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革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景定是已经过世的宋理宗年号,早在新官家登基之时就已经确定了年号咸淳。
咸淳元年三月,从福建送来了很多种子和一些根茎。前来送东西的干部兴高采烈告诉司马考等人,赵嘉仁派遣去寻找扶桑的船队果然按照古书所讲找到了扶桑,并且从扶桑出发横渡太平洋抵达了南洋诸岛。并且带回了扶桑当地的大量作物。这次带来的种子就是赵嘉仁非常注重的扶桑棉、南瓜与番茄。
虽然号称是棉务会议,嘉兴知府李伯玉也全程参加。去年一年,棉务果然每个月给了左丞相贾似道十万贯铜钱,得到了贾似道的嘉奖。作为棉务的根据地嘉兴府自然也被大大的称赞了一番。
李伯玉当然知道这种廉价的口头称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此时能给他最大帮助的莫过于近在眼前的赵嘉仁。再加上李伯玉知道司马考到底是怎么落到今天的地步,同病相怜之下,他便毫不迟疑的与赵嘉仁合流了。
等会议结束,李伯玉忍不住问司马考,“却不知这个扶桑国到底怎么回事?”
司马考自豪的把粱书里面的那些内容对李伯玉讲了讲。听闻扶桑国距离大宋居然有两万多里,李伯玉忍不住笑道:“这两万里是夸大言辞吧?”
打量了一下李伯玉,司马考郑重的问道:“李知州,你相信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圆球么?”
且不说李伯玉在之后受到的精神冲击与思想震撼,日常的生活还得继续下去。虽然来自是万里之外扶桑国,那些种子在华亭县也很顺利的生根发芽。特别是那些南瓜,以惊人的速度生长起来。
黄浦江边的牛家村,作为村里包工头之一的郭啸天完全没想到村里的试验田里面的南瓜居然能长的如此快。
古代,江边可不是什么好地方。首先很容易遭到水灾,而且江畔土地比较贫瘠,并不太适合耕种。即便是在这样不肥沃的土地上,那些南瓜照样长得飞快。中国人民特别擅长搞农业,即便没有种过南瓜,大家根据种植其他藤蔓类植物的经验,都要不断把晚生的与瘦弱的藤蔓摘除,只留下那些最强壮的藤蔓。
没等郭啸天感叹太久,六月,番茄很快就成熟了。那些色彩鲜艳的果实酸甜可口,极为美味。郭啸天本来是生吃,到工地上之后吃大锅饭,竟然吃到了番茄鸡蛋面。煮好的面条上浇一勺子番茄鸡蛋卤,里面居然给放了糖,酸甜可口。每个人给一根二两重的蒸肉肠,肉肠里香料和盐都很充足,口味浓重。这顿午饭下肚,只觉得无比满足。干活也觉得很是来劲。
宋代的黄浦江与明代之后的黄浦江不同,明代的黄浦江是折了一个90度的弯后直接从原来松江的河道向北,一路进入长江入海口,那是明代因为松江淤塞之后的一些处置。宋代的黄浦江是直接从西边进入大海。此时黄浦江江水宽阔,水量很大。赵嘉仁的造船厂也在黄浦江边,就在牛家村附近。
所以牛家村的包工头们并不愁工作,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船队抵达这里,把大量木料卸下来。原本只有四个船坞的船厂继续扩建,现在已经有了六个船坞在造船。而郭啸天他们正在修建四个新的船坞。
到了咸淳元年八月,橙红色的南瓜终于成熟了。对这么一个新鲜的玩意,当地百姓生怕不熟,也不敢私自采摘。于是赵嘉信赵大官人就一个个走遍了是尝试栽种的十二个村子。在一些愿意学农务的学生簇拥下,赵大官人走到地边,经过挑选,用小刀隔断藤蔓,把一个南瓜高高举起。
有了这么一个仪式般的举动,周围的村民都忍不出欢声雷动。他们便把那些看着个头巨大,长得很不错的南瓜采摘下来。收获了大量南瓜之后,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大家并不知道怎么吃这玩意。此事就不用劳烦赵嘉信大官人,棉务的干部们领着大家做南瓜饭。
郭啸天看那帮干部们拿出些纸张读了,再领着大家抬出船厂里烧大块蜂窝煤的炉子,架上铁锅,抬上蒸笼。蒸笼里面放了切成大块的南瓜。除此之外,南瓜的瓜肉压碎,和面粉混合揉捏,内芯里头塞了南瓜瓜肉,如同蒸馒头般蒸了。
除了这些蒸的法子,还有人把南瓜瓜肉取出,放在锅里熬煮,看来是要熬制南瓜汤。
那些南瓜瓜皮也没有浪费,送去村里养蚯蚓的堆肥厂。郭啸天希望那些每天勤勤恳恳吞食各种草,并且生产出肥沃的蚯蚓土的那些小东西能够喜欢这种新口味。和其他村民一样,郭啸天家也跟着棉务的干部学着养起了鸡鸭。饲养蚯蚓比起挖蚯蚓的效率高的没边,而蚯蚓们吃的是那些连家禽牲口都不爱吃的东西。家禽牲口吃了蚯蚓,吃了捕蝇器里面那些虫子之后长得飞快。郭啸天已经开始习惯每天吃一个鸡蛋的日子啦。
南瓜饭很快就做好,不管是男女老幼,都很喜欢这种甜甜的食物。特别是有嚼头的南瓜饼,更得到了普遍的赞赏。不用特别交代,大宋劳动人民就自发的留下了种子,等着明年继续种植。
到了九月,棉花也可以采摘了。吃过了番茄与南瓜之后,李伯玉亲自到种植了扶桑绵的试验田去查看。此时的棉花并没有经过新品种培育,所以普遍都有一米多两米高。据说在特带地区,有些棉花能长到六米高。摘棉花的工人各个仰着头,干了没多久就满头是汗。
因为自己搞过豆子的培育,赵嘉信很遗憾的看到棉田中并没有出现变异的矮个棉花植株。当然,赵嘉信也没有特别遗憾,因为赵嘉仁表示此次航行只是个开始,航路既然已经打通,以后他每年都会派遣船只到扶桑大陆去。只要去的勤,想来是可以遇到矮个植株的。
采摘下来的扶桑绵与本地种植的棉花一比,李伯玉这种大外行也看出了些端倪,他迟疑的问道:“扶桑绵看着好像比松江棉更长点吧。... -->>
景定是已经过世的宋理宗年号,早在新官家登基之时就已经确定了年号咸淳。
咸淳元年三月,从福建送来了很多种子和一些根茎。前来送东西的干部兴高采烈告诉司马考等人,赵嘉仁派遣去寻找扶桑的船队果然按照古书所讲找到了扶桑,并且从扶桑出发横渡太平洋抵达了南洋诸岛。并且带回了扶桑当地的大量作物。这次带来的种子就是赵嘉仁非常注重的扶桑棉、南瓜与番茄。
虽然号称是棉务会议,嘉兴知府李伯玉也全程参加。去年一年,棉务果然每个月给了左丞相贾似道十万贯铜钱,得到了贾似道的嘉奖。作为棉务的根据地嘉兴府自然也被大大的称赞了一番。
李伯玉当然知道这种廉价的口头称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此时能给他最大帮助的莫过于近在眼前的赵嘉仁。再加上李伯玉知道司马考到底是怎么落到今天的地步,同病相怜之下,他便毫不迟疑的与赵嘉仁合流了。
等会议结束,李伯玉忍不住问司马考,“却不知这个扶桑国到底怎么回事?”
司马考自豪的把粱书里面的那些内容对李伯玉讲了讲。听闻扶桑国距离大宋居然有两万多里,李伯玉忍不住笑道:“这两万里是夸大言辞吧?”
打量了一下李伯玉,司马考郑重的问道:“李知州,你相信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圆球么?”
且不说李伯玉在之后受到的精神冲击与思想震撼,日常的生活还得继续下去。虽然来自是万里之外扶桑国,那些种子在华亭县也很顺利的生根发芽。特别是那些南瓜,以惊人的速度生长起来。
黄浦江边的牛家村,作为村里包工头之一的郭啸天完全没想到村里的试验田里面的南瓜居然能长的如此快。
古代,江边可不是什么好地方。首先很容易遭到水灾,而且江畔土地比较贫瘠,并不太适合耕种。即便是在这样不肥沃的土地上,那些南瓜照样长得飞快。中国人民特别擅长搞农业,即便没有种过南瓜,大家根据种植其他藤蔓类植物的经验,都要不断把晚生的与瘦弱的藤蔓摘除,只留下那些最强壮的藤蔓。
没等郭啸天感叹太久,六月,番茄很快就成熟了。那些色彩鲜艳的果实酸甜可口,极为美味。郭啸天本来是生吃,到工地上之后吃大锅饭,竟然吃到了番茄鸡蛋面。煮好的面条上浇一勺子番茄鸡蛋卤,里面居然给放了糖,酸甜可口。每个人给一根二两重的蒸肉肠,肉肠里香料和盐都很充足,口味浓重。这顿午饭下肚,只觉得无比满足。干活也觉得很是来劲。
宋代的黄浦江与明代之后的黄浦江不同,明代的黄浦江是折了一个90度的弯后直接从原来松江的河道向北,一路进入长江入海口,那是明代因为松江淤塞之后的一些处置。宋代的黄浦江是直接从西边进入大海。此时黄浦江江水宽阔,水量很大。赵嘉仁的造船厂也在黄浦江边,就在牛家村附近。
所以牛家村的包工头们并不愁工作,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船队抵达这里,把大量木料卸下来。原本只有四个船坞的船厂继续扩建,现在已经有了六个船坞在造船。而郭啸天他们正在修建四个新的船坞。
到了咸淳元年八月,橙红色的南瓜终于成熟了。对这么一个新鲜的玩意,当地百姓生怕不熟,也不敢私自采摘。于是赵嘉信赵大官人就一个个走遍了是尝试栽种的十二个村子。在一些愿意学农务的学生簇拥下,赵大官人走到地边,经过挑选,用小刀隔断藤蔓,把一个南瓜高高举起。
有了这么一个仪式般的举动,周围的村民都忍不出欢声雷动。他们便把那些看着个头巨大,长得很不错的南瓜采摘下来。收获了大量南瓜之后,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大家并不知道怎么吃这玩意。此事就不用劳烦赵嘉信大官人,棉务的干部们领着大家做南瓜饭。
郭啸天看那帮干部们拿出些纸张读了,再领着大家抬出船厂里烧大块蜂窝煤的炉子,架上铁锅,抬上蒸笼。蒸笼里面放了切成大块的南瓜。除此之外,南瓜的瓜肉压碎,和面粉混合揉捏,内芯里头塞了南瓜瓜肉,如同蒸馒头般蒸了。
除了这些蒸的法子,还有人把南瓜瓜肉取出,放在锅里熬煮,看来是要熬制南瓜汤。
那些南瓜瓜皮也没有浪费,送去村里养蚯蚓的堆肥厂。郭啸天希望那些每天勤勤恳恳吞食各种草,并且生产出肥沃的蚯蚓土的那些小东西能够喜欢这种新口味。和其他村民一样,郭啸天家也跟着棉务的干部学着养起了鸡鸭。饲养蚯蚓比起挖蚯蚓的效率高的没边,而蚯蚓们吃的是那些连家禽牲口都不爱吃的东西。家禽牲口吃了蚯蚓,吃了捕蝇器里面那些虫子之后长得飞快。郭啸天已经开始习惯每天吃一个鸡蛋的日子啦。
南瓜饭很快就做好,不管是男女老幼,都很喜欢这种甜甜的食物。特别是有嚼头的南瓜饼,更得到了普遍的赞赏。不用特别交代,大宋劳动人民就自发的留下了种子,等着明年继续种植。
到了九月,棉花也可以采摘了。吃过了番茄与南瓜之后,李伯玉亲自到种植了扶桑绵的试验田去查看。此时的棉花并没有经过新品种培育,所以普遍都有一米多两米高。据说在特带地区,有些棉花能长到六米高。摘棉花的工人各个仰着头,干了没多久就满头是汗。
因为自己搞过豆子的培育,赵嘉信很遗憾的看到棉田中并没有出现变异的矮个棉花植株。当然,赵嘉信也没有特别遗憾,因为赵嘉仁表示此次航行只是个开始,航路既然已经打通,以后他每年都会派遣船只到扶桑大陆去。只要去的勤,想来是可以遇到矮个植株的。
采摘下来的扶桑绵与本地种植的棉花一比,李伯玉这种大外行也看出了些端倪,他迟疑的问道:“扶桑绵看着好像比松江棉更长点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