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首楞严经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哀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由三昧力熏本喜心。故能所游世界众生见者咸生欢喜。不惜身财以求哀愍 四所求随欲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由圆照力熏本舍心。既而果证。得以珍宝上施诸佛下及众生。亦令所求世出世法无不随愿。此上喜舍二段。互言皆得。复次总上诸文对三观者。由泯相澄神观故寂灭现前。由起幻消尘观故获二殊胜。由绝待灵心观故四不思议。亦是即空即假即中观也。详文可见 三总结释成二。一结答所问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圆照三昧者即一行三昧也。谓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故云缘心自在。此即一经所宗首楞严定。文殊所赞。得真圆通。诸佛交光。同庆此说。后学至此幸冀留心。无谓聊尔也 二叙叹得名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眼观耳听略举六根之二也。或观此听闻。一根旋复。六用不成。故十方圆明唯一宝觉。由此得名亦遍一切 一庆说难思。正在观音。旁兼余圣。文四。一诸佛交光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 耳根圆通五根总摄。称可诸佛。说证皆同。及大菩萨阿罗汉者。即前二十五圣说圆通人。印说皆是无非圆通。故放宝光流灌其顶。林木池沼演法音者。既号圆通。彼我同畅。智周万物。何法不宣。交光如网圆张大教也 二大众蒙益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耳闻圆观。顶触智光。观音三昧一时同获。此则二十四圣同会观音一门。皆得名为金刚三昧也 三雨华饰界
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 法身体素。天龙之所忽劣。今将显现。如空宝严。万行集成。故华间错 四合国宣音
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根尘销复法界圆成。故山河不现合成一界也。梵摩云净。具云呗匿。正云婆师。此翻赞叹 四佛敕文殊料拣三。一佛敕文殊二。一指说显同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 修行之要入实为期。今皆获证。故无优劣。然有日劫相倍。故成前后差别。或可就彼各各得所。亦无前后之差别耳 二应根令拣
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若以三科七大专门独善随根各入。此皆方便。若于此界。现在未来。设教通方。上中下机咸得悟入。永为众生成道方便者。于二十五何门为胜。由先所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三摩提最初方便。故今令选通途法门。使其成就 一说偈料拣二。一奉旨伸敬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文殊智德之主。言用莫测。断割无疑。与夺众心谁不缄默。故承佛旨敬而说偈 二正说偈辞三。一颂真妄双源二。一略明真妄。将拣行门。先明真妄者。若无迷悟。岂有修行。盖迷一真遂成诸妄。物不终否。故有悟期。悟逐根门遂分迟速。悟所极处名大涅槃。故下文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由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菩提涅槃二转依号。故先明也。文三。一唯一真元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此显一真性海。离名绝相。非真非妄。不悟不迷。唯一圆常余无所得。即下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也。觉性周遍。甚深湛然。故如海也。下句重叹。不可思议绝诸对待。故曰妙也 二因迷起妄二。一正明起妄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圆澄觉体本来明照。妄觉不了认为所相。所既妄立而生妄能。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故名生所。非谓从真而生也。暗相既现。明性即隐。隐故曰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世界初起。顽空先现。从妄想生。故云迷妄有也。如下文云。乃至虚空皆是妄想之所生起。依空立世界者。世界之体即是四轮。皆依空有。如前文云。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等。妄想凝结成外国土。妄心知觉成内众生。依正既彰。总名世界 二贴喻释成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虚空暗钝。体是不觉。不觉生觉如海一沤。起信云。即依觉故而有不觉。下文云。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法喻可见 二反妄归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下文云。汝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震裂。良以妄元无本毕竟不生。故虚空如沤不灭而灭。三有如幻不无而无 二修证异同二。一理同行异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同归一理。理则无殊。行有偏圆。迟速不等。圆觉云。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 二圣同凡异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若圣人根性。或是已证圣性。若顺若逆。俱得入觉。更无浅深。初心入道。故须拣选取令速进。如上文云。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一)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料拣诸圣四。一依尘显悟门六。一色境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优波尼沙陀。因观不净白骨微尘。析色明空。尘色既尽妙色密圆。今此拣云。色由妄想所结。染污真性。其体本粗。性是质碍。不能明彻。如何以此不明彻法而取圆通 二声境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陈如。悟四谛声妙音密圆。于是得道。今此拣云。音声不离诸杂语言。语言即是名句文耳。名句诠显各有分限。以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文即是字。为二所依。故非一能含一切也。伊犹是也 三香境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香严童子。宴晦清斋。闻香入鼻。观此无生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尘气既灭。妙香密圆。今此拣云。香之一法合有离无。既非其常。未为圆观 四味境
哀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由三昧力熏本喜心。故能所游世界众生见者咸生欢喜。不惜身财以求哀愍 四所求随欲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由圆照力熏本舍心。既而果证。得以珍宝上施诸佛下及众生。亦令所求世出世法无不随愿。此上喜舍二段。互言皆得。复次总上诸文对三观者。由泯相澄神观故寂灭现前。由起幻消尘观故获二殊胜。由绝待灵心观故四不思议。亦是即空即假即中观也。详文可见 三总结释成二。一结答所问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圆照三昧者即一行三昧也。谓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故云缘心自在。此即一经所宗首楞严定。文殊所赞。得真圆通。诸佛交光。同庆此说。后学至此幸冀留心。无谓聊尔也 二叙叹得名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眼观耳听略举六根之二也。或观此听闻。一根旋复。六用不成。故十方圆明唯一宝觉。由此得名亦遍一切 一庆说难思。正在观音。旁兼余圣。文四。一诸佛交光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 耳根圆通五根总摄。称可诸佛。说证皆同。及大菩萨阿罗汉者。即前二十五圣说圆通人。印说皆是无非圆通。故放宝光流灌其顶。林木池沼演法音者。既号圆通。彼我同畅。智周万物。何法不宣。交光如网圆张大教也 二大众蒙益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耳闻圆观。顶触智光。观音三昧一时同获。此则二十四圣同会观音一门。皆得名为金刚三昧也 三雨华饰界
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 法身体素。天龙之所忽劣。今将显现。如空宝严。万行集成。故华间错 四合国宣音
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根尘销复法界圆成。故山河不现合成一界也。梵摩云净。具云呗匿。正云婆师。此翻赞叹 四佛敕文殊料拣三。一佛敕文殊二。一指说显同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 修行之要入实为期。今皆获证。故无优劣。然有日劫相倍。故成前后差别。或可就彼各各得所。亦无前后之差别耳 二应根令拣
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若以三科七大专门独善随根各入。此皆方便。若于此界。现在未来。设教通方。上中下机咸得悟入。永为众生成道方便者。于二十五何门为胜。由先所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三摩提最初方便。故今令选通途法门。使其成就 一说偈料拣二。一奉旨伸敬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文殊智德之主。言用莫测。断割无疑。与夺众心谁不缄默。故承佛旨敬而说偈 二正说偈辞三。一颂真妄双源二。一略明真妄。将拣行门。先明真妄者。若无迷悟。岂有修行。盖迷一真遂成诸妄。物不终否。故有悟期。悟逐根门遂分迟速。悟所极处名大涅槃。故下文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由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菩提涅槃二转依号。故先明也。文三。一唯一真元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此显一真性海。离名绝相。非真非妄。不悟不迷。唯一圆常余无所得。即下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也。觉性周遍。甚深湛然。故如海也。下句重叹。不可思议绝诸对待。故曰妙也 二因迷起妄二。一正明起妄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圆澄觉体本来明照。妄觉不了认为所相。所既妄立而生妄能。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故名生所。非谓从真而生也。暗相既现。明性即隐。隐故曰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世界初起。顽空先现。从妄想生。故云迷妄有也。如下文云。乃至虚空皆是妄想之所生起。依空立世界者。世界之体即是四轮。皆依空有。如前文云。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等。妄想凝结成外国土。妄心知觉成内众生。依正既彰。总名世界 二贴喻释成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虚空暗钝。体是不觉。不觉生觉如海一沤。起信云。即依觉故而有不觉。下文云。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法喻可见 二反妄归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下文云。汝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震裂。良以妄元无本毕竟不生。故虚空如沤不灭而灭。三有如幻不无而无 二修证异同二。一理同行异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同归一理。理则无殊。行有偏圆。迟速不等。圆觉云。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 二圣同凡异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若圣人根性。或是已证圣性。若顺若逆。俱得入觉。更无浅深。初心入道。故须拣选取令速进。如上文云。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一)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料拣诸圣四。一依尘显悟门六。一色境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优波尼沙陀。因观不净白骨微尘。析色明空。尘色既尽妙色密圆。今此拣云。色由妄想所结。染污真性。其体本粗。性是质碍。不能明彻。如何以此不明彻法而取圆通 二声境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陈如。悟四谛声妙音密圆。于是得道。今此拣云。音声不离诸杂语言。语言即是名句文耳。名句诠显各有分限。以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文即是字。为二所依。故非一能含一切也。伊犹是也 三香境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香严童子。宴晦清斋。闻香入鼻。观此无生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尘气既灭。妙香密圆。今此拣云。香之一法合有离无。既非其常。未为圆观 四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