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猛士回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劝降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送到济尔哈朗手里的,济尔哈朗命令下人赶紧通知群臣在武英殿商量,他现在已经没多少主见了。
并非所有的满蒙大臣都能听懂左懋第的劝降信,济尔哈朗让弘文院撰文、中书舍人李雯在武英殿上将劝降信给大家讲解了一番。
说起李雯,历史上并不太有名气,但其从小就极有才名,少时就与陈子龙等人齐名,号称“江南才子”,但这些都不是让他史书留名的原因,让他在历史上小有名气的是,多尔衮进京之后给时任南明兵部尚书的史可法写了一封劝降信,后来这封信在史书上多次被引用。
多尔衮的这封劝降信如果抛去内容不说,就文章也是极精彩的。多尔衮当然没有这样的才情,这封写给史可法的劝降信就是李雯捉刀的。
另一个时空历史上李雯早在一六四七年就因为回乡探亲染上了疾病死了,死时才三十九岁,现在却因无数历史事件都已经发生改变,现在的他反倒活得好好的。
汉臣们早在李雯念完劝降信就已经懂得了劝降信的意思,而满蒙大臣们却要在李雯讲解之后才明白过来。
李雯讲完之后,大殿上顿时如同开了锅一般,闹得一团糟。
并没有多尔衮那般霸道,况且局势已经如此糜烂,济尔哈朗在群臣眼里并没有什么威信,济尔哈朗吼了半天这才让大殿上安静了下来。
“大家不要闹了,如此闹成一团,成何体统?有话一个个说!冯先生,你觉得该怎么办?”济尔哈朗朝冯铨说道。
济尔哈朗首先问冯铨是有他的用意的,在他看来,冯铨当初投靠大清就非常积极,现在汉人又打回来了,冯铨应该是积极表示欢迎的汉臣,如果冯铨能开个头,后面自己就可以顺着他的意思说下去。
“禀摄政王,太后和皇上已经亲去蒙古请求大军来援,豫王若能顺利回到辽东,不日也将组织兵马重回京城,且京城城墙坚固,城内犹有五六万兵马,若我大清能上下一心,国防军想要攻下京城绝非易事,故依臣之见,当以坚守待援方为上策。”
冯铨从群臣中间走出来,朝济尔哈朗施了一礼,这才开口说道。
本想让冯铨率先提议投降一事,结果冯铨这一通话说出来,武英殿上旋即又闹作了一团。
“冯学士,你是从何得知皇太后和皇上去蒙古是去请救兵去了?而且一定能带回蒙古大军?”满人大学士刚林奇怪地朝冯铨问道。
“这”冯铨却说不出个所以然,这个是他自己脑补出来的,在听说太后和皇上跑了以后,冯铨就一直自以为是地这么认为着,现在刚林问他,哪里说得清楚?
比济尔哈朗更了解冯铨的刚林却非常明白,冯铨并非不想投降国防军,他只是害怕国防军进了京找他算账,当初冯铨出使南明的时候,在南明的武英殿上扬州大都督对冯铨说的话刚林都是全听说了。
“禀摄政王,京城粮草只能维持五六天了,即使国防军不攻城,京城亦不能坚持下去。依臣之见,现下战不成,守亦不成,而南京政府和国防军既把我满人当成其一份子,咱们降了也算是给满人找了一条出路,臣之浅见,请摄政王定夺!”户部尚书巴哈纳出班说道,他的声音不小,整个大殿上都听见了。
巴哈纳的话让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其实大殿上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现在面临的唯一出路,即使是冯铨也不再说话了。
大殿上安静了片刻,终于又有满蒙大臣出班表示同意巴哈纳的意见,倒是一帮汉臣却没人出班说话。
就在济尔哈朗还有些犹疑的时候,东门守将派人送来了国防军的又一封书信,济尔哈朗让人打开一看,国防军竟直接要求派人进京城与他们交涉投降事宜,这次济尔哈朗不再找冯铨问话了,只与刚林和巴哈纳几人商议了一下,同意了国防军派人进京城。
是左懋第自己向罗剑提出来要进京与满清朝廷商议投降事宜的,罗剑想了片刻,同意了他的请求。现在局势已经十分明朗,想来济尔哈朗并不敢对左懋第如何,安全自是没有问题。
罗剑从自己的卫队里派了一百人给左懋第当护卫,一百人虽少,但这些人是国防军最精锐的士兵,他们的精气神会给满清的大臣们造成很大的压力。
左懋第是骑着马从东门进的京城,上次进京时左懋第是带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心情,但这次却完全不同,看着身边精锐的国防军年轻的士兵,左懋第的心情十分愉快。
罗剑让左懋第协商的条件并不高,归纳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京城所有满清军队必须全部撤出京城,京城一切维持现状,等国防军进京后再作处理。(未完待续。)
r />
劝降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送到济尔哈朗手里的,济尔哈朗命令下人赶紧通知群臣在武英殿商量,他现在已经没多少主见了。
并非所有的满蒙大臣都能听懂左懋第的劝降信,济尔哈朗让弘文院撰文、中书舍人李雯在武英殿上将劝降信给大家讲解了一番。
说起李雯,历史上并不太有名气,但其从小就极有才名,少时就与陈子龙等人齐名,号称“江南才子”,但这些都不是让他史书留名的原因,让他在历史上小有名气的是,多尔衮进京之后给时任南明兵部尚书的史可法写了一封劝降信,后来这封信在史书上多次被引用。
多尔衮的这封劝降信如果抛去内容不说,就文章也是极精彩的。多尔衮当然没有这样的才情,这封写给史可法的劝降信就是李雯捉刀的。
另一个时空历史上李雯早在一六四七年就因为回乡探亲染上了疾病死了,死时才三十九岁,现在却因无数历史事件都已经发生改变,现在的他反倒活得好好的。
汉臣们早在李雯念完劝降信就已经懂得了劝降信的意思,而满蒙大臣们却要在李雯讲解之后才明白过来。
李雯讲完之后,大殿上顿时如同开了锅一般,闹得一团糟。
并没有多尔衮那般霸道,况且局势已经如此糜烂,济尔哈朗在群臣眼里并没有什么威信,济尔哈朗吼了半天这才让大殿上安静了下来。
“大家不要闹了,如此闹成一团,成何体统?有话一个个说!冯先生,你觉得该怎么办?”济尔哈朗朝冯铨说道。
济尔哈朗首先问冯铨是有他的用意的,在他看来,冯铨当初投靠大清就非常积极,现在汉人又打回来了,冯铨应该是积极表示欢迎的汉臣,如果冯铨能开个头,后面自己就可以顺着他的意思说下去。
“禀摄政王,太后和皇上已经亲去蒙古请求大军来援,豫王若能顺利回到辽东,不日也将组织兵马重回京城,且京城城墙坚固,城内犹有五六万兵马,若我大清能上下一心,国防军想要攻下京城绝非易事,故依臣之见,当以坚守待援方为上策。”
冯铨从群臣中间走出来,朝济尔哈朗施了一礼,这才开口说道。
本想让冯铨率先提议投降一事,结果冯铨这一通话说出来,武英殿上旋即又闹作了一团。
“冯学士,你是从何得知皇太后和皇上去蒙古是去请救兵去了?而且一定能带回蒙古大军?”满人大学士刚林奇怪地朝冯铨问道。
“这”冯铨却说不出个所以然,这个是他自己脑补出来的,在听说太后和皇上跑了以后,冯铨就一直自以为是地这么认为着,现在刚林问他,哪里说得清楚?
比济尔哈朗更了解冯铨的刚林却非常明白,冯铨并非不想投降国防军,他只是害怕国防军进了京找他算账,当初冯铨出使南明的时候,在南明的武英殿上扬州大都督对冯铨说的话刚林都是全听说了。
“禀摄政王,京城粮草只能维持五六天了,即使国防军不攻城,京城亦不能坚持下去。依臣之见,现下战不成,守亦不成,而南京政府和国防军既把我满人当成其一份子,咱们降了也算是给满人找了一条出路,臣之浅见,请摄政王定夺!”户部尚书巴哈纳出班说道,他的声音不小,整个大殿上都听见了。
巴哈纳的话让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其实大殿上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现在面临的唯一出路,即使是冯铨也不再说话了。
大殿上安静了片刻,终于又有满蒙大臣出班表示同意巴哈纳的意见,倒是一帮汉臣却没人出班说话。
就在济尔哈朗还有些犹疑的时候,东门守将派人送来了国防军的又一封书信,济尔哈朗让人打开一看,国防军竟直接要求派人进京城与他们交涉投降事宜,这次济尔哈朗不再找冯铨问话了,只与刚林和巴哈纳几人商议了一下,同意了国防军派人进京城。
是左懋第自己向罗剑提出来要进京与满清朝廷商议投降事宜的,罗剑想了片刻,同意了他的请求。现在局势已经十分明朗,想来济尔哈朗并不敢对左懋第如何,安全自是没有问题。
罗剑从自己的卫队里派了一百人给左懋第当护卫,一百人虽少,但这些人是国防军最精锐的士兵,他们的精气神会给满清的大臣们造成很大的压力。
左懋第是骑着马从东门进的京城,上次进京时左懋第是带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心情,但这次却完全不同,看着身边精锐的国防军年轻的士兵,左懋第的心情十分愉快。
罗剑让左懋第协商的条件并不高,归纳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京城所有满清军队必须全部撤出京城,京城一切维持现状,等国防军进京后再作处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