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宋时明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宋第一火枪队
临海村,团练秘密校场,赵兴正带着源业平、程爽检阅新招募的火枪队。
赵兴递上去的降魔变经过三个月时间,在朝廷显示出罕见的高效率下,终于完成了定型工作。但定型好的火枪需要进行操练,在京城完成这活儿,实在不合适。因为辽国锦州军曾遇到过这种武器袭击,朝廷担心自己在京城一操练,辽人知道了,认定锦州事件是朝廷私下搞得,那么朝廷就说不清了。
要在朝廷之外实验这种秘密武器,也是件头疼事,谁能保证这武器不泄露呢?枢密院遍天下一找——只能是赵兴了,第一他与章惇有关系,章惇留下的枢密院官员全力推荐赵兴,认为在赵兴那里秘密操作此事,保密问题可以无须担心;第二:密州天高皇帝远,辽人的使节也找不到那里,所以泄密问题不用担心;第三:原本这火器就是从海外找到的版本,而密州本来就靠海,离事件发生地锦州不远,即使辽人发现这种火器,也可以找理由解释。
最重要的是:朝廷现在的硫磺几乎都从日本输入,而赵兴这几年也在开发亚洲硝石储量最大琉球群岛,并假以倭人的名义向大宋输入纯度极高、质量上佳的硫磺硝石。密州恰好使与日本的通商口岸,在密州训练,不担心火药的供给与运输问题……
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朝廷终于决定:新式火枪队委托密州训练秘密组建,先检验一下火枪的实战效果,再由朝廷决定下一步行动。
遗憾的是,历史的惯性是如此巨大,赵兴尽力按最优方案设计他的火枪,交到朝廷密探手里的本就是他进过反复验证的东西,但朝廷发下来的火枪样本却依旧是用竹竿做枪筒——完全与百年后的突火枪一模一样。
这种突火枪在宋代士兵口中有个绰号,叫“暴雨梨花枪”,说它喷出的火焰宛若梨花盛开,焰流像暴雨一样冲敌人喷去……后来,现代人又把宋代人“代表”了,他们在传说中,又为它前面加了个姓名,叫“杨家(暴雨梨花)枪”,意思是:这玩意是杨家将的独门绝世必杀技。
现在,赵兴已经知道“杨家将”是一段小说,大宋朝压根没有天波杨府,他正琢磨着给这套绝世枪法起个更好的名字——不能还把它叫做“杨家枪”。
难道要叫做“赵家枪”?
兵部派来的那位职方司官员也是熟人,就上次拿走赵兴火枪的那人——孙琮孙子枢,他站在一个隐蔽的角落,身后跟着一群枢密院官员,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这支军队的训练。见到赵兴出现,孙琮隐蔽地打了个手势,示意赵兴把他忽视掉,只管去做自己的事。赵兴微微一点头,转身走向操练的队伍。
这竹竿突火枪只是个雏形,枢密院发下图样及一副样本,而后要求密州团练自己的都作院完成复制,但火枪需要火药却由朝廷完全控制供给,如此一来,朝廷也担心泄密问题……
然而,历史的惯性虽大,赵兴的执拗更强——铜火铳是几百年前的技术,技术门槛并不高,在赵兴的有意识引导下,密州都作院制作出的突火枪,又完全与赵兴给孙琮的原始版本一样,枪管从头到尾采用青铜铸造。
朝廷采用竹管制作枪管,是因为竹管便宜,可以降低造价。再者,朝廷对火药的提纯度不够,使用竹管火枪,恰好可以降低对火药的要求。另外,竹管突火枪是一次性使用物品,类似现代彩球筒,将这种武器交给外军操练,朝廷也能放心。
孙琮第一次见到赵兴拿出来的版本时,心里一惊,立刻强烈反对,因为这枪与他拿回去的太像了,会令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孙琮一坚持,赵兴就妥协,他的妥协方案是:那根铜管继续保持着竹节的形状,竹节上的节环被他用铜箍装饰,恰好用这些铜箍防止炸膛。
对于成本问题,赵兴也有说法,他说:密州利用朝廷拨下来的那笔制作款,在当地购买了一些丝绸、茶叶、陶瓷,贩到日本,直接换回上万斤的铜回来。然后直接用铜制作火枪的枪杆,所以新制作出来的铜制突火枪,与朝廷样本之间,成本差距并不大,还可以重复使用。
孙琮最后还是屈服了,因为他的原枪样本是从赵兴这里搞到的,若双方闹不愉快,事情真相曝光,不好受的是他。人们才不会相信赵兴不肯出头才将此功想让的说法,只会指责他贪墨了赵兴的功劳,俩人私下达成的协议,赵兴若不肯承认,他说出来,人们只会怀疑他的人品。
今天,是新枪做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实弹操练,赵兴在迈向队前时,已经打定了主意:罢了,这玩意还叫“暴雨梨花枪”吧,至于今后是否还被叫做“杨家枪”,由别人去吧。
三通鼓过后,中军列队准备行操。赵兴清了清嗓门,高声说:“现在,我教给你们的是世界第一的绝世必杀技,一枪既出,中者必杀。这种武功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之必备手段。
这玩意不复杂,总共七招,一但学会,就是天下武功第一……好了,不多说了,听着,第一招来了,它叫:‘端着’。
喏,两臂平伸,把这根管子枪口冲别人别冲自己,平端着枪管,这就是第一招:端着。
第一招使罢,再来暴雨梨花枪之第二必杀招,名叫:‘敲着’——敲啥,敲燧石火镰,点着火绳……对了,接下来第三招就叫‘点着’,将火绳点完,第二招完美结束。
第四招就叫‘伸着’,要把枪口伸出去冲别人,记住,我再重复一遍:千万别把枪口冲自己。但如果你非要冲自己我也不反对,请在私下里时,记住,试之前请叫上都头,拜托他在你死后把枪捡回来,那是朝廷财产,不能乱丢。
好吧,这会儿,火绳也燃完了,该进行到下一招了,下一招就叫‘喷着’,用火枪里喷着的焰流去喷射敌人……
这接下来两招是连续动作,我连着讲:铳里的火药喷完了,这时枪筒烫的抓不住,怎么办?一招名叫‘扔了’——既然抓不住枪管,干嘛要抓,扔了就是。扔完了之后,没打上的敌人也冲过来了,所以最后一招名叫‘跑吧’——调转头,撒鸭子往自己的军阵跑。
这套‘暴雨梨花枪’全套必杀技就算是演示完毕了。让我们重复一边它的七大必杀绝招,这可是家传秘技,传子不传婿的那种,大家一定要好好珍藏,包你受用终生——来,跟着我复述一遍:‘端着’、‘敲着’、‘点着’、‘伸着’、‘喷着’、‘扔了’、‘跑吧’!”
详细演示一遍七大必杀技,赵兴跟着又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是七招,而不是别的数目——因为天上有北斗七星。所以七招可以吸取北斗七星的力量,以天马流星的奔势,如七星坠地般轰击敌人;它还能吸取日月之精华,借助天上星辰的力量,增长自己的气势,打击敌人的气焰。以至于中枪者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这番鬼话演绎完毕,新近选入的火枪兵顿时气势高涨,他们个个都自觉腰不酸了,腿不痛了,就像刚补过钙一样,自我感觉就是金甲神在世,深具毁天灭地的力量,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散发着神威……
赵兴一挥手,第一排火枪兵出列,趴到掩体前,噼噼啪啪敲起了火镰,点着火绳——暴雨梨花枪必杀七招如一演示一遍后,一阵爆竹声大小的轰鸣,一团白色的烟雾将掩体罩起,烟雾中传出了赵兴重重的咳嗽声,他一副烟熏火燎的样子,活像一位新年离的灶君,黑头灰脸的从烟雾中跳了出来,一边剧烈咳嗽,一边威严的看着他的士兵,嘴里还咒骂着:“这配方谁配的,天啦,我那么好的配方,往里头掺什么芥末、砒霜?失败呀!”
早期的突火枪也就是一个大号的喷火礼花,里面掺的铁砂子不是单独装配的,而是掺入火药中,当作火药配方的一个组分,这样的火药喷射力并不高,喷出的小铁砂五六米之外就已经对人没有伤害。看来,那位密探完全忘了提醒枢密院火药颗粒化的问题,原先赵兴献上去的火药配方已经改了不成样子了。
或许,正是因为工艺达不到要求,所以枢密院干脆放弃了颗粒化,也因此,枪管变成了竹竿……
赵兴咒骂完,正想揪住孙琮吼一吼,回头一看,原来,当硝烟浓雾扬起的时候,枢密院官员害怕烟雾有毒,早跑的没影了。
赵兴找不着谩骂对象,火大了。好不容易忍着气将火枪兵训练了十来日,火枪炸膛事件又发生了数起。赵兴忍无可忍,干脆趁职方司密探不注意,将火药配方重新换过来。而火枪兵也进行了调整,其中操作最熟练的一百人被当作火枪手进行训练,淘汰下来的四百人则被当作专业装填手,平时负责照顾火枪手的生活及后勤,战时专业装填。
最终,经过几轮筛选,定型的火枪还是恢复了赵兴心中的模样,也就是早期的火绳枪:它有一个粗大的支棍支撑枪管,每个火枪兵配备五支火枪,由两名装填手轮番装填,以保证火枪兵能持续不断的射击,保持火力密度。
这伙火枪兵的训练是在极端隐秘的情况下进行了,在此期间还发生两件事,一件是章惇因为敬献火枪的功劳,被朝廷重新启用,可是章惇的官诰竟然在传递途中离奇失踪。朝廷迫不得已,又给章惇发了新的任命,但接下来章惇的表现却让赵兴怀疑——那官诰失踪事件是由章惇自己做的手脚。
章惇先是坚决推迟了朝廷的任命——好吧,既然章惇的理由是要赡养父亲,朝廷干脆任命章惇在自己的家乡苏州担任地方官,以便奉养他的父亲,但章惇依然拒绝,他还是愿以提举宫观的闲职做一个乡野闲人。
枢密院派来的监控人员,其举动也处处透露出蹊跷,让赵兴不能不感慨章惇把持兵部多年,潜势力难以想象的雄厚。那些枢密院官员除了第一次与孙琮一起出现过,而后再也没去过训练场。但他们向上峰传递的密报封封不落,每次总慷慨的将文稿塞给赵兴先审阅。赵兴有时把对方的报告改的面目全非,谁知,第二天,那位孙琮竟按赵兴的改动誊录一份,再让赵兴看过之后,当赵兴的面将文稿装入密函,封起来,在当面递出。
于是,这段火枪的历史被演绎为:在火枪兵的试验下,密州都作院工匠不断改进火枪范本,最终十易其稿,发现目前的形状最合用,于是定版……
这队火枪兵是由新来的禁军组成,它划入密州团练的序列,却从来没有跟密州团练接触过,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等到他们都能熟练操控手中的火枪了,又被当作禁军调回京城,独留下部分不合格的装填手,而原本属于密州都作院的火枪匠工则被抽走不少……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火枪兵训练三五天后,赵兴已经失去了调教火枪兵的兴趣,他只隔三岔五的来训练营逛一圈,自己则忙着各处春耕问题。
山东是个金银储量丰厚的大省,宋代国家财政70%以上的金银出产在山东,宋代,山东金银丰富到,农民在地里翻地都能翻出金块的程度。但每年因此产生的纠纷,也让地方官操碎了心。
元祐二年这一年间,密州有记录的因为地里发现黄金而产生的纠纷有137起——现代,类似的纠纷已经降低到每年一两起。
关于密州黄金引起的纠纷,还牵扯到一件著名的公案,王安石当政时,认为对地里拾金产生的纠纷,应该适用于民间盗窃罪。而旧党则认为国家实行金银管制,在自家田里捡到金银私自昧下,等同于偷盗国家财物,触犯金银管制令,应该适用于抢劫罪,也就是死罪判罚。
赵兴比较倾向王安石的观点,认为无论如何,在自己田里发现出产,罪不至死,然而,这时大宋官员的观念是混乱的,因为牵扯党争问题,有些官员干脆对此类纠纷视而不见,当然,也有官员提倡严厉打击,支持邻里间相互举报的。
由于上层官场对这一法律存在歧义,所以在实行中,每个县都的情况都全凭地方官员做主。整个密州为此乱成一锅粥,赵兴不得不奔波于密州所辖州县四处灭火。
对密州团练内发生的此类纠纷,赵兴采取了严苛的棍棒教育:凡来告发者乱棍打...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宋第一火枪队
临海村,团练秘密校场,赵兴正带着源业平、程爽检阅新招募的火枪队。
赵兴递上去的降魔变经过三个月时间,在朝廷显示出罕见的高效率下,终于完成了定型工作。但定型好的火枪需要进行操练,在京城完成这活儿,实在不合适。因为辽国锦州军曾遇到过这种武器袭击,朝廷担心自己在京城一操练,辽人知道了,认定锦州事件是朝廷私下搞得,那么朝廷就说不清了。
要在朝廷之外实验这种秘密武器,也是件头疼事,谁能保证这武器不泄露呢?枢密院遍天下一找——只能是赵兴了,第一他与章惇有关系,章惇留下的枢密院官员全力推荐赵兴,认为在赵兴那里秘密操作此事,保密问题可以无须担心;第二:密州天高皇帝远,辽人的使节也找不到那里,所以泄密问题不用担心;第三:原本这火器就是从海外找到的版本,而密州本来就靠海,离事件发生地锦州不远,即使辽人发现这种火器,也可以找理由解释。
最重要的是:朝廷现在的硫磺几乎都从日本输入,而赵兴这几年也在开发亚洲硝石储量最大琉球群岛,并假以倭人的名义向大宋输入纯度极高、质量上佳的硫磺硝石。密州恰好使与日本的通商口岸,在密州训练,不担心火药的供给与运输问题……
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朝廷终于决定:新式火枪队委托密州训练秘密组建,先检验一下火枪的实战效果,再由朝廷决定下一步行动。
遗憾的是,历史的惯性是如此巨大,赵兴尽力按最优方案设计他的火枪,交到朝廷密探手里的本就是他进过反复验证的东西,但朝廷发下来的火枪样本却依旧是用竹竿做枪筒——完全与百年后的突火枪一模一样。
这种突火枪在宋代士兵口中有个绰号,叫“暴雨梨花枪”,说它喷出的火焰宛若梨花盛开,焰流像暴雨一样冲敌人喷去……后来,现代人又把宋代人“代表”了,他们在传说中,又为它前面加了个姓名,叫“杨家(暴雨梨花)枪”,意思是:这玩意是杨家将的独门绝世必杀技。
现在,赵兴已经知道“杨家将”是一段小说,大宋朝压根没有天波杨府,他正琢磨着给这套绝世枪法起个更好的名字——不能还把它叫做“杨家枪”。
难道要叫做“赵家枪”?
兵部派来的那位职方司官员也是熟人,就上次拿走赵兴火枪的那人——孙琮孙子枢,他站在一个隐蔽的角落,身后跟着一群枢密院官员,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这支军队的训练。见到赵兴出现,孙琮隐蔽地打了个手势,示意赵兴把他忽视掉,只管去做自己的事。赵兴微微一点头,转身走向操练的队伍。
这竹竿突火枪只是个雏形,枢密院发下图样及一副样本,而后要求密州团练自己的都作院完成复制,但火枪需要火药却由朝廷完全控制供给,如此一来,朝廷也担心泄密问题……
然而,历史的惯性虽大,赵兴的执拗更强——铜火铳是几百年前的技术,技术门槛并不高,在赵兴的有意识引导下,密州都作院制作出的突火枪,又完全与赵兴给孙琮的原始版本一样,枪管从头到尾采用青铜铸造。
朝廷采用竹管制作枪管,是因为竹管便宜,可以降低造价。再者,朝廷对火药的提纯度不够,使用竹管火枪,恰好可以降低对火药的要求。另外,竹管突火枪是一次性使用物品,类似现代彩球筒,将这种武器交给外军操练,朝廷也能放心。
孙琮第一次见到赵兴拿出来的版本时,心里一惊,立刻强烈反对,因为这枪与他拿回去的太像了,会令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孙琮一坚持,赵兴就妥协,他的妥协方案是:那根铜管继续保持着竹节的形状,竹节上的节环被他用铜箍装饰,恰好用这些铜箍防止炸膛。
对于成本问题,赵兴也有说法,他说:密州利用朝廷拨下来的那笔制作款,在当地购买了一些丝绸、茶叶、陶瓷,贩到日本,直接换回上万斤的铜回来。然后直接用铜制作火枪的枪杆,所以新制作出来的铜制突火枪,与朝廷样本之间,成本差距并不大,还可以重复使用。
孙琮最后还是屈服了,因为他的原枪样本是从赵兴这里搞到的,若双方闹不愉快,事情真相曝光,不好受的是他。人们才不会相信赵兴不肯出头才将此功想让的说法,只会指责他贪墨了赵兴的功劳,俩人私下达成的协议,赵兴若不肯承认,他说出来,人们只会怀疑他的人品。
今天,是新枪做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实弹操练,赵兴在迈向队前时,已经打定了主意:罢了,这玩意还叫“暴雨梨花枪”吧,至于今后是否还被叫做“杨家枪”,由别人去吧。
三通鼓过后,中军列队准备行操。赵兴清了清嗓门,高声说:“现在,我教给你们的是世界第一的绝世必杀技,一枪既出,中者必杀。这种武功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之必备手段。
这玩意不复杂,总共七招,一但学会,就是天下武功第一……好了,不多说了,听着,第一招来了,它叫:‘端着’。
喏,两臂平伸,把这根管子枪口冲别人别冲自己,平端着枪管,这就是第一招:端着。
第一招使罢,再来暴雨梨花枪之第二必杀招,名叫:‘敲着’——敲啥,敲燧石火镰,点着火绳……对了,接下来第三招就叫‘点着’,将火绳点完,第二招完美结束。
第四招就叫‘伸着’,要把枪口伸出去冲别人,记住,我再重复一遍:千万别把枪口冲自己。但如果你非要冲自己我也不反对,请在私下里时,记住,试之前请叫上都头,拜托他在你死后把枪捡回来,那是朝廷财产,不能乱丢。
好吧,这会儿,火绳也燃完了,该进行到下一招了,下一招就叫‘喷着’,用火枪里喷着的焰流去喷射敌人……
这接下来两招是连续动作,我连着讲:铳里的火药喷完了,这时枪筒烫的抓不住,怎么办?一招名叫‘扔了’——既然抓不住枪管,干嘛要抓,扔了就是。扔完了之后,没打上的敌人也冲过来了,所以最后一招名叫‘跑吧’——调转头,撒鸭子往自己的军阵跑。
这套‘暴雨梨花枪’全套必杀技就算是演示完毕了。让我们重复一边它的七大必杀绝招,这可是家传秘技,传子不传婿的那种,大家一定要好好珍藏,包你受用终生——来,跟着我复述一遍:‘端着’、‘敲着’、‘点着’、‘伸着’、‘喷着’、‘扔了’、‘跑吧’!”
详细演示一遍七大必杀技,赵兴跟着又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是七招,而不是别的数目——因为天上有北斗七星。所以七招可以吸取北斗七星的力量,以天马流星的奔势,如七星坠地般轰击敌人;它还能吸取日月之精华,借助天上星辰的力量,增长自己的气势,打击敌人的气焰。以至于中枪者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这番鬼话演绎完毕,新近选入的火枪兵顿时气势高涨,他们个个都自觉腰不酸了,腿不痛了,就像刚补过钙一样,自我感觉就是金甲神在世,深具毁天灭地的力量,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散发着神威……
赵兴一挥手,第一排火枪兵出列,趴到掩体前,噼噼啪啪敲起了火镰,点着火绳——暴雨梨花枪必杀七招如一演示一遍后,一阵爆竹声大小的轰鸣,一团白色的烟雾将掩体罩起,烟雾中传出了赵兴重重的咳嗽声,他一副烟熏火燎的样子,活像一位新年离的灶君,黑头灰脸的从烟雾中跳了出来,一边剧烈咳嗽,一边威严的看着他的士兵,嘴里还咒骂着:“这配方谁配的,天啦,我那么好的配方,往里头掺什么芥末、砒霜?失败呀!”
早期的突火枪也就是一个大号的喷火礼花,里面掺的铁砂子不是单独装配的,而是掺入火药中,当作火药配方的一个组分,这样的火药喷射力并不高,喷出的小铁砂五六米之外就已经对人没有伤害。看来,那位密探完全忘了提醒枢密院火药颗粒化的问题,原先赵兴献上去的火药配方已经改了不成样子了。
或许,正是因为工艺达不到要求,所以枢密院干脆放弃了颗粒化,也因此,枪管变成了竹竿……
赵兴咒骂完,正想揪住孙琮吼一吼,回头一看,原来,当硝烟浓雾扬起的时候,枢密院官员害怕烟雾有毒,早跑的没影了。
赵兴找不着谩骂对象,火大了。好不容易忍着气将火枪兵训练了十来日,火枪炸膛事件又发生了数起。赵兴忍无可忍,干脆趁职方司密探不注意,将火药配方重新换过来。而火枪兵也进行了调整,其中操作最熟练的一百人被当作火枪手进行训练,淘汰下来的四百人则被当作专业装填手,平时负责照顾火枪手的生活及后勤,战时专业装填。
最终,经过几轮筛选,定型的火枪还是恢复了赵兴心中的模样,也就是早期的火绳枪:它有一个粗大的支棍支撑枪管,每个火枪兵配备五支火枪,由两名装填手轮番装填,以保证火枪兵能持续不断的射击,保持火力密度。
这伙火枪兵的训练是在极端隐秘的情况下进行了,在此期间还发生两件事,一件是章惇因为敬献火枪的功劳,被朝廷重新启用,可是章惇的官诰竟然在传递途中离奇失踪。朝廷迫不得已,又给章惇发了新的任命,但接下来章惇的表现却让赵兴怀疑——那官诰失踪事件是由章惇自己做的手脚。
章惇先是坚决推迟了朝廷的任命——好吧,既然章惇的理由是要赡养父亲,朝廷干脆任命章惇在自己的家乡苏州担任地方官,以便奉养他的父亲,但章惇依然拒绝,他还是愿以提举宫观的闲职做一个乡野闲人。
枢密院派来的监控人员,其举动也处处透露出蹊跷,让赵兴不能不感慨章惇把持兵部多年,潜势力难以想象的雄厚。那些枢密院官员除了第一次与孙琮一起出现过,而后再也没去过训练场。但他们向上峰传递的密报封封不落,每次总慷慨的将文稿塞给赵兴先审阅。赵兴有时把对方的报告改的面目全非,谁知,第二天,那位孙琮竟按赵兴的改动誊录一份,再让赵兴看过之后,当赵兴的面将文稿装入密函,封起来,在当面递出。
于是,这段火枪的历史被演绎为:在火枪兵的试验下,密州都作院工匠不断改进火枪范本,最终十易其稿,发现目前的形状最合用,于是定版……
这队火枪兵是由新来的禁军组成,它划入密州团练的序列,却从来没有跟密州团练接触过,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等到他们都能熟练操控手中的火枪了,又被当作禁军调回京城,独留下部分不合格的装填手,而原本属于密州都作院的火枪匠工则被抽走不少……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火枪兵训练三五天后,赵兴已经失去了调教火枪兵的兴趣,他只隔三岔五的来训练营逛一圈,自己则忙着各处春耕问题。
山东是个金银储量丰厚的大省,宋代国家财政70%以上的金银出产在山东,宋代,山东金银丰富到,农民在地里翻地都能翻出金块的程度。但每年因此产生的纠纷,也让地方官操碎了心。
元祐二年这一年间,密州有记录的因为地里发现黄金而产生的纠纷有137起——现代,类似的纠纷已经降低到每年一两起。
关于密州黄金引起的纠纷,还牵扯到一件著名的公案,王安石当政时,认为对地里拾金产生的纠纷,应该适用于民间盗窃罪。而旧党则认为国家实行金银管制,在自家田里捡到金银私自昧下,等同于偷盗国家财物,触犯金银管制令,应该适用于抢劫罪,也就是死罪判罚。
赵兴比较倾向王安石的观点,认为无论如何,在自己田里发现出产,罪不至死,然而,这时大宋官员的观念是混乱的,因为牵扯党争问题,有些官员干脆对此类纠纷视而不见,当然,也有官员提倡严厉打击,支持邻里间相互举报的。
由于上层官场对这一法律存在歧义,所以在实行中,每个县都的情况都全凭地方官员做主。整个密州为此乱成一锅粥,赵兴不得不奔波于密州所辖州县四处灭火。
对密州团练内发生的此类纠纷,赵兴采取了严苛的棍棒教育:凡来告发者乱棍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