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上华人南移,直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马来西亚研究:民族与公民》一书的作者总结道:他们在中国遇到了困境、华南政治不稳定而马来亚稳定、锡和橡胶工业的发展、移民设施(汽船和移民机构)的进步以及华人的勤劳和喜欢游历的性格等均是其南移的原因。《马来西亚华人史》一书在谈到华人“出洋与移民的动因”时,也列举了以下若干方面:特殊的人文地理条件、出征及访问南海促成航海业发达、(华南)农业经济崩溃、营商得利的诱惑与鼓励、政治动乱与国家法制的压力,这是内在动因,此外,还有外在动因:欧洲资本主义者寻求大量劳工、航运工具现代化、采锡业和橡胶业兴起、殖民地政府的劳工政策等。也有学者把近代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人口压力以及各种“天灾”视为原因。
还有学者在国内南洋华侨地区所做相关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在905个调查样本中,出于经济压迫原因移民的为633个,占69.95%;在南洋的关系协助下移民的为176个,占19.45%;另外两个原因是天灾和企图事业的发展,各占3.430%和2.87%。总之,要说华人南移的原因,既有自然灾害方面的,亦有社会压迫和斗争失败方面的;有中国国内的原因,即有学者所谓的“内在逼迫”,亦有来自东南亚等国外方面的外因,即所谓的“外在吸引”;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亦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当然,也有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被绑架或贩卖到马来亚等南洋地区者,如罪恶的“猪仔”贸易就是。就主观方面的原因而言,在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华人特别富于海外冒险精神、特别希望通过海外奋斗以达致发财致富目的的期许心理等因素是绝对不应忽视的,而这些恰是他们身处大陆和海洋双重环境为其培育出来的,而一般不会为内陆中国人所具备,所以,他们之构成当今世界各地华人的主流这一情况,乃是事出有因的。
正如《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所讲:“以16世纪欧洲国家在东南亚势力的扩张为背景,英国于1786年在槟城设立第一个自由港而在此区域扩展,替华人移民至东南亚开了一个新纪元”。对于马来半岛而言,来到这里的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尽管他们同为欧洲殖民主义者的代表,但是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扩张亦是一个渐进(尽管加速度很快)的过程,所以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却是不一样的。葡萄牙人所代表的基本上还是英国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资本主义,因此,他们在马来半岛的殖民统治,从地域方面看仅限于原满剌加王朝统辖范围,即使从经济方面看,也不外是想利用满刺加原有的国际商港的地位和基础,再加上他们有“巨炮利兵”保护的“大舶”,继续古老的海洋贸易而已。“佛朗机擅夺天朝受封之夷,据有其地,且驾大舶,操凶器往来交易,争斗杀伤,此南服祸始也。”荷兰人虽有荷属东印度公司坐镇东南亚(在雅加达),但其试图实施垄断贸易的做法以及对中国商人一度采取的敌对态度,却严重地阻碍了中国与马来半岛的贸易往来。另外,尽管在地域上,荷兰殖民主义者除满剌加外,也曾扩张其势力于吉达、霹雳等地,但是,并未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什么大的贡献,相反,由于战争和殖民压迫的影响,却连满刺加原有的商业繁荣都没有维持下去。总之,在葡萄牙与荷兰人殖民统治时期,马来半岛的华人移民,数量上并未大量增加,其性质仍不外以原有商业移民为主。到1786年英国人莱特上校登上槟榔屿时,据说这里至少有3位华人,满剌加毫无疑问是马来半岛华人居住较早、较多的地方,也仅有2161人(1750年)。
1786年至1963年,为英国殖民主义者逐步渗透并全面统治今马来西亚时期。在这一统治的中前期,从总的方面看,马来半岛的政治环境相对较为安定,经济社会发展亦相对较为迅速,更主要的是,她走上了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全面发展之路,而告别了以往海洋贸易独占鳌头的经济局面。这期间,马来亚在继续发展转口贸易、大规模扩大采锡工业的同时,进一步迎来了农业商品化。正是受经济空前增长对劳动力需要陡升的影响,华人南移在此期间一再掀起**,其性质除了商业移民外,亦包括各类资本的拥有者和劳务工人以及其他经济、社会职业人士,但大体上仍不出经济移民范畴,这与华人移民多数为经济所迫而背井离乡的原因亦是一致的,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在后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马来亚华人不关心所在国的政治以及族群的整体利益,而只关心个人发财致富这一重大特征,以致影响到了华人族群在当今马来西亚的地位和权益。
英国人统治的18世纪后期与19世纪,华人移民迅速增加的情况可从下列数字窥得一斑:1842年,槟榔屿和马六甲(满剌加)的华人人口已上升为16595人;1860年、1871年、1881年,槟城州与马六甲的华人人口的连续增长情况分别为46261人、56302人、87095人。至于今西马范畴内,以前的增长情况缺乏统计,现有资料显示:1891年、1901年共有华人人口分别为269902人和419355人。
东马砂拉越和沙巴两州华人移民的情况,在其主要作为经济移民(近代以前和近代早期仍是以商业移民为主)的性质并与当地经济开发建设有关这一点上,与西马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但是,也有许多重要的特殊情况,如砂拉越的早期华人移民中有的并不是直接来自中国,而是从西婆罗洲移入的。18世纪后期,大批华人移民集中到西婆罗洲的Pontianak(坤甸)、Sambas(三发)、Mon-trado(蒙脱拉度)等地,从事黄金开采,他们在这里组织了有名的自治组织——公司。后来由于受荷兰殖民者的挤压和内讧的双重驱使,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有华人转徙至砂拉越的石隆门等地,在这里有的继续开采金矿,有的从事农业垦殖。1841年,英国人James Brooke从文莱苏丹手中取得砂拉越的统治权,此后该“白人家族”为发展... -->>
历史上华人南移,直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马来西亚研究:民族与公民》一书的作者总结道:他们在中国遇到了困境、华南政治不稳定而马来亚稳定、锡和橡胶工业的发展、移民设施(汽船和移民机构)的进步以及华人的勤劳和喜欢游历的性格等均是其南移的原因。《马来西亚华人史》一书在谈到华人“出洋与移民的动因”时,也列举了以下若干方面:特殊的人文地理条件、出征及访问南海促成航海业发达、(华南)农业经济崩溃、营商得利的诱惑与鼓励、政治动乱与国家法制的压力,这是内在动因,此外,还有外在动因:欧洲资本主义者寻求大量劳工、航运工具现代化、采锡业和橡胶业兴起、殖民地政府的劳工政策等。也有学者把近代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人口压力以及各种“天灾”视为原因。
还有学者在国内南洋华侨地区所做相关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在905个调查样本中,出于经济压迫原因移民的为633个,占69.95%;在南洋的关系协助下移民的为176个,占19.45%;另外两个原因是天灾和企图事业的发展,各占3.430%和2.87%。总之,要说华人南移的原因,既有自然灾害方面的,亦有社会压迫和斗争失败方面的;有中国国内的原因,即有学者所谓的“内在逼迫”,亦有来自东南亚等国外方面的外因,即所谓的“外在吸引”;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亦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当然,也有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被绑架或贩卖到马来亚等南洋地区者,如罪恶的“猪仔”贸易就是。就主观方面的原因而言,在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华人特别富于海外冒险精神、特别希望通过海外奋斗以达致发财致富目的的期许心理等因素是绝对不应忽视的,而这些恰是他们身处大陆和海洋双重环境为其培育出来的,而一般不会为内陆中国人所具备,所以,他们之构成当今世界各地华人的主流这一情况,乃是事出有因的。
正如《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所讲:“以16世纪欧洲国家在东南亚势力的扩张为背景,英国于1786年在槟城设立第一个自由港而在此区域扩展,替华人移民至东南亚开了一个新纪元”。对于马来半岛而言,来到这里的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尽管他们同为欧洲殖民主义者的代表,但是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扩张亦是一个渐进(尽管加速度很快)的过程,所以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却是不一样的。葡萄牙人所代表的基本上还是英国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资本主义,因此,他们在马来半岛的殖民统治,从地域方面看仅限于原满剌加王朝统辖范围,即使从经济方面看,也不外是想利用满刺加原有的国际商港的地位和基础,再加上他们有“巨炮利兵”保护的“大舶”,继续古老的海洋贸易而已。“佛朗机擅夺天朝受封之夷,据有其地,且驾大舶,操凶器往来交易,争斗杀伤,此南服祸始也。”荷兰人虽有荷属东印度公司坐镇东南亚(在雅加达),但其试图实施垄断贸易的做法以及对中国商人一度采取的敌对态度,却严重地阻碍了中国与马来半岛的贸易往来。另外,尽管在地域上,荷兰殖民主义者除满剌加外,也曾扩张其势力于吉达、霹雳等地,但是,并未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什么大的贡献,相反,由于战争和殖民压迫的影响,却连满刺加原有的商业繁荣都没有维持下去。总之,在葡萄牙与荷兰人殖民统治时期,马来半岛的华人移民,数量上并未大量增加,其性质仍不外以原有商业移民为主。到1786年英国人莱特上校登上槟榔屿时,据说这里至少有3位华人,满剌加毫无疑问是马来半岛华人居住较早、较多的地方,也仅有2161人(1750年)。
1786年至1963年,为英国殖民主义者逐步渗透并全面统治今马来西亚时期。在这一统治的中前期,从总的方面看,马来半岛的政治环境相对较为安定,经济社会发展亦相对较为迅速,更主要的是,她走上了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全面发展之路,而告别了以往海洋贸易独占鳌头的经济局面。这期间,马来亚在继续发展转口贸易、大规模扩大采锡工业的同时,进一步迎来了农业商品化。正是受经济空前增长对劳动力需要陡升的影响,华人南移在此期间一再掀起**,其性质除了商业移民外,亦包括各类资本的拥有者和劳务工人以及其他经济、社会职业人士,但大体上仍不出经济移民范畴,这与华人移民多数为经济所迫而背井离乡的原因亦是一致的,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在后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马来亚华人不关心所在国的政治以及族群的整体利益,而只关心个人发财致富这一重大特征,以致影响到了华人族群在当今马来西亚的地位和权益。
英国人统治的18世纪后期与19世纪,华人移民迅速增加的情况可从下列数字窥得一斑:1842年,槟榔屿和马六甲(满剌加)的华人人口已上升为16595人;1860年、1871年、1881年,槟城州与马六甲的华人人口的连续增长情况分别为46261人、56302人、87095人。至于今西马范畴内,以前的增长情况缺乏统计,现有资料显示:1891年、1901年共有华人人口分别为269902人和419355人。
东马砂拉越和沙巴两州华人移民的情况,在其主要作为经济移民(近代以前和近代早期仍是以商业移民为主)的性质并与当地经济开发建设有关这一点上,与西马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但是,也有许多重要的特殊情况,如砂拉越的早期华人移民中有的并不是直接来自中国,而是从西婆罗洲移入的。18世纪后期,大批华人移民集中到西婆罗洲的Pontianak(坤甸)、Sambas(三发)、Mon-trado(蒙脱拉度)等地,从事黄金开采,他们在这里组织了有名的自治组织——公司。后来由于受荷兰殖民者的挤压和内讧的双重驱使,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有华人转徙至砂拉越的石隆门等地,在这里有的继续开采金矿,有的从事农业垦殖。1841年,英国人James Brooke从文莱苏丹手中取得砂拉越的统治权,此后该“白人家族”为发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