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荣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安南县主又叹了口气,“安氏一族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和睦……”
董如意静静的听着。
安南县主也不避讳,从安家几代人身上开始说起。
安家的老祖宗原本只是个跑船的,因一次海难,被其他王朝的人救起,这才发现了一条通往海外的路。
海上的风险虽大,却是暴利。
安家老祖宗是要银子有银子,要儿子有儿子。
只可惜大周朝禁海,他们每次出海都要冒着被砍头的危险。
就因为这个,他们不知使了多少银子。
安家老祖宗觉得如此不是办法,这才想着捐个官。
就这样,安家的嫡长子做了官,而安家的船厂便交给了其他几个儿子。
安家有钱,安家老大不仅做官,还时不时的接济百姓,没几年就名声大作。
福建因为倭寇的存在,一直都富裕不起来,安家为此想了许多办法,甚至还捐了不少战船。
安家嫡长孙是个厉害的,在一次倭寇破了水军防线后,他带领着家丁和城里的百姓硬是把倭寇挡在了城外。
直到援军前来,退了敌。
皇上得知大喜,让人细细的禀告一番,最后直接赏了个都统。
就这样经过安家几代人的努力,安家不仅封了侯爵,还掌管了水军衙门。
只可惜入仕途的是安家嫡系,而按照老祖宗的规定,每年船厂和海上贸易要分七成给安家嫡系;而掌管安家船厂的旁支只能拿剩下的三成。
在巨大利益面前,就是一家人那也是要眼红的。
安氏一族的人开始有人生事了。
安家嫡系为了平息旁支心中的不满,答应同朝廷争取解封禁海令。
朝廷经过几个月的争吵,最终同意了解封禁海。
只是朝廷给的军饷依旧是禁海的那些。
谁人都知一旦解封禁海,那么沿海地区的水军必须增加,而且是要翻倍的增加,他们要负责禁海商船的安全。
商船多了,海盗、倭寇自然就多了。
安氏一族的压力剧增,但是在海上巨额的利润下,他们依旧同意了。
安氏一族开始扩大经营,他们除了做海上生意,还开了不少银楼、商铺,毕竟他们有海上的货源。
随后的几年里,安家嫡系又置办了大量的良田。
安氏一族直接抵达了最鼎盛的时期。
安氏一族的嫡系为了安抚旁支,他主动把船厂、良田、海上贸易、岸上生意等全都交给了旁支打理。
只是每年福建水军的粮草、军饷、战船都要从这里面跑出。
至于剩下的,依旧是嫡系七,旁支三。
船厂和海上贸易原本就是嫡系七、旁支三。
如今开了禁海令,安氏一族的海上生意更加的红火了,旁支认为养些兵士无可厚非,毕竟他们保护的也是自己。
至于那些个良田和岸上生意,这些可都是嫡系出银子买的,他们旁支只是管着,白白的分剩下的三。
一时间,安氏一族上下一片和气。
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在安氏一族银子越赚越多时,旁支们开始不满了,他们忘记当初那些个原本就是嫡系的东西。
他们觉得自己这么多年,辛苦赚的银子,全都进了嫡系的口袋。
他们开始省事,甚至有人想要分家。
安氏一族的嫡系一直的退让非但没有让旁支感恩,还养大了他们的胃口。
他们最可恶的甚至拖延水军衙门的粮饷。
安氏一族的嫡系忍气吞声的想着解决的办法。
实在是安氏一族家大业大的,嫡系男子的心思全都在抗倭寇上面。
而剩下的一切庶务、内务全都要由安家女眷打理。
她们真的是分身乏术、苦不堪言。
最后竟有人想到了同皇家联姻,毕竟这里天高皇帝远的,朝廷只知道安氏一族的光鲜,并不知道安氏一族内里的事。
至于真正的公主,他们不敢娶,所以千挑万选才挑选个厉害的安南县主。
安南县主的到来的确镇住了安氏一族的旁支。
她是皇族,是宝亲王最宠的孙女,没有人会在摸不清情况的时候来找安南县主的麻烦。
安南县主来到安家的头三年里,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三年抱俩的连着生了两个儿子。
安家上下恨不得把她当祖宗供着,就连他们夫妻的感情也是那三年培养起来的。
那是安南县主最幸福的日子。
随后的五年里,她慢慢的接受了安家的各项事务。
安南县主的嫁妆是按照郡主的规格指定的,盘账、记账的管事一个比一个能干。
她带着自己人开始查安氏一族的所有银钱往来。
结果不用想了,年轻气盛的她把安氏一族的旁支得罪个便。
随后安氏一族故技重施,开始在军饷、军粮上拿怼安家。
安南县主一听,怒发冲冠,让她的人去告诉那些人,三日见不到水军衙门的军需,她就回京请旨禁海,并且撤掉安家水军都统一职,至于原因她一定会如实禀告。
没有银子、没有粮食打什么倭寇,开什么禁海。至于降罪,她有宝亲王护着,保自己一家绝不是问题。
安氏一族的旁支们当时就吓傻了,他们二话不说,带着军需前来赔罪。
随后安南县主打铁趁热的把船厂、海上贸易、岸上贸易全都拿了回来,依旧是安氏一族的人管着,但是每年的账目必须清晰。
至于以前的那些,她也不追究了。
安氏一族的旁支们,敢怒不敢言的,也只能如此了,自此安氏一族的旁支一蹶不振。
如今安景升和安比槐的死,还有船厂如此多的管事、匠人之死,安氏一族的旁支们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闹大,然后正义的拿回船厂的管理权。
至此安家嫡系和旁系的关系彻底决裂。
而安景升父子入住安家船厂,给了安家旁支一个大大的希望,也就是说他们同样有机会放更多的人进到船厂。
安宏远一家就是安南县主在三个儿子都战死后,妥协的结果。
如今安氏一族的旁系也是分成三派的,一派是族长一脉,他们管着海上贸易,管着的是所有人都眼红的。
这也是安南县主的手笔,最以前海上的事是由大家轮番督管的。
因为谁都想趁机会捞一笔,安南县主借题发挥,直接弃了了老规矩,而立了新规矩。
安氏一族的海上贸易至此交由族长一脉,只是但凡有人状告中饱私囊的,那么就开祖会,撤换族长。
如今的族长虽然不喜安南县主的手段,却也是个正直的。
而剩下的两之旁系,一支是掌管着安氏一族的银楼、当铺等岸上生意的。
一支是官着安氏一族的上万顷良田的。
这也是历代皇上从来都没有想要撤换安家掌管福建水军的原因。
当然这里面仍是有安南县主的功劳,皇亲毕竟就是皇亲。
然而这一次安景升和安比槐的死,那些个旁氏是一定会拿出来说事的。
他们可是无时无刻都在想着要拿回安家船长的管理。
至于安比槐通敌卖国的事,安家只能哑巴吃黄连,这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危险,万一这事要是张扬开了,那抄家灭族就是板上钉钉的。
董如意眼角低垂,她安静的听着,整个过程,她没有插一句话。
安南县主忧心忡忡的看向董如意,“如今我也拿不准他们要如何做?怕就怕他们没完没了啊!”
董如意抬起眼,她淡淡的说了句,“姨祖母无需担心,不是有我在呢。”
安南县主说完就紧张的看着董如意,她之所以说的如此详细,就是想让董如意知道安家如今的现状。她想让董如意给她出个主意。
董如意停了手中的动作,淡淡道:“我知道了,这事我会处理里,到时候姨祖母看我眼色行事即可。”
安南县主不可置信道:“你有办法了?”
董如意点头道:“恩,这事您就不用管了,明日就让人传您身体不好的事出去。至于到时候,我让您装晕,您就装晕,其他的都不用您管。”
就这... -->>
安南县主又叹了口气,“安氏一族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和睦……”
董如意静静的听着。
安南县主也不避讳,从安家几代人身上开始说起。
安家的老祖宗原本只是个跑船的,因一次海难,被其他王朝的人救起,这才发现了一条通往海外的路。
海上的风险虽大,却是暴利。
安家老祖宗是要银子有银子,要儿子有儿子。
只可惜大周朝禁海,他们每次出海都要冒着被砍头的危险。
就因为这个,他们不知使了多少银子。
安家老祖宗觉得如此不是办法,这才想着捐个官。
就这样,安家的嫡长子做了官,而安家的船厂便交给了其他几个儿子。
安家有钱,安家老大不仅做官,还时不时的接济百姓,没几年就名声大作。
福建因为倭寇的存在,一直都富裕不起来,安家为此想了许多办法,甚至还捐了不少战船。
安家嫡长孙是个厉害的,在一次倭寇破了水军防线后,他带领着家丁和城里的百姓硬是把倭寇挡在了城外。
直到援军前来,退了敌。
皇上得知大喜,让人细细的禀告一番,最后直接赏了个都统。
就这样经过安家几代人的努力,安家不仅封了侯爵,还掌管了水军衙门。
只可惜入仕途的是安家嫡系,而按照老祖宗的规定,每年船厂和海上贸易要分七成给安家嫡系;而掌管安家船厂的旁支只能拿剩下的三成。
在巨大利益面前,就是一家人那也是要眼红的。
安氏一族的人开始有人生事了。
安家嫡系为了平息旁支心中的不满,答应同朝廷争取解封禁海令。
朝廷经过几个月的争吵,最终同意了解封禁海。
只是朝廷给的军饷依旧是禁海的那些。
谁人都知一旦解封禁海,那么沿海地区的水军必须增加,而且是要翻倍的增加,他们要负责禁海商船的安全。
商船多了,海盗、倭寇自然就多了。
安氏一族的压力剧增,但是在海上巨额的利润下,他们依旧同意了。
安氏一族开始扩大经营,他们除了做海上生意,还开了不少银楼、商铺,毕竟他们有海上的货源。
随后的几年里,安家嫡系又置办了大量的良田。
安氏一族直接抵达了最鼎盛的时期。
安氏一族的嫡系为了安抚旁支,他主动把船厂、良田、海上贸易、岸上生意等全都交给了旁支打理。
只是每年福建水军的粮草、军饷、战船都要从这里面跑出。
至于剩下的,依旧是嫡系七,旁支三。
船厂和海上贸易原本就是嫡系七、旁支三。
如今开了禁海令,安氏一族的海上生意更加的红火了,旁支认为养些兵士无可厚非,毕竟他们保护的也是自己。
至于那些个良田和岸上生意,这些可都是嫡系出银子买的,他们旁支只是管着,白白的分剩下的三。
一时间,安氏一族上下一片和气。
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在安氏一族银子越赚越多时,旁支们开始不满了,他们忘记当初那些个原本就是嫡系的东西。
他们觉得自己这么多年,辛苦赚的银子,全都进了嫡系的口袋。
他们开始省事,甚至有人想要分家。
安氏一族的嫡系一直的退让非但没有让旁支感恩,还养大了他们的胃口。
他们最可恶的甚至拖延水军衙门的粮饷。
安氏一族的嫡系忍气吞声的想着解决的办法。
实在是安氏一族家大业大的,嫡系男子的心思全都在抗倭寇上面。
而剩下的一切庶务、内务全都要由安家女眷打理。
她们真的是分身乏术、苦不堪言。
最后竟有人想到了同皇家联姻,毕竟这里天高皇帝远的,朝廷只知道安氏一族的光鲜,并不知道安氏一族内里的事。
至于真正的公主,他们不敢娶,所以千挑万选才挑选个厉害的安南县主。
安南县主的到来的确镇住了安氏一族的旁支。
她是皇族,是宝亲王最宠的孙女,没有人会在摸不清情况的时候来找安南县主的麻烦。
安南县主来到安家的头三年里,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三年抱俩的连着生了两个儿子。
安家上下恨不得把她当祖宗供着,就连他们夫妻的感情也是那三年培养起来的。
那是安南县主最幸福的日子。
随后的五年里,她慢慢的接受了安家的各项事务。
安南县主的嫁妆是按照郡主的规格指定的,盘账、记账的管事一个比一个能干。
她带着自己人开始查安氏一族的所有银钱往来。
结果不用想了,年轻气盛的她把安氏一族的旁支得罪个便。
随后安氏一族故技重施,开始在军饷、军粮上拿怼安家。
安南县主一听,怒发冲冠,让她的人去告诉那些人,三日见不到水军衙门的军需,她就回京请旨禁海,并且撤掉安家水军都统一职,至于原因她一定会如实禀告。
没有银子、没有粮食打什么倭寇,开什么禁海。至于降罪,她有宝亲王护着,保自己一家绝不是问题。
安氏一族的旁支们当时就吓傻了,他们二话不说,带着军需前来赔罪。
随后安南县主打铁趁热的把船厂、海上贸易、岸上贸易全都拿了回来,依旧是安氏一族的人管着,但是每年的账目必须清晰。
至于以前的那些,她也不追究了。
安氏一族的旁支们,敢怒不敢言的,也只能如此了,自此安氏一族的旁支一蹶不振。
如今安景升和安比槐的死,还有船厂如此多的管事、匠人之死,安氏一族的旁支们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闹大,然后正义的拿回船厂的管理权。
至此安家嫡系和旁系的关系彻底决裂。
而安景升父子入住安家船厂,给了安家旁支一个大大的希望,也就是说他们同样有机会放更多的人进到船厂。
安宏远一家就是安南县主在三个儿子都战死后,妥协的结果。
如今安氏一族的旁系也是分成三派的,一派是族长一脉,他们管着海上贸易,管着的是所有人都眼红的。
这也是安南县主的手笔,最以前海上的事是由大家轮番督管的。
因为谁都想趁机会捞一笔,安南县主借题发挥,直接弃了了老规矩,而立了新规矩。
安氏一族的海上贸易至此交由族长一脉,只是但凡有人状告中饱私囊的,那么就开祖会,撤换族长。
如今的族长虽然不喜安南县主的手段,却也是个正直的。
而剩下的两之旁系,一支是掌管着安氏一族的银楼、当铺等岸上生意的。
一支是官着安氏一族的上万顷良田的。
这也是历代皇上从来都没有想要撤换安家掌管福建水军的原因。
当然这里面仍是有安南县主的功劳,皇亲毕竟就是皇亲。
然而这一次安景升和安比槐的死,那些个旁氏是一定会拿出来说事的。
他们可是无时无刻都在想着要拿回安家船长的管理。
至于安比槐通敌卖国的事,安家只能哑巴吃黄连,这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危险,万一这事要是张扬开了,那抄家灭族就是板上钉钉的。
董如意眼角低垂,她安静的听着,整个过程,她没有插一句话。
安南县主忧心忡忡的看向董如意,“如今我也拿不准他们要如何做?怕就怕他们没完没了啊!”
董如意抬起眼,她淡淡的说了句,“姨祖母无需担心,不是有我在呢。”
安南县主说完就紧张的看着董如意,她之所以说的如此详细,就是想让董如意知道安家如今的现状。她想让董如意给她出个主意。
董如意停了手中的动作,淡淡道:“我知道了,这事我会处理里,到时候姨祖母看我眼色行事即可。”
安南县主不可置信道:“你有办法了?”
董如意点头道:“恩,这事您就不用管了,明日就让人传您身体不好的事出去。至于到时候,我让您装晕,您就装晕,其他的都不用您管。”
就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