不意、骤然发力,契丹应对不及,可谓势不可挡。
待其破营有五六座,契丹军慌乱之态稍解,开始形成有效防御,李从璟又令精骑掠向两翼,以弓箭杀伤敌军,使精卒上前,正面攻营。多处一起发力,如是又被其破营数座,到得这时,契丹这一块的大营,已是小半沦陷,眼看就要契丹军已是支撑不住,就要开始溃败,前面忽现异动。不时,就有一眼望不到头的契丹骑兵,黑压压的涌过来,迎战各营的百战军。
眼下百战军进攻的乃是耶律阿保机所在中军大营,李从璟自然知道对方不可能叫自己如此轻易功成,有契丹精骑成建制来迎战,也在他意料之中。李从璟丝毫不惧,沉着调度百战、渤海军,仍以百战军精骑打头,去势不减,去冲击契丹骑兵。
大营之中,营帐相连,不比空旷之地空间广阔,可由骑兵成建制任意驰骋,营地通道虽也有宽广之处,可容数马并列奔驰,但更多地方,通道并不如此宽阔。营地如良田,... -->>
依照眼下唐军的军队配置,一军之中必有步卒与骑兵,一军尽是步卒与马军单一兵种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在此基础上,百战军则将骑兵数量提升了一个档次,以指挥为单位,配置在各军当中。在百战军本部一营六个指挥三千将士中,必有一到两个指挥的马军,即便是以全步卒标榜的孟平所部,也并非没有战马的。
单一兵种即便是再强大,也容易被争对,不足以应付战场上所有情况,马军与步军的结合作战,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军队战力。所以哪怕是只有百人规模的小军镇,也会配置一定数量的马军。
百战军马军的寻常配置是长槊一柄、横刀一柄、劲弩一支、箭囊两只,着柳叶甲,戴面兜,配圆盾。马军各部精锐,又根据实际情况将战马裹甲,比例在十中出一,这与孟平所部配置横冲都的原因类似,都是作为各部尖刀使用,每当冲阵时,这部分马军必定冲锋在最前。
正州城外的契丹军,不乏装备精良之部,然而无论契丹国这些年如何如日中天,也还在上升之势中,许多固有瓶颈还没有打破,缺铁就是其中最为紧要的一项。耶律阿保机执意攻打渤海国,原本就有看中渤海国铁矿的意思。眼前的契丹军,仍旧没有人人披甲,虽说这有兵种区别的原因——弓箭手就很 少披甲或者仅披布甲,而披甲将士中,大半为皮甲,着铁甲者不过十之三四——这些就是契丹军中真正的精锐了。而能与柳叶甲相提并论的铁甲,就更少。
在李从璟率军与契丹征战的这些年,对契丹军备他没少研究,也曾扪心自问,这样的军备,与当世中原军队相差颇大,日后他们又何以能灭后唐、后晋,荼毒中原?个中原因,应该还是在二十年后,契丹经过长时间励精图治,已经有了足够的铁,军备大为改善,另一方面,则是中原连年累战,资源消耗过快,产出不足,没有时间休养生息,自身军备水平下降了。
这些都是后话,可以不用赘言,然而就眼下来说,契丹军备与中原军队装备却是相差颇大,而李从璟也不会让契丹再有机会蓄积国力,在此消彼长之后侵略中原。
而李从璟在卢龙的励精图治,则让幽州军的军备较之寻常镇军又要精良一些,得益于灭梁之战和北上之后数次大战的不菲缴获,这才让幽州军冲阵之卒,人人皆铁甲利刃。而其中的核心力量,比如说君子都和个别精锐马军,可是人人额外负短矛、带强弓的。
夜幕中奔战出的百战军,现出身形后,即可见其气势犹如山洪暴发,然其队列却如离弦之箭,强劲有力。百战精骑一马当先,风卷尘土,其部分成数股,从不同方位、对应不同辕门,突向契丹军营,马蹄声如滚雷。三千精骑身后,万七将士从黑夜里跳出来,阵型严密,蚁聚成浪,潮起撼山。
契丹军营警-号骤然四起,营中无数将士的身影,陆续而杂乱的从营帐里涌出,惊慌张望,在各自十夫长、百夫长喝令下列队,人皆不知所措。“敌袭”的声音此起彼伏,嘶哑惊惶,角楼上的军士不停发出信号,零星骑兵从营中奔过,马蹄声杂乱无章。
战士向十夫长问询,十夫长向百夫长问询,百夫长向千夫长问询,到处都是军士焦急奔走的身影。营地里马嘶声如蛙鸣,辕门、营门近处营帐里的军士,急忙奔向辕门、营墙布防,许多军士一面穿甲、提刀,一面去牵马、拿盾,布置拒马、路障,妄图迅速建立起防线。整个军营的杂乱,由辕门处起,风过麦田一般,一浪浪向中军营地蔓延,不多时半个营地就沸腾起来。
到得这时,百战军精骑已经突至各处辕门外,面对辕门内外单薄的防御工事,他们速度不减,整个队列滑过一道弧线席卷过来,前部百余将士取下背后的投枪,掷向辕门、营墙上的契丹战士,风起云扬。
枪如鬼影,闪电般飞来,将辕门、角楼笼罩其中,枪头锋利,穿过契丹将士身体,穿透栅栏,一个个契丹战士从角楼、辕门上掉下来,落在地上轰然作响,溅起一阵灰尘,或再无声息,或痛苦挣扎,或僵硬抽搐。
紧随其后的百战军精骑,纷纷举起劲弩,对准面前的敌军将士,扣动扳机,刹那间箭矢成幕,雨帘一般将辕门、角楼、营墙内外的契丹战士裹挟的没有死角,噗噗的沉闷声响中,惨叫声如同惊弓之鸟。
辕门内外单薄的防御工事,被一击即溃,仓皇的契丹战士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应对,就被“大雨”倾倒,成片倒下。
精骑如洪流,汹涌进辕门,他们黑盔黑甲,长槊骏马。
条条血路,在他们脚下初铸。
身先士卒的李从璟人高马壮,他提缰挺槊,明光铠在火光中明灭,将其衬托得婉如神明。他奋躯冲杀,长槊挥舞,血雾在他沉静的眸子里一蓬蓬喷洒,一个接一个契丹战士在他身旁惨嚎丧命。他脚步如磐石,带着身后近卫精骑,开山劈路。
精骑开道,一往无前,步卒在后,杀人放火。
渤海军紧跟在百战军身后,随其拼杀。
营外的铁甲浪潮,已经安全拍打在契丹营墙上,骑兵不能突入的辕门,则由步卒跟上,填充陷马坑、壕沟,随即众将士涌入营地中,又向营地中间推去。
破阵袭营,战法百战军早已烂熟于胸,精骑笔直向前,力求在敌军形成有效防御、抵抗前,将攻陷区尽量扩大,而步卒将士则在攻陷区内往来纵横,以滚刀阵将此区域中之顽敌,一一砍杀,不留一个活口。待敌营乱势大成,则驱敌溃退,形成倒卷珠帘之势,让敌军再无一战之力。
当世军营之布置,与军阵布置之意同,无不大营包小营,小营成大营,环环相扣,营地与营地之间又有空隙、防御,以形成缓冲地带,应对敌军攻营。百战军先期以精骑破营,是为攻入契丹大营,而后连破数座千人小营,仗着出其不意、骤然发力,契丹应对不及,可谓势不可挡。
待其破营有五六座,契丹军慌乱之态稍解,开始形成有效防御,李从璟又令精骑掠向两翼,以弓箭杀伤敌军,使精卒上前,正面攻营。多处一起发力,如是又被其破营数座,到得这时,契丹这一块的大营,已是小半沦陷,眼看就要契丹军已是支撑不住,就要开始溃败,前面忽现异动。不时,就有一眼望不到头的契丹骑兵,黑压压的涌过来,迎战各营的百战军。
眼下百战军进攻的乃是耶律阿保机所在中军大营,李从璟自然知道对方不可能叫自己如此轻易功成,有契丹精骑成建制来迎战,也在他意料之中。李从璟丝毫不惧,沉着调度百战、渤海军,仍以百战军精骑打头,去势不减,去冲击契丹骑兵。
大营之中,营帐相连,不比空旷之地空间广阔,可由骑兵成建制任意驰骋,营地通道虽也有宽广之处,可容数马并列奔驰,但更多地方,通道并不如此宽阔。营地如良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