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台阶,接受高澄的议和提案。
议和是大事,形式上还是要跟大臣们商量一下。于是萧衍召集群臣,咨询他们的意见。
萧衍本人的倾向性已经很明显地表露了出来,所以朱异毫无悬念地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两国和解,认为这样可以让百姓休养生息,对国家有好处。
御史中丞张绾等人也随声附和支持议和。
但司农卿傅岐觉得不对劲,他对萧衍道:
“我觉得高澄此举背后有大大的阴谋。他之所以安排贞阳侯派使者过来,目的就是敲山震虎,让侯景产生猜疑。侯景是当世枭雄,如果他发现情况有异常,搞不好就会图谋叛乱,祸乱我朝。高澄这明显是一出离间计,如果皇上您这么简单就同意议和,那岂不就上了他的当了?”
萧衍觉得傅岐有点儿小题大做。侯景就算曾经很厉害,现在也是丧家之犬、漏网之鱼的状态,能保住命就不错了,那还有能力叛乱?退一万步说,就算他想叛乱,凭啥?就凭他手下那八百来人?这不是开国际玩笑么?
经过北伐失败的打击,萧衍那个统一天下的梦想早就被扔到了九霄云外。他现在只想重新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再也不想用兵打仗了。
于是他没有理会傅岐的建议,当即给萧渊明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接受高澄的议和建议,让萧渊明把他的意见转达给高澄。
夏侯僧辩没敢耽搁,拿到萧衍的回信之后马上起身赶回晋阳。
没想到他途经寿阳的时候,被侯景给抓起来了。
侯景这段时间心里有鬼,派了不少人去四处打探情报。当他得知晋阳那边有人过来跟萧衍接洽之后,料到其中必有蹊跷,于是提前设好埋伏,等夏侯僧辩路过的时候,直接把他逮了起来。
夏侯僧辩只是个小小的办事员,哪里扛得住侯景的拷问,被吓唬了几下就把前因后果老老实实全招了。
侯景一看要坏事,如果萧衍跟高澄就这样和好了,那我不就尴尬了么?
于是侯景赶紧让王伟动笔给萧衍写了一封奏章,劝萧衍改变主意。
奏章开篇就把高家痛骂一顿,说高澄现在肆虐北土,天怒人怨,前段时间只是侥幸击败了南梁的北伐大军而已,而现在他之所以要急着求和,是因为东魏正受到西魏和柔然的夹击,无力自保,只能暂时向皇上您低头。所谓“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现在正是铲除高澄的最好时机,希望皇上千万不要错过。北魏当年在最强大的时候,依然在钟离之战中被皇上您打得落花流水,现在的东魏跟当年的北魏完全没法比,您岂能在这个时候委屈求和?我知道高澄对我投奔到您这边非常嫉恨,议和的一个目的就是要置我于死地。如果我的死能对国家有益,我侯景万死不辞,但只怕千百年后,在史册上留下陛下您的污点。
王伟的文学水平不亚于北地三才,奏章写得文采飞扬。侯景对内容很满意,唯一担心的是奏章被朱异卡住,到不了萧衍手里,于是他又咬牙拿出了三百两黄金去打点朱异。
外来书信奏章能不能被萧衍看到,完全由朱异说了算。按说三百两黄金也不算少了,但朱异看过奏章的内容之后,还是决定把奏章扣下。
毕竟皇上已经决定议和,自己也表示赞同,此时不适合横生枝节。
最气人的是,朱异颇为不厚道,他没有帮侯景办事也就罢了,到手的黄金也没有退回去。
侯景等了好多天都没有等到萧衍的回信,知道有问题,于是又给萧衍写了第二封奏章,表示自己跟高澄之间有深仇大恨,如果南梁跟东魏和好的话,自己就没地方可去了,他申请领兵去再次讨伐东魏,显示天朝的皇威。
这封奏章朱异没有隐匿,送到了萧衍手里。
萧衍有点儿烦,心说侯景这小子明显是不信任我么。他回信到:
“我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不可能你打了胜仗就接纳你,打了败仗就抛弃你。现在的情况是高澄主动派遣使者来求和,我也不太想打仗了,仅此而已。至于该进还是该退,国家有正常的制度,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不用费心去考虑这些事情。”
侯景见被怼了回来,还是不甘心,又给萧衍写了第三封奏章:
“不瞒您说,我现在已经准备好了部队和粮草,战马武器也已经齐备,很快就能平定北方,现在就是因为怕师出无名,才打算奉您为主的。如果您真的忍心抛弃我去跟高澄议和,恐怕我最终还是会死在高澄手里。”
这封奏章写其实得有些自相矛盾。前半段有些威胁萧衍的口吻,而后半段又有些装可怜的意味,这很可能是侯景瞎指挥造成的。
萧衍见到奏章之后,真的有些不耐烦了,这次他回信的语气颇为不客气:
“拜托,我可是堂堂皇帝,岂有说话不算数的道理?该懂的道理你应该都懂,以后请不要再写这样的信来烦我了好吧?”
萧衍越拍胸脯说自己不会出卖侯景,侯景心里越没底。他想来想去,决定诈一诈萧衍,看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心话。
侯景很擅长一些坑蒙拐骗的小伎俩,他假造了一封从邺城发过来的信,派一个假使者送到建康。信中以东魏政府的名义,要求用侯景来换萧渊明回国。
萧衍见信之后,完全没看出破绽。
其实如果交换的是别人,萧衍也未必动心,但对方给的价码可是他的大侄子萧渊明,他就不得不掂量一下了。
掂量的结果,就是他竟然真的打算违背对侯景的承诺,同意东魏的交换请求。
傅岐觉得不合适,他对萧衍道:“咱们已经答应收留侯景,现在又偷偷把他给卖了,这好像有点儿伤人品吧?况且侯景乃百战之余,岂能束手就擒?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有大麻烦。”
朱异依旧坚决支持萧衍,他反驳傅岐道:“侯景现在是逃亡之人,皇上派个使者过去就把他抓了,有啥可怕的?”
萧衍也觉得傅岐总是瞎担心一些没可能的事情,所以也不再理他。他直接给所谓的东魏使者写了封回信,承诺只要萧渊明白天回来,他当天晚上就把侯景给东魏送过去。
这封回信毫无悬念地落到了侯景手里。
侯景见信之后气得要死,他拿着信对左右道:“我特么早就知道萧衍这个老家伙是个薄情寡义之人,果然不出所料!”
东魏回不去,西魏不要他,现在仅有的南梁也不再安全了。面对着危险的局面,侯景不得不作出新的抉择。
而他的这次抉择,即将影响到江南数百万人口的命运,甚至间接改变了中华大地的历史进程。
台阶,接受高澄的议和提案。
议和是大事,形式上还是要跟大臣们商量一下。于是萧衍召集群臣,咨询他们的意见。
萧衍本人的倾向性已经很明显地表露了出来,所以朱异毫无悬念地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两国和解,认为这样可以让百姓休养生息,对国家有好处。
御史中丞张绾等人也随声附和支持议和。
但司农卿傅岐觉得不对劲,他对萧衍道:
“我觉得高澄此举背后有大大的阴谋。他之所以安排贞阳侯派使者过来,目的就是敲山震虎,让侯景产生猜疑。侯景是当世枭雄,如果他发现情况有异常,搞不好就会图谋叛乱,祸乱我朝。高澄这明显是一出离间计,如果皇上您这么简单就同意议和,那岂不就上了他的当了?”
萧衍觉得傅岐有点儿小题大做。侯景就算曾经很厉害,现在也是丧家之犬、漏网之鱼的状态,能保住命就不错了,那还有能力叛乱?退一万步说,就算他想叛乱,凭啥?就凭他手下那八百来人?这不是开国际玩笑么?
经过北伐失败的打击,萧衍那个统一天下的梦想早就被扔到了九霄云外。他现在只想重新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再也不想用兵打仗了。
于是他没有理会傅岐的建议,当即给萧渊明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接受高澄的议和建议,让萧渊明把他的意见转达给高澄。
夏侯僧辩没敢耽搁,拿到萧衍的回信之后马上起身赶回晋阳。
没想到他途经寿阳的时候,被侯景给抓起来了。
侯景这段时间心里有鬼,派了不少人去四处打探情报。当他得知晋阳那边有人过来跟萧衍接洽之后,料到其中必有蹊跷,于是提前设好埋伏,等夏侯僧辩路过的时候,直接把他逮了起来。
夏侯僧辩只是个小小的办事员,哪里扛得住侯景的拷问,被吓唬了几下就把前因后果老老实实全招了。
侯景一看要坏事,如果萧衍跟高澄就这样和好了,那我不就尴尬了么?
于是侯景赶紧让王伟动笔给萧衍写了一封奏章,劝萧衍改变主意。
奏章开篇就把高家痛骂一顿,说高澄现在肆虐北土,天怒人怨,前段时间只是侥幸击败了南梁的北伐大军而已,而现在他之所以要急着求和,是因为东魏正受到西魏和柔然的夹击,无力自保,只能暂时向皇上您低头。所谓“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现在正是铲除高澄的最好时机,希望皇上千万不要错过。北魏当年在最强大的时候,依然在钟离之战中被皇上您打得落花流水,现在的东魏跟当年的北魏完全没法比,您岂能在这个时候委屈求和?我知道高澄对我投奔到您这边非常嫉恨,议和的一个目的就是要置我于死地。如果我的死能对国家有益,我侯景万死不辞,但只怕千百年后,在史册上留下陛下您的污点。
王伟的文学水平不亚于北地三才,奏章写得文采飞扬。侯景对内容很满意,唯一担心的是奏章被朱异卡住,到不了萧衍手里,于是他又咬牙拿出了三百两黄金去打点朱异。
外来书信奏章能不能被萧衍看到,完全由朱异说了算。按说三百两黄金也不算少了,但朱异看过奏章的内容之后,还是决定把奏章扣下。
毕竟皇上已经决定议和,自己也表示赞同,此时不适合横生枝节。
最气人的是,朱异颇为不厚道,他没有帮侯景办事也就罢了,到手的黄金也没有退回去。
侯景等了好多天都没有等到萧衍的回信,知道有问题,于是又给萧衍写了第二封奏章,表示自己跟高澄之间有深仇大恨,如果南梁跟东魏和好的话,自己就没地方可去了,他申请领兵去再次讨伐东魏,显示天朝的皇威。
这封奏章朱异没有隐匿,送到了萧衍手里。
萧衍有点儿烦,心说侯景这小子明显是不信任我么。他回信到:
“我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不可能你打了胜仗就接纳你,打了败仗就抛弃你。现在的情况是高澄主动派遣使者来求和,我也不太想打仗了,仅此而已。至于该进还是该退,国家有正常的制度,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不用费心去考虑这些事情。”
侯景见被怼了回来,还是不甘心,又给萧衍写了第三封奏章:
“不瞒您说,我现在已经准备好了部队和粮草,战马武器也已经齐备,很快就能平定北方,现在就是因为怕师出无名,才打算奉您为主的。如果您真的忍心抛弃我去跟高澄议和,恐怕我最终还是会死在高澄手里。”
这封奏章写其实得有些自相矛盾。前半段有些威胁萧衍的口吻,而后半段又有些装可怜的意味,这很可能是侯景瞎指挥造成的。
萧衍见到奏章之后,真的有些不耐烦了,这次他回信的语气颇为不客气:
“拜托,我可是堂堂皇帝,岂有说话不算数的道理?该懂的道理你应该都懂,以后请不要再写这样的信来烦我了好吧?”
萧衍越拍胸脯说自己不会出卖侯景,侯景心里越没底。他想来想去,决定诈一诈萧衍,看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心话。
侯景很擅长一些坑蒙拐骗的小伎俩,他假造了一封从邺城发过来的信,派一个假使者送到建康。信中以东魏政府的名义,要求用侯景来换萧渊明回国。
萧衍见信之后,完全没看出破绽。
其实如果交换的是别人,萧衍也未必动心,但对方给的价码可是他的大侄子萧渊明,他就不得不掂量一下了。
掂量的结果,就是他竟然真的打算违背对侯景的承诺,同意东魏的交换请求。
傅岐觉得不合适,他对萧衍道:“咱们已经答应收留侯景,现在又偷偷把他给卖了,这好像有点儿伤人品吧?况且侯景乃百战之余,岂能束手就擒?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有大麻烦。”
朱异依旧坚决支持萧衍,他反驳傅岐道:“侯景现在是逃亡之人,皇上派个使者过去就把他抓了,有啥可怕的?”
萧衍也觉得傅岐总是瞎担心一些没可能的事情,所以也不再理他。他直接给所谓的东魏使者写了封回信,承诺只要萧渊明白天回来,他当天晚上就把侯景给东魏送过去。
这封回信毫无悬念地落到了侯景手里。
侯景见信之后气得要死,他拿着信对左右道:“我特么早就知道萧衍这个老家伙是个薄情寡义之人,果然不出所料!”
东魏回不去,西魏不要他,现在仅有的南梁也不再安全了。面对着危险的局面,侯景不得不作出新的抉择。
而他的这次抉择,即将影响到江南数百万人口的命运,甚至间接改变了中华大地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