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历史研究会 (1/2)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时光之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七十五章 历史研究会
谈晓培这样做自然是有私心的。他并不是不满意谈玮明的表现,而存了想要换个太子的意思,更不可能以这么拙劣的方式来挑拨两兄弟的关系,只是,相比于谈玮明,他更看好谈玮然在这次辩论里的表现。的确,因为谈玮然的身份,虽然他对于各种事情都很热情,也很勤奋,但他身边很难聚集起一支幕僚团队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谈玮然都必然是那种拾遗补阙型的人物。只是现在他受的历练还不多,虽然这几年来经手过工部、兵部、血麒军、丹阳城防军、内府的诸多事情,但还没有将自己的性子定下来,反而让他在有了多方面的初步见识之后,更有余裕去思考那些综合性、全局性,却比较务虚的内容。谈玮然在跟着谈玮馨学习经济学和会计方面,比谈玮明认真很多,也深入很多,尤其是谈玮馨提到的关于国家经济体制、核心竞争力、宏观调控、经济杠杆等等原理更是有着多方面的思考。对于叶韬当时灵机一动弄出来的雷音魔宗和相关的体系,他也下了不少功夫钻研。可以说,纯粹就观念来说,谈玮然要比谈玮明更前卫和全面。
毕竟,两兄弟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谈玮明被要求的是了解和掌握全局,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了解如何有效率地使用和配置资源去达到目的,他的知识建构和思维方式是立足于实用和可行性的。而这样一场辩论来说,谈玮明无论有什么表现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他可以进一步地掌握手底下那些人的能力和品性。如何用好这些人,如何在这些人的口才之外发掘他们的其他才能,才是谈玮明需要关注的。
谈玮明会是将来地帝王,而谈玮然……在谈晓培的思路中,希望能够将这个同样聪明勤奋的儿子培养成一个对于国政国策有着通达了解和深入思考的辅佐者。而到了最关键最危急的时刻,他需要是那个能够站出来,肩负所有压力,顶着所有的怀疑和压力来做事的人。谈晓培自己当年没有能做到这一点……而他现在相信,以他们兄弟的深厚情谊,以他们在天资卓绝地姐姐谈玮馨的影响和教导,在他一以贯之的长线培养计划下,这两个人能够将战争终结在他们那一代。
说是辩论。但实际上这次的活动有着极为鲜明的研讨的特性,只是在形式上采取了辩论的形式。而辩论的形式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开始地时候,是三方轮流发言,每方进行一次陈述,然后对这部分陈述进行辩论。陈述进行两次,第一次是完整进行,不能被打断,而第二次则是随时可以打断。提出问题。这种形式来进行辩论,实在是太冗长了,主要是不管准备多充分,总有无法说服对方的地方,总有存疑的材料。谁也无法说服谁。而后,在花了一天时间讨论辩论规则之后,他们大家都同意的方案是在三方辩论之外,再引入十二人组成的审议团。在三方辩论之后投票决定哪一方获胜。能坐上审议席地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多数都是各大家族的族长和高级执事,朝中三品上下的大臣,太学和国子监乃至于永安殿地学士、祭酒,各部有十五年以上工作资历的资深属吏,东平名士,生意大到对国家经济有影响的商人代表,有崇高威望的江湖宿老……等等等等。
而由于第一次以这种形式进行辩论之后发生的审议团完全罔顾场面上的胜负和材料真实性的情况,他们迅速通过的补充规定。在开始辩论前。任意一方都可以要求更换审议团成员,以保证审议结果公平有效。
这种……基本上就是陪审团制度翻版地辩论方法,让辩论逐渐走上了正规。对于每一个辩题,大家都要在时限内最大限度的进行分析和准备,又需要将他们总结提炼出来的材料极为凝练地提出,还要在辩论中设计各种辩论策略……
虽然因为具有了相当的表演性质,或许损害了辩论或者是研讨的学术意味,但这种有限时间和空间里的大量的观点、材料的碰撞却是极为精彩地。审议团地席位固然是诸多觉得自己有资格的人所热烈申请地。到后来。甚至是旁听席都是一座难求。
而那些辩题,则更是一个比一个尖锐。有些甚至是有些忤逆的。比如第一个辩题就是“正义性与正当性”,集中讨论了当时同样从统一国家中分裂出来的各个国家,其中自然包括东平,这种话题,平时大家哪怕想一想恐怕都要冷汗淋漓,更不要说光天化日地进行辩论了。而后则是“奢靡”“发展与过度发展”“从统一到分裂”“战争与国家发展”“政策一致性与政策一贯性”“奸臣的业绩”“收集、组织与罗织证据”……等等。这些话题涉及了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但由于本身就是一些大历史的命题,并未限定材料的时空,大家都有极大的发挥余地。而随着辩论的进行,当叶韬和谈玮馨不得不越来越深入和热情地参与其中,辩论不仅仅在探讨历史,更加入了许许多多对于东平各种政策的反思,甚至于是对历史研究本身的反思。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宏观调控”“金融、流动性与过度流动”等等说法和理论一个个冒出来,大家都意识到这次的辩论可能对于东平未来的深远影响。
更有启发性地则是经过大量的分析整理工作,叶韬谈玮馨一边弄出的极为扎实数据,这些数据无可辩驳地说明了当包括东平在内的诸国从统一国家中分裂出来的时候,那个大一统的王朝究竟糜烂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到底低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而贪官污吏的财富集聚到底集中到了什么程度……
而让他们震惊地则是通过一些公开数据的调研,他们发现被认为是帝国最后一个大忠臣的陈珈,在帝国灭亡之后所谓地举族隐退的真相:陈家虽然有些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但和陈家有各种连带关系的家族和产业几乎全部在之后的几十年上百年里荣华富贵。虽然王朝的最后那些年月以及王朝破灭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详细的文献和记录,让对于陈家的去向的追踪变得不可能,但通过各地地方志,以及各地收罗来的地方文...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历史研究会
谈晓培这样做自然是有私心的。他并不是不满意谈玮明的表现,而存了想要换个太子的意思,更不可能以这么拙劣的方式来挑拨两兄弟的关系,只是,相比于谈玮明,他更看好谈玮然在这次辩论里的表现。的确,因为谈玮然的身份,虽然他对于各种事情都很热情,也很勤奋,但他身边很难聚集起一支幕僚团队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谈玮然都必然是那种拾遗补阙型的人物。只是现在他受的历练还不多,虽然这几年来经手过工部、兵部、血麒军、丹阳城防军、内府的诸多事情,但还没有将自己的性子定下来,反而让他在有了多方面的初步见识之后,更有余裕去思考那些综合性、全局性,却比较务虚的内容。谈玮然在跟着谈玮馨学习经济学和会计方面,比谈玮明认真很多,也深入很多,尤其是谈玮馨提到的关于国家经济体制、核心竞争力、宏观调控、经济杠杆等等原理更是有着多方面的思考。对于叶韬当时灵机一动弄出来的雷音魔宗和相关的体系,他也下了不少功夫钻研。可以说,纯粹就观念来说,谈玮然要比谈玮明更前卫和全面。
毕竟,两兄弟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谈玮明被要求的是了解和掌握全局,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了解如何有效率地使用和配置资源去达到目的,他的知识建构和思维方式是立足于实用和可行性的。而这样一场辩论来说,谈玮明无论有什么表现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他可以进一步地掌握手底下那些人的能力和品性。如何用好这些人,如何在这些人的口才之外发掘他们的其他才能,才是谈玮明需要关注的。
谈玮明会是将来地帝王,而谈玮然……在谈晓培的思路中,希望能够将这个同样聪明勤奋的儿子培养成一个对于国政国策有着通达了解和深入思考的辅佐者。而到了最关键最危急的时刻,他需要是那个能够站出来,肩负所有压力,顶着所有的怀疑和压力来做事的人。谈晓培自己当年没有能做到这一点……而他现在相信,以他们兄弟的深厚情谊,以他们在天资卓绝地姐姐谈玮馨的影响和教导,在他一以贯之的长线培养计划下,这两个人能够将战争终结在他们那一代。
说是辩论。但实际上这次的活动有着极为鲜明的研讨的特性,只是在形式上采取了辩论的形式。而辩论的形式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开始地时候,是三方轮流发言,每方进行一次陈述,然后对这部分陈述进行辩论。陈述进行两次,第一次是完整进行,不能被打断,而第二次则是随时可以打断。提出问题。这种形式来进行辩论,实在是太冗长了,主要是不管准备多充分,总有无法说服对方的地方,总有存疑的材料。谁也无法说服谁。而后,在花了一天时间讨论辩论规则之后,他们大家都同意的方案是在三方辩论之外,再引入十二人组成的审议团。在三方辩论之后投票决定哪一方获胜。能坐上审议席地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多数都是各大家族的族长和高级执事,朝中三品上下的大臣,太学和国子监乃至于永安殿地学士、祭酒,各部有十五年以上工作资历的资深属吏,东平名士,生意大到对国家经济有影响的商人代表,有崇高威望的江湖宿老……等等等等。
而由于第一次以这种形式进行辩论之后发生的审议团完全罔顾场面上的胜负和材料真实性的情况,他们迅速通过的补充规定。在开始辩论前。任意一方都可以要求更换审议团成员,以保证审议结果公平有效。
这种……基本上就是陪审团制度翻版地辩论方法,让辩论逐渐走上了正规。对于每一个辩题,大家都要在时限内最大限度的进行分析和准备,又需要将他们总结提炼出来的材料极为凝练地提出,还要在辩论中设计各种辩论策略……
虽然因为具有了相当的表演性质,或许损害了辩论或者是研讨的学术意味,但这种有限时间和空间里的大量的观点、材料的碰撞却是极为精彩地。审议团地席位固然是诸多觉得自己有资格的人所热烈申请地。到后来。甚至是旁听席都是一座难求。
而那些辩题,则更是一个比一个尖锐。有些甚至是有些忤逆的。比如第一个辩题就是“正义性与正当性”,集中讨论了当时同样从统一国家中分裂出来的各个国家,其中自然包括东平,这种话题,平时大家哪怕想一想恐怕都要冷汗淋漓,更不要说光天化日地进行辩论了。而后则是“奢靡”“发展与过度发展”“从统一到分裂”“战争与国家发展”“政策一致性与政策一贯性”“奸臣的业绩”“收集、组织与罗织证据”……等等。这些话题涉及了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但由于本身就是一些大历史的命题,并未限定材料的时空,大家都有极大的发挥余地。而随着辩论的进行,当叶韬和谈玮馨不得不越来越深入和热情地参与其中,辩论不仅仅在探讨历史,更加入了许许多多对于东平各种政策的反思,甚至于是对历史研究本身的反思。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宏观调控”“金融、流动性与过度流动”等等说法和理论一个个冒出来,大家都意识到这次的辩论可能对于东平未来的深远影响。
更有启发性地则是经过大量的分析整理工作,叶韬谈玮馨一边弄出的极为扎实数据,这些数据无可辩驳地说明了当包括东平在内的诸国从统一国家中分裂出来的时候,那个大一统的王朝究竟糜烂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到底低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而贪官污吏的财富集聚到底集中到了什么程度……
而让他们震惊地则是通过一些公开数据的调研,他们发现被认为是帝国最后一个大忠臣的陈珈,在帝国灭亡之后所谓地举族隐退的真相:陈家虽然有些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但和陈家有各种连带关系的家族和产业几乎全部在之后的几十年上百年里荣华富贵。虽然王朝的最后那些年月以及王朝破灭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详细的文献和记录,让对于陈家的去向的追踪变得不可能,但通过各地地方志,以及各地收罗来的地方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