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重生娘子在种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朗脸上这才绽放出大大的笑容。
穆扬灵却有些心酸和难过。
前世,失学儿童就很让人揪心,可失学的人数在庞大的国民基数上毕竟只占了少部分,可这个时代不一样,在这里,一百个人中就九十九个不识字,甚至更多。
掌握了文字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人,整个七里乡满打满算也就那几户人家的人识字。
穆扬灵曾跟随穆石去过县城,她当时什么也没做,就跑到书店里去翻了大半天的史书,加上平日里旁敲侧击得到的消息,她知道这是一个类宋的时代。
后唐之前的历史与前世是一样的,只是后唐之后的五代十国混乱却发生了改变,周太祖郭威出身贫寒,登基后虚心纳谏,算得上是好皇帝,他死后养子郭荣继位,这位革新政治,发展经济,更算得上是位雄才伟略的好皇帝,历史上他只做了六年的皇帝就病逝了,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以至于周被北宋吞灭,但在这里的史书却记载他在位十七年,不仅发展农业经济,还南征北战统一了全国,是为周世宗,其子周高宗后来继位。
所以原先统一全国的北宋不见了,但历史拐了一个弯又回到了原点。
周世宗文武并重,政务上也是兢兢业业,但周高宗却不喜武官,生怕武将掌握了兵权会夺他郭家的江山,因此他登基后不久就改革了政治,设置了重重的监察机构防备武将,甚至将周世宗攘外的政策调为安内,国内大部分的兵力都用于防备民变及武将叛变上。
周高宗说:“我泱泱大中华,从未见夷族蛮子统治过,而历朝历代每次灭国都从刁民及武将身起,故,为保我大周安稳,必得屯兵关内,防患于未然。”
所以,原本屯兵关外的八十万将士被打散归于关内各处,却没料到党项人和女真族等各部渐渐壮大,大周丢城失地,战线不断南移。
大周的皇帝还未来得及扶持起文官,武将却已经被打压散盘了,没有办法,只好重用世家。
唐朝好容易废除的九品中正制又渐渐抬头,大周虽然没说用九品中正制选官,但科举已被世家垄断,民间读书识字的人更少了。
比如鸣水县,偌大的鸣水县只有一个小书院,能坐在里面读书的都是辖下钱财颇丰却没有家学的子弟,县城中只有一家书店,穆扬灵想要买笔墨纸砚还得走将近两个时辰的路到县城购买,而书店中的书也才有六个架子,穆扬灵听母亲说过,如今的书大部分还掌握在世家手中。
以穆扬灵的眼光看,大周在走倒退的路。
临山村能有一个识字的人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而舒婉娘向来和气柔顺,所以有想识字的孩子上门来求学她都会认真的教。
乍然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孩子们的心中激荡就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前头刘三叔家的大儿子刘永跟着舒婉娘认了几天的字就闹着要去县城上学考科举。
这对刘家来说算得上是惊天霹雳。
刘三叔家只勉强算得上温饱,连病都不敢生,何况是读书考科举?
族长以为族里好容易出一个这样有决心的人,要是他有能耐,举全族之力供养他也是可以的,读书的成本虽然高,但考出来的回报同样丰厚,所以族长去找舒婉娘询问刘永读书的天赋。
刘朗脸上这才绽放出大大的笑容。
穆扬灵却有些心酸和难过。
前世,失学儿童就很让人揪心,可失学的人数在庞大的国民基数上毕竟只占了少部分,可这个时代不一样,在这里,一百个人中就九十九个不识字,甚至更多。
掌握了文字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人,整个七里乡满打满算也就那几户人家的人识字。
穆扬灵曾跟随穆石去过县城,她当时什么也没做,就跑到书店里去翻了大半天的史书,加上平日里旁敲侧击得到的消息,她知道这是一个类宋的时代。
后唐之前的历史与前世是一样的,只是后唐之后的五代十国混乱却发生了改变,周太祖郭威出身贫寒,登基后虚心纳谏,算得上是好皇帝,他死后养子郭荣继位,这位革新政治,发展经济,更算得上是位雄才伟略的好皇帝,历史上他只做了六年的皇帝就病逝了,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以至于周被北宋吞灭,但在这里的史书却记载他在位十七年,不仅发展农业经济,还南征北战统一了全国,是为周世宗,其子周高宗后来继位。
所以原先统一全国的北宋不见了,但历史拐了一个弯又回到了原点。
周世宗文武并重,政务上也是兢兢业业,但周高宗却不喜武官,生怕武将掌握了兵权会夺他郭家的江山,因此他登基后不久就改革了政治,设置了重重的监察机构防备武将,甚至将周世宗攘外的政策调为安内,国内大部分的兵力都用于防备民变及武将叛变上。
周高宗说:“我泱泱大中华,从未见夷族蛮子统治过,而历朝历代每次灭国都从刁民及武将身起,故,为保我大周安稳,必得屯兵关内,防患于未然。”
所以,原本屯兵关外的八十万将士被打散归于关内各处,却没料到党项人和女真族等各部渐渐壮大,大周丢城失地,战线不断南移。
大周的皇帝还未来得及扶持起文官,武将却已经被打压散盘了,没有办法,只好重用世家。
唐朝好容易废除的九品中正制又渐渐抬头,大周虽然没说用九品中正制选官,但科举已被世家垄断,民间读书识字的人更少了。
比如鸣水县,偌大的鸣水县只有一个小书院,能坐在里面读书的都是辖下钱财颇丰却没有家学的子弟,县城中只有一家书店,穆扬灵想要买笔墨纸砚还得走将近两个时辰的路到县城购买,而书店中的书也才有六个架子,穆扬灵听母亲说过,如今的书大部分还掌握在世家手中。
以穆扬灵的眼光看,大周在走倒退的路。
临山村能有一个识字的人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而舒婉娘向来和气柔顺,所以有想识字的孩子上门来求学她都会认真的教。
乍然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孩子们的心中激荡就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前头刘三叔家的大儿子刘永跟着舒婉娘认了几天的字就闹着要去县城上学考科举。
这对刘家来说算得上是惊天霹雳。
刘三叔家只勉强算得上温饱,连病都不敢生,何况是读书考科举?
族长以为族里好容易出一个这样有决心的人,要是他有能耐,举全族之力供养他也是可以的,读书的成本虽然高,但考出来的回报同样丰厚,所以族长去找舒婉娘询问刘永读书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