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既然只是一个孤女, 曹节当然不会自曹府出嫁, 自然也没能在出嫁之时,得到家人的祝福。
没有嫁妆, 没有送行, 她只孤身一个人进入到了这一个颇有些破败的帝都之中。
只是幸好, 当时小皇帝迁都不过一年, 后宫也比较简单, 小皇帝也没有侍妾,他们夫妻一双人,但也算安静。
曹节不觉得委屈,却有别人替她委屈,她的养母丁夫人表示:虽然我能理解你们男人之间呢各种不得已。但是你们的不得已,最终所牺牲的,只有我女儿一个人。难道就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了吗?又或者, 我的女儿, 只能嫁给小皇帝了吗?
她的女儿, 若是嫁给任何一个男人,都不会受到欺负, 就算有了欺负, 曹家的儿郎们也能为她出气, 如果她以堂堂正正的身份, 嫁给小皇帝,那么就算受了委屈,曹家的郎君们, 也能,为她抱不平,但偏偏,他是一孤女的身份嫁出。
甚至,曹家的家谱里面,都被删去了曹节的存在。
为了避嫌,丁夫人以后只能在正常的宗妇之交的时候,才能有正当的理由,见到曹节,她们甚至不能私底下往来,这算是个怎么回事哟?
曹操,对于这件事情,毋庸置疑的也是极其的不满。但是女儿就像秤砣定了心一样,小皇帝看着也是一片真心,他又能怎么办呢?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小皇帝,只能怪老天爷的姻缘牵错了线吧。
他试图安抚夫人,但是火冒三丈的丁夫人在家中就和爆竹一样,哪哪都能炸,如此,曹操不得不暂宿军营之中避开风头。
这位汉康帝的皇后身份,在后世的史学家记录中也是一个谜团。但是这位皇后,在历史上的评价极高。首先,她成为了汉康帝唯一的妻子,并且出身民间,身体健康的她,为康帝生下了三儿两女,且子女皆被教养成才。
而除了这些之外,她以皇后的身份,倡导节俭朴素,上行下效,自她之始,压住了汉朝渐渐升起的奢靡之色。并且带头织布,也常常鼓励官员们的妇人出门走走,多接触民生,她们的丈夫多业务繁忙无暇出门,夫妻本为一体,妻子的眼睛也可以是丈夫的眼睛。
如此种种使得诸多曾经瞧不起她出生的世家子,也对她有了些许敬重。
兴平十一年。
这一年冬,落雪成灾。
诸多民房被积雪压垮,幸而朝廷之前早已有准备,援救及时,才将死亡人数控制在了一个可控范围之内。
但是不幸的是,因为这一年冬天过于寒冷,使得北边的游牧民族储粮不足,等到春天,天气尚未来得及转暖,北方民族便大肆南下劫掠。
这一行为,使得当时的大汉极为愤怒,当即就有将领向陛下请战,要求出兵讨伐。
请战的人有很多,但小皇帝,只有拒绝了他们。
因为闲不住的曹孟德在他们之前就已经来排队了。
这一次,北方游牧南下,并不是个例,雪灾在前一年秋天就有了预兆,这一年的秋天格外寒冷,游牧民族自然也有识得天气的,知道这一年冬天不好过,刚刚秋收,他们就立刻小股南下,侵扰边境,只不过,因为北方的守军兵械的优势使得其无功而返。
当时顾忌着秋收,汉时并未发出大军讨伐,但就在那个时候,曹操就已经上书刘协,要求他允许自己来年开春时候,北攻乌桓。
当时在小皇帝祭天仪式之后,已经过去了足以让汉室百姓休养生息的五年,在中、东部分大幅度受灾的时候,南部、西南、和西北部分地区在水利设施的普及之下,产量颇丰,竟然,能够喂饱了当地人的程度上还有富余可以出售给中南部分的几个洲。
这让几个难得不要救助的州郡们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得就要翘尾巴,但是刚刚翘起来的尾巴毛立刻就被几个大佬连翻拔毛。
最后已经秃了的毛尾巴被人丢了回去,可谓用完就丢,十分无情。
大佬们连翻拔毛最后惊动了小皇帝,小皇帝惊喜于以往荒凉之地的丰产,但是也苦恼于更广大区域的少产,恰巧这时候北方游牧又来找事。
连续几年国家太平,今年勉强也算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小皇帝藏在袍袖里头的手指不由自主得捏了捏。
要不……打一个?
他对上了几双闪着亮光的臣子眼睛,他们无声的回应:让我们为正义而战吧。
刘协干咳一声,下令讨伐乌桓……至于主将。
他偏开了视线,说出了让下头那些人咬牙切齿的名字“曹孟德。”
这场战争前前后后持续了近两年,因为曹孟德不仅仅掐灭了不太老实的乌桓,然后和高句丽的小伙伴们打了个招呼,吩咐了声你们要乖乖的呀。
接着就顺便在广袤的草原上迷路了,这一迷路他就撞到了正在追杀商队的匈奴人,正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于是大军轰隆隆就挪过去了。
接着他们好不容易将这些不合法的匈奴人绳之以法,又遇到了浪的飞起的鲜卑族,探头观望。
曹操:“……你瞅啥?”
默默将染血的刀藏在背后的鲜卑族“瞅你……咋地?”
曹操:“呵呵。年轻人……”
很多年前,小皇帝曾经说过,他要努力让心爱的曹爱卿能够在打仗的时候也吃饱饭,不要落到吃蝗虫的地步,曹军此番出军动用的自然不是自己的军力,同时出军的还有镇守边疆却被人三番两次打进来的幽州军。
可以说这一支大军的辎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但是小皇帝其实早就暗戳戳藏好了粮草,驴骡和罗驴的服役也解放了一些马匹的畜力压力,加上调度有方,倒也稳住了忽然浪起来的汉军后方。
一旦发现后勤稳妥,终于能够被放出来的兵士们立刻对着边境的敌人们露出了獠牙。
早就看你们丫的不爽了。
今年来了吧?去年也来了吧?前年也来了吧?
来而不往非礼也,为了给你们展示一下我大汉的礼,我们今年过去了哈。
这一支在大草原上各种“迷路”的军队足足晃悠了一年,晃到了小皇帝每天晚上都在一遍遍点存粮看着哪儿还能拨动,晃到了各位朝臣面色发黑等着曹孟德一回来哪怕被打击报复也要就参他一本,晃到整个大汉王朝已经在咬牙硬撑供给粮草的程度,终于慢悠悠得回来了。
一脸餍足的曹孟德于群臣之中臣上了若干文书,有抓获了多少匈奴俘虏的,有鲜卑愿意将一小块草场以优惠价格租借给我们的。
一个比一个重量级,但是重中之重,还是高句丽和乌桓被并入大汉地图的事。
群臣一脸懵逼,在脑子里面回想了一下高句丽的位置,十万分的不解为什么曹军会和高句丽发生不和谐关系,至于高句丽并入……对于大家来说反而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地方一直都挺让人糟心的,怎么说呢,地方穷,人还闹腾,不过弹丸之地,去打吧,总有点亏,放着不管吧,又觉得烦心,这块地方一直属于东汉的领土范围,那儿的人身份证写的也是汉,但是自打东汉开始走下坡路,就经常侵扰辽东,一旦发觉辽东那边想要扭头了又立马认怂。
贼烦。
但是那地方就算打下来也没人愿意去,打完了还得让原住民呆在那儿,也就是给他们换个姓而已,鸡肋,特别的鸡肋。
对于曹操来说,那就是一段让他回想起来都火大的事了,曹操是去打乌桓的,本来和高句丽没什么关系,打完了乌桓曹操挺开心的,就顺便在那儿停了一段时间,毕竟那时候天气凉了,他们错过了最好的南下时间,人倒是还行,就是怕马匹给冻坏了。
……以上都是官方说法,实际就是曹操在外头玩的开心,段时间内不想回去了。而且他也准备锻炼锻炼帐下兵士在北地作战的技巧,雪一下天凉要怎么取暖,怎么辨别方向,这些都是珍贵的知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到了。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高句丽想的什么,就乘着曹军还在那待着的时候突然跨过了边境线。当双方面对面的时候,高句丽的兵士也惊呆了,曹军的反应非常快,在意识到敌袭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整队完毕,就等鸣鼓就可出战。
高句丽的兵士就这么被收了一波人头。
曹操就很生气了,因为他刚到这儿的时候就派人去高句丽和人说过,不要担心我们是来教训不听话的乌桓人的,你们乖乖的就好,听话就不打你哦。
高句丽也很实诚得传话说:好的,我们会乖哒。
尔等……就是这么乖的?
抓住人一审答案就揭晓了,人高句丽可聪明,他们一方面想着曹军现在一准已经南下回去了,毕竟大军在外头伤粮草啊。
况且乌桓都败了,汉军留着也没意思。
再考虑到乌桓败了……但是汉军一般都比较要面子,一般都是把人清掉,东西都是留着的,他们可以把乌桓留下来的东西带走。
如果乌桓没留东西,那就抢一把汉军的,到时候把场地收拾干净,再做一点痕迹,汉人肯定以为就是乌桓逃出去的人来复仇,和高句丽有什么关系?
而且按照汉室的习惯,等他们扫平了乌桓肯定要安抚一下边上的属国,到时候高句丽还能拿到一笔压岁钱。到时候东西拿了,锅也没有,岂不是美滋滋??
哇,越想越觉得一本万利。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高句丽国的名字被从地图上彻底划掉。
当地被并入了辽东郡。
曹操的人证物证俱在,而且他也的确没有必要拿一个高句丽充军功,大家对这一点也是心里清楚。
这一功之后,曹操正式位列三公之一,对于被调入洛阳,曹操也没什么大意见,兖州那儿交给了曹家的一个郎君,豫州刺史倒是转给了一个生面孔,对此,曹操都没什么反对的意思,兖州是他的大本营,豫州又是他老家所在,此举表面上削了他的权,实际上也就是雨声大了点,实则不痛不痒。
而且此次升迁也是他出行前和小皇帝说好的。
没办法,他转年就要五十岁咯,继续带兵的确有些吃力,干脆来折腾折腾小年轻人吧。
曹孟德这一折腾就又折腾了五年。
所在岗位将不再是终身制,左迁还是右迁均有考核为据,每年一次小考,三年一次大考。
同时,考核范围包括三公。三公的成绩有帝皇和彼此打分,九卿的成绩由三公和实际成绩综合评定,下层的吏官们自行填写表格,成绩分为自评、□□、领导打分,考核方面不仅仅是才学,还包括是否每天准时上班,和同事间的关系、有无创新、是否和领导之间互相配合、是否清正廉洁、觉得自己有没有比前一年进步等等评分条。
满分为九分,最低为一分,要对自己做出最客观的评价哟~
第一年的评分简直弄的人鸡飞狗跳。尤其是清正廉洁这一条……
这这这!这太过分了!大家都是同僚,能不能友好一点?
而且还有什么六十五岁强制退休,曹孟德你疯了吗?你忘了你几岁了?如今三公就你最年长!你这是挖坑给自己跳啊!
曹孟德嘴里叼着梅子片,表情可得意得对着这帮子指着他骂的老爷子嘲讽道“我曹某可不想年纪大了被人说一句老糊涂,还给评个低分啊。”
当场有个老爷子捂着心口后退几步靠在了柱子上失去了战斗力,同为三公的刘备眼见着曹操连翻开嘲讽,一连又戳中几个老爷子,默默移开了视线,笑得很佛系。
这第一年的评分制大家的成绩都不太高,包括曹孟德也不高,因为曹孟德非常耿直得给了自己清正廉洁一分,并且名言我们家有人做生意呢,也一定有人打着我的名号在外头干事,虽然我没抓到是谁,但是我先给自己一个一分,免得有人说我不客观咯!
他如此举动,倒是让另外二公笑着摇头,将自己的自评分数也稍稍减了一些,但是无论如何,他们位列三公,总体成绩都低不到哪儿去,下头那些中下层的就惨了,尤其是□□环节,评分表互传,谁也不知道平了谁的,数字都是画正字的,楞谁也辨别不出谁的笔迹,可以说是明着来的匿名制,刚刚指责曹操的一老者就是,有人给了他全部最低分之外还在他的卷子上写了个“老糊涂”,评分表最后都是要交上去的,这位老者自然是出名了。
他的确是不好,捧高踩低,用鼻子看人,用脚干事,还喜欢打压新人,只不过因为资历高,又是灵帝朝就杵在那儿的,旁人也拿他没办法。
直到这次评分,结果出来之后就有人来了解情况,最后这位就默默得被移到了一个闲职,下头也没有新人给他管着了,就怕哪儿的人才又被他磋磨了。
现如今的汉室朝廷大部分的基层官员都出自兖州学校,中层官员有近五分之二是兖州、豫州官僚系统升上来的,为此,没少有人弹劾曹孟德,偏偏让人奈何他不得的就是,这些人还真不是他提拔的,甚至都是不是他这一系人提拔的。
没办法,人才吗,哪哪都会发光。
曹操治下出人才,而且这些人才都非常的佩服曹孟德,简直就是全天然的曹党,这已经成了一个公认的秘密。
这就让人有些不愉快了,但是大家又说不了什么,曹操为官这些年,除了早期荐过几个武将,后期愣是一个人都不举荐,这些人全是自己拼上来的,有根基有资历,就像一股子跳动着的泉水一样汇入了平静无波的汉室朝堂中。
要说曹孟德所处的位置,更像是站在岸上,在小泉流要被凝水拖下去之前拨弄一下的弄潮人,直教人恨得牙痒痒。你说就要将这些小子骗下水了,偏偏曹孟德前不提点,后不提点,非要就差最后临门一脚了去说话,有你这么干事的吗?还有没有良心了?
差点就被骗的小崽子们吃过瘪之后,那眼睛叫瞪得像铜铃,警觉得要死,一时半刻都没法子让人掉坑里。
这就让人很不愉快了。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渐渐有人发现,不行,必须打破这一种朝堂的一面倒趋势,如今的举荐制虽然还在实行,但是举荐上来的人才多被择吏制压得死死的。
择吏制便是由官府亲自去各大学校招生,也有实习生留任的。这样的招生模式可以大量填充基础官员的空缺,虽然升迁比不上举荐制,但是稳扎稳打,对于寻常学子也是一件好事,根深则蒂固,自底层做起也有底层做起的益处。
这时候,脱胎于官员的考核制,便也有人说,不如咱们招惹也弄个考核制度吧。
——很讽刺的是,说这话的,并非是曹操一方的人,而是官宦出生。
会有如此一言,并非是他被曹操这儿派去的人洗了脑什么的,完全是因缘际会。
择吏制是官府到学校招人,也就是说,态度就和寻常人才所以为的“我有大才,尔当来求我”甚至于还能像夏景熙一样对着主公问上几个问题,考验一段时间最后颇为骄矜得答应完全不一样。
夏安然:不!我没有!你们胡说!!!
择吏更加像是自己的才学如同货物一般被那些底层小吏挑挑拣拣,甚至于还会挑剔他们。这怎么可以!
小年轻们表示我们应该以成绩说话,明明我的成绩是最好的!为什么你们要去参考什么课外实践课成绩,这不公平!
小学霸们回到家里怂恿家里头的人,觉得还是以成绩判定最为直接。家里头的人盘算了半天。
一年国家的举荐制才多少个名额,但是小吏有多少个名额……尤其是一些旁系家族,或是中小层家族,自觉自己家的儿子搭不上举荐制的船,偏偏择选制不知道为什么又没选中自家成绩优异的儿子,不由也觉得不公平,你觉得不公,我也觉得不公,当爹妈的大部分都觉得自家孩儿有天纵之才,更何况的确有些孩子成绩不错,就是没被选上。
于是他们自己向上头要求,既然已经有了择吏制,不如再来一个方法?
这说来有些可笑,但是在一方的小心翼翼推动,另一方的默许下,最后还是成功了。
科举考试成为并立于举荐制、择吏制的大汉第三种择选人才的方式。
一年后,第一届天子门生火热出炉。
出人意外的是,这些人中有的出生世家,有的出生平民,还有些出生权贵,几乎包罗了如今汉室的各种阶层。
如此结果令群臣吃惊,也让小皇帝兴奋不已。
这代表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大家支持科举这么简单,从简单的说,证明了此次考试的公正,从深里说,证明了无论何种出生的大汉子民,已经渐渐拥有了读书的资格。
而且,不是简单的开蒙。
而是能够和天下才人下场一试的资格。
虽然目前这类的学子大多来自兖州、豫州这类较为富庶又学风浓厚的地方,但是也有旁的州,就连凉州都考上来了一个,虽然成绩比不上旁人,但是那可是被定为蛮荒的西凉贫瘠之地的珍贵学子啊!
这一年的学子三甲被选出的时候正是秋日,这是夏安然定下的。
春闱、秋闱,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科举制的顺序了。
只不过如今的大汉比之他参与科考的红楼时代版图要稍小一些,而且报名参考的学子也没有那么多,也多半集于洛阳周边的郡县,故而也没有必要像后世那样层层筛选,差不多是考两轮就分出了高低。
因为这一制度是在兴平十二年春定下的,所以殿试反而转为了在秋天,不过也挺好,秋天亦是收获的时节,而且在小冰河时期,秋天考试比春寒料峭时候对学生也更友好一些。
暗戳戳插手了出卷考试的夏安然作为科举的前辈在心中这样想,觉得自己的建议真的特别好特别体贴啦=w=。
至于学子们是不是这么想……恩,智者见智吧。
三甲选出的这一日夜晚,已经是一个合格帝王的刘协举办了一场私宴,邀请了他亲近的臣子们,其中自然包括夏安然。
小皇帝这一日兴奋异常,他连连劝酒,眼睛都是亮晶晶的,这条路他们走得太久,也太小心了。
从办图书馆,到办学校,从兖州、豫州的小规模实验,从联合凉州的贾诩来择选人才,到大家逐渐将择吏制当做寻常事情,并且以孩童能够考入大学为自豪。
他们一步步得谋划,谋到白了发,谋到旧人换新人。终于在今日尘埃落幕。
但是科举制仅仅为开始,在此之前,举荐制和择吏制能够有一个相对的平衡,主要还是举荐制的起点比择吏制的要高,一个是中层官员开始,一个则是自底层做起,能够被举荐的,多半也不会将择吏制当做假想敌就是了。
但是科举制就不同了,为了吸引学子参考科举,科举制的起点便不低,几乎同举荐制平行,既如此,当世家们逐渐发现,举荐制的地位不再如此超然,他们手中的举荐名额也不再如此珍贵,自然也会引起一波反弹。
但是那都是明天的事情了。
今日还是且饮杯中酒,以贺同凌冽寒风共至的新气象吧。
酒酣耳热之时,忽见曹操朗笑着坐正了身体,以节击盏,忽而慨声而歌。
曹操本就擅乐,此时用的又是寻常的调子,宫廷的乐师们立刻就顺着他开头的音调为其配乐了。
夏安然亦是看了过去,他此时正是最开心的时候,一双黑眸也是亮晶晶的,就等着曹操能来一首给后世小朋友们增加回家作业的诗歌呢。
曹操嘴唇一张,吐出的第一句就让他稍稍瞠大了双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堂中众人亦是和着曲调,虽不知他要如何作词,却能以音调相和,夏安然笑着在心中默默和着曹操的音调,将这一首《短歌行》一同唱了下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正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当浮一大白。
===
夏安然,字景熙,司隶成皋人,年少即有才名,年十七,董卓霍乱,安然投曹,后为兖州主簿,为主簿期间,普灌溉、饲养之法,使兖、豫二州收粮颇丰。
后入中央,为大司农,其扶持小农经济,鼓励民众进行货物交换,期任职年间,东汉的最低货币,自五铢,转为八铢。其小农经济以及中下企业的大力发展,为东汉王朝积累大量资金。
后经文帝的治理和巩固,为武帝时期东汉的雄起奠定了基础。
史称——康文盛世。
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出现在小冰河时期的盛世王朝。
于内政,康文盛世经济繁荣,先后恢复路上丝绸之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舶来品的涌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亦促进了生产业、手工业、种植业、畜牧业的革新。在此期间,东汉出品的诸多科技产品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向欧洲。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康文期间,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国立校舍的创办率、普及率为历代王朝之最,世界上第一所面向公众的图书馆便创立于此时,书册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科举、择吏、举荐制三种择才之法并行,使得康文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人才,辩才兴盛,促进了外交官的诞生。
东西贸易之路的通畅,同时也带来了觊觎东方富饶的目光。
康文期间,由于敌人的角色变化,使得军械的制式武器逐渐转变,他们的敌人由游牧民族的轻骑兵,转为了西方的重骑兵。
故而,槊的普及逐渐替代了环首刀,弩的配备达到了史上最高,汉代名臣诸葛亮改良的连弩于守城战大放异彩,汉代大司农所创的投石机,亦在攻城战占据了主导优势。
马镫、马鞍的使用随着战争传到了中亚,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历史,被东汉打得鼻青脸肿的中亚人带着从东汉人身上学到的战斗技巧,和他们的前辈西逃的匈奴人一样,向着西方碾压而去。
同时,南方海商的发展也使得造船业和武船的发展到达了同时期的巅峰,东汉王朝和当时亦是在顶峰的贵霜王朝相遇了。
二者的国土虽相邻,但是青藏高原山脉阻隔在了... -->>
既然只是一个孤女, 曹节当然不会自曹府出嫁, 自然也没能在出嫁之时,得到家人的祝福。
没有嫁妆, 没有送行, 她只孤身一个人进入到了这一个颇有些破败的帝都之中。
只是幸好, 当时小皇帝迁都不过一年, 后宫也比较简单, 小皇帝也没有侍妾,他们夫妻一双人,但也算安静。
曹节不觉得委屈,却有别人替她委屈,她的养母丁夫人表示:虽然我能理解你们男人之间呢各种不得已。但是你们的不得已,最终所牺牲的,只有我女儿一个人。难道就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了吗?又或者, 我的女儿, 只能嫁给小皇帝了吗?
她的女儿, 若是嫁给任何一个男人,都不会受到欺负, 就算有了欺负, 曹家的儿郎们也能为她出气, 如果她以堂堂正正的身份, 嫁给小皇帝,那么就算受了委屈,曹家的郎君们, 也能,为她抱不平,但偏偏,他是一孤女的身份嫁出。
甚至,曹家的家谱里面,都被删去了曹节的存在。
为了避嫌,丁夫人以后只能在正常的宗妇之交的时候,才能有正当的理由,见到曹节,她们甚至不能私底下往来,这算是个怎么回事哟?
曹操,对于这件事情,毋庸置疑的也是极其的不满。但是女儿就像秤砣定了心一样,小皇帝看着也是一片真心,他又能怎么办呢?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小皇帝,只能怪老天爷的姻缘牵错了线吧。
他试图安抚夫人,但是火冒三丈的丁夫人在家中就和爆竹一样,哪哪都能炸,如此,曹操不得不暂宿军营之中避开风头。
这位汉康帝的皇后身份,在后世的史学家记录中也是一个谜团。但是这位皇后,在历史上的评价极高。首先,她成为了汉康帝唯一的妻子,并且出身民间,身体健康的她,为康帝生下了三儿两女,且子女皆被教养成才。
而除了这些之外,她以皇后的身份,倡导节俭朴素,上行下效,自她之始,压住了汉朝渐渐升起的奢靡之色。并且带头织布,也常常鼓励官员们的妇人出门走走,多接触民生,她们的丈夫多业务繁忙无暇出门,夫妻本为一体,妻子的眼睛也可以是丈夫的眼睛。
如此种种使得诸多曾经瞧不起她出生的世家子,也对她有了些许敬重。
兴平十一年。
这一年冬,落雪成灾。
诸多民房被积雪压垮,幸而朝廷之前早已有准备,援救及时,才将死亡人数控制在了一个可控范围之内。
但是不幸的是,因为这一年冬天过于寒冷,使得北边的游牧民族储粮不足,等到春天,天气尚未来得及转暖,北方民族便大肆南下劫掠。
这一行为,使得当时的大汉极为愤怒,当即就有将领向陛下请战,要求出兵讨伐。
请战的人有很多,但小皇帝,只有拒绝了他们。
因为闲不住的曹孟德在他们之前就已经来排队了。
这一次,北方游牧南下,并不是个例,雪灾在前一年秋天就有了预兆,这一年的秋天格外寒冷,游牧民族自然也有识得天气的,知道这一年冬天不好过,刚刚秋收,他们就立刻小股南下,侵扰边境,只不过,因为北方的守军兵械的优势使得其无功而返。
当时顾忌着秋收,汉时并未发出大军讨伐,但就在那个时候,曹操就已经上书刘协,要求他允许自己来年开春时候,北攻乌桓。
当时在小皇帝祭天仪式之后,已经过去了足以让汉室百姓休养生息的五年,在中、东部分大幅度受灾的时候,南部、西南、和西北部分地区在水利设施的普及之下,产量颇丰,竟然,能够喂饱了当地人的程度上还有富余可以出售给中南部分的几个洲。
这让几个难得不要救助的州郡们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得就要翘尾巴,但是刚刚翘起来的尾巴毛立刻就被几个大佬连翻拔毛。
最后已经秃了的毛尾巴被人丢了回去,可谓用完就丢,十分无情。
大佬们连翻拔毛最后惊动了小皇帝,小皇帝惊喜于以往荒凉之地的丰产,但是也苦恼于更广大区域的少产,恰巧这时候北方游牧又来找事。
连续几年国家太平,今年勉强也算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小皇帝藏在袍袖里头的手指不由自主得捏了捏。
要不……打一个?
他对上了几双闪着亮光的臣子眼睛,他们无声的回应:让我们为正义而战吧。
刘协干咳一声,下令讨伐乌桓……至于主将。
他偏开了视线,说出了让下头那些人咬牙切齿的名字“曹孟德。”
这场战争前前后后持续了近两年,因为曹孟德不仅仅掐灭了不太老实的乌桓,然后和高句丽的小伙伴们打了个招呼,吩咐了声你们要乖乖的呀。
接着就顺便在广袤的草原上迷路了,这一迷路他就撞到了正在追杀商队的匈奴人,正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于是大军轰隆隆就挪过去了。
接着他们好不容易将这些不合法的匈奴人绳之以法,又遇到了浪的飞起的鲜卑族,探头观望。
曹操:“……你瞅啥?”
默默将染血的刀藏在背后的鲜卑族“瞅你……咋地?”
曹操:“呵呵。年轻人……”
很多年前,小皇帝曾经说过,他要努力让心爱的曹爱卿能够在打仗的时候也吃饱饭,不要落到吃蝗虫的地步,曹军此番出军动用的自然不是自己的军力,同时出军的还有镇守边疆却被人三番两次打进来的幽州军。
可以说这一支大军的辎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但是小皇帝其实早就暗戳戳藏好了粮草,驴骡和罗驴的服役也解放了一些马匹的畜力压力,加上调度有方,倒也稳住了忽然浪起来的汉军后方。
一旦发现后勤稳妥,终于能够被放出来的兵士们立刻对着边境的敌人们露出了獠牙。
早就看你们丫的不爽了。
今年来了吧?去年也来了吧?前年也来了吧?
来而不往非礼也,为了给你们展示一下我大汉的礼,我们今年过去了哈。
这一支在大草原上各种“迷路”的军队足足晃悠了一年,晃到了小皇帝每天晚上都在一遍遍点存粮看着哪儿还能拨动,晃到了各位朝臣面色发黑等着曹孟德一回来哪怕被打击报复也要就参他一本,晃到整个大汉王朝已经在咬牙硬撑供给粮草的程度,终于慢悠悠得回来了。
一脸餍足的曹孟德于群臣之中臣上了若干文书,有抓获了多少匈奴俘虏的,有鲜卑愿意将一小块草场以优惠价格租借给我们的。
一个比一个重量级,但是重中之重,还是高句丽和乌桓被并入大汉地图的事。
群臣一脸懵逼,在脑子里面回想了一下高句丽的位置,十万分的不解为什么曹军会和高句丽发生不和谐关系,至于高句丽并入……对于大家来说反而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地方一直都挺让人糟心的,怎么说呢,地方穷,人还闹腾,不过弹丸之地,去打吧,总有点亏,放着不管吧,又觉得烦心,这块地方一直属于东汉的领土范围,那儿的人身份证写的也是汉,但是自打东汉开始走下坡路,就经常侵扰辽东,一旦发觉辽东那边想要扭头了又立马认怂。
贼烦。
但是那地方就算打下来也没人愿意去,打完了还得让原住民呆在那儿,也就是给他们换个姓而已,鸡肋,特别的鸡肋。
对于曹操来说,那就是一段让他回想起来都火大的事了,曹操是去打乌桓的,本来和高句丽没什么关系,打完了乌桓曹操挺开心的,就顺便在那儿停了一段时间,毕竟那时候天气凉了,他们错过了最好的南下时间,人倒是还行,就是怕马匹给冻坏了。
……以上都是官方说法,实际就是曹操在外头玩的开心,段时间内不想回去了。而且他也准备锻炼锻炼帐下兵士在北地作战的技巧,雪一下天凉要怎么取暖,怎么辨别方向,这些都是珍贵的知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到了。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高句丽想的什么,就乘着曹军还在那待着的时候突然跨过了边境线。当双方面对面的时候,高句丽的兵士也惊呆了,曹军的反应非常快,在意识到敌袭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整队完毕,就等鸣鼓就可出战。
高句丽的兵士就这么被收了一波人头。
曹操就很生气了,因为他刚到这儿的时候就派人去高句丽和人说过,不要担心我们是来教训不听话的乌桓人的,你们乖乖的就好,听话就不打你哦。
高句丽也很实诚得传话说:好的,我们会乖哒。
尔等……就是这么乖的?
抓住人一审答案就揭晓了,人高句丽可聪明,他们一方面想着曹军现在一准已经南下回去了,毕竟大军在外头伤粮草啊。
况且乌桓都败了,汉军留着也没意思。
再考虑到乌桓败了……但是汉军一般都比较要面子,一般都是把人清掉,东西都是留着的,他们可以把乌桓留下来的东西带走。
如果乌桓没留东西,那就抢一把汉军的,到时候把场地收拾干净,再做一点痕迹,汉人肯定以为就是乌桓逃出去的人来复仇,和高句丽有什么关系?
而且按照汉室的习惯,等他们扫平了乌桓肯定要安抚一下边上的属国,到时候高句丽还能拿到一笔压岁钱。到时候东西拿了,锅也没有,岂不是美滋滋??
哇,越想越觉得一本万利。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高句丽国的名字被从地图上彻底划掉。
当地被并入了辽东郡。
曹操的人证物证俱在,而且他也的确没有必要拿一个高句丽充军功,大家对这一点也是心里清楚。
这一功之后,曹操正式位列三公之一,对于被调入洛阳,曹操也没什么大意见,兖州那儿交给了曹家的一个郎君,豫州刺史倒是转给了一个生面孔,对此,曹操都没什么反对的意思,兖州是他的大本营,豫州又是他老家所在,此举表面上削了他的权,实际上也就是雨声大了点,实则不痛不痒。
而且此次升迁也是他出行前和小皇帝说好的。
没办法,他转年就要五十岁咯,继续带兵的确有些吃力,干脆来折腾折腾小年轻人吧。
曹孟德这一折腾就又折腾了五年。
所在岗位将不再是终身制,左迁还是右迁均有考核为据,每年一次小考,三年一次大考。
同时,考核范围包括三公。三公的成绩有帝皇和彼此打分,九卿的成绩由三公和实际成绩综合评定,下层的吏官们自行填写表格,成绩分为自评、□□、领导打分,考核方面不仅仅是才学,还包括是否每天准时上班,和同事间的关系、有无创新、是否和领导之间互相配合、是否清正廉洁、觉得自己有没有比前一年进步等等评分条。
满分为九分,最低为一分,要对自己做出最客观的评价哟~
第一年的评分简直弄的人鸡飞狗跳。尤其是清正廉洁这一条……
这这这!这太过分了!大家都是同僚,能不能友好一点?
而且还有什么六十五岁强制退休,曹孟德你疯了吗?你忘了你几岁了?如今三公就你最年长!你这是挖坑给自己跳啊!
曹孟德嘴里叼着梅子片,表情可得意得对着这帮子指着他骂的老爷子嘲讽道“我曹某可不想年纪大了被人说一句老糊涂,还给评个低分啊。”
当场有个老爷子捂着心口后退几步靠在了柱子上失去了战斗力,同为三公的刘备眼见着曹操连翻开嘲讽,一连又戳中几个老爷子,默默移开了视线,笑得很佛系。
这第一年的评分制大家的成绩都不太高,包括曹孟德也不高,因为曹孟德非常耿直得给了自己清正廉洁一分,并且名言我们家有人做生意呢,也一定有人打着我的名号在外头干事,虽然我没抓到是谁,但是我先给自己一个一分,免得有人说我不客观咯!
他如此举动,倒是让另外二公笑着摇头,将自己的自评分数也稍稍减了一些,但是无论如何,他们位列三公,总体成绩都低不到哪儿去,下头那些中下层的就惨了,尤其是□□环节,评分表互传,谁也不知道平了谁的,数字都是画正字的,楞谁也辨别不出谁的笔迹,可以说是明着来的匿名制,刚刚指责曹操的一老者就是,有人给了他全部最低分之外还在他的卷子上写了个“老糊涂”,评分表最后都是要交上去的,这位老者自然是出名了。
他的确是不好,捧高踩低,用鼻子看人,用脚干事,还喜欢打压新人,只不过因为资历高,又是灵帝朝就杵在那儿的,旁人也拿他没办法。
直到这次评分,结果出来之后就有人来了解情况,最后这位就默默得被移到了一个闲职,下头也没有新人给他管着了,就怕哪儿的人才又被他磋磨了。
现如今的汉室朝廷大部分的基层官员都出自兖州学校,中层官员有近五分之二是兖州、豫州官僚系统升上来的,为此,没少有人弹劾曹孟德,偏偏让人奈何他不得的就是,这些人还真不是他提拔的,甚至都是不是他这一系人提拔的。
没办法,人才吗,哪哪都会发光。
曹操治下出人才,而且这些人才都非常的佩服曹孟德,简直就是全天然的曹党,这已经成了一个公认的秘密。
这就让人有些不愉快了,但是大家又说不了什么,曹操为官这些年,除了早期荐过几个武将,后期愣是一个人都不举荐,这些人全是自己拼上来的,有根基有资历,就像一股子跳动着的泉水一样汇入了平静无波的汉室朝堂中。
要说曹孟德所处的位置,更像是站在岸上,在小泉流要被凝水拖下去之前拨弄一下的弄潮人,直教人恨得牙痒痒。你说就要将这些小子骗下水了,偏偏曹孟德前不提点,后不提点,非要就差最后临门一脚了去说话,有你这么干事的吗?还有没有良心了?
差点就被骗的小崽子们吃过瘪之后,那眼睛叫瞪得像铜铃,警觉得要死,一时半刻都没法子让人掉坑里。
这就让人很不愉快了。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渐渐有人发现,不行,必须打破这一种朝堂的一面倒趋势,如今的举荐制虽然还在实行,但是举荐上来的人才多被择吏制压得死死的。
择吏制便是由官府亲自去各大学校招生,也有实习生留任的。这样的招生模式可以大量填充基础官员的空缺,虽然升迁比不上举荐制,但是稳扎稳打,对于寻常学子也是一件好事,根深则蒂固,自底层做起也有底层做起的益处。
这时候,脱胎于官员的考核制,便也有人说,不如咱们招惹也弄个考核制度吧。
——很讽刺的是,说这话的,并非是曹操一方的人,而是官宦出生。
会有如此一言,并非是他被曹操这儿派去的人洗了脑什么的,完全是因缘际会。
择吏制是官府到学校招人,也就是说,态度就和寻常人才所以为的“我有大才,尔当来求我”甚至于还能像夏景熙一样对着主公问上几个问题,考验一段时间最后颇为骄矜得答应完全不一样。
夏安然:不!我没有!你们胡说!!!
择吏更加像是自己的才学如同货物一般被那些底层小吏挑挑拣拣,甚至于还会挑剔他们。这怎么可以!
小年轻们表示我们应该以成绩说话,明明我的成绩是最好的!为什么你们要去参考什么课外实践课成绩,这不公平!
小学霸们回到家里怂恿家里头的人,觉得还是以成绩判定最为直接。家里头的人盘算了半天。
一年国家的举荐制才多少个名额,但是小吏有多少个名额……尤其是一些旁系家族,或是中小层家族,自觉自己家的儿子搭不上举荐制的船,偏偏择选制不知道为什么又没选中自家成绩优异的儿子,不由也觉得不公平,你觉得不公,我也觉得不公,当爹妈的大部分都觉得自家孩儿有天纵之才,更何况的确有些孩子成绩不错,就是没被选上。
于是他们自己向上头要求,既然已经有了择吏制,不如再来一个方法?
这说来有些可笑,但是在一方的小心翼翼推动,另一方的默许下,最后还是成功了。
科举考试成为并立于举荐制、择吏制的大汉第三种择选人才的方式。
一年后,第一届天子门生火热出炉。
出人意外的是,这些人中有的出生世家,有的出生平民,还有些出生权贵,几乎包罗了如今汉室的各种阶层。
如此结果令群臣吃惊,也让小皇帝兴奋不已。
这代表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大家支持科举这么简单,从简单的说,证明了此次考试的公正,从深里说,证明了无论何种出生的大汉子民,已经渐渐拥有了读书的资格。
而且,不是简单的开蒙。
而是能够和天下才人下场一试的资格。
虽然目前这类的学子大多来自兖州、豫州这类较为富庶又学风浓厚的地方,但是也有旁的州,就连凉州都考上来了一个,虽然成绩比不上旁人,但是那可是被定为蛮荒的西凉贫瘠之地的珍贵学子啊!
这一年的学子三甲被选出的时候正是秋日,这是夏安然定下的。
春闱、秋闱,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科举制的顺序了。
只不过如今的大汉比之他参与科考的红楼时代版图要稍小一些,而且报名参考的学子也没有那么多,也多半集于洛阳周边的郡县,故而也没有必要像后世那样层层筛选,差不多是考两轮就分出了高低。
因为这一制度是在兴平十二年春定下的,所以殿试反而转为了在秋天,不过也挺好,秋天亦是收获的时节,而且在小冰河时期,秋天考试比春寒料峭时候对学生也更友好一些。
暗戳戳插手了出卷考试的夏安然作为科举的前辈在心中这样想,觉得自己的建议真的特别好特别体贴啦=w=。
至于学子们是不是这么想……恩,智者见智吧。
三甲选出的这一日夜晚,已经是一个合格帝王的刘协举办了一场私宴,邀请了他亲近的臣子们,其中自然包括夏安然。
小皇帝这一日兴奋异常,他连连劝酒,眼睛都是亮晶晶的,这条路他们走得太久,也太小心了。
从办图书馆,到办学校,从兖州、豫州的小规模实验,从联合凉州的贾诩来择选人才,到大家逐渐将择吏制当做寻常事情,并且以孩童能够考入大学为自豪。
他们一步步得谋划,谋到白了发,谋到旧人换新人。终于在今日尘埃落幕。
但是科举制仅仅为开始,在此之前,举荐制和择吏制能够有一个相对的平衡,主要还是举荐制的起点比择吏制的要高,一个是中层官员开始,一个则是自底层做起,能够被举荐的,多半也不会将择吏制当做假想敌就是了。
但是科举制就不同了,为了吸引学子参考科举,科举制的起点便不低,几乎同举荐制平行,既如此,当世家们逐渐发现,举荐制的地位不再如此超然,他们手中的举荐名额也不再如此珍贵,自然也会引起一波反弹。
但是那都是明天的事情了。
今日还是且饮杯中酒,以贺同凌冽寒风共至的新气象吧。
酒酣耳热之时,忽见曹操朗笑着坐正了身体,以节击盏,忽而慨声而歌。
曹操本就擅乐,此时用的又是寻常的调子,宫廷的乐师们立刻就顺着他开头的音调为其配乐了。
夏安然亦是看了过去,他此时正是最开心的时候,一双黑眸也是亮晶晶的,就等着曹操能来一首给后世小朋友们增加回家作业的诗歌呢。
曹操嘴唇一张,吐出的第一句就让他稍稍瞠大了双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堂中众人亦是和着曲调,虽不知他要如何作词,却能以音调相和,夏安然笑着在心中默默和着曹操的音调,将这一首《短歌行》一同唱了下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正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当浮一大白。
===
夏安然,字景熙,司隶成皋人,年少即有才名,年十七,董卓霍乱,安然投曹,后为兖州主簿,为主簿期间,普灌溉、饲养之法,使兖、豫二州收粮颇丰。
后入中央,为大司农,其扶持小农经济,鼓励民众进行货物交换,期任职年间,东汉的最低货币,自五铢,转为八铢。其小农经济以及中下企业的大力发展,为东汉王朝积累大量资金。
后经文帝的治理和巩固,为武帝时期东汉的雄起奠定了基础。
史称——康文盛世。
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出现在小冰河时期的盛世王朝。
于内政,康文盛世经济繁荣,先后恢复路上丝绸之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舶来品的涌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亦促进了生产业、手工业、种植业、畜牧业的革新。在此期间,东汉出品的诸多科技产品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向欧洲。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康文期间,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国立校舍的创办率、普及率为历代王朝之最,世界上第一所面向公众的图书馆便创立于此时,书册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科举、择吏、举荐制三种择才之法并行,使得康文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人才,辩才兴盛,促进了外交官的诞生。
东西贸易之路的通畅,同时也带来了觊觎东方富饶的目光。
康文期间,由于敌人的角色变化,使得军械的制式武器逐渐转变,他们的敌人由游牧民族的轻骑兵,转为了西方的重骑兵。
故而,槊的普及逐渐替代了环首刀,弩的配备达到了史上最高,汉代名臣诸葛亮改良的连弩于守城战大放异彩,汉代大司农所创的投石机,亦在攻城战占据了主导优势。
马镫、马鞍的使用随着战争传到了中亚,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历史,被东汉打得鼻青脸肿的中亚人带着从东汉人身上学到的战斗技巧,和他们的前辈西逃的匈奴人一样,向着西方碾压而去。
同时,南方海商的发展也使得造船业和武船的发展到达了同时期的巅峰,东汉王朝和当时亦是在顶峰的贵霜王朝相遇了。
二者的国土虽相邻,但是青藏高原山脉阻隔在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