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南明鼎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明朝主要教授三字经、千字经、四书五经,改良后全民教育则增加了数学教育,以及后续国家历史、地理等方面简介。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为学生增加数学、历史、地理知识不是太大的事,大家真正抱怨的就是识字国文课本。
过去三字经、千字经经过数百年千锤百炼,文字言简意赅,虽然学起来颇为费力(那是对普通人,对徐孔徒这种进士出身的超级学霸则完全不一样),是多好的启蒙教材。
如此好的启蒙教材不要,杨麟居然组织编写了一套非常低俗的语文课本。
如最初:我是中国人,我爱我们的祖国。
我们国家有两京十三行省,我们是一个友好的大家族。
自黄帝在四千年前建国至今,我们国家一直繁衍至今。
长江黄河贯穿东西,抚育着两岸百姓,是我们的母亲河流。
长城西自嘉峪关,东达山海关,是我们抵御外寇入侵的屏障,也是我们安定四方的基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们将秉持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这实在是小二俚语,怎么能够登大雅之堂呢?
拿着课本,徐孔徒显得颇为激动,实在太过荒唐了,怎么能够在神圣的学堂学习如此东西呢?
杨麟耐心听着,见对方说累了之后,也连续反问对方。
学一门,当然要爱一门,课本简单,主要是不要将学生搞得云里雾里的,主要是让学生喜欢读书,而不是厌倦读书。
这些都是常识不假,在当今之世,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常识呢?
徐孔徒据理力争,最后请来州书院的童生,令人惊讶的是三十个监生,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答对这些常识知识(诸如长城起点终点)。
徐孔徒哑口无言无言以对,也不好再攻击新教材了。
暂时搁置课本争议之后,作为进士出身的超级学霸,徐孔徒对兴办学校当然有常人能够理解的执着。
为了节省开支,为了能够兴办更多学堂,徐孔徒想出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改寺院、道观为学堂,如此省掉大量的建校投入。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由于传世轮回理论逐渐深入人心,大家本着宿命观点,这辈子吃苦受累没什么,只要子孙后代享福,只要下辈子投到富贵人家,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不要说每个县,就是每个乡都兴建诸多寺院庙宇,有的乡更不止两三个。
现在天下大乱,民众不能再向太平盛世那样供奉庙宇和尚,有的寺院或者毁于战火,有的寺院和尚逃亡,可以说除了一些大的寺院,很多小的寺院都非常破败。
既然如此,何不将寺院一些空闲房屋腾出来,特别是那些破败寺院更是如此。(儒林外传中周进设馆,也是在寺院里面)。
寺院不事生产,杨麟也一直想约束其发展,现在既然徐孔徒等人提出,当然何乐不为?
当即订下方略,对和尚、道士,以保护为名,则集中安置在数个点。
学堂主要由寺庙、道观改建而来,以乡为单位,那个乡腾出足够的地方,那就在那个乡建立公立学堂。
设馆教书,是民间大善之举,现在兵荒马乱的,杨麟不怕和尚道士不答允。
正如大家所说那样,孔夫子弟子不过三千,若真正在地方建立起公立学堂,学生何止三千人?
徐孔徒兴致勃勃,当然也想大展宏图,一个劲要求保证教育投入。
现在民间一些读书人正在串联,有的人或明或暗的说杨麟横征暴敛,比起过去加派三饷还不遑多让。
过去官府加派三饷,老百姓负担虽重,但地方乡绅、衙门官员胥吏有大把份子钱拿。
现在杨麟主政地方以来,规范地方税赋,虽然取消三饷,但收回地方豪绅商赋、关赋征收特权,严重侵犯豪绅、胥吏特权。
他们一天到晚造谣官府横征暴敛,声言现在官府征收税赋比起过去朝廷加派三饷还多,企图发动那些地方上穷书生,激起大家对立抵触情绪。
若是大规模推广公立学堂,一个小学至少有六位老师(每年级一名,外加校长),一个中心学堂十二名(小学五名,中学三年,每个班两名,外加校长),不但造福地方,赢得民心,而且可尽收下层读书人之心。
bsp; 明朝主要教授三字经、千字经、四书五经,改良后全民教育则增加了数学教育,以及后续国家历史、地理等方面简介。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为学生增加数学、历史、地理知识不是太大的事,大家真正抱怨的就是识字国文课本。
过去三字经、千字经经过数百年千锤百炼,文字言简意赅,虽然学起来颇为费力(那是对普通人,对徐孔徒这种进士出身的超级学霸则完全不一样),是多好的启蒙教材。
如此好的启蒙教材不要,杨麟居然组织编写了一套非常低俗的语文课本。
如最初:我是中国人,我爱我们的祖国。
我们国家有两京十三行省,我们是一个友好的大家族。
自黄帝在四千年前建国至今,我们国家一直繁衍至今。
长江黄河贯穿东西,抚育着两岸百姓,是我们的母亲河流。
长城西自嘉峪关,东达山海关,是我们抵御外寇入侵的屏障,也是我们安定四方的基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们将秉持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这实在是小二俚语,怎么能够登大雅之堂呢?
拿着课本,徐孔徒显得颇为激动,实在太过荒唐了,怎么能够在神圣的学堂学习如此东西呢?
杨麟耐心听着,见对方说累了之后,也连续反问对方。
学一门,当然要爱一门,课本简单,主要是不要将学生搞得云里雾里的,主要是让学生喜欢读书,而不是厌倦读书。
这些都是常识不假,在当今之世,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常识呢?
徐孔徒据理力争,最后请来州书院的童生,令人惊讶的是三十个监生,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答对这些常识知识(诸如长城起点终点)。
徐孔徒哑口无言无言以对,也不好再攻击新教材了。
暂时搁置课本争议之后,作为进士出身的超级学霸,徐孔徒对兴办学校当然有常人能够理解的执着。
为了节省开支,为了能够兴办更多学堂,徐孔徒想出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改寺院、道观为学堂,如此省掉大量的建校投入。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由于传世轮回理论逐渐深入人心,大家本着宿命观点,这辈子吃苦受累没什么,只要子孙后代享福,只要下辈子投到富贵人家,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不要说每个县,就是每个乡都兴建诸多寺院庙宇,有的乡更不止两三个。
现在天下大乱,民众不能再向太平盛世那样供奉庙宇和尚,有的寺院或者毁于战火,有的寺院和尚逃亡,可以说除了一些大的寺院,很多小的寺院都非常破败。
既然如此,何不将寺院一些空闲房屋腾出来,特别是那些破败寺院更是如此。(儒林外传中周进设馆,也是在寺院里面)。
寺院不事生产,杨麟也一直想约束其发展,现在既然徐孔徒等人提出,当然何乐不为?
当即订下方略,对和尚、道士,以保护为名,则集中安置在数个点。
学堂主要由寺庙、道观改建而来,以乡为单位,那个乡腾出足够的地方,那就在那个乡建立公立学堂。
设馆教书,是民间大善之举,现在兵荒马乱的,杨麟不怕和尚道士不答允。
正如大家所说那样,孔夫子弟子不过三千,若真正在地方建立起公立学堂,学生何止三千人?
徐孔徒兴致勃勃,当然也想大展宏图,一个劲要求保证教育投入。
现在民间一些读书人正在串联,有的人或明或暗的说杨麟横征暴敛,比起过去加派三饷还不遑多让。
过去官府加派三饷,老百姓负担虽重,但地方乡绅、衙门官员胥吏有大把份子钱拿。
现在杨麟主政地方以来,规范地方税赋,虽然取消三饷,但收回地方豪绅商赋、关赋征收特权,严重侵犯豪绅、胥吏特权。
他们一天到晚造谣官府横征暴敛,声言现在官府征收税赋比起过去朝廷加派三饷还多,企图发动那些地方上穷书生,激起大家对立抵触情绪。
若是大规模推广公立学堂,一个小学至少有六位老师(每年级一名,外加校长),一个中心学堂十二名(小学五名,中学三年,每个班两名,外加校长),不但造福地方,赢得民心,而且可尽收下层读书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