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多情南北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此隔三差五,我便钻进藏书阁,一呆便是好几日。师父师兄弟们都以为我博览群书、甚为上进。我也欣欣然,甚是满意地品着师父们的小诗,完全忘记自己当初进藏书阁的初衷。我当时的初衷是什么来着?
哦,咳咳,我是想成为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
毕竟美貌这东西来的太肤浅。
可不久之后,当我想起曾认为美貌是肤浅的自己,便觉肤浅的不是美貌,而是当时的我。
多年来作为鬼谷洞里的唯一女弟子,每每师兄第们酒后吟诗作赋,歌颂起各种美来,尤其是关于女子的美貌时,于末了都会指向我。我一开始还有些羞赧,后来便渐渐习惯了。我尝以为,师哥师弟们会夸赞我,无非是因为我只是深山沟壑的云梦山中唯一个会说话的雌性动物罢了。
所以当师父简单明了、毫无预兆的将修书的大任交给我时,我想起自己在藏书阁品品“酸诗”、不务正业的模样,委实有些过意不去。毕竟据传当年师父为了争夺这项大任,也是历经师叔师伯们的各种挑战,最终以极小的优势于几乎势均力敌之中胜出。于是我们师父那一代的弟子在鬼谷史书上的形象便全是我师父说了算了。
如此看来,师叔师伯们为此争得“头破血流”也不无道理。
我厚着脸皮,诚惶诚恐地接下大任,立志倾尽毕生所学,著此传世名书,绝不辜负师父厚望。
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师父将此大任相交于我,不仅因为我时常进藏书阁“苦读”,其实也是因为他并没有太多选择。师父并不像师公那样广收弟子,鬼谷上下,师父正式收纳的弟子,严格来说只有我师哥和我二人。
我师哥便是上文所书的舞剑翻飞的墨衣少年。而那称呼我师父为师公的白衣稚童则是我已仙逝的师母的唯一弟子瑾瑜。
相传,师父与师母有一段甚为感天动地的爱情史,可师母仙逝得早,生前却答应一位友人从他子嗣中挑选一位作为弟子。师母虽已仙逝,师父却承了师母的诺言,收下一徒,并给这名弟子取了个颇为文雅的名字——瑾瑜。
我略略地,闻到了一股文人骚客的酸味。
瑾瑜自此寸步不离师父,言曰师父见了他便如同看见师母。师父师母自然是分分秒秒,不能相离的。
我咳咳干笑一声。
算来瑾瑜与我和师哥同辈,由于年纪尚幼,我和师哥便唤他为小师弟。可小小年纪的他却颇为不服,每每总是叫嚷着说看人不能以年龄论之,还举出曹操儿子曹冲称象的故事,说曹冲小小年纪对天下大势、朝堂之策就深有领悟,于众兄弟中是最聪明的。
如此一番言论,自是意在说明他人虽小,但智慧却是极高的。
我咳咳又一声干笑。
瑾瑜啊瑾瑜,你这智慧,估计也只能称称大象了。
相对于瑾瑜身世的朦胧和迷离,我的那位师哥,咳咳,他的来头可是大了。
师哥的名字虽不如瑾瑜这般文雅,嗯,想来师父的“酸诗”定是写的不错,以至于随意取一个名字便赛过陈郡谢氏一干仕族文人。后来从那浩大的竹简丛中我也证实了这个想法。
师哥,正如我所言,出身陈郡谢氏。大名鼎鼎的陈郡谢氏一族与琅琊王氏一族眼下在大晋朝中可谓占尽了风光。
“山阴路上桂花开,王谢风流满晋书。”
“王谢,王谢”,我这师哥便是其中的谢氏一员了。
师哥,单名一个“安”字。谢安,谢安,瞧瞧这名字,断没有师父取的名字——瑾瑜,来的风雅。
 ... -->>
如此隔三差五,我便钻进藏书阁,一呆便是好几日。师父师兄弟们都以为我博览群书、甚为上进。我也欣欣然,甚是满意地品着师父们的小诗,完全忘记自己当初进藏书阁的初衷。我当时的初衷是什么来着?
哦,咳咳,我是想成为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
毕竟美貌这东西来的太肤浅。
可不久之后,当我想起曾认为美貌是肤浅的自己,便觉肤浅的不是美貌,而是当时的我。
多年来作为鬼谷洞里的唯一女弟子,每每师兄第们酒后吟诗作赋,歌颂起各种美来,尤其是关于女子的美貌时,于末了都会指向我。我一开始还有些羞赧,后来便渐渐习惯了。我尝以为,师哥师弟们会夸赞我,无非是因为我只是深山沟壑的云梦山中唯一个会说话的雌性动物罢了。
所以当师父简单明了、毫无预兆的将修书的大任交给我时,我想起自己在藏书阁品品“酸诗”、不务正业的模样,委实有些过意不去。毕竟据传当年师父为了争夺这项大任,也是历经师叔师伯们的各种挑战,最终以极小的优势于几乎势均力敌之中胜出。于是我们师父那一代的弟子在鬼谷史书上的形象便全是我师父说了算了。
如此看来,师叔师伯们为此争得“头破血流”也不无道理。
我厚着脸皮,诚惶诚恐地接下大任,立志倾尽毕生所学,著此传世名书,绝不辜负师父厚望。
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师父将此大任相交于我,不仅因为我时常进藏书阁“苦读”,其实也是因为他并没有太多选择。师父并不像师公那样广收弟子,鬼谷上下,师父正式收纳的弟子,严格来说只有我师哥和我二人。
我师哥便是上文所书的舞剑翻飞的墨衣少年。而那称呼我师父为师公的白衣稚童则是我已仙逝的师母的唯一弟子瑾瑜。
相传,师父与师母有一段甚为感天动地的爱情史,可师母仙逝得早,生前却答应一位友人从他子嗣中挑选一位作为弟子。师母虽已仙逝,师父却承了师母的诺言,收下一徒,并给这名弟子取了个颇为文雅的名字——瑾瑜。
我略略地,闻到了一股文人骚客的酸味。
瑾瑜自此寸步不离师父,言曰师父见了他便如同看见师母。师父师母自然是分分秒秒,不能相离的。
我咳咳干笑一声。
算来瑾瑜与我和师哥同辈,由于年纪尚幼,我和师哥便唤他为小师弟。可小小年纪的他却颇为不服,每每总是叫嚷着说看人不能以年龄论之,还举出曹操儿子曹冲称象的故事,说曹冲小小年纪对天下大势、朝堂之策就深有领悟,于众兄弟中是最聪明的。
如此一番言论,自是意在说明他人虽小,但智慧却是极高的。
我咳咳又一声干笑。
瑾瑜啊瑾瑜,你这智慧,估计也只能称称大象了。
相对于瑾瑜身世的朦胧和迷离,我的那位师哥,咳咳,他的来头可是大了。
师哥的名字虽不如瑾瑜这般文雅,嗯,想来师父的“酸诗”定是写的不错,以至于随意取一个名字便赛过陈郡谢氏一干仕族文人。后来从那浩大的竹简丛中我也证实了这个想法。
师哥,正如我所言,出身陈郡谢氏。大名鼎鼎的陈郡谢氏一族与琅琊王氏一族眼下在大晋朝中可谓占尽了风光。
“山阴路上桂花开,王谢风流满晋书。”
“王谢,王谢”,我这师哥便是其中的谢氏一员了。
师哥,单名一个“安”字。谢安,谢安,瞧瞧这名字,断没有师父取的名字——瑾瑜,来的风雅。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