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发现自己 (1/2)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数字风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完成第一次大修之后,从内到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林闻方只有有限的时间重新设置机甲,主要还是靠着软件上的调整来达成自己的目的。现在轻型机甲项目正式立项,邱铭成为轻型机甲项目组负责人,手里有了大量的资源可以使用。虽然大部分资源现在都停留在纸面上,还有运到天池山基地来,可光是凭着基地研究所这边的力量,已经足够他将他认为粗糙和权宜之计的那些东西全都调整到可以让邱铭满意的程度。
原先的动力装甲项目和现在的-1,最大的区别在于控制方式。林闻方将原先的肌肉感触式控制改为了基本的动态感知芯片系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运算符合,降低了驾驶员的操作难度,但也让一些动作变得不可能了,一些动作不够精细。在邱铭看来,如果是完美形态,可以将驾驶员的动作完美复制出来的机甲,林闻方在作战中会多出许许多多的战斗手段,不仅仅是射击和物理攻击而已。邱铭和林闻方两边凑合起来,改装出来的全新的动态感知方案是双手和双脚采用简化版的肌肉感触式操作系统,即时反应人体的动作,而其他主体结构,则继续采用动态感知芯片作为操作基础。这种兼顾了系统压力和动作敏感性的方式至少在目前的测试中,反应非常好。驾驶员不用多考虑自己的动作,反正做出什么手型,系统就能反应出来,抓握什么的时候,系统也能够将细微的触感反馈给驾驶员。这种反馈比较简单,只有一个数据:压强。毕竟哪怕是手部,外壳也都是金属的,不可能搞出太复杂的触感反馈系统来,也没有那个必要。手部活动的灵活性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林闻方已经可以用机甲的手来打字和写程序了,当然,是在特制尺寸的键盘上。
脚步的细微动作触感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但邱铭和林闻方还是坚持了下来。林闻方知道脚部的触感在实战中能多么有效。之前他用来作战的时候,就因为脚部的几乎没有触感,没有其他操控的方式,让一些复杂的发力方式很难使用,比如侧滑步,以前就得双腿侧摆成不同角度,进行不均衡的发力才能用出来,要不是有火羽,林闻方连这种技术都用不出来。现在可就简单了,驾驶员按照真人进行侧滑步的动作摆出来,机甲自动会调整动力分配,让侧滑步快速敏锐。不仅仅是侧滑步,更复杂的组合步法原则上也可以使用了,许许多多别人在游戏里开发出来的战术、步法、动作组合,-1基本上都可以做出来。当然,很多动作是要打折扣的,毕竟这是一台实际存在的机甲,而不是游戏里那些靠着数据组合搞出来的东西,-1必须遵循太多物理准则了。
这样的控制系统装置完成之后,邱铭配合着将保持驾驶员的舒适程度的系统负载了上去。几年的科技进步,也体现在空调方面。半导体恒温内部空调让驾驶员随时可以保持最舒适的作战状态,这套系统很小,很省电,还很耐冲击,基本上只要不要机甲的损毁程度太高,恒温空调就会持续起作用。由于肌肉感触式操控重新部分启用,邱铭在里面集成了心律和血糖的监控,还调整了一些体感的参数,让林闻方之前累得腿抽筋,结果机甲就做出反应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
中控电脑也不用把两台战斗服用的电脑连接起来塞进去了,仿照战斗服的防护框架,新的机甲电脑诞生了。而且,电脑系统也学习战斗服,分成普通的战斗型、电子对抗型等等。尤其是给林闻方度身定制的那套中控电脑系统,将全新的机甲操控程序运转到极限,系统资源只占用到15,还有大把的余量可以让林闻方去策动电子对抗。机甲的动力要比战斗服给力得多,通信、电子对抗这些组件的功率也同步放大,光是靠着机甲,林闻方现在就能够轻易地压制周围一公里内的通信。留给林闻方那么多计算资源的余量,也是为了让他能够有空间去开发和运转适用于机甲系统的指挥-作战指令程序。那玩意随便怎么琢磨,都是超级占资源的。
动力系统换了基本的燃料电池型号,蓄电能力比原先提升了近一倍。同时,也改编了动力组件的结构。原先要更换电池,必须先停机,然后手动装卸电池。现在则加装了一组机甲内部电池,平时不启用,只在更换电池的时候发挥效用,短时间维持机甲供电,让机甲实现不停机更换电池。同时,更换电池也不用驾驶员从座舱里下来了,直接用机甲的手臂就能够完成,在作战中,这能大大增强安全性。外骨骼助力架构调整并不很多,有了林闻方提供的各种运动资料之后,调整了机甲几个部分的支架强度。林闻方原先那台玩意,后来在修械所拆开的时候,发现有几条支架因为剧烈频繁运动都快断裂了,幸亏林闻方运气还算不错,不然要是在和肯特与切尔泽交战的时候断了支架,那可就欲哭无泪了。
各个关节的驱动电机都换了新型号,功率输出的变化更丰富,最大和最小输出功率范围扩大了好多,极限输出功率提升了有70之多,而能耗指标却下降了。单独一个关节换了电机可能还没觉得变化很大,可全部驱动电机都更换完成,机甲的运动性能有了飞跃性的提升。
另一个改进,则是助力架构可以进行尺寸的微调,可以更适应不同的驾驶员,让机甲变成驾驶员身体的同比例放大,让驾驶员能够更自如地掌握机甲的动作。
新的热像仪、新的集成式战场通信系统,新的三军综合作战数据链,新的战场综合信息系统,新的威胁判别程序,新的射击辅助程序……除了基本的架构没有大的变化,整个-1和原先的“动力装甲”相比,几乎完完全全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了。邱铭将自己对这个项目积聚了几年的各种设想,一次性喷薄而出,全部实现。邱铭作为极为资深的武器设计师,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 -->>
在完成第一次大修之后,从内到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林闻方只有有限的时间重新设置机甲,主要还是靠着软件上的调整来达成自己的目的。现在轻型机甲项目正式立项,邱铭成为轻型机甲项目组负责人,手里有了大量的资源可以使用。虽然大部分资源现在都停留在纸面上,还有运到天池山基地来,可光是凭着基地研究所这边的力量,已经足够他将他认为粗糙和权宜之计的那些东西全都调整到可以让邱铭满意的程度。
原先的动力装甲项目和现在的-1,最大的区别在于控制方式。林闻方将原先的肌肉感触式控制改为了基本的动态感知芯片系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运算符合,降低了驾驶员的操作难度,但也让一些动作变得不可能了,一些动作不够精细。在邱铭看来,如果是完美形态,可以将驾驶员的动作完美复制出来的机甲,林闻方在作战中会多出许许多多的战斗手段,不仅仅是射击和物理攻击而已。邱铭和林闻方两边凑合起来,改装出来的全新的动态感知方案是双手和双脚采用简化版的肌肉感触式操作系统,即时反应人体的动作,而其他主体结构,则继续采用动态感知芯片作为操作基础。这种兼顾了系统压力和动作敏感性的方式至少在目前的测试中,反应非常好。驾驶员不用多考虑自己的动作,反正做出什么手型,系统就能反应出来,抓握什么的时候,系统也能够将细微的触感反馈给驾驶员。这种反馈比较简单,只有一个数据:压强。毕竟哪怕是手部,外壳也都是金属的,不可能搞出太复杂的触感反馈系统来,也没有那个必要。手部活动的灵活性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林闻方已经可以用机甲的手来打字和写程序了,当然,是在特制尺寸的键盘上。
脚步的细微动作触感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但邱铭和林闻方还是坚持了下来。林闻方知道脚部的触感在实战中能多么有效。之前他用来作战的时候,就因为脚部的几乎没有触感,没有其他操控的方式,让一些复杂的发力方式很难使用,比如侧滑步,以前就得双腿侧摆成不同角度,进行不均衡的发力才能用出来,要不是有火羽,林闻方连这种技术都用不出来。现在可就简单了,驾驶员按照真人进行侧滑步的动作摆出来,机甲自动会调整动力分配,让侧滑步快速敏锐。不仅仅是侧滑步,更复杂的组合步法原则上也可以使用了,许许多多别人在游戏里开发出来的战术、步法、动作组合,-1基本上都可以做出来。当然,很多动作是要打折扣的,毕竟这是一台实际存在的机甲,而不是游戏里那些靠着数据组合搞出来的东西,-1必须遵循太多物理准则了。
这样的控制系统装置完成之后,邱铭配合着将保持驾驶员的舒适程度的系统负载了上去。几年的科技进步,也体现在空调方面。半导体恒温内部空调让驾驶员随时可以保持最舒适的作战状态,这套系统很小,很省电,还很耐冲击,基本上只要不要机甲的损毁程度太高,恒温空调就会持续起作用。由于肌肉感触式操控重新部分启用,邱铭在里面集成了心律和血糖的监控,还调整了一些体感的参数,让林闻方之前累得腿抽筋,结果机甲就做出反应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
中控电脑也不用把两台战斗服用的电脑连接起来塞进去了,仿照战斗服的防护框架,新的机甲电脑诞生了。而且,电脑系统也学习战斗服,分成普通的战斗型、电子对抗型等等。尤其是给林闻方度身定制的那套中控电脑系统,将全新的机甲操控程序运转到极限,系统资源只占用到15,还有大把的余量可以让林闻方去策动电子对抗。机甲的动力要比战斗服给力得多,通信、电子对抗这些组件的功率也同步放大,光是靠着机甲,林闻方现在就能够轻易地压制周围一公里内的通信。留给林闻方那么多计算资源的余量,也是为了让他能够有空间去开发和运转适用于机甲系统的指挥-作战指令程序。那玩意随便怎么琢磨,都是超级占资源的。
动力系统换了基本的燃料电池型号,蓄电能力比原先提升了近一倍。同时,也改编了动力组件的结构。原先要更换电池,必须先停机,然后手动装卸电池。现在则加装了一组机甲内部电池,平时不启用,只在更换电池的时候发挥效用,短时间维持机甲供电,让机甲实现不停机更换电池。同时,更换电池也不用驾驶员从座舱里下来了,直接用机甲的手臂就能够完成,在作战中,这能大大增强安全性。外骨骼助力架构调整并不很多,有了林闻方提供的各种运动资料之后,调整了机甲几个部分的支架强度。林闻方原先那台玩意,后来在修械所拆开的时候,发现有几条支架因为剧烈频繁运动都快断裂了,幸亏林闻方运气还算不错,不然要是在和肯特与切尔泽交战的时候断了支架,那可就欲哭无泪了。
各个关节的驱动电机都换了新型号,功率输出的变化更丰富,最大和最小输出功率范围扩大了好多,极限输出功率提升了有70之多,而能耗指标却下降了。单独一个关节换了电机可能还没觉得变化很大,可全部驱动电机都更换完成,机甲的运动性能有了飞跃性的提升。
另一个改进,则是助力架构可以进行尺寸的微调,可以更适应不同的驾驶员,让机甲变成驾驶员身体的同比例放大,让驾驶员能够更自如地掌握机甲的动作。
新的热像仪、新的集成式战场通信系统,新的三军综合作战数据链,新的战场综合信息系统,新的威胁判别程序,新的射击辅助程序……除了基本的架构没有大的变化,整个-1和原先的“动力装甲”相比,几乎完完全全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了。邱铭将自己对这个项目积聚了几年的各种设想,一次性喷薄而出,全部实现。邱铭作为极为资深的武器设计师,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