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弥补了自己往日的过错。
眼下,看到董卓有从贼造反的想法,贾诩自然要想尽办法,打消掉董卓的这个念头。
因为,战事一起,凉州必定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乱当中,别说黎民百姓会因此遭殃,就算是当地的豪族大姓,也未必能在这场权力的争斗当中,全身而退。贾诩身为士人,虽然没有特别高的情操和道德,但是,底线总还是有的——就算不能造福桑梓,也总不能给家乡带来灾厄吧?
但是,想让董卓打消掉这个念头,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如果贾诩的话,说得稍有疏漏,肯定会引起董卓的怀疑和不满,到时候别说劝董卓打消念头,连自己的小命能不能保全,都还两说呢!
因此,贾诩就得装出一副处处为董卓考虑的模样来,为了让董卓不投降羌族叛军,他甚至不惜为董卓出谋划策,让董卓成为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遣的一方诸侯。
这就是退而求其次了。只要凉州还在大汉的治下,就算董卓拥兵自重,不听朝廷的调遣,但他终究还是大汉的臣子。董卓死后,他的儿孙未必能继续守住这份家业,也未必能镇得住董卓手下的骄兵悍将,那时候,朝廷就有机会,从中运作,最终收回凉州了。
那贾诩就不能默不作声吗?显然不能,他与徐庶不同,徐庶进了曹营,一言不发,没有性命之危;而贾诩进了董营,若是一言不发的话,那随时都可能被暴怒的董卓砍掉脑袋。
且不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只是《演义》敷衍出来的故事,就算是实事,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胁迫徐庶“进曹营”,更多是为了断刘备的臂膀,而在曹营当中,“谋臣如云”,根本不缺徐庶一人。因此,就算徐庶一言不发,对曹操也没有什么损失。(当然,演义里为了凸显徐庶的智谋和作用,还是让他看穿了庞统的连环计)
而如今的“董营”当中,却只有贾诩这么一位智囊(阎忠见不得光),董卓对贾诩,也算是冀望极深。若是贾诩一言不发的话,那不等于是直接打董卓的脸么!
既没有慷慨就义的决心,又要保持一定的道德底线,贾诩就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可扶助董卓当割据凉州的汉家诸侯,也不能让董卓叛汉自立。
再说阎忠一阵自嘲之后,便放下了锄头,与贾诩一起了屋子。看左右无人,阎忠低声道:“文和呀!老夫将其牵扯进来,可不仅仅是为了拿你来挡枪遮箭,而是盼望你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老夫救出这个火坑啊!你的智计、见识,远在老夫之上,定能在董卓面前从容周旋。文和,看在你我相交一场的份上,还望你不要与老夫计较,帮老夫这一把啊!”
阎忠说着,便朝着贾诩俯身拜了下去,贾诩赶忙还礼,将阎忠扶了起来,道:“德公先生何出此言!你于我有知遇之恩,我又怎能坐视你落难却不理呢!”
说完,贾诩便将今天在太守府说的那些话,向阎忠转述了一遍。阎忠听完,拍案赞叹道:“还是文和你机智啊!先把董卓稳住,免得他现在就投向叛军,其他的事情么,日后还可以再做谋划,徐徐图之。此计大妙!大妙!”
贾诩苦笑道:“德公先生,你就别夸赞我了。实际上,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一计,对大汉,对凉州,究竟是福还是祸。如今虽然暂时稳住了董卓,然而,若是日后让凉州出现一位割据一方,不听号令的诸侯来,对天下的局势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会不会开诸侯割据之先河,会不会让大汉沦为东周,这些都不好说啊!而且,有道是人心不足,欲壑难填,就怕董使君割据陇上之后,会生出‘得陇望秦’之心啊!”
“哈哈,文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是天不佑大汉,你再怎么出力扶保,也难挽大厦于将顷,同样,若是天命不在董卓,就算他再怎么折腾,也终究难免败亡之局。眼下,你能稳住董卓,让凉州羌乱早日被朝廷平定,就已经是莫大的功德了!”阎忠大笑道。
“唉,我哪还敢奢望自己有功德于凉州?但求无过而已!”贾诩叹道。
“文和不必如此自责!能早一日结束羌族的叛乱,就能让凉州百姓少受一日的战乱之苦,这难道不是功德?日后董卓主政凉州,就算他对朝廷怀有不轨之心,但是对于凉州而言,有董卓的威慑,诸羌、胡部族,定然会安份许多,这不等于又给了凉州十数年的太平?”阎忠劝慰道。
贾诩闻言,反倒摇了摇头,道:“纵然没了羌、胡的祸患,恐怕凉州也不会太平。先生是不知道董使君部下的行径!他们的手段,简直比羌、胡还要残忍、下作。若是董使君主政凉州,到时候为祸凉州的,恐怕就是这些人了!”
“所以,文和你是任重道远啊!怎样巧妙的劝诫董卓,给他这匹烈马套上笼头,为大汉所用,可就要靠文和妙手回天,扭转乾坤了!”阎忠道。
“先生也太看得起我了!”贾诩长叹一声,心中一片苦涩。
虽然经过贾诩的劝说,董卓打消了与叛军合流的念头,不过,眼下汉廷在凉州并不占优势,相反,汉阳岌岌可危,随时都有陷落的危险。因此,董卓也就不急着回绝北宫玉、王国二人的招揽,而是拥兵自守,在一旁作壁上观起来。
此时的冀县,情势其实也并不怎么危急。如今,除了阿阳的一部分兵力,整个汉阳的军队,差不多都被调集在冀县之中了。再加上城池坚固,叛军想要攻破冀县,还真得好好费上一番功夫。
不过,叛军的声势,也的确十分的浩大。从冀县的城头上望过去,四周十数里之内,尽是叛军的营寨、毡帐。一队队的骑兵在原野上呼啸而过,押送着一队队被俘的百姓,和一车车劫掠而来的粮草、物资,趾高气扬的返回大营。
而这一切,冀县城中的士兵,只能眼睁睁的观望着。李晟等人,数次向左昌请命,要出城截击叛军的骑兵,却无一例外的被左昌给拒绝了。
左昌非但避战不出,而且,胆小如鼠的他,看到叛军的声势如此浩大,赶忙派人突围,去阿阳征调盖勋的部队,南下支援冀县。
李晟等人又是一通苦苦的劝说,告诉左昌,有盖勋在阿阳牵制,叛军至少得留下万余人马,才能确保北路不失。而若是左昌调回盖勋的话,叛军便可以肆无忌惮的横行整个汉阳郡,只留下冀县一座孤城了。
更有甚者,一旦叛军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完全可以对冀县围而不打,转而去攻打陇县,占据陇关,如此一来,就算左昌眼巴巴盼望的朝廷大军来了,也会被叛军阻隔在陇山以东,寸步难行。
但是,左昌连汉阳门户獂道都说放弃就放弃了,哪还在乎一个阿阳?对于李晟所说的地形、地势,他更是没有一点概念。他只知道,自己眼下想要活命,就得保住冀县不失,至于其他的事情,与我何干?
大家也许要问,大汉怎么会派这么一个逗比来担任凉州刺史?很简单,有刘宏这个卖官鬻爵的皇帝在,有十常侍这一帮国之蠹虫在,三公都敢卖,何况是区区一个刺史。
在刘宏等人的心目当中,凉州只不过是一个地名,一个符号,它的安危对大汉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刘宏等人才懒得去关心呢!
弥补了自己往日的过错。
眼下,看到董卓有从贼造反的想法,贾诩自然要想尽办法,打消掉董卓的这个念头。
因为,战事一起,凉州必定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乱当中,别说黎民百姓会因此遭殃,就算是当地的豪族大姓,也未必能在这场权力的争斗当中,全身而退。贾诩身为士人,虽然没有特别高的情操和道德,但是,底线总还是有的——就算不能造福桑梓,也总不能给家乡带来灾厄吧?
但是,想让董卓打消掉这个念头,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如果贾诩的话,说得稍有疏漏,肯定会引起董卓的怀疑和不满,到时候别说劝董卓打消念头,连自己的小命能不能保全,都还两说呢!
因此,贾诩就得装出一副处处为董卓考虑的模样来,为了让董卓不投降羌族叛军,他甚至不惜为董卓出谋划策,让董卓成为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遣的一方诸侯。
这就是退而求其次了。只要凉州还在大汉的治下,就算董卓拥兵自重,不听朝廷的调遣,但他终究还是大汉的臣子。董卓死后,他的儿孙未必能继续守住这份家业,也未必能镇得住董卓手下的骄兵悍将,那时候,朝廷就有机会,从中运作,最终收回凉州了。
那贾诩就不能默不作声吗?显然不能,他与徐庶不同,徐庶进了曹营,一言不发,没有性命之危;而贾诩进了董营,若是一言不发的话,那随时都可能被暴怒的董卓砍掉脑袋。
且不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只是《演义》敷衍出来的故事,就算是实事,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胁迫徐庶“进曹营”,更多是为了断刘备的臂膀,而在曹营当中,“谋臣如云”,根本不缺徐庶一人。因此,就算徐庶一言不发,对曹操也没有什么损失。(当然,演义里为了凸显徐庶的智谋和作用,还是让他看穿了庞统的连环计)
而如今的“董营”当中,却只有贾诩这么一位智囊(阎忠见不得光),董卓对贾诩,也算是冀望极深。若是贾诩一言不发的话,那不等于是直接打董卓的脸么!
既没有慷慨就义的决心,又要保持一定的道德底线,贾诩就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可扶助董卓当割据凉州的汉家诸侯,也不能让董卓叛汉自立。
再说阎忠一阵自嘲之后,便放下了锄头,与贾诩一起了屋子。看左右无人,阎忠低声道:“文和呀!老夫将其牵扯进来,可不仅仅是为了拿你来挡枪遮箭,而是盼望你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老夫救出这个火坑啊!你的智计、见识,远在老夫之上,定能在董卓面前从容周旋。文和,看在你我相交一场的份上,还望你不要与老夫计较,帮老夫这一把啊!”
阎忠说着,便朝着贾诩俯身拜了下去,贾诩赶忙还礼,将阎忠扶了起来,道:“德公先生何出此言!你于我有知遇之恩,我又怎能坐视你落难却不理呢!”
说完,贾诩便将今天在太守府说的那些话,向阎忠转述了一遍。阎忠听完,拍案赞叹道:“还是文和你机智啊!先把董卓稳住,免得他现在就投向叛军,其他的事情么,日后还可以再做谋划,徐徐图之。此计大妙!大妙!”
贾诩苦笑道:“德公先生,你就别夸赞我了。实际上,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一计,对大汉,对凉州,究竟是福还是祸。如今虽然暂时稳住了董卓,然而,若是日后让凉州出现一位割据一方,不听号令的诸侯来,对天下的局势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会不会开诸侯割据之先河,会不会让大汉沦为东周,这些都不好说啊!而且,有道是人心不足,欲壑难填,就怕董使君割据陇上之后,会生出‘得陇望秦’之心啊!”
“哈哈,文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是天不佑大汉,你再怎么出力扶保,也难挽大厦于将顷,同样,若是天命不在董卓,就算他再怎么折腾,也终究难免败亡之局。眼下,你能稳住董卓,让凉州羌乱早日被朝廷平定,就已经是莫大的功德了!”阎忠大笑道。
“唉,我哪还敢奢望自己有功德于凉州?但求无过而已!”贾诩叹道。
“文和不必如此自责!能早一日结束羌族的叛乱,就能让凉州百姓少受一日的战乱之苦,这难道不是功德?日后董卓主政凉州,就算他对朝廷怀有不轨之心,但是对于凉州而言,有董卓的威慑,诸羌、胡部族,定然会安份许多,这不等于又给了凉州十数年的太平?”阎忠劝慰道。
贾诩闻言,反倒摇了摇头,道:“纵然没了羌、胡的祸患,恐怕凉州也不会太平。先生是不知道董使君部下的行径!他们的手段,简直比羌、胡还要残忍、下作。若是董使君主政凉州,到时候为祸凉州的,恐怕就是这些人了!”
“所以,文和你是任重道远啊!怎样巧妙的劝诫董卓,给他这匹烈马套上笼头,为大汉所用,可就要靠文和妙手回天,扭转乾坤了!”阎忠道。
“先生也太看得起我了!”贾诩长叹一声,心中一片苦涩。
虽然经过贾诩的劝说,董卓打消了与叛军合流的念头,不过,眼下汉廷在凉州并不占优势,相反,汉阳岌岌可危,随时都有陷落的危险。因此,董卓也就不急着回绝北宫玉、王国二人的招揽,而是拥兵自守,在一旁作壁上观起来。
此时的冀县,情势其实也并不怎么危急。如今,除了阿阳的一部分兵力,整个汉阳的军队,差不多都被调集在冀县之中了。再加上城池坚固,叛军想要攻破冀县,还真得好好费上一番功夫。
不过,叛军的声势,也的确十分的浩大。从冀县的城头上望过去,四周十数里之内,尽是叛军的营寨、毡帐。一队队的骑兵在原野上呼啸而过,押送着一队队被俘的百姓,和一车车劫掠而来的粮草、物资,趾高气扬的返回大营。
而这一切,冀县城中的士兵,只能眼睁睁的观望着。李晟等人,数次向左昌请命,要出城截击叛军的骑兵,却无一例外的被左昌给拒绝了。
左昌非但避战不出,而且,胆小如鼠的他,看到叛军的声势如此浩大,赶忙派人突围,去阿阳征调盖勋的部队,南下支援冀县。
李晟等人又是一通苦苦的劝说,告诉左昌,有盖勋在阿阳牵制,叛军至少得留下万余人马,才能确保北路不失。而若是左昌调回盖勋的话,叛军便可以肆无忌惮的横行整个汉阳郡,只留下冀县一座孤城了。
更有甚者,一旦叛军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完全可以对冀县围而不打,转而去攻打陇县,占据陇关,如此一来,就算左昌眼巴巴盼望的朝廷大军来了,也会被叛军阻隔在陇山以东,寸步难行。
但是,左昌连汉阳门户獂道都说放弃就放弃了,哪还在乎一个阿阳?对于李晟所说的地形、地势,他更是没有一点概念。他只知道,自己眼下想要活命,就得保住冀县不失,至于其他的事情,与我何干?
大家也许要问,大汉怎么会派这么一个逗比来担任凉州刺史?很简单,有刘宏这个卖官鬻爵的皇帝在,有十常侍这一帮国之蠹虫在,三公都敢卖,何况是区区一个刺史。
在刘宏等人的心目当中,凉州只不过是一个地名,一个符号,它的安危对大汉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刘宏等人才懒得去关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