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盛唐不夜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实话按照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唐朝的船其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了,毕竟水密舱结构、榫钉接合与油灰捻缝技术、防浪板以及大腊都已经出现了,老实说成承载量什么的是没问题的,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唐朝的海运并不发达,这些船更多的是走河运的。
而河跟海还是不同的,尤其是杨广凿出了京杭大运河之后,国内的漕运变的更加发达也更加不用依靠海岸线了。
毕竟海比河更加的神秘莫测一些,而现在漕运的船一般都是用的沙船,也就是平底船。平底船适合在浅水域航行,如果想要在深水航行的话最好还是尖底船,唐朝初期广船已经渐渐的有了点样子了,李显对比了一下自己的设计图,在对比一下沙船,然后果断决定要在广船的基础上改进——一口吃个胖子什么的不现实,这个时代跟他手上模型图的时代差着一千五百年呢。
这么多年的代沟,不是他说努力就能做到的,更何况他本身知道的也就那么一点,之所以能有发明创造更多的时候就是提供了一个点子,然后剩下的很多东西都是依靠这个时代的人民智慧去搞定的。
所以说,不要小瞧古人啊,在没有电脑没有各种机床现代化数控设备的时代,古代工匠的技艺也是非常精湛的。
这里负责在李显和工匠们之间沟通的是都料匠,这位都料匠长得还行,就是有点秃顶,此人姓梁,名义。
说起来梁义也是很纠结的,一开始他听说周王要来造船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应付一个熊孩子的准备,心里也觉得圣人娘子对周王殿下太过溺爱了,一个小毛孩子造什么船?
梁义唉声叹气的接了任务,然后就看到了周王设计的船的构造图,说实话,在梁义看来很多地方都是异想天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那个设计图看上去真是精美的很,并且在很多地方都给梁义很大的启发。
他开始转变自己的想法,看起来……周王似乎还真的懂造船?可是这就更稀奇了啊,谁家父母没事儿教孩子怎么造船啊,别说皇家了,就是小一点的世家都不可能这么干啊,哪怕做到了都料匠也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并不十分光彩。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会设计船的皇子,梁义总觉得十分诡异。而且这位王爷要求还忒高,什么叫一定能经受住更大的风浪啊,您这是要把船开到哪里去?
只是哪怕心里的疑问已经开始刷屏了,梁义也十分尽职尽责的回应着李显,李显倒没有好高骛远的心思——哪怕来的时候他已经幻想着开着大船遨游大海了,在现实的打击面前也就什么都不剩了。
所以船造好肯定要在内河浅海先试行的——其实如果有条件的话,李显还真想弄个试验场,就为了看船的牢固程度,但是就算他再有钱也不带这么作的,更何况现在距离工业时代太远了,没有各种机器做辅助是不可能模拟出来海上的大风大浪以及各种危险情况的。
先在内河实验第一是检验防水性和平衡性,李显哪怕真的掌握着先进的造船技术,都不得不入乡随俗一把,更何况他掌握的那些……也就是比不知道的人知道多一点而已,在真正的专业人士面前,他就是被完爆的节奏。
一边学习着古代造船的各种术语,李显一边跟梁义沟通这艘船要什么样的。只不过说是沟通,其实都是梁义跟手下的人商量的差不多了然后来跟他报告,李显就是个外行人啊,虽然不耻下问,但是问得多了自己都烦了,想要真的弄明白他还要补好多作业,没个一两年不可能搞的定,在加上他又不想要弄的太明白,再明白难道他还能去造船?想也不可能啊,李治派他来最主要的还是隔离他和郑玘,要不然都不用他亲自来这里的。
于是李显热情了俩月之后,就只能放手交给梁义去做了,当然他也是有底线的,别的他不管,要钱他可以给,但是他最后是要看成果的,谁要是糊弄他,那就别想好过了。
只不过在偶尔过问船坞的流水账的时候,李显才心疼的发现造船这种事情真的是……太烧钱了,而在他生辰的时候收到的礼物忽然让他发现李治让他过来不会就是知道造船费钱,然后让他过来捞钱的吧?
毕竟这船坞的建造一开始是李治花内库的钱弄的,到了现在就是李显在维持了,是啦,他现在的确不穷,但是想要支持一座船坞,尤其是正在发明创造只花钱不赚钱的船坞,实在是太难了。
想到这里对于扬州官员给他的孝敬他也就毫不手软的收下了,反正他这也算是另类方式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时间不紧不慢的走,说实话在扬州的日子还是挺不错的,一开始李显因为换了一个新地方不适应了很久,但是时间长了他就放松了——在这里他压根就不用那么小心翼翼!
时不时的跟李治和武后通通信,说实话离得远了不怎么见到他们,写信的时候他都放松很多,然后也偶尔跟郑玘通通信。
武后和李治每次都是询问一下这边的进度,然后关心一下他的生活之类的,郑玘跟他说的就多了,大多就是说一些琐事。
比如说武敏之和宣城公主已经完婚,据说新婚当日武敏之连婚房都没入,就在书房睡了一晚,宣城公主气恼不已,第二天给杨氏奉茶的时候据说被杨氏挑了毛病,回门之后就被关在国公府再没有出来了。
李显琢磨着……宣城公主这大概就是从一个囚禁之地到了另外一个囚禁之地,只不过武敏之这个样子不知道还会不会被流放了,毕竟通过郑玘的叙述,现在武敏之在朝堂之上也不是小透明了,身边也有一群狐朋狗友。
不过让李显来看的话,那些狐朋狗友也够呛,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哪怕现在武敏之装的人模人样了,内里还是个中二神经病,并且是最严重最讨人嫌那一款。
李显对武敏之的情况其实并不感兴趣,只不过他偶尔也会收到武敏之的信,跟郑玘不一样,郑玘跟李显说的大多都是朝中的近况,虽然李显自己也能看邸报但是远离中央很多消息就容易被忽略,郑玘挑的就是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事情。
而武敏之的书信就文艺多了,今天说说冬天过去了,明天说说院子里的迎春花开了,后天说说他又弄了个赏花宴什么的,生活看起来要多小资有多小资,并且在信力武敏之还十分文艺的表示自从李显走了之后,他就“思之不尽”,如今他正在努力壮大自己,希望有一天能够让李显回来。
李显对此嗤之以鼻,他一点都不想回去,他在他的海边别墅里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悠哉,回到长安还要装鹌鹑,虽然他本身是有点鹌鹑,但是那种被种族压制的感觉简直是太不爽了。
李显在长安的时候宅,到了扬州也没有开放到哪里去,除了一开始要时不时应付一下下面官员的宴请,到了后来他连这个都不用去了——谁没事儿闲的总请他啊,开宴席不要钱啊?
在这种情况下,这样一个什么都不怎么插手该干的事儿又不推诿的上司是大家都喜欢的,这样可以说是消极怠工的表现反而让扬州上下对他的接受度都挺高!
只是接受度高归高,李显现在也憋着坏水呢,说实话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年头的商人是不用纳税的。
其实在知道的时候他心理就卧槽了,是啦,农桑的税收很重要,毕竟都是粮食布匹之类的重要物资,但是商人的税收也很重要啊,一年到头也能收不少呢!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李显不敢贸然提出改税制这种问题,毕竟他在政治上没啥建树,说出来估计也不会被人重视,倒是可以让郑玘提出来,然而郑玘政治形象很重要,改革这种事情一个做不好就要做好被臭骂的准备,他不可能让郑玘受这份委屈的。
唐朝现在的税制还是采用高祖年间定下来的租庸调法,税收的依据就是人口和土地,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对休养生息是非常好的,但是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这种方法就不太好了,因为皇亲国戚官员之类的是享受免税待遇的,国家越来越大官员越来越多这帮人不交税无形之中就加重了中央财政的压力,也加重了老百姓的压力,再加上连年饥荒……现在国库还能运转的下来,其实都是李治励精图治的结果了。
以人口和土地为主的税收政策在李显看来总是不太有保障的,他不太懂这里面的经济学问,他只知道……在后世逃税漏税的那么多,那么就算往前推一千五百年,哪怕百姓民风淳朴也不可能禁了。
如果人口和土地有了变化,那么税收也就失去了依据,富户兼并土地可以依照免税政策进行免税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偷税漏税,那么国家收上来的就更少了。
这样随着国家发展早晚有一天会国库空虚,但是各个地主反而富得流油,那个时候中央政权无力约束不乱才怪。
李显倒是没想那么长远,就最近来看,国库不富裕,那就想办法富余啊,只是税制不好动,涉及到方方面面这方面就不是李显擅长的了。
李显想了想,总结了一下自己脑子里比较适合唐朝的税制,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商人收税,但是收多少这个李显心里没底,他也没在户部干过,也不了解现在的收入行情啊,还有就是房屋交易,上税,而现在盐铁茶酒是国家专卖的,连年遭灾国库还没有空的养耗子都是在这里来的。
李显一条一条的列出来之后,其中商人收税比较复... -->>
说实话按照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唐朝的船其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了,毕竟水密舱结构、榫钉接合与油灰捻缝技术、防浪板以及大腊都已经出现了,老实说成承载量什么的是没问题的,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唐朝的海运并不发达,这些船更多的是走河运的。
而河跟海还是不同的,尤其是杨广凿出了京杭大运河之后,国内的漕运变的更加发达也更加不用依靠海岸线了。
毕竟海比河更加的神秘莫测一些,而现在漕运的船一般都是用的沙船,也就是平底船。平底船适合在浅水域航行,如果想要在深水航行的话最好还是尖底船,唐朝初期广船已经渐渐的有了点样子了,李显对比了一下自己的设计图,在对比一下沙船,然后果断决定要在广船的基础上改进——一口吃个胖子什么的不现实,这个时代跟他手上模型图的时代差着一千五百年呢。
这么多年的代沟,不是他说努力就能做到的,更何况他本身知道的也就那么一点,之所以能有发明创造更多的时候就是提供了一个点子,然后剩下的很多东西都是依靠这个时代的人民智慧去搞定的。
所以说,不要小瞧古人啊,在没有电脑没有各种机床现代化数控设备的时代,古代工匠的技艺也是非常精湛的。
这里负责在李显和工匠们之间沟通的是都料匠,这位都料匠长得还行,就是有点秃顶,此人姓梁,名义。
说起来梁义也是很纠结的,一开始他听说周王要来造船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应付一个熊孩子的准备,心里也觉得圣人娘子对周王殿下太过溺爱了,一个小毛孩子造什么船?
梁义唉声叹气的接了任务,然后就看到了周王设计的船的构造图,说实话,在梁义看来很多地方都是异想天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那个设计图看上去真是精美的很,并且在很多地方都给梁义很大的启发。
他开始转变自己的想法,看起来……周王似乎还真的懂造船?可是这就更稀奇了啊,谁家父母没事儿教孩子怎么造船啊,别说皇家了,就是小一点的世家都不可能这么干啊,哪怕做到了都料匠也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并不十分光彩。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会设计船的皇子,梁义总觉得十分诡异。而且这位王爷要求还忒高,什么叫一定能经受住更大的风浪啊,您这是要把船开到哪里去?
只是哪怕心里的疑问已经开始刷屏了,梁义也十分尽职尽责的回应着李显,李显倒没有好高骛远的心思——哪怕来的时候他已经幻想着开着大船遨游大海了,在现实的打击面前也就什么都不剩了。
所以船造好肯定要在内河浅海先试行的——其实如果有条件的话,李显还真想弄个试验场,就为了看船的牢固程度,但是就算他再有钱也不带这么作的,更何况现在距离工业时代太远了,没有各种机器做辅助是不可能模拟出来海上的大风大浪以及各种危险情况的。
先在内河实验第一是检验防水性和平衡性,李显哪怕真的掌握着先进的造船技术,都不得不入乡随俗一把,更何况他掌握的那些……也就是比不知道的人知道多一点而已,在真正的专业人士面前,他就是被完爆的节奏。
一边学习着古代造船的各种术语,李显一边跟梁义沟通这艘船要什么样的。只不过说是沟通,其实都是梁义跟手下的人商量的差不多了然后来跟他报告,李显就是个外行人啊,虽然不耻下问,但是问得多了自己都烦了,想要真的弄明白他还要补好多作业,没个一两年不可能搞的定,在加上他又不想要弄的太明白,再明白难道他还能去造船?想也不可能啊,李治派他来最主要的还是隔离他和郑玘,要不然都不用他亲自来这里的。
于是李显热情了俩月之后,就只能放手交给梁义去做了,当然他也是有底线的,别的他不管,要钱他可以给,但是他最后是要看成果的,谁要是糊弄他,那就别想好过了。
只不过在偶尔过问船坞的流水账的时候,李显才心疼的发现造船这种事情真的是……太烧钱了,而在他生辰的时候收到的礼物忽然让他发现李治让他过来不会就是知道造船费钱,然后让他过来捞钱的吧?
毕竟这船坞的建造一开始是李治花内库的钱弄的,到了现在就是李显在维持了,是啦,他现在的确不穷,但是想要支持一座船坞,尤其是正在发明创造只花钱不赚钱的船坞,实在是太难了。
想到这里对于扬州官员给他的孝敬他也就毫不手软的收下了,反正他这也算是另类方式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时间不紧不慢的走,说实话在扬州的日子还是挺不错的,一开始李显因为换了一个新地方不适应了很久,但是时间长了他就放松了——在这里他压根就不用那么小心翼翼!
时不时的跟李治和武后通通信,说实话离得远了不怎么见到他们,写信的时候他都放松很多,然后也偶尔跟郑玘通通信。
武后和李治每次都是询问一下这边的进度,然后关心一下他的生活之类的,郑玘跟他说的就多了,大多就是说一些琐事。
比如说武敏之和宣城公主已经完婚,据说新婚当日武敏之连婚房都没入,就在书房睡了一晚,宣城公主气恼不已,第二天给杨氏奉茶的时候据说被杨氏挑了毛病,回门之后就被关在国公府再没有出来了。
李显琢磨着……宣城公主这大概就是从一个囚禁之地到了另外一个囚禁之地,只不过武敏之这个样子不知道还会不会被流放了,毕竟通过郑玘的叙述,现在武敏之在朝堂之上也不是小透明了,身边也有一群狐朋狗友。
不过让李显来看的话,那些狐朋狗友也够呛,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哪怕现在武敏之装的人模人样了,内里还是个中二神经病,并且是最严重最讨人嫌那一款。
李显对武敏之的情况其实并不感兴趣,只不过他偶尔也会收到武敏之的信,跟郑玘不一样,郑玘跟李显说的大多都是朝中的近况,虽然李显自己也能看邸报但是远离中央很多消息就容易被忽略,郑玘挑的就是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事情。
而武敏之的书信就文艺多了,今天说说冬天过去了,明天说说院子里的迎春花开了,后天说说他又弄了个赏花宴什么的,生活看起来要多小资有多小资,并且在信力武敏之还十分文艺的表示自从李显走了之后,他就“思之不尽”,如今他正在努力壮大自己,希望有一天能够让李显回来。
李显对此嗤之以鼻,他一点都不想回去,他在他的海边别墅里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悠哉,回到长安还要装鹌鹑,虽然他本身是有点鹌鹑,但是那种被种族压制的感觉简直是太不爽了。
李显在长安的时候宅,到了扬州也没有开放到哪里去,除了一开始要时不时应付一下下面官员的宴请,到了后来他连这个都不用去了——谁没事儿闲的总请他啊,开宴席不要钱啊?
在这种情况下,这样一个什么都不怎么插手该干的事儿又不推诿的上司是大家都喜欢的,这样可以说是消极怠工的表现反而让扬州上下对他的接受度都挺高!
只是接受度高归高,李显现在也憋着坏水呢,说实话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年头的商人是不用纳税的。
其实在知道的时候他心理就卧槽了,是啦,农桑的税收很重要,毕竟都是粮食布匹之类的重要物资,但是商人的税收也很重要啊,一年到头也能收不少呢!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李显不敢贸然提出改税制这种问题,毕竟他在政治上没啥建树,说出来估计也不会被人重视,倒是可以让郑玘提出来,然而郑玘政治形象很重要,改革这种事情一个做不好就要做好被臭骂的准备,他不可能让郑玘受这份委屈的。
唐朝现在的税制还是采用高祖年间定下来的租庸调法,税收的依据就是人口和土地,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对休养生息是非常好的,但是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这种方法就不太好了,因为皇亲国戚官员之类的是享受免税待遇的,国家越来越大官员越来越多这帮人不交税无形之中就加重了中央财政的压力,也加重了老百姓的压力,再加上连年饥荒……现在国库还能运转的下来,其实都是李治励精图治的结果了。
以人口和土地为主的税收政策在李显看来总是不太有保障的,他不太懂这里面的经济学问,他只知道……在后世逃税漏税的那么多,那么就算往前推一千五百年,哪怕百姓民风淳朴也不可能禁了。
如果人口和土地有了变化,那么税收也就失去了依据,富户兼并土地可以依照免税政策进行免税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偷税漏税,那么国家收上来的就更少了。
这样随着国家发展早晚有一天会国库空虚,但是各个地主反而富得流油,那个时候中央政权无力约束不乱才怪。
李显倒是没想那么长远,就最近来看,国库不富裕,那就想办法富余啊,只是税制不好动,涉及到方方面面这方面就不是李显擅长的了。
李显想了想,总结了一下自己脑子里比较适合唐朝的税制,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商人收税,但是收多少这个李显心里没底,他也没在户部干过,也不了解现在的收入行情啊,还有就是房屋交易,上税,而现在盐铁茶酒是国家专卖的,连年遭灾国库还没有空的养耗子都是在这里来的。
李显一条一条的列出来之后,其中商人收税比较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