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焚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0-0-0
那晋不懂军事,能当上会办,纯粹是因为他家是满清勋贵。
十九世纪末,满清的八旗子弟越来越无能,成了一帮纨绔子弟,大清国危机四伏,这帮八旗子弟实在难以承担救国重任,可朝廷又对汉族大臣不放心,尤其不敢把军队交到汉人手里军队,没奈何,只得矮子里面拔尖子。把人品稍微过得去的满清子弟提拔到关键岗位上。
那晋是儒生出身,军事上完全不在行,但是,他有两个优点,第一,对大清忠诚,第二,处处以儒家传人自居,以儒家纲常严格要求自己,人又极好面子,虽然很是迂腐,但毕竟人品上有保障。所以,朝廷把他派到了学堂会办这个关键岗位上。
那晋这个会办管不了军事教学,他对军事教学也不感兴趣。对下面的情况全然不知,他既不知道周宪章是在自暴自弃努力当劣等生,也不知道,学堂各级官员为了他的面子,硬xing拔高周宪章的考试成绩。反正,从成绩单上,周宪章这个门生很不争气!
那晋暗暗后悔,不该一时冲动收了这么个门生。可木已成舟,天下人都知道周宪章是那晋磕了头的门生,周宪章成绩差,那是那晋教导无方!
那晋极好面子,周宪章却是给他丢尽了面子,那晋思来想去,想出一个好主意来。
那晋是举人出身,诸子百家经史样样jing通,也算是一代大儒。他的门生,军事上不jing通倒也没啥,只要在国学上有所成就,也不会辱没了他。
所以,那晋打算另辟蹊径,给周宪章开小灶,恶补国学,他要把周宪章培养成一个儒生!
那晋规定,周宪章每天晚上必须到他的书房,由他亲自教授国学,从三字经、百家姓这些启蒙读物,到论语周易这些儒家经典,还有诗歌词赋,全面教授。
周宪章跟着那晋学国学,本来比学军事要难上一百倍,他连三字经百家姓都没读过,一来就学孔孟之道,难度太大了。
但周宪章的国学造诣却突飞猛进,让那晋大为欣慰。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那晋是个大儒,搞军事他不在行,教国学却是轻车熟路,方法得当。
第二,周宪章眼见学堂里官官相护,要想被淘汰难于上青天,灵机一动,想出另外一招来——把国学成绩搞上去,哄得那晋一高兴,把他从天津武备学堂调到国子监去当太学生,这也相当于曲线救国。
所以,周宪章学国学学得格外卖力,他的脑子原本也不笨,不久,周宪章的国学就小有成就,竟然可以和那晋唱和几句。
就这样,周宪章成了个两面人。在军事上,他极为jing通,比学堂里那些成绩名列前茅的学员要高出一大截来,但是,成绩单上却是一塌糊涂,人人都以为他是一个军事上的蠢才,除了两个——冯国璋和艾德。
而在国学上,他只是个二半吊子,但是,学堂里的学员都是行伍出身,和他们比起来,周宪章的国学可谓是造诣颇深。
久而久之,大家都认为,周宪章入错了行,他应该去国子监,而不是呆在武备学堂。
就连那晋也深有同感,打算把周宪章送到国子监去,并给周宪章透了点风,让他做好去国子监的准备。
这让周宪章大为欣慰,只要去了国子监,那就ziyou多了。周宪章打定主意,只要离开了天津武备学堂,立马逃回湘西,让国子监见鬼去吧。
当然,要去国子监,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周宪章身上没有功名,还是个白丁,那国子监是大清最高学府,就算那晋有关系,也不能说进就进。
不过,有了那晋的承诺,周宪章倒是安心多了。
一晃八个月过去了,冯国璋也不提砍头打赌的事,中ri两国之间风平浪静,不出丝毫战争的迹象。久而久之,那砍头打赌的事,也就慢慢淡了下来。
时间会消磨人的记忆。
现在的周宪章,安安心心做起了大清国的臣民,他甚至开始相信,自己生来就是大清国的人,至于二十一世纪的湘西大山... -->>
0-0-0
那晋不懂军事,能当上会办,纯粹是因为他家是满清勋贵。
十九世纪末,满清的八旗子弟越来越无能,成了一帮纨绔子弟,大清国危机四伏,这帮八旗子弟实在难以承担救国重任,可朝廷又对汉族大臣不放心,尤其不敢把军队交到汉人手里军队,没奈何,只得矮子里面拔尖子。把人品稍微过得去的满清子弟提拔到关键岗位上。
那晋是儒生出身,军事上完全不在行,但是,他有两个优点,第一,对大清忠诚,第二,处处以儒家传人自居,以儒家纲常严格要求自己,人又极好面子,虽然很是迂腐,但毕竟人品上有保障。所以,朝廷把他派到了学堂会办这个关键岗位上。
那晋这个会办管不了军事教学,他对军事教学也不感兴趣。对下面的情况全然不知,他既不知道周宪章是在自暴自弃努力当劣等生,也不知道,学堂各级官员为了他的面子,硬xing拔高周宪章的考试成绩。反正,从成绩单上,周宪章这个门生很不争气!
那晋暗暗后悔,不该一时冲动收了这么个门生。可木已成舟,天下人都知道周宪章是那晋磕了头的门生,周宪章成绩差,那是那晋教导无方!
那晋极好面子,周宪章却是给他丢尽了面子,那晋思来想去,想出一个好主意来。
那晋是举人出身,诸子百家经史样样jing通,也算是一代大儒。他的门生,军事上不jing通倒也没啥,只要在国学上有所成就,也不会辱没了他。
所以,那晋打算另辟蹊径,给周宪章开小灶,恶补国学,他要把周宪章培养成一个儒生!
那晋规定,周宪章每天晚上必须到他的书房,由他亲自教授国学,从三字经、百家姓这些启蒙读物,到论语周易这些儒家经典,还有诗歌词赋,全面教授。
周宪章跟着那晋学国学,本来比学军事要难上一百倍,他连三字经百家姓都没读过,一来就学孔孟之道,难度太大了。
但周宪章的国学造诣却突飞猛进,让那晋大为欣慰。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那晋是个大儒,搞军事他不在行,教国学却是轻车熟路,方法得当。
第二,周宪章眼见学堂里官官相护,要想被淘汰难于上青天,灵机一动,想出另外一招来——把国学成绩搞上去,哄得那晋一高兴,把他从天津武备学堂调到国子监去当太学生,这也相当于曲线救国。
所以,周宪章学国学学得格外卖力,他的脑子原本也不笨,不久,周宪章的国学就小有成就,竟然可以和那晋唱和几句。
就这样,周宪章成了个两面人。在军事上,他极为jing通,比学堂里那些成绩名列前茅的学员要高出一大截来,但是,成绩单上却是一塌糊涂,人人都以为他是一个军事上的蠢才,除了两个——冯国璋和艾德。
而在国学上,他只是个二半吊子,但是,学堂里的学员都是行伍出身,和他们比起来,周宪章的国学可谓是造诣颇深。
久而久之,大家都认为,周宪章入错了行,他应该去国子监,而不是呆在武备学堂。
就连那晋也深有同感,打算把周宪章送到国子监去,并给周宪章透了点风,让他做好去国子监的准备。
这让周宪章大为欣慰,只要去了国子监,那就ziyou多了。周宪章打定主意,只要离开了天津武备学堂,立马逃回湘西,让国子监见鬼去吧。
当然,要去国子监,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周宪章身上没有功名,还是个白丁,那国子监是大清最高学府,就算那晋有关系,也不能说进就进。
不过,有了那晋的承诺,周宪章倒是安心多了。
一晃八个月过去了,冯国璋也不提砍头打赌的事,中ri两国之间风平浪静,不出丝毫战争的迹象。久而久之,那砍头打赌的事,也就慢慢淡了下来。
时间会消磨人的记忆。
现在的周宪章,安安心心做起了大清国的臣民,他甚至开始相信,自己生来就是大清国的人,至于二十一世纪的湘西大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