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乱明天下一根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在数十万人中,军队除了秦良玉的三千白杆兵,还有塞外第一师的一个旅、三千多骑兵随行保护。
这样的一群人不可能走快了。白杆兵护着太子一行人倒是可以走的快些,把不相干的人甩在后面,但实际上不成。这些人大都是打折骨头连着筋,要是这么做,那影响太大也太坏,没人敢做个主,所以慢就慢吧。
距定兴县城二十里,茅元仪追上了这支规模空前的旅行团。
旅行团的规模更大了,因为途中不断有新血加入,有惶恐的地主和官员,还有满心欢喜的商贩和车夫。
立马在一处高坡,茅元仪惊讶地看着,眼泪随即就涌上了眼眶。
国破家亡,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良久,茅元仪抬起衣袖,搌了搌眼泪,然后双腿一踹马蹬,战马飞出。
黄昏,营寨已经扎下。
营寨,说的好听,实际上就是三千白杆兵把太子和皇后皇妃等人围在了中间。
这里是没有皇亲国戚们的位置的,因为这就等同于后宫,但孙承宗是个例外。当有人来报,说是有个叫茅元仪人求见的时候,孙承宗大喜,随即快步向外走去。
当看到白发苍苍的孙承宗满脸憔悴,茅元仪再也忍不住,不由得扑通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大人……”
人老了,更控制不住眼泪,一见茅元仪这副模样,孙承宗也是老泪纵横。秦良玉和四周的将士看得也大都忍不住落泪,太让人心酸了。
这儿遍地都是伤的不能再伤的伤心人,而且伤心的理由又都是一个,所以不引起共鸣是不可能的。
皇宫之外自然就是皇亲国戚和高官显宦,他们有靠的近的,看到了这一幕,先是眼泪止不住地流,随后就又顺理成章地哭了起来。
一个影响三个,三个影响九个,很快,好像海浪一般,哭泣哽咽声蔓延了整个大地。
而这时,海浪的中心倒是安静了,但海浪依旧,汹涌澎湃。
一开始,孙承宗、秦良玉和茅元仪都有点发愣,但很快,鄙夷之色就由孙承宗和秦良玉的眼里透了出来。
―――――
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不惊动皇宫里的贵人,当周皇后听说了怎么回事,神情黯然,摇头叹息,跟着垂泪,而懿安皇后张嫣听太监章程说了之后,眉头却皱了起来。
片刻之后,张嫣站起身来,向营外走去。
见懿安皇后出来,四周很快就静了下来,但这也仅仅是四周而已,四周之外的哭声依然,但对这儿的影响已然不大。
“皇后。”
“皇后。”
……孙承宗、秦良玉等众人纷纷躬身见礼。
懿安皇后轻轻摇了摇手,令众人平身,而后,她的目光落在了茅元仪身上。
“这位是茅元仪茅将军吧?”看着茅元仪,张嫣问道。
孙承宗刚要上前做个介绍,却被秦良玉偷偷拉了一下。孙承宗一愣,回头向秦良玉看去 ,秦良玉微微摇了摇头。
“皇后,微臣正是茅元仪。”茅元仪赶忙躬身应道。
“茅将军不是副总兵,督理觉华岛水师,怎会到了这里?”张嫣问道。
茅元仪一惊,奇怪皇后怎么会知道他知道的这么详细。而且,这位皇后怎么看上去年纪有点大?
“微臣吃国家俸禄,理应报效朝廷,是以辞别辽东同僚,誓要追随太子,以报效于万一。”茅元仪躬身答道。
张嫣满意地点了点头,慨然道:“有茅将军这等忠贞之士、效死之臣,国家就尚存希望于万一,我们就还有希望!”
这几句话,张嫣说的威仪凛凛,掷地有声。这个时候,不论是谁,最需要是可以给他们希望,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领袖,而这一刻,张嫣让他们惶恐不安的心突然稳了下来。
夕阳的余晖给旷野涂上了一层浑浊幽暗的金色,凄冷之极,但柔弱矮小的张嫣却像是一枚钉子,牢牢地钉在大地上,在凄然中透出无比的果决之色。
“对,皇后说得对,我们有希望,我们一定能拿回我们失去的一切!”一个人嘶喊,千百人跟着,人们流着泪,声嘶力竭地呐喊着。
但是,对着这些呐喊的皇亲国戚、高官显宦,张嫣的目光却冰冷之极。
在张嫣冰冷的目光的注视下,贵人们慢慢平静下来,他们看着刚刚带给他们希望的皇后,目光里越来越多的是茫然。
待众人彻底平静下来,张嫣的目光徐徐扫过每一张脸,而后缓缓道:“你们哭,是因为你们的金子、银子、土地没了,所以你们哭。这次你们损失多少?听说仅仅在京城,仅仅黄金白银你们就给那位领政大人奉献了七千万两。如果再加上田地、房宅、珠宝、粮食、牛马,那会又是多少?如果再算上整个北直隶和山东山西,那又会是多少?一亿,两亿,三亿,四亿?”
“本宫真没想到,你们都这么有钱,但我们的国库呢?用于保护你们的钱财的我们的国库呢?五百万两!每年五百万两,而一个京城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就给我们的敌人贡献了至少二十年的国库税入。这荒不荒唐?如果你们能稍稍节制一下你们的贪婪,会有今天吗?”
“你们是不是都以为没有我的那一份不要紧,还有别人呢?正是因为你们人人都这么想,所以朝廷赈灾没有银子,养兵没有银子,所以就烽火遍地,流民、建奴压得朝廷喘不过气来。”
说到这儿,张嫣冷然一笑,道:“实际上,在本宫看来,我们都应该感激那位领政大人,如果不是他,要是再等几年,进京城的不是他,而是流民,是建奴,你们还可以在这里听本宫说话吗?”
看着众人的反应,张嫣心中微微叹了口气,这些人即便现在有所触动,但一旦回到旧日的生活,九成九的人都会把这一刻的触动丢到九霄云外,他们只会更加的贪婪,因为要把这次的损失尽快捞回来。
张嫣丝毫也不理会那些皇亲国戚,她的目光看似淡然,但实际上,每一位大臣脸上的表情变化都被她印在了心中。
张嫣走了,远处,两个书生模样的人满眼都是惊讶之色。
皇后走了,茅元仪还没有回过神来,因为这位皇后临走时跟他提到了《武备志》。
懿安皇后走了,孙承宗和秦良玉相视一笑,他们都极是欣慰。
带着茅元仪回到自己的大帐,孙承宗的心情从未这么好过。落座之后,茅元仪这才道:“大人,那位皇后是……?”
孙承宗啊了一声,笑道:“那是懿安皇后。”
茅元仪笑道:“我说呢,怎么年纪有点大。”而后,又问道:“大人,懿安皇后怎会对我那么熟悉?”
不用想也知道,秦良玉总在懿安皇后身边,懿安皇后一定是临时抱佛脚,经常向秦良玉讨教。孙承宗自然不会说破,他叹息着道:“元仪,懿安皇后真是了不得,你看看今天这些话说的,多好!”
点了点头,茅元仪高兴地道:“今后元仪又能在大人麾下效命,太好了!”
看着茅元仪,孙承宗眼中含笑,心中却在叹息。
茅元仪是浙江归安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茅坤是著名的大学者,父亲茅国缙官至工部郎中。茅元仪自幼聪慧过人,又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兵、农之作。成年后又熟谙军事,胸怀韬略,对长城沿线的“九边”之关隘、险塞,都能口陈手画,了如指掌。
二十七岁,天启元年,茅元仪发表了军事巨著《武备志》,名声大造,遂以知兵之名被委任为赞画,随他督师辽东,后因功荐为翰林院待诏。
茅元仪为人极耿直,又极骄傲,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在公门的,但茅元仪又偏偏事事以国事为重,有毁家为国之风。
自己被排挤去职,别人无事,独茅元仪随之被削籍,不得不告病南归。崇祯登基,茅元仪随即赶赴京城,向崇祯进呈《武备志》,但被权臣王在晋等中伤,以傲上之罪,被放逐到定兴江村。
年前,自己再度受命督师,又是茅元仪,率领数十骑,护卫自己,从东便门突围至通州。茅元仪也因功升副总兵,督理觉华岛水师。
茅元仪是不该回来的,除了自己,袁崇焕也是能善用茅元仪的人,而他还能活几天呢?
想到这儿,孙承宗心中一动,或许还有一个人也可以善用茅元仪,于是冲着帐外喊道:“李庆。”
话音未落,帐帘一挑,一个三十多岁的军士走了进来,躬身道:“大人,您有何吩咐?”
孙承宗这次从辽东离开,只有二十七名亲随卫士跟随,这个李庆就是其中一人。
“李庆,你去把卢象同卢象晋两兄弟请来。”孙承宗吩咐道。
“是,大人。”李庆躬身领命,随后转身出帐。
李庆去后,茅元仪心里念叨着卢象同卢象晋的名字,觉得有点熟悉。忽然,心中一动,茅元仪问道:“大人,莫非卢象同卢象晋是卢象升卢大人的家人?”
孙承宗的这双眼睛最厉害之处就是识人,他家在高阳,距离大名府虽有些距离,但也不算太远。他对卢象升那是久闻其名,卢象升虽说是文人,却勇悍绝伦,听说练功用的那口大刀有一百三十六斤。
鞑子入关,崇祯将袁崇焕下了诏狱,孙承宗总领各路兵马,而于此时,卢象升招募万人入卫,也就在那时,孙承宗见到了卢象升。
卢象升面容白净,人也有点瘦,看上去就是个标准的文人,但实际上,卢象升却是个奇人,力大绝伦。
孙承宗一看见卢象升,就想到了袁崇焕,两人在很多地方都极为相似。实际上,茅元仪文武双全,也和袁崇焕、卢象升很相似,只是茅元仪非是独当一面之才。
袁崇焕和卢象升两人都能激励部属,感染部属,都能把一支羸弱之兵变成虎狼之师,而茅元仪则做不到。
茅元仪是孙承宗最亲近的部属,他曾在茅元仪面前夸赞过卢象升,所以茅元仪就记住了卢象升这个人。
孙承宗点了点头,道:“他们二人都是卢大人的亲兄弟,元仪,今后你要与他们多亲多近,好好相处。”
茅元仪今年三十六岁,而卢象升只有三十岁,卢象升的兄弟自然更小,孙承宗怕茅元仪怠慢了卢家兄弟,是故特意点了两句。
茅元仪知道自己的短处,也知道孙承宗的意思,他点了点头,道:“大人放心。”
卢家多慷慨忠贞之士,大哥卢象升如此,兄弟卢象同、卢象晋、卢象坤同样如此。今年三月,卢象升因入卫有功,升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
国家积弱,百病丛生,卢象升心怀壮志,有此良机,一展胸中所学,自然热血沸腾,但要想打造一支雄师劲旅又谈何容易?
万事开头难,卢象升又急,而这最难的就是人才,人才难求,尤其是能与自己同心同德的人才更难求。
为此,卢象升冒了一次险,他把三个兄弟都招了来帮自己,想等基础打好之后,再让三个兄弟回家,但没想到,三个兄弟刚到不久,京里就出事了。
当《北京协议》送到大名府之后,卢象升置之不理,但好在那方面也没有派军队强行接收。
清楚了京里发生了什么事,知道太子即将去南京安国,卢象升自己不敢离开,他就派两个兄弟象同象晋去迎接太子,让太子一行来大名府,由大名府进入河南。
大名府离河南开封很近,把两个兄弟把发走之后,卢象升又同开封取得了联系,让河南方面做好准备,迎接太子。
此时还有这等忠贞之臣,众人自是又心安了不少。此时非比他时,讲规矩是要条件的,周皇后亲自出面,对两兄弟极尽勉励嘉许。
周皇后为什么这么做,明眼人都心知肚明。
刚才,卢象同卢象晋两兄弟看见了懿安皇后训斥那些皇亲国戚的场面,他们都惊讶之极。
懿安皇后本就是绝世美人,在夕阳的余晖里,威仪凛凛,说的话又掷地有声,简直帅呆了!卢象同卢象晋兄弟俩的年纪和张嫣仿佛,他们惊讶之后,立刻就成了懿安皇后的铁杆粉丝。
兄弟俩来了之后,和茅元仪倒是很对脾气,看着他们推杯换盏,气氛融洽,孙承宗心中很是欣慰。
酒宴结束之后,送走了卢象同卢象晋兄弟俩,就剩下孙承宗和茅元仪,两人品茗闲谈。
茅元仪问道:“大人,明后天就能到鹿大人的家了,您不去看看?”
茅元仪说的鹿大人指的是鹿善继,住在定兴西南二十里的鹿家庄。当年随孙承宗督师辽东的,除了袁崇焕、茅元仪、孙元化,还有鹿善继。那会儿,茅元仪和孙元化还嫩点,袁崇焕和鹿善继才是孙承宗的左膀右臂。
鹿善继非常了不起,鹿家更是了不起,鹿家三代在整个士林都拥有极高的威望。如果要在大明朝选一个以忠正节义著称的家庭,那就非鹿家莫属。
鹿善继祖父鹿久徵一生为官,始终伉直任事,勤政爱民;父亲鹿正,终身不仕,能急人之难,至于激于大义,虽毁身弃家亦在所不惜。阉党肆虐之时,残害东林党徒,士人避之不及,而鹿氏父子却大施援手,毫不畏惧。
鹿正的年纪比孙承宗大不了几岁,但孙承宗见了,也得尊称一声鹿太公。
到了鹿善继这儿,更是集祖父父亲之大成,人品学问概莫如是。
萨尔浒一战,明军丧师三路,努尔哈赤乘势攻陷了重镇开原、铁岭,进逼辽沈,窥伺中原,形势十分危急。但就在此时,辽东竟然缺饷少粮,大臣数请万历皇帝发帑救急,但万历皇帝根本不予理会。
在这种的情况下,鹿善继向户部尚书李汝华建议,采取扣留金花银的办法解决辽东战事的急需。
所谓金花银,就是立国之初,为了防备万一各边塞有急用而准备的备用金。以前,金花银都是送到太仓存起来,后来边塞无事,用不到金花银,就改送内府,被宫中视为私钱了。
这么干自然会触怒万历皇帝,而户部尚书李汝华之所以敢同意,是鹿善继一力承担的结果。
此后,除了在孙承宗麾下干的时间长些,鹿善继大都辞归故里,专心治学授徒。
鹿氏家学宗主陆王心学,至鹿善继而达大成,鹿善继在陆王学派内有着极高的地位。
这样的一位人物,当此国破家亡、重整山河之际,朝廷自然是极为需要的,所以茅元仪才向孙承宗提到了鹿善继。
但茅元仪没想到,孙承宗却摇了摇头,轻轻叹道:“太公已经年近八旬,老人故土难离,如果他们愿走,自然就会来的,如果不愿走,那我们就不该去打扰老人家。”
茅元仪肃然起敬,点了点头,道:“大人,是元仪欠考虑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 在数十万人中,军队除了秦良玉的三千白杆兵,还有塞外第一师的一个旅、三千多骑兵随行保护。
这样的一群人不可能走快了。白杆兵护着太子一行人倒是可以走的快些,把不相干的人甩在后面,但实际上不成。这些人大都是打折骨头连着筋,要是这么做,那影响太大也太坏,没人敢做个主,所以慢就慢吧。
距定兴县城二十里,茅元仪追上了这支规模空前的旅行团。
旅行团的规模更大了,因为途中不断有新血加入,有惶恐的地主和官员,还有满心欢喜的商贩和车夫。
立马在一处高坡,茅元仪惊讶地看着,眼泪随即就涌上了眼眶。
国破家亡,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良久,茅元仪抬起衣袖,搌了搌眼泪,然后双腿一踹马蹬,战马飞出。
黄昏,营寨已经扎下。
营寨,说的好听,实际上就是三千白杆兵把太子和皇后皇妃等人围在了中间。
这里是没有皇亲国戚们的位置的,因为这就等同于后宫,但孙承宗是个例外。当有人来报,说是有个叫茅元仪人求见的时候,孙承宗大喜,随即快步向外走去。
当看到白发苍苍的孙承宗满脸憔悴,茅元仪再也忍不住,不由得扑通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大人……”
人老了,更控制不住眼泪,一见茅元仪这副模样,孙承宗也是老泪纵横。秦良玉和四周的将士看得也大都忍不住落泪,太让人心酸了。
这儿遍地都是伤的不能再伤的伤心人,而且伤心的理由又都是一个,所以不引起共鸣是不可能的。
皇宫之外自然就是皇亲国戚和高官显宦,他们有靠的近的,看到了这一幕,先是眼泪止不住地流,随后就又顺理成章地哭了起来。
一个影响三个,三个影响九个,很快,好像海浪一般,哭泣哽咽声蔓延了整个大地。
而这时,海浪的中心倒是安静了,但海浪依旧,汹涌澎湃。
一开始,孙承宗、秦良玉和茅元仪都有点发愣,但很快,鄙夷之色就由孙承宗和秦良玉的眼里透了出来。
―――――
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不惊动皇宫里的贵人,当周皇后听说了怎么回事,神情黯然,摇头叹息,跟着垂泪,而懿安皇后张嫣听太监章程说了之后,眉头却皱了起来。
片刻之后,张嫣站起身来,向营外走去。
见懿安皇后出来,四周很快就静了下来,但这也仅仅是四周而已,四周之外的哭声依然,但对这儿的影响已然不大。
“皇后。”
“皇后。”
……孙承宗、秦良玉等众人纷纷躬身见礼。
懿安皇后轻轻摇了摇手,令众人平身,而后,她的目光落在了茅元仪身上。
“这位是茅元仪茅将军吧?”看着茅元仪,张嫣问道。
孙承宗刚要上前做个介绍,却被秦良玉偷偷拉了一下。孙承宗一愣,回头向秦良玉看去 ,秦良玉微微摇了摇头。
“皇后,微臣正是茅元仪。”茅元仪赶忙躬身应道。
“茅将军不是副总兵,督理觉华岛水师,怎会到了这里?”张嫣问道。
茅元仪一惊,奇怪皇后怎么会知道他知道的这么详细。而且,这位皇后怎么看上去年纪有点大?
“微臣吃国家俸禄,理应报效朝廷,是以辞别辽东同僚,誓要追随太子,以报效于万一。”茅元仪躬身答道。
张嫣满意地点了点头,慨然道:“有茅将军这等忠贞之士、效死之臣,国家就尚存希望于万一,我们就还有希望!”
这几句话,张嫣说的威仪凛凛,掷地有声。这个时候,不论是谁,最需要是可以给他们希望,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领袖,而这一刻,张嫣让他们惶恐不安的心突然稳了下来。
夕阳的余晖给旷野涂上了一层浑浊幽暗的金色,凄冷之极,但柔弱矮小的张嫣却像是一枚钉子,牢牢地钉在大地上,在凄然中透出无比的果决之色。
“对,皇后说得对,我们有希望,我们一定能拿回我们失去的一切!”一个人嘶喊,千百人跟着,人们流着泪,声嘶力竭地呐喊着。
但是,对着这些呐喊的皇亲国戚、高官显宦,张嫣的目光却冰冷之极。
在张嫣冰冷的目光的注视下,贵人们慢慢平静下来,他们看着刚刚带给他们希望的皇后,目光里越来越多的是茫然。
待众人彻底平静下来,张嫣的目光徐徐扫过每一张脸,而后缓缓道:“你们哭,是因为你们的金子、银子、土地没了,所以你们哭。这次你们损失多少?听说仅仅在京城,仅仅黄金白银你们就给那位领政大人奉献了七千万两。如果再加上田地、房宅、珠宝、粮食、牛马,那会又是多少?如果再算上整个北直隶和山东山西,那又会是多少?一亿,两亿,三亿,四亿?”
“本宫真没想到,你们都这么有钱,但我们的国库呢?用于保护你们的钱财的我们的国库呢?五百万两!每年五百万两,而一个京城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就给我们的敌人贡献了至少二十年的国库税入。这荒不荒唐?如果你们能稍稍节制一下你们的贪婪,会有今天吗?”
“你们是不是都以为没有我的那一份不要紧,还有别人呢?正是因为你们人人都这么想,所以朝廷赈灾没有银子,养兵没有银子,所以就烽火遍地,流民、建奴压得朝廷喘不过气来。”
说到这儿,张嫣冷然一笑,道:“实际上,在本宫看来,我们都应该感激那位领政大人,如果不是他,要是再等几年,进京城的不是他,而是流民,是建奴,你们还可以在这里听本宫说话吗?”
看着众人的反应,张嫣心中微微叹了口气,这些人即便现在有所触动,但一旦回到旧日的生活,九成九的人都会把这一刻的触动丢到九霄云外,他们只会更加的贪婪,因为要把这次的损失尽快捞回来。
张嫣丝毫也不理会那些皇亲国戚,她的目光看似淡然,但实际上,每一位大臣脸上的表情变化都被她印在了心中。
张嫣走了,远处,两个书生模样的人满眼都是惊讶之色。
皇后走了,茅元仪还没有回过神来,因为这位皇后临走时跟他提到了《武备志》。
懿安皇后走了,孙承宗和秦良玉相视一笑,他们都极是欣慰。
带着茅元仪回到自己的大帐,孙承宗的心情从未这么好过。落座之后,茅元仪这才道:“大人,那位皇后是……?”
孙承宗啊了一声,笑道:“那是懿安皇后。”
茅元仪笑道:“我说呢,怎么年纪有点大。”而后,又问道:“大人,懿安皇后怎会对我那么熟悉?”
不用想也知道,秦良玉总在懿安皇后身边,懿安皇后一定是临时抱佛脚,经常向秦良玉讨教。孙承宗自然不会说破,他叹息着道:“元仪,懿安皇后真是了不得,你看看今天这些话说的,多好!”
点了点头,茅元仪高兴地道:“今后元仪又能在大人麾下效命,太好了!”
看着茅元仪,孙承宗眼中含笑,心中却在叹息。
茅元仪是浙江归安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茅坤是著名的大学者,父亲茅国缙官至工部郎中。茅元仪自幼聪慧过人,又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兵、农之作。成年后又熟谙军事,胸怀韬略,对长城沿线的“九边”之关隘、险塞,都能口陈手画,了如指掌。
二十七岁,天启元年,茅元仪发表了军事巨著《武备志》,名声大造,遂以知兵之名被委任为赞画,随他督师辽东,后因功荐为翰林院待诏。
茅元仪为人极耿直,又极骄傲,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在公门的,但茅元仪又偏偏事事以国事为重,有毁家为国之风。
自己被排挤去职,别人无事,独茅元仪随之被削籍,不得不告病南归。崇祯登基,茅元仪随即赶赴京城,向崇祯进呈《武备志》,但被权臣王在晋等中伤,以傲上之罪,被放逐到定兴江村。
年前,自己再度受命督师,又是茅元仪,率领数十骑,护卫自己,从东便门突围至通州。茅元仪也因功升副总兵,督理觉华岛水师。
茅元仪是不该回来的,除了自己,袁崇焕也是能善用茅元仪的人,而他还能活几天呢?
想到这儿,孙承宗心中一动,或许还有一个人也可以善用茅元仪,于是冲着帐外喊道:“李庆。”
话音未落,帐帘一挑,一个三十多岁的军士走了进来,躬身道:“大人,您有何吩咐?”
孙承宗这次从辽东离开,只有二十七名亲随卫士跟随,这个李庆就是其中一人。
“李庆,你去把卢象同卢象晋两兄弟请来。”孙承宗吩咐道。
“是,大人。”李庆躬身领命,随后转身出帐。
李庆去后,茅元仪心里念叨着卢象同卢象晋的名字,觉得有点熟悉。忽然,心中一动,茅元仪问道:“大人,莫非卢象同卢象晋是卢象升卢大人的家人?”
孙承宗的这双眼睛最厉害之处就是识人,他家在高阳,距离大名府虽有些距离,但也不算太远。他对卢象升那是久闻其名,卢象升虽说是文人,却勇悍绝伦,听说练功用的那口大刀有一百三十六斤。
鞑子入关,崇祯将袁崇焕下了诏狱,孙承宗总领各路兵马,而于此时,卢象升招募万人入卫,也就在那时,孙承宗见到了卢象升。
卢象升面容白净,人也有点瘦,看上去就是个标准的文人,但实际上,卢象升却是个奇人,力大绝伦。
孙承宗一看见卢象升,就想到了袁崇焕,两人在很多地方都极为相似。实际上,茅元仪文武双全,也和袁崇焕、卢象升很相似,只是茅元仪非是独当一面之才。
袁崇焕和卢象升两人都能激励部属,感染部属,都能把一支羸弱之兵变成虎狼之师,而茅元仪则做不到。
茅元仪是孙承宗最亲近的部属,他曾在茅元仪面前夸赞过卢象升,所以茅元仪就记住了卢象升这个人。
孙承宗点了点头,道:“他们二人都是卢大人的亲兄弟,元仪,今后你要与他们多亲多近,好好相处。”
茅元仪今年三十六岁,而卢象升只有三十岁,卢象升的兄弟自然更小,孙承宗怕茅元仪怠慢了卢家兄弟,是故特意点了两句。
茅元仪知道自己的短处,也知道孙承宗的意思,他点了点头,道:“大人放心。”
卢家多慷慨忠贞之士,大哥卢象升如此,兄弟卢象同、卢象晋、卢象坤同样如此。今年三月,卢象升因入卫有功,升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
国家积弱,百病丛生,卢象升心怀壮志,有此良机,一展胸中所学,自然热血沸腾,但要想打造一支雄师劲旅又谈何容易?
万事开头难,卢象升又急,而这最难的就是人才,人才难求,尤其是能与自己同心同德的人才更难求。
为此,卢象升冒了一次险,他把三个兄弟都招了来帮自己,想等基础打好之后,再让三个兄弟回家,但没想到,三个兄弟刚到不久,京里就出事了。
当《北京协议》送到大名府之后,卢象升置之不理,但好在那方面也没有派军队强行接收。
清楚了京里发生了什么事,知道太子即将去南京安国,卢象升自己不敢离开,他就派两个兄弟象同象晋去迎接太子,让太子一行来大名府,由大名府进入河南。
大名府离河南开封很近,把两个兄弟把发走之后,卢象升又同开封取得了联系,让河南方面做好准备,迎接太子。
此时还有这等忠贞之臣,众人自是又心安了不少。此时非比他时,讲规矩是要条件的,周皇后亲自出面,对两兄弟极尽勉励嘉许。
周皇后为什么这么做,明眼人都心知肚明。
刚才,卢象同卢象晋两兄弟看见了懿安皇后训斥那些皇亲国戚的场面,他们都惊讶之极。
懿安皇后本就是绝世美人,在夕阳的余晖里,威仪凛凛,说的话又掷地有声,简直帅呆了!卢象同卢象晋兄弟俩的年纪和张嫣仿佛,他们惊讶之后,立刻就成了懿安皇后的铁杆粉丝。
兄弟俩来了之后,和茅元仪倒是很对脾气,看着他们推杯换盏,气氛融洽,孙承宗心中很是欣慰。
酒宴结束之后,送走了卢象同卢象晋兄弟俩,就剩下孙承宗和茅元仪,两人品茗闲谈。
茅元仪问道:“大人,明后天就能到鹿大人的家了,您不去看看?”
茅元仪说的鹿大人指的是鹿善继,住在定兴西南二十里的鹿家庄。当年随孙承宗督师辽东的,除了袁崇焕、茅元仪、孙元化,还有鹿善继。那会儿,茅元仪和孙元化还嫩点,袁崇焕和鹿善继才是孙承宗的左膀右臂。
鹿善继非常了不起,鹿家更是了不起,鹿家三代在整个士林都拥有极高的威望。如果要在大明朝选一个以忠正节义著称的家庭,那就非鹿家莫属。
鹿善继祖父鹿久徵一生为官,始终伉直任事,勤政爱民;父亲鹿正,终身不仕,能急人之难,至于激于大义,虽毁身弃家亦在所不惜。阉党肆虐之时,残害东林党徒,士人避之不及,而鹿氏父子却大施援手,毫不畏惧。
鹿正的年纪比孙承宗大不了几岁,但孙承宗见了,也得尊称一声鹿太公。
到了鹿善继这儿,更是集祖父父亲之大成,人品学问概莫如是。
萨尔浒一战,明军丧师三路,努尔哈赤乘势攻陷了重镇开原、铁岭,进逼辽沈,窥伺中原,形势十分危急。但就在此时,辽东竟然缺饷少粮,大臣数请万历皇帝发帑救急,但万历皇帝根本不予理会。
在这种的情况下,鹿善继向户部尚书李汝华建议,采取扣留金花银的办法解决辽东战事的急需。
所谓金花银,就是立国之初,为了防备万一各边塞有急用而准备的备用金。以前,金花银都是送到太仓存起来,后来边塞无事,用不到金花银,就改送内府,被宫中视为私钱了。
这么干自然会触怒万历皇帝,而户部尚书李汝华之所以敢同意,是鹿善继一力承担的结果。
此后,除了在孙承宗麾下干的时间长些,鹿善继大都辞归故里,专心治学授徒。
鹿氏家学宗主陆王心学,至鹿善继而达大成,鹿善继在陆王学派内有着极高的地位。
这样的一位人物,当此国破家亡、重整山河之际,朝廷自然是极为需要的,所以茅元仪才向孙承宗提到了鹿善继。
但茅元仪没想到,孙承宗却摇了摇头,轻轻叹道:“太公已经年近八旬,老人故土难离,如果他们愿走,自然就会来的,如果不愿走,那我们就不该去打扰老人家。”
茅元仪肃然起敬,点了点头,道:“大人,是元仪欠考虑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