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战国明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夜,在并不大的客间里,明月睡在榻上,却有些难以入眠。
他的脑子里,依然是之前赵括谈及用兵时的神情。
通过一天的了解,他发现,赵括,并不是一个酒囊饭袋,相反,他在兵法上的确有一些才干,这才能说起来头头是道。
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远啊。
兵贵速,不贵久,道理是这么个道理,然而若是将这套理论放到长平之战的实际情形下,就没办法想得如此简单了。
明月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前世与同学争论长平之战胜负时的情形……
四年前的秦赵交锋里,廉颇也曾在几之战中大破秦军,他对于秦人并不算陌生。
但五年后,这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老将在长平战场上,却表现得差强人意。他刚到战场时,赵军已经被秦人斩杀了斥候副将,第一道阵地失守,四名都尉被杀。
面对这种不利的形势,廉颇采取的战略,是高筑壁垒,与秦军对峙。秦军利用赵军侧方的太行道再攻,攻破第二道阵线,两名赵军都尉又被俘。
如此一来,廉颇就只剩下百里石长城和长平关作为第三条壁垒,他固守营垒,采取防御态势与秦军对峙,秦军屡次挑战,赵兵坚守不出,只是不断向后方请求增援和粮食,这是打算跟秦国打消耗战了。
这种策略是有一定成效的,赵国的防守,秦也无法突破,但秦国却不肯善罢甘休,不断增兵,于是长平之战就这样慢慢升级,变成了秦赵两国举国之力的战略大决战。
后世对此争议很大,认为廉颇策略正确的有之,认为廉颇策略消极的有之,不一而足。
不过从赵括方才所说的兵法来看,廉颇就属于“巧久”,足够稳重,风险倒是小了,但对于国力的损耗却极大的。不过他估计也没别的办法,仗打到这份上,已经是战略对决了,廉颇意识到赵军野战没有取胜的把握,所以没贸然出击,他或许是把希望寄托在赵国能够顺利合纵,逼迫秦国退兵上。
只可惜,他的大王让他失望了。
最初,赵王丹贪图上党之地却没做好打一场大战的准备。当战争陷入僵局后,他又在外交上首鼠两端,战和不定,被秦国所利用,由此导致赵国被孤立。
在形势上,赵国是弱的一方,国中疲惫,四处借粮无果,其余五国也坐山观虎斗。这时候,哪怕廉颇再想“巧久”,赵国也撑不下去,没耐心的赵孝成王也等不下去了。
于是赵孝成王对廉颇丧失了信心,一直以来奉行“拙速”战略的赵括被派上了前线……
在明月看来,自己的便宜兄长赵王丹能信任一个从没实战经验的人统领全国军队,真不是一般的大心脏。
对面秦国也把主将换成了白起,但区别是,秦的战略战术从一开始就是既定的,赵国却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战略突然转变,廉颇一系将领和马服一系将领的大规模更换,导致军心浮动。
“不过话说回来,赵括在长平之战时采取全线进攻的策略,并非没有渊源,不仅仅是赵孝成王的逼迫,也是受到兵贵速,不贵久的兵法影响,更受他父亲赵奢阏与之战大胜的熏陶。因为他没有实战经验,只能将这些吸取来的东西强行带入战场……”
可惜,赵括没有再创造阏与之战的奇迹,白起给初次在长平将兵的他好好上了一课。
他的“拙速”算不上错,在政治方面,甚至比廉颇的“巧久”正确得多,但却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秦军的战斗力和他们打赢这场战争的决心勇气。更致命的是,因为没有实战经验,赵括的战术太过于想当然和直白,结果一头撞进了秦军的大包围圈里。
比起白起那近乎神来之笔的穿插包围,赵括的战术,可以用乏善可陈来形容,在遭到包围后,也没有第一时间选择突围,估计是被打懵了。
明月知道历史会如何发展,长平的最后结局,是极其惨烈的。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
因为双方兵力差距不大,在这最后的尝试突围里,赵括依然给秦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导致了秦国“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n... -->>
是夜,在并不大的客间里,明月睡在榻上,却有些难以入眠。
他的脑子里,依然是之前赵括谈及用兵时的神情。
通过一天的了解,他发现,赵括,并不是一个酒囊饭袋,相反,他在兵法上的确有一些才干,这才能说起来头头是道。
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远啊。
兵贵速,不贵久,道理是这么个道理,然而若是将这套理论放到长平之战的实际情形下,就没办法想得如此简单了。
明月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前世与同学争论长平之战胜负时的情形……
四年前的秦赵交锋里,廉颇也曾在几之战中大破秦军,他对于秦人并不算陌生。
但五年后,这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老将在长平战场上,却表现得差强人意。他刚到战场时,赵军已经被秦人斩杀了斥候副将,第一道阵地失守,四名都尉被杀。
面对这种不利的形势,廉颇采取的战略,是高筑壁垒,与秦军对峙。秦军利用赵军侧方的太行道再攻,攻破第二道阵线,两名赵军都尉又被俘。
如此一来,廉颇就只剩下百里石长城和长平关作为第三条壁垒,他固守营垒,采取防御态势与秦军对峙,秦军屡次挑战,赵兵坚守不出,只是不断向后方请求增援和粮食,这是打算跟秦国打消耗战了。
这种策略是有一定成效的,赵国的防守,秦也无法突破,但秦国却不肯善罢甘休,不断增兵,于是长平之战就这样慢慢升级,变成了秦赵两国举国之力的战略大决战。
后世对此争议很大,认为廉颇策略正确的有之,认为廉颇策略消极的有之,不一而足。
不过从赵括方才所说的兵法来看,廉颇就属于“巧久”,足够稳重,风险倒是小了,但对于国力的损耗却极大的。不过他估计也没别的办法,仗打到这份上,已经是战略对决了,廉颇意识到赵军野战没有取胜的把握,所以没贸然出击,他或许是把希望寄托在赵国能够顺利合纵,逼迫秦国退兵上。
只可惜,他的大王让他失望了。
最初,赵王丹贪图上党之地却没做好打一场大战的准备。当战争陷入僵局后,他又在外交上首鼠两端,战和不定,被秦国所利用,由此导致赵国被孤立。
在形势上,赵国是弱的一方,国中疲惫,四处借粮无果,其余五国也坐山观虎斗。这时候,哪怕廉颇再想“巧久”,赵国也撑不下去,没耐心的赵孝成王也等不下去了。
于是赵孝成王对廉颇丧失了信心,一直以来奉行“拙速”战略的赵括被派上了前线……
在明月看来,自己的便宜兄长赵王丹能信任一个从没实战经验的人统领全国军队,真不是一般的大心脏。
对面秦国也把主将换成了白起,但区别是,秦的战略战术从一开始就是既定的,赵国却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战略突然转变,廉颇一系将领和马服一系将领的大规模更换,导致军心浮动。
“不过话说回来,赵括在长平之战时采取全线进攻的策略,并非没有渊源,不仅仅是赵孝成王的逼迫,也是受到兵贵速,不贵久的兵法影响,更受他父亲赵奢阏与之战大胜的熏陶。因为他没有实战经验,只能将这些吸取来的东西强行带入战场……”
可惜,赵括没有再创造阏与之战的奇迹,白起给初次在长平将兵的他好好上了一课。
他的“拙速”算不上错,在政治方面,甚至比廉颇的“巧久”正确得多,但却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秦军的战斗力和他们打赢这场战争的决心勇气。更致命的是,因为没有实战经验,赵括的战术太过于想当然和直白,结果一头撞进了秦军的大包围圈里。
比起白起那近乎神来之笔的穿插包围,赵括的战术,可以用乏善可陈来形容,在遭到包围后,也没有第一时间选择突围,估计是被打懵了。
明月知道历史会如何发展,长平的最后结局,是极其惨烈的。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
因为双方兵力差距不大,在这最后的尝试突围里,赵括依然给秦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导致了秦国“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