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大国崛起190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一十二节到达旧金山
“杨先生,杨先生,请问——”
“杨先生,请问——”
“请问——”
一个个围在杨潮身边,拿着本子,笔,高喊着各种问题的记者,脸上露出热切的表情。
国民警卫队可以挡住那些平民百姓,可是挡不住这些无孔不入的记者。
杨潮微笑着不住的点头,就是不回答任何问题。
伊莲娜站在一旁,冷着脸:“一个个问,举手再问,你们美国人连起码的礼貌都不知道吗?”
她客串了杨潮的新闻官,这场面她熟悉,因为每每她也是这群争抢着问问题的没礼貌的人中的一员。
好吧记者们终于平静下来,纷纷举手。
伊莲娜大权在握的架势,随手指了一个人:“你问。”
那人赶紧问道:“请问杨先生,您真的是昨天起航的吗?”
杨潮笑着点头:“我想这不是个问题,全世界都知道。”
记者疑惑:“可是按照时间计算,到现在才不过30个小时,30个小时横渡太平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杨潮还没有回答,伊莲娜就打断他:“先生这是第二个问题,请允许其他记者提问。”
接着她就又指了另一个人,在第一个记者不甘的眼神中第二个记者得意的发问:
“请问杨先生,您的飞艇在30个小时内横渡太平洋,这肯定创造了一个记录。您是有意创造记录的吗?还有您的飞艇跟齐柏林的飞艇有什么不同?能帮我们介绍一下吗。当然我也好奇您为什么能在30个小时内横渡美国,齐柏林先生的飞艇连横渡大西洋都做不到,而相同的时间内,齐柏林先生恐怕只能横渡一下英吉利海峡。”
这个记者很狡猾,利用问问题的机会,一口气问出了三个问题。
伊莲娜在一旁暗自琢磨,是不是该改一改规矩。
杨潮已经开始回答:“首先对于记录我并不清楚,我只是想进行一次环球航行,目的吗当然不是创造什么记录,而是希望开拓国际飞行运输,在这个目的上我跟齐柏林先生是相同的。但我们的飞艇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可以看到,我的飞艇结构跟齐柏林先生的有些区别,流行线更好,飞艇两侧的凹形槽也不是装饰,而是导流槽。狭长的身躯,流线的结构,让我的飞艇最快时速可以达到一百五十公里。”
杨潮的时速引起了一阵惊呼,这可比这世界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快多了,就是美国人刚刚发明的飞机都比不了。
等大家平静下来后杨潮继续道:“当然,这不是我这么短时间内横渡太平洋的原因,因为一百五十公里只是最高时速,巡航的时速往往只有一百二十公里左右。但是很巧合的的是,我们在九千到一万米的高空发现了一个气流层,刚好就是从日本吹到美国的。这个气流层帮助了我们,可以让我们以五百公里以上的速度巡航。我不知道这个气流层是常年流动,还是只是短时间,但是很幸运它帮了我们。”
北半球位于西风带,懂点地理常识的都知道,但是西风带上的气流可不平稳,但是一旦飞到9千到1万1千米的高空,气流就会平稳起来,后世的国际航班就在这个高度飞行。
二战时候日本人就是利用这个气候特性,从日本放飞气球轰炸美国的,日本人的破纸气球甚至都能飞一两百公里的时速,而杨潮的气动性飞艇,把速度提高个两三倍也不是问题。
“至于齐柏林先生,我个人对他充满了尊敬,因为他是飞艇的发明者和飞艇运输的创始人,我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对齐柏林先生的致敬!”
杨潮最后的致敬没有人感兴趣,大家感兴趣的是哪个气流层,这些记者也是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懂地理的竟然也有。但是记者知道,美国军方就未必知道,美国总统就未必知道,而且就算知道,以前也绝对想不到飞艇可以利用这道气流。
第三个记者果然就问道:“如果那道气流层是常年流动的,您认为这是不是说明,对开拓美国和亚洲之间的空中运输有极大的帮助?或者您觉得有没有可能应用到军事领域?”
杨潮道:“当然,一定会有极大的方便。至于军事问题,很抱歉还没有考虑过。”
看到聪明的记着都直接提出军事问题了,杨潮就不多说什么了。
外面的人群越来越多,国民警卫队有些拦不住了。
杨潮看到这种情况,立刻摆摆手:“各位很抱歉,美国的民众太热情了,我想这里已经不适合我们进行访问活动了,大家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到旧金山的酒店中继续聊。”
将现场交给美国警卫队,同时叮嘱飞艇上的船员关上门,等人群冷静下来在开门,然后杨潮在美国人的保护下,坐上了一辆汽车,向旧金山市区开去。
一路上都能看到往郊外方向赶的人群,还有开汽车的,坐马车的,甚至骑马的。
由于杨潮意外的提前到了美国,因此刚才那里并不是聚集了太多的人,记者也只有十来个而已,就这些还只是先期过来探路的,很幸运他们碰上正在降落的飞艇。至于国民警卫队... -->>
第一百一十二节到达旧金山
“杨先生,杨先生,请问——”
“杨先生,请问——”
“请问——”
一个个围在杨潮身边,拿着本子,笔,高喊着各种问题的记者,脸上露出热切的表情。
国民警卫队可以挡住那些平民百姓,可是挡不住这些无孔不入的记者。
杨潮微笑着不住的点头,就是不回答任何问题。
伊莲娜站在一旁,冷着脸:“一个个问,举手再问,你们美国人连起码的礼貌都不知道吗?”
她客串了杨潮的新闻官,这场面她熟悉,因为每每她也是这群争抢着问问题的没礼貌的人中的一员。
好吧记者们终于平静下来,纷纷举手。
伊莲娜大权在握的架势,随手指了一个人:“你问。”
那人赶紧问道:“请问杨先生,您真的是昨天起航的吗?”
杨潮笑着点头:“我想这不是个问题,全世界都知道。”
记者疑惑:“可是按照时间计算,到现在才不过30个小时,30个小时横渡太平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杨潮还没有回答,伊莲娜就打断他:“先生这是第二个问题,请允许其他记者提问。”
接着她就又指了另一个人,在第一个记者不甘的眼神中第二个记者得意的发问:
“请问杨先生,您的飞艇在30个小时内横渡太平洋,这肯定创造了一个记录。您是有意创造记录的吗?还有您的飞艇跟齐柏林的飞艇有什么不同?能帮我们介绍一下吗。当然我也好奇您为什么能在30个小时内横渡美国,齐柏林先生的飞艇连横渡大西洋都做不到,而相同的时间内,齐柏林先生恐怕只能横渡一下英吉利海峡。”
这个记者很狡猾,利用问问题的机会,一口气问出了三个问题。
伊莲娜在一旁暗自琢磨,是不是该改一改规矩。
杨潮已经开始回答:“首先对于记录我并不清楚,我只是想进行一次环球航行,目的吗当然不是创造什么记录,而是希望开拓国际飞行运输,在这个目的上我跟齐柏林先生是相同的。但我们的飞艇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可以看到,我的飞艇结构跟齐柏林先生的有些区别,流行线更好,飞艇两侧的凹形槽也不是装饰,而是导流槽。狭长的身躯,流线的结构,让我的飞艇最快时速可以达到一百五十公里。”
杨潮的时速引起了一阵惊呼,这可比这世界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快多了,就是美国人刚刚发明的飞机都比不了。
等大家平静下来后杨潮继续道:“当然,这不是我这么短时间内横渡太平洋的原因,因为一百五十公里只是最高时速,巡航的时速往往只有一百二十公里左右。但是很巧合的的是,我们在九千到一万米的高空发现了一个气流层,刚好就是从日本吹到美国的。这个气流层帮助了我们,可以让我们以五百公里以上的速度巡航。我不知道这个气流层是常年流动,还是只是短时间,但是很幸运它帮了我们。”
北半球位于西风带,懂点地理常识的都知道,但是西风带上的气流可不平稳,但是一旦飞到9千到1万1千米的高空,气流就会平稳起来,后世的国际航班就在这个高度飞行。
二战时候日本人就是利用这个气候特性,从日本放飞气球轰炸美国的,日本人的破纸气球甚至都能飞一两百公里的时速,而杨潮的气动性飞艇,把速度提高个两三倍也不是问题。
“至于齐柏林先生,我个人对他充满了尊敬,因为他是飞艇的发明者和飞艇运输的创始人,我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对齐柏林先生的致敬!”
杨潮最后的致敬没有人感兴趣,大家感兴趣的是哪个气流层,这些记者也是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懂地理的竟然也有。但是记者知道,美国军方就未必知道,美国总统就未必知道,而且就算知道,以前也绝对想不到飞艇可以利用这道气流。
第三个记者果然就问道:“如果那道气流层是常年流动的,您认为这是不是说明,对开拓美国和亚洲之间的空中运输有极大的帮助?或者您觉得有没有可能应用到军事领域?”
杨潮道:“当然,一定会有极大的方便。至于军事问题,很抱歉还没有考虑过。”
看到聪明的记着都直接提出军事问题了,杨潮就不多说什么了。
外面的人群越来越多,国民警卫队有些拦不住了。
杨潮看到这种情况,立刻摆摆手:“各位很抱歉,美国的民众太热情了,我想这里已经不适合我们进行访问活动了,大家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到旧金山的酒店中继续聊。”
将现场交给美国警卫队,同时叮嘱飞艇上的船员关上门,等人群冷静下来在开门,然后杨潮在美国人的保护下,坐上了一辆汽车,向旧金山市区开去。
一路上都能看到往郊外方向赶的人群,还有开汽车的,坐马车的,甚至骑马的。
由于杨潮意外的提前到了美国,因此刚才那里并不是聚集了太多的人,记者也只有十来个而已,就这些还只是先期过来探路的,很幸运他们碰上正在降落的飞艇。至于国民警卫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