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铁十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抗战意志日趋坚定。所以,我们必须调整我们整体战略方向与思维。”
“首先,日本和中国大战没什么好处,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薄弱,即便有些资源也难以开采,可为了获取这些资源需要付出多少代价?说不定收获还不如付出多。特别是中国人多,他如果跟日本耗人口日本是耗不起的,东南亚远比中国目标更理想,如果一定要挑选大陆国家的话,英属印度也是比中国更好、更容易征服的对象——印度土著民族孱弱而一直被外来人征服,最近一次是被英国人统治了将近200年。如果把日本陆军从中国撤退去进攻印度,局面就会豁然开朗。元首知道日本与苏联之间有中立协议,不会强求日本进攻苏联,但英属印度本就是双方共同的敌人,这是不是一个更理想的目标?
其次,现在三国同盟受制于英美海军优势而被迫分割开来单独作战,可如果我们把目光投放远一点。从马六甲海峡往西4000-5000海里就会进入印度洋西部地区和阿拉伯半岛。那里没有英美联军强有力的武装力量,英属印度那点力量还不够贵国打的。无论美国还是英国的海军基地距离这位置远比日本从马六甲过去要远,如果双方都从本土开始算日本也不吃亏。现在德国在北非作战,贵国在印度洋东部作战。只要我们打通了这段通路,完全就可以凭借海陆优势将双方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了——这将是轴心的焦点。其他不说,贵国需要的船舶、钢铁等物资就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源源不断输送过来,而不是像现在这么痛苦。届时德国的陆军力量加上贵国的海军力量足以改变两大阵营力量对比的平衡,即便英美阵营相对我们还有一点儿优势,在轴心焦点区域是压不倒我们的。而且我很怀疑当英属印度被占领后,英国还有多少持续作战的意志。
最后我发表一下对贵国目前太平洋战争的观点。从当前的作战态势来看,‘邀击作战’、‘渐减策略’已不太符合战场逻辑,日美之间的战斗不会再像对马海战那样通过1-2场决定性战役然后分出最后胜负,而只会伴随一连串的长期、持续作战。现在美国在东南亚尚未取得足够的支撑点,所以他可以从澳洲出发肆无忌惮地利用兵力和装备优势进攻东南亚任意岛屿,日本要全部守是肯定守不住的,只能疲于奔命地应付敌人攻击,反而存在被各个击破的风险。如果适当让对方占领一部分,日本军事力量退守至关键枢纽,则美国人的力量相应也会分散开来,这时候印度洋攻略就显得非常有价值了:如果美国继续集中兵力在东南亚区域,则印度洋攻略能迅速完成;倘若美国力量转向印度洋,则东南亚困难局面立即扭转,日本马上反过来可以对付兵力已分散的美据岛屿——只要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这两个咽喉掌握在轴心手中,三国同盟就始终处于内线作战的优势,完全可以从容应对。”
“基于上述目标和相同逻辑,下一阶段德国的战略目标便很十分明确:在西线我们是整合、协调各国力量,发挥生产和技术优势,增强长久作战能力;东线是稳固局势,扶持各独立民族国家对抗苏维埃****;南线是突击北非和中东的英国力量,打通日德直接联系,获取中东宝贵的石油资源——如果日本需要石油也可以从中东运过去。等到了德国完成统合欧洲力量,建立欧洲联盟并使整个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的目标后,无论是人口、资源还是工业力量,我们都不会逊色于英美联合体,那时候就是最终谈判的时刻了。当然这个战略方向希望诸位严格保密。”
科尔最后强调了一句:“如果日本愿意承担从东面进军印度洋和阿拉伯半岛的任务,则欧洲盟国可以付出相应代价,确保日本的利益与回报。”
“非常感谢特使的精彩发言,希望诸位对今天特使发表的意见进行严格保密——日本承受不起再次泄密的代价了。”裕仁告诉特使,“下面敝国马上要召开国策研讨会,讨论、分析贵国提出的有关战略意见,我们将在相关意见形成后通过特使向贵国转达。”
科尔再次鞠躬感谢后退出了会场,他知道炸弹已投下去了,日本人一定会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刚才这番话全部是霍夫曼临行前交代的主导意见,他不知道自己发挥得如何。不过有一点他是自信的,最起码在元首身边演讲能力进步了不少。
只是不知道日本方面讨论的结果如何呢?会不会按照元首的设想往前走呢?他既感到好奇又觉得责任重大。(未完待续。)
抗战意志日趋坚定。所以,我们必须调整我们整体战略方向与思维。”
“首先,日本和中国大战没什么好处,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薄弱,即便有些资源也难以开采,可为了获取这些资源需要付出多少代价?说不定收获还不如付出多。特别是中国人多,他如果跟日本耗人口日本是耗不起的,东南亚远比中国目标更理想,如果一定要挑选大陆国家的话,英属印度也是比中国更好、更容易征服的对象——印度土著民族孱弱而一直被外来人征服,最近一次是被英国人统治了将近200年。如果把日本陆军从中国撤退去进攻印度,局面就会豁然开朗。元首知道日本与苏联之间有中立协议,不会强求日本进攻苏联,但英属印度本就是双方共同的敌人,这是不是一个更理想的目标?
其次,现在三国同盟受制于英美海军优势而被迫分割开来单独作战,可如果我们把目光投放远一点。从马六甲海峡往西4000-5000海里就会进入印度洋西部地区和阿拉伯半岛。那里没有英美联军强有力的武装力量,英属印度那点力量还不够贵国打的。无论美国还是英国的海军基地距离这位置远比日本从马六甲过去要远,如果双方都从本土开始算日本也不吃亏。现在德国在北非作战,贵国在印度洋东部作战。只要我们打通了这段通路,完全就可以凭借海陆优势将双方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了——这将是轴心的焦点。其他不说,贵国需要的船舶、钢铁等物资就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源源不断输送过来,而不是像现在这么痛苦。届时德国的陆军力量加上贵国的海军力量足以改变两大阵营力量对比的平衡,即便英美阵营相对我们还有一点儿优势,在轴心焦点区域是压不倒我们的。而且我很怀疑当英属印度被占领后,英国还有多少持续作战的意志。
最后我发表一下对贵国目前太平洋战争的观点。从当前的作战态势来看,‘邀击作战’、‘渐减策略’已不太符合战场逻辑,日美之间的战斗不会再像对马海战那样通过1-2场决定性战役然后分出最后胜负,而只会伴随一连串的长期、持续作战。现在美国在东南亚尚未取得足够的支撑点,所以他可以从澳洲出发肆无忌惮地利用兵力和装备优势进攻东南亚任意岛屿,日本要全部守是肯定守不住的,只能疲于奔命地应付敌人攻击,反而存在被各个击破的风险。如果适当让对方占领一部分,日本军事力量退守至关键枢纽,则美国人的力量相应也会分散开来,这时候印度洋攻略就显得非常有价值了:如果美国继续集中兵力在东南亚区域,则印度洋攻略能迅速完成;倘若美国力量转向印度洋,则东南亚困难局面立即扭转,日本马上反过来可以对付兵力已分散的美据岛屿——只要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这两个咽喉掌握在轴心手中,三国同盟就始终处于内线作战的优势,完全可以从容应对。”
“基于上述目标和相同逻辑,下一阶段德国的战略目标便很十分明确:在西线我们是整合、协调各国力量,发挥生产和技术优势,增强长久作战能力;东线是稳固局势,扶持各独立民族国家对抗苏维埃****;南线是突击北非和中东的英国力量,打通日德直接联系,获取中东宝贵的石油资源——如果日本需要石油也可以从中东运过去。等到了德国完成统合欧洲力量,建立欧洲联盟并使整个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的目标后,无论是人口、资源还是工业力量,我们都不会逊色于英美联合体,那时候就是最终谈判的时刻了。当然这个战略方向希望诸位严格保密。”
科尔最后强调了一句:“如果日本愿意承担从东面进军印度洋和阿拉伯半岛的任务,则欧洲盟国可以付出相应代价,确保日本的利益与回报。”
“非常感谢特使的精彩发言,希望诸位对今天特使发表的意见进行严格保密——日本承受不起再次泄密的代价了。”裕仁告诉特使,“下面敝国马上要召开国策研讨会,讨论、分析贵国提出的有关战略意见,我们将在相关意见形成后通过特使向贵国转达。”
科尔再次鞠躬感谢后退出了会场,他知道炸弹已投下去了,日本人一定会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刚才这番话全部是霍夫曼临行前交代的主导意见,他不知道自己发挥得如何。不过有一点他是自信的,最起码在元首身边演讲能力进步了不少。
只是不知道日本方面讨论的结果如何呢?会不会按照元首的设想往前走呢?他既感到好奇又觉得责任重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