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仿佛还留在口中,唇齿留香,忍不住地回忆起那一天大快朵颐的场面。
“爸爸,您说方言写的‘葱烧海参’、‘北京烤鸭’、‘鱼香肉丝’这些,是不是比《少林寺》里的‘田鸡粥’、‘烤狗肉’,更好吃啊?”
小高抿了抿嘴。
“明知故问。”
高义斜睨了一眼。
“这里面我最想吃的就是那道九转大肠,保留了大肠的原汁原味,嘶,一定很好吃。”
小高又不争气地流下口水,馋死我了!
好巧不巧,正值中午,石库门的灶披间里,几户人家挤在一起炒菜做饭,锅碗瓢盆的响声,能传遍整个弄堂,菜香也弥漫开来。
飘在过道里,也乘着风钻进人的鼻子里。
简直是身临其境一般,高义越看《舌尖上的中国》,肚子越是“咕咕”地叫个不停。
“还说我不争气呢,您不也一样。”
小高撇了撇嘴,就听高义板着脸说,“你刚刚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1
“爸,我说、我说什么时候开饭啊?”
“吃饭啦,吃饭啦1
伴随着妻子的喊声,高义父子立马来到餐桌,明明桌上的午饭跟往常一样,但他们却忽然觉得是清汤寡水,有一种难以下咽的感觉。
“妈,你这菜怎么没有发光啊?”
小高边分碗筷,边问。
妻子瞪了眼:“菜发光,那还能吃吗1
“能吃能吃,上面都写了,真正的美食在食客的眼里,是能散发出万丈光辉。”
小高举着《燕京文学》,语气认真:“也没有锅气,妈,这样的菜是没有灵魂的。”
“是啊,锅气是一道菜的灵魂。”
高义俨然一副美食家的作派。
“什么乱七八糟的,赶紧给我吃1
妻子拿起筷子,拍在桌上。
高义和小高缩了缩头,乖乖照做。
小高对着萝卜汤,像法师施法一样,嘴里不停念叨:“这个是鸭血汤,这个是鸭血汤。”
然后,对着热气腾腾的米饭喊,这个是“蛋炒饭”,又对着鱼喊,“这个是鲤鱼焙面”。
自我催眠了一会,小高咬了一口,直接破功,哭丧着脸,“这个不是蛋炒饭。”
“你神神叨叨什么呢?”
妻子皱眉,以为儿子脑子出问题了。
直到高义把前因后果说了个大概,她才明白儿子是中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毒,把手一伸,“有你们说得那么神嘛!拿给我看看1
高义把杂志双手奉上,“老布啊,这方老师写的‘拌萝卜丝’,‘烧小萝卜’,我看着就蛮好吃的,晚上我们就吃这个好伐?”
“萝卜?”
妻子低头一看,视线不自觉地被一句话深深吸引。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王硕看到这里,把杂志砸在桌上,“方老师写得好啊1
“可不是嘛,而且发表的时候也好,正好就在咱们要开烤鸭店的档口1
叶晶搓了搓手,兴奋不已。
王硕沾沾自喜,“瞧见了嘛,哥们出这个烤鸭店的主意,是不是很明智?”
叶晶竖起大拇指:“因为方老师的文章,全聚德那儿真的是满座,根本抢不到位子。”
“这哪儿成啊,咱们的烤鸭店也赶紧开起来。”
王硕笑道,“方老师给的这泼天富贵,必须得有我们一份1
不单单是全聚德,但凡是散文上提及的饭庄、餐馆,这些天统统生意火爆,远超平常。
在《少林寺》掀起全国武术狂潮的时候,《舌尖上的中国》也在大江南北扬起美食的热潮。
本来华夏自古便是“民以食为天”,美食对老百姓的诱惑是刻在骨子里。
何况这年头,许多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对“吃饱”有一种天然的追求,对“吃好”更是一种说不出的向往。
《舌尖上的中国》渐渐地变成了精神食粮,不少人甚至在啃着窝窝头,喝着玉米粥的时候,都会就着方言这些散文下饭,满脑子想象着文里的美食,望梅止渴。
也有的人家,干脆就把《舌尖上的中国》当成了菜谱。
按照方言写的配方和步骤,变着花样地给家里做出干贝烧白菜、塞馅回锅油条……
特别是萝卜,因为这会儿正是白萝卜大量上市的季节,水灵灵的萝卜清爽可口,口感嫩脆,而且能补气,堪称“小人参”。
方言特意多写了几种吃法,一不小心,就带动了全国萝卜的销量。
供销社、菜市场的萝卜被硬生生地抢光,以致于供不应求、萝卜告急。
甚至有的地方领导被惊动,紧急开会,协调各方,调拨萝卜,满足人民群众的的需求。
这下子可真的是萝卜开会!
为了萝卜而开会!
(本章完)
仿佛还留在口中,唇齿留香,忍不住地回忆起那一天大快朵颐的场面。
“爸爸,您说方言写的‘葱烧海参’、‘北京烤鸭’、‘鱼香肉丝’这些,是不是比《少林寺》里的‘田鸡粥’、‘烤狗肉’,更好吃啊?”
小高抿了抿嘴。
“明知故问。”
高义斜睨了一眼。
“这里面我最想吃的就是那道九转大肠,保留了大肠的原汁原味,嘶,一定很好吃。”
小高又不争气地流下口水,馋死我了!
好巧不巧,正值中午,石库门的灶披间里,几户人家挤在一起炒菜做饭,锅碗瓢盆的响声,能传遍整个弄堂,菜香也弥漫开来。
飘在过道里,也乘着风钻进人的鼻子里。
简直是身临其境一般,高义越看《舌尖上的中国》,肚子越是“咕咕”地叫个不停。
“还说我不争气呢,您不也一样。”
小高撇了撇嘴,就听高义板着脸说,“你刚刚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1
“爸,我说、我说什么时候开饭啊?”
“吃饭啦,吃饭啦1
伴随着妻子的喊声,高义父子立马来到餐桌,明明桌上的午饭跟往常一样,但他们却忽然觉得是清汤寡水,有一种难以下咽的感觉。
“妈,你这菜怎么没有发光啊?”
小高边分碗筷,边问。
妻子瞪了眼:“菜发光,那还能吃吗1
“能吃能吃,上面都写了,真正的美食在食客的眼里,是能散发出万丈光辉。”
小高举着《燕京文学》,语气认真:“也没有锅气,妈,这样的菜是没有灵魂的。”
“是啊,锅气是一道菜的灵魂。”
高义俨然一副美食家的作派。
“什么乱七八糟的,赶紧给我吃1
妻子拿起筷子,拍在桌上。
高义和小高缩了缩头,乖乖照做。
小高对着萝卜汤,像法师施法一样,嘴里不停念叨:“这个是鸭血汤,这个是鸭血汤。”
然后,对着热气腾腾的米饭喊,这个是“蛋炒饭”,又对着鱼喊,“这个是鲤鱼焙面”。
自我催眠了一会,小高咬了一口,直接破功,哭丧着脸,“这个不是蛋炒饭。”
“你神神叨叨什么呢?”
妻子皱眉,以为儿子脑子出问题了。
直到高义把前因后果说了个大概,她才明白儿子是中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毒,把手一伸,“有你们说得那么神嘛!拿给我看看1
高义把杂志双手奉上,“老布啊,这方老师写的‘拌萝卜丝’,‘烧小萝卜’,我看着就蛮好吃的,晚上我们就吃这个好伐?”
“萝卜?”
妻子低头一看,视线不自觉地被一句话深深吸引。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王硕看到这里,把杂志砸在桌上,“方老师写得好啊1
“可不是嘛,而且发表的时候也好,正好就在咱们要开烤鸭店的档口1
叶晶搓了搓手,兴奋不已。
王硕沾沾自喜,“瞧见了嘛,哥们出这个烤鸭店的主意,是不是很明智?”
叶晶竖起大拇指:“因为方老师的文章,全聚德那儿真的是满座,根本抢不到位子。”
“这哪儿成啊,咱们的烤鸭店也赶紧开起来。”
王硕笑道,“方老师给的这泼天富贵,必须得有我们一份1
不单单是全聚德,但凡是散文上提及的饭庄、餐馆,这些天统统生意火爆,远超平常。
在《少林寺》掀起全国武术狂潮的时候,《舌尖上的中国》也在大江南北扬起美食的热潮。
本来华夏自古便是“民以食为天”,美食对老百姓的诱惑是刻在骨子里。
何况这年头,许多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对“吃饱”有一种天然的追求,对“吃好”更是一种说不出的向往。
《舌尖上的中国》渐渐地变成了精神食粮,不少人甚至在啃着窝窝头,喝着玉米粥的时候,都会就着方言这些散文下饭,满脑子想象着文里的美食,望梅止渴。
也有的人家,干脆就把《舌尖上的中国》当成了菜谱。
按照方言写的配方和步骤,变着花样地给家里做出干贝烧白菜、塞馅回锅油条……
特别是萝卜,因为这会儿正是白萝卜大量上市的季节,水灵灵的萝卜清爽可口,口感嫩脆,而且能补气,堪称“小人参”。
方言特意多写了几种吃法,一不小心,就带动了全国萝卜的销量。
供销社、菜市场的萝卜被硬生生地抢光,以致于供不应求、萝卜告急。
甚至有的地方领导被惊动,紧急开会,协调各方,调拨萝卜,满足人民群众的的需求。
这下子可真的是萝卜开会!
为了萝卜而开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