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乱明天下一根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陈海平随即道:“我不是小视大将军,而是因为大将军和我对阵,先天就处于不利之地。”
陈海平这么说,自然不会是说男女的问题,秦良玉不解地问道:“领政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陈海平道:“我能做的了自己的主,但大将军不行。”
沉思片刻,秦良玉淡淡地道:“领政大人,这怕也不尽然。”
陈海平笑道:“看来大将军对懿安皇后倒是很有信心。”
这下秦良玉真的愣了,但随即又释然,陈海平如果什么也察觉不到,那才奇怪呢。只是,秦良玉却越来越奇怪了,她一点都看不透这位领政大人心里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心忽然突突了一下,这要是陈海平把懿安皇后扣下,不要说多长时间,就是一个月,影响都可能是决定性的。
目光锋利起来,秦良玉盯着陈海平问道:“领政大人想要干什么?”
在秦良玉面前,陈海平的神态始终都极为恭敬,这一刻也一样,他道:“大将军,说实话,我是很乐见懿安皇后成为监国之人。”
听陈海平这么一说,秦良玉就放心了。既然都放太子去南京,那在懿安皇后身上做手脚还有什么必要?
猜不透陈海平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秦良玉心里实在是好奇,却又不愿问这位看似对自己极为尊敬的领政大人。
不愿让陈海平看出自己的心思来,秦良玉低头去挟菜。
“大将军,想不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
秦良玉愕然,抬起头来,见这位领政大人眼里满是让人不琢磨琢磨都不行的笑意。
秦良玉气结,不由狠狠瞪了陈海平一眼。陈海平笑了,一旁的向彩英也忍俊不禁,满眼都是笑意。
“大将军,我希望懿安皇后监国,是因为我希望十年后能够出现一个可以和我们对抗的南明。”陈海平严肃地说道。
秦良玉愈加的愕然,她直盯盯地看着陈海平。
这话,凡是正常人都不会相信,但却又不得不相信,因为说这话的这个人此前做的事可不都是让事情朝这个方向发展吗?
“为什么?”半晌,秦良玉沉声问道。
“大将军,您多少已经看到了些,我想改变这个国家,按我自己的想法改变,但我的力量有限,我的生命更有限,所以我必须得在统一天下和做我想做的事情之间做一个选择。”
秦良玉默然,她知道陈海平说的是实话。仅仅让女人出来做官这一件事儿,如果真要做成,那就决不是几十年的时间所能够做好的。如果陈海平要先统一天下,那不说统一天下要多长时间,就是统一天下之后,事情之多那也是无法想象的,陈海平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是顾不过来的。
“大将军,我选择了做事,所以我要营造出一种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如果南明想要十年后继续存在下去,那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跟着我学,而这也就说,他们在帮我做事。”
“大将军,他们在压力下帮我做事,与在刀枪的压力下屈服于我,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要更深入,几乎是不可逆的,而在刀枪的压力下屈服于我,那这种压力一旦消失,事情就很可能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轻轻点了点头,秦良玉道:“既然如此,那领政大人是不是可以帮一帮懿安皇后?”
陈海平笑了,道:“大将军,如果懿安皇后连这件事都不好,那我看我也不必指望她什么了。”
秦良玉脸微微一红,便让过这个话题,两人推杯换盏喝了起来,说些见闻趣事,倒是越说越投机。
向彩英坐在一旁,给两人添酒布菜,笑语盈盈。
―――――――
第二天一早,九月十七日,在三千白杆兵的护卫下,太子启程离京。
太子走了,跟着走的人那是海了去了,皇亲国戚自然不用说,绝大部分官员也都跟着走了。
官员大都跟着太子去南京,这一来是留下人家也不待见,人家早就喊出来了,有本事的留下;二来是新朝新贵,即便被新朝留用,也没多大意思;最主要的还是第三,这个新朝他们看不明白,尤其是吵吵着要把土地都收归国有,然后再均分下去。
跟着走的,除了皇亲国戚和官员,还有就是太监和宫女,但太监要比宫女多的多。跟着走的太监实际上也不多,才四五千人,而宫女则更少,只有几百人。
宫女回家一部分,但大部分都留了下来。
陈海平对向彩英的做法极为赞赏,大笔一挥,就把所有留下来的宫女都交由向彩英全权管理,而这也是宫女留下这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几乎所有的宫女心中,向彩英是她们的不二偶像。
这一次大迁移,京城和四乡八镇、以及沿途的百姓又恨恨地捞了一笔,陈海平把这些昔日的达官显贵最后的一点金银又收刮了一遍。
一匹驽马、一辆破车,在平常的日子就是买下来也费不了几两银子,但现在,嘿嘿,雇一天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最驽的马和最破的车。
没办法,僧多粥少,而且,这粥又必须得喝!
人们在心里把陈海平的祖宗八辈像犁地似的不知梨了多少遍,但再骂也没办法。
早走,在太子离京之前走,聪明人是不会这么做的。一来怕不安全,二来可能会成为日后被人攻击的口舌。
没人是傻子,都是聪明人,所以这两个原因几乎让所有要走人都没有先走。
晚走,错开这个高峰期,那更没人干。这么乱,位子就那些,晚到一步饭碗肯定没。
自己先走,把家人留下,也不行。谁知道日后形势怎么变化,要是家人因为这几两银子被扣下,那就太不值了。
所以,数十万人的迁移大军就势不可挡地形成了。
这一超级规模的旅游团的形成,刺激了两大产业。一个当然就是运输业,另一个则是餐饮业。此外,典当业也跟打了鸡血似的,最后又疯狂了一把。
数十万贵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个小事儿,当地是绝对解决不了的,所以很多聪明的商家,尤其是那些大饭庄,无不自备车马,拉上所需一切,开起了流动饭馆。
当然,饭菜的价格……抢劫啊!!!
一开始,对这次的商机不少人还有些犹豫,但在领政大人发话,保证安全之后,人们的热情和干劲就不可遏止地喷发了。
自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有钱,但好在大家都有信誉,而且到了南京之后,这点银子也实在算不了什么,所以大家就相互串换串换。
近十万的老人、女人、孩子,这样的旅游团前进的速度自然要跟蜗牛大哥赛一赛,而这样一来,那些跟随旅游团而来的黑心商人心里也就乐开了花。
三千白杆兵护卫着两宫皇后、太子、以及一些嫔妃和崇祯的棺椁。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两位国丈的家人。至于其他人,暂时是顾不上了。
崇祯的棺椁放置在一辆大车上,车上罩着白布,白布下是一块块巨大的冰块。
秦良玉始终守在棺椁旁。
夕阳西斜,大队停下。
车队绵延了数十里,一停下,立刻就热闹起来。炒勺叮当,孩子哭,大人叫,驴嘶马鸣,倒也生机勃勃。
看着这一幕,懿安皇后脸上没什么表情,眼内却是冰寒一片。
―――――――
九月十九日,未时。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沟里,天风嘶号,袁崇焕默默伫立,一身布衣被时时卷过的狂风吹的猎猎作响。
袁崇焕神色悲戚,目光在四壁的山崖上逡巡。
这是草环山,永平境内,距离山海关九十里。袁崇焕脚下伫立之地,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是参将刘兴祚的身死之地、埋骨之所。
刘兴祚是袁崇焕最为看重的大将,对之倚重尤甚于祖大寿、何可刚等人。可以说,在整个平辽方略里,刘兴祚犹如袁崇焕一臂。
刘兴祚是极有本事的人,既勇猛无敌,又多谋善断。
在努尔哈赤手下,刘兴祚身为一个汉人,却掌管了金、复、海、盖四州。这四州为南四卫,是全辽最为膏腴之地,是女真人的粮仓。
回归明朝之后,刘兴祚在皮岛毛文龙手下任游击之职,并很快就在皮岛将士中拥有了很高的威望。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之后,皮岛中很多人心怀惊惧,有几次险生不测,全赖刘兴祚,皮岛才平安无事。
袁崇焕看重刘兴祚,除了刘兴祚的本领之外,还有刘兴祚这个人的品性。在努尔哈赤手下时,刘兴祚忠心耿耿,算是个彻头彻尾的汉奸。但在起心归明之后,刘兴祚那真是百折不挠,不知经历了多少危险,最后舍下老母、妻儿、兄弟,诈死而逃。
袁崇焕信任刘兴祚,不论是本事,还是忠诚。
实际上,一开始,在袁崇焕心中,统领皮岛的人选就是刘兴祚,但刘兴祚来皮岛的时日尚短,一上来就给予刘兴祚全权是不合适的。
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诛杀毛文龙,把皮岛分为四协。仅仅一个月后,皮岛逐渐稳定,袁崇焕又把四协并为两协,由刘兴祚和陈继胜掌管。
七月末,袁崇焕调刘兴祚到宁远;八月底,刘兴祚和其六弟刘兴贤自皮岛动身,九月下旬到觉华岛。
此时,袁崇焕去了锦州,但听闻刘兴祚到了,立刻差人将刘兴祚调至锦州。见面后,袁崇焕令刘兴祚回皮岛练兵,掌管东江一切事务。但因秋天风大,刘兴祚未能回去,遂驻扎宁远。
十一月,得知皇大极发兵绕过山海关,越过长城,逼近京师,袁崇焕遂将刘兴祚调至山海关,但因麾下无兵,刘兴祚没有与袁崇焕同去,而留住山海关。
十二月,崇祯下袁崇焕于诏狱,孙承宗督师山海关,刘兴祚与其弟刘兴贤在关西红花店拜见孙承宗。
当时,金兵兵围永平,孙承宗遂拨山海关中后所八百人给刘兴祚,令其与郑一亨、靳国臣、张汝行,张承胤、石国柱等同往,卫护永平及建昌一带。
刘兴祚与台头营的王维城、太平路的睦自强、建昌路的马光远,以及永平道中军程应琦合军于太平路,兵约两千,和金兵首战于青山营冒儿头。
刘兴祚以王维城为南路,程应琦为北路,自当中路,以马光远抄后金后路。刘兴祚一路伪装成金军,突入其营,大败金军,斩获五百九十二级。
皇太极深知刘兴祚其人,极是忌惮,得知刘兴祚在太平路的消息后,立即派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追击刘兴祚,令务必将其擒杀。
崇祯三年,正月初三,侦知刘兴祚将去山海关,于是阿巴泰围其前,济尔哈朗蹑其后,将刘兴祚乱箭射死于草环山的这条小山沟内。
刘兴贤被生擒,皇太极下令将其碎尸万段。
明天,山海关就要移交了,袁崇焕来此吊祭刘兴祚。
远处,众将肃立。
―――――――
第二天,九月二十日,辰时。
袁崇焕带领辽东诸将立马在高坡之上。
这里是高岩岭,离山海关十里。
这次交接,陈海平不大可能来,但袁崇焕还是带着众将接出了十里。
陈海平救了自己的命,也救了自己的全家,更为自己洗刷了冤屈。
这是何等的大恩?!
但是,不管多大的恩德,他也不愿意受制于陈海平。这不仅仅是辽东诸将的意思,也是他自己的意思。
大恩是不见得有机会报了,那礼貌就更不能缺了。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身后有人低声道:“来了。”
蜿蜒崎岖的路上,长长的骑兵大队一眼望不到尽头。片刻之后,当最前面的骑兵队清晰地跃入眼帘之后,袁崇焕身后的众将眼睛都瞪圆了。
当塞外第一师出现在山海关外,震撼是全方位的。就是对此早有准备的袁崇焕,心头也依旧震惊。
一支军队有没有战斗力,看气势就可以看得出个大概,但在气势上,步兵和骑兵是有很大差别的。步兵的气势多数时候是无形的,但骑兵的气势是有形的。或者说,观察步兵有无真的气势是不那么容易的,是需要眼力的,但骑兵不是。
军队,整齐就是气势,这在骑兵的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一眼望不到头,但第一队骑兵和他们能看见的最后一队骑兵,几乎毫无二致。
压力,铺天盖地而来。
这一刻,众将都明白了大帅的意思,明白了大帅为什么把他们都招到了山海关。
遵化城下和广渠门外,这两场死战让辽东诸将建立了极强的信心:他们是最强的,只要在大帅的统帅下,假以时日,他们没有敌手!
在这种强大的信心下,对于让出山海关,很多人是不满意的。但这一刻,所有心怀不满的人都从心里把嘴巴牢牢闭上。
以前,他们还以为是大帅因为欠了那位领政大人的情才这么做的,但现在看来,大帅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们原先以为的凭他们的实力,在北拒建奴的同时,还可以对那位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领政大人施压,但现在看来,那根本就不切实际,是痴心妄想。
在袁崇焕左侧,紧挨着何可刚的是副总兵茅元仪。
当远处的铁骑刚一冒头,茅元仪就开始紧张,现在更是震惊到了极点。
好半晌,茅元仪回过神来,脸色有些苍白。又稍停片刻,茅元仪翻身下马,转到袁崇焕的马前,倒身跪倒。
袁崇焕一见,赶紧翻身下马,把茅元仪扶了起来,但没有说话。
“大帅,有您和这位领政大人在,建部跳梁,实已不足为虑,元仪可以安心的走了。”茅元仪躬身说道,神色极为感慨。
袁崇焕极为不舍,他上前紧紧握住茅元仪的手,道:“留不住元仪,是我生平憾事!元仪,记住,辽东的大门对你永远是敞开的。”
“谢大帅,那元仪这就告辞了。”
袁崇焕点了点头,道:“元仪,保重!”
而后,茅元仪又和其他诸将拱手作别,然后翻身上马,顺着一条小路,急驰而去。
望着茅元仪的背影,袁崇焕似乎看到了铁骑纵横的江南大地。不知为什么,袁崇焕竟然感到心底有隐隐的激动泛起。(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陈海平随即道:“我不是小视大将军,而是因为大将军和我对阵,先天就处于不利之地。”
陈海平这么说,自然不会是说男女的问题,秦良玉不解地问道:“领政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陈海平道:“我能做的了自己的主,但大将军不行。”
沉思片刻,秦良玉淡淡地道:“领政大人,这怕也不尽然。”
陈海平笑道:“看来大将军对懿安皇后倒是很有信心。”
这下秦良玉真的愣了,但随即又释然,陈海平如果什么也察觉不到,那才奇怪呢。只是,秦良玉却越来越奇怪了,她一点都看不透这位领政大人心里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心忽然突突了一下,这要是陈海平把懿安皇后扣下,不要说多长时间,就是一个月,影响都可能是决定性的。
目光锋利起来,秦良玉盯着陈海平问道:“领政大人想要干什么?”
在秦良玉面前,陈海平的神态始终都极为恭敬,这一刻也一样,他道:“大将军,说实话,我是很乐见懿安皇后成为监国之人。”
听陈海平这么一说,秦良玉就放心了。既然都放太子去南京,那在懿安皇后身上做手脚还有什么必要?
猜不透陈海平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秦良玉心里实在是好奇,却又不愿问这位看似对自己极为尊敬的领政大人。
不愿让陈海平看出自己的心思来,秦良玉低头去挟菜。
“大将军,想不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
秦良玉愕然,抬起头来,见这位领政大人眼里满是让人不琢磨琢磨都不行的笑意。
秦良玉气结,不由狠狠瞪了陈海平一眼。陈海平笑了,一旁的向彩英也忍俊不禁,满眼都是笑意。
“大将军,我希望懿安皇后监国,是因为我希望十年后能够出现一个可以和我们对抗的南明。”陈海平严肃地说道。
秦良玉愈加的愕然,她直盯盯地看着陈海平。
这话,凡是正常人都不会相信,但却又不得不相信,因为说这话的这个人此前做的事可不都是让事情朝这个方向发展吗?
“为什么?”半晌,秦良玉沉声问道。
“大将军,您多少已经看到了些,我想改变这个国家,按我自己的想法改变,但我的力量有限,我的生命更有限,所以我必须得在统一天下和做我想做的事情之间做一个选择。”
秦良玉默然,她知道陈海平说的是实话。仅仅让女人出来做官这一件事儿,如果真要做成,那就决不是几十年的时间所能够做好的。如果陈海平要先统一天下,那不说统一天下要多长时间,就是统一天下之后,事情之多那也是无法想象的,陈海平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是顾不过来的。
“大将军,我选择了做事,所以我要营造出一种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如果南明想要十年后继续存在下去,那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跟着我学,而这也就说,他们在帮我做事。”
“大将军,他们在压力下帮我做事,与在刀枪的压力下屈服于我,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要更深入,几乎是不可逆的,而在刀枪的压力下屈服于我,那这种压力一旦消失,事情就很可能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轻轻点了点头,秦良玉道:“既然如此,那领政大人是不是可以帮一帮懿安皇后?”
陈海平笑了,道:“大将军,如果懿安皇后连这件事都不好,那我看我也不必指望她什么了。”
秦良玉脸微微一红,便让过这个话题,两人推杯换盏喝了起来,说些见闻趣事,倒是越说越投机。
向彩英坐在一旁,给两人添酒布菜,笑语盈盈。
―――――――
第二天一早,九月十七日,在三千白杆兵的护卫下,太子启程离京。
太子走了,跟着走的人那是海了去了,皇亲国戚自然不用说,绝大部分官员也都跟着走了。
官员大都跟着太子去南京,这一来是留下人家也不待见,人家早就喊出来了,有本事的留下;二来是新朝新贵,即便被新朝留用,也没多大意思;最主要的还是第三,这个新朝他们看不明白,尤其是吵吵着要把土地都收归国有,然后再均分下去。
跟着走的,除了皇亲国戚和官员,还有就是太监和宫女,但太监要比宫女多的多。跟着走的太监实际上也不多,才四五千人,而宫女则更少,只有几百人。
宫女回家一部分,但大部分都留了下来。
陈海平对向彩英的做法极为赞赏,大笔一挥,就把所有留下来的宫女都交由向彩英全权管理,而这也是宫女留下这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几乎所有的宫女心中,向彩英是她们的不二偶像。
这一次大迁移,京城和四乡八镇、以及沿途的百姓又恨恨地捞了一笔,陈海平把这些昔日的达官显贵最后的一点金银又收刮了一遍。
一匹驽马、一辆破车,在平常的日子就是买下来也费不了几两银子,但现在,嘿嘿,雇一天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最驽的马和最破的车。
没办法,僧多粥少,而且,这粥又必须得喝!
人们在心里把陈海平的祖宗八辈像犁地似的不知梨了多少遍,但再骂也没办法。
早走,在太子离京之前走,聪明人是不会这么做的。一来怕不安全,二来可能会成为日后被人攻击的口舌。
没人是傻子,都是聪明人,所以这两个原因几乎让所有要走人都没有先走。
晚走,错开这个高峰期,那更没人干。这么乱,位子就那些,晚到一步饭碗肯定没。
自己先走,把家人留下,也不行。谁知道日后形势怎么变化,要是家人因为这几两银子被扣下,那就太不值了。
所以,数十万人的迁移大军就势不可挡地形成了。
这一超级规模的旅游团的形成,刺激了两大产业。一个当然就是运输业,另一个则是餐饮业。此外,典当业也跟打了鸡血似的,最后又疯狂了一把。
数十万贵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个小事儿,当地是绝对解决不了的,所以很多聪明的商家,尤其是那些大饭庄,无不自备车马,拉上所需一切,开起了流动饭馆。
当然,饭菜的价格……抢劫啊!!!
一开始,对这次的商机不少人还有些犹豫,但在领政大人发话,保证安全之后,人们的热情和干劲就不可遏止地喷发了。
自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有钱,但好在大家都有信誉,而且到了南京之后,这点银子也实在算不了什么,所以大家就相互串换串换。
近十万的老人、女人、孩子,这样的旅游团前进的速度自然要跟蜗牛大哥赛一赛,而这样一来,那些跟随旅游团而来的黑心商人心里也就乐开了花。
三千白杆兵护卫着两宫皇后、太子、以及一些嫔妃和崇祯的棺椁。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两位国丈的家人。至于其他人,暂时是顾不上了。
崇祯的棺椁放置在一辆大车上,车上罩着白布,白布下是一块块巨大的冰块。
秦良玉始终守在棺椁旁。
夕阳西斜,大队停下。
车队绵延了数十里,一停下,立刻就热闹起来。炒勺叮当,孩子哭,大人叫,驴嘶马鸣,倒也生机勃勃。
看着这一幕,懿安皇后脸上没什么表情,眼内却是冰寒一片。
―――――――
九月十九日,未时。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沟里,天风嘶号,袁崇焕默默伫立,一身布衣被时时卷过的狂风吹的猎猎作响。
袁崇焕神色悲戚,目光在四壁的山崖上逡巡。
这是草环山,永平境内,距离山海关九十里。袁崇焕脚下伫立之地,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是参将刘兴祚的身死之地、埋骨之所。
刘兴祚是袁崇焕最为看重的大将,对之倚重尤甚于祖大寿、何可刚等人。可以说,在整个平辽方略里,刘兴祚犹如袁崇焕一臂。
刘兴祚是极有本事的人,既勇猛无敌,又多谋善断。
在努尔哈赤手下,刘兴祚身为一个汉人,却掌管了金、复、海、盖四州。这四州为南四卫,是全辽最为膏腴之地,是女真人的粮仓。
回归明朝之后,刘兴祚在皮岛毛文龙手下任游击之职,并很快就在皮岛将士中拥有了很高的威望。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之后,皮岛中很多人心怀惊惧,有几次险生不测,全赖刘兴祚,皮岛才平安无事。
袁崇焕看重刘兴祚,除了刘兴祚的本领之外,还有刘兴祚这个人的品性。在努尔哈赤手下时,刘兴祚忠心耿耿,算是个彻头彻尾的汉奸。但在起心归明之后,刘兴祚那真是百折不挠,不知经历了多少危险,最后舍下老母、妻儿、兄弟,诈死而逃。
袁崇焕信任刘兴祚,不论是本事,还是忠诚。
实际上,一开始,在袁崇焕心中,统领皮岛的人选就是刘兴祚,但刘兴祚来皮岛的时日尚短,一上来就给予刘兴祚全权是不合适的。
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诛杀毛文龙,把皮岛分为四协。仅仅一个月后,皮岛逐渐稳定,袁崇焕又把四协并为两协,由刘兴祚和陈继胜掌管。
七月末,袁崇焕调刘兴祚到宁远;八月底,刘兴祚和其六弟刘兴贤自皮岛动身,九月下旬到觉华岛。
此时,袁崇焕去了锦州,但听闻刘兴祚到了,立刻差人将刘兴祚调至锦州。见面后,袁崇焕令刘兴祚回皮岛练兵,掌管东江一切事务。但因秋天风大,刘兴祚未能回去,遂驻扎宁远。
十一月,得知皇大极发兵绕过山海关,越过长城,逼近京师,袁崇焕遂将刘兴祚调至山海关,但因麾下无兵,刘兴祚没有与袁崇焕同去,而留住山海关。
十二月,崇祯下袁崇焕于诏狱,孙承宗督师山海关,刘兴祚与其弟刘兴贤在关西红花店拜见孙承宗。
当时,金兵兵围永平,孙承宗遂拨山海关中后所八百人给刘兴祚,令其与郑一亨、靳国臣、张汝行,张承胤、石国柱等同往,卫护永平及建昌一带。
刘兴祚与台头营的王维城、太平路的睦自强、建昌路的马光远,以及永平道中军程应琦合军于太平路,兵约两千,和金兵首战于青山营冒儿头。
刘兴祚以王维城为南路,程应琦为北路,自当中路,以马光远抄后金后路。刘兴祚一路伪装成金军,突入其营,大败金军,斩获五百九十二级。
皇太极深知刘兴祚其人,极是忌惮,得知刘兴祚在太平路的消息后,立即派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追击刘兴祚,令务必将其擒杀。
崇祯三年,正月初三,侦知刘兴祚将去山海关,于是阿巴泰围其前,济尔哈朗蹑其后,将刘兴祚乱箭射死于草环山的这条小山沟内。
刘兴贤被生擒,皇太极下令将其碎尸万段。
明天,山海关就要移交了,袁崇焕来此吊祭刘兴祚。
远处,众将肃立。
―――――――
第二天,九月二十日,辰时。
袁崇焕带领辽东诸将立马在高坡之上。
这里是高岩岭,离山海关十里。
这次交接,陈海平不大可能来,但袁崇焕还是带着众将接出了十里。
陈海平救了自己的命,也救了自己的全家,更为自己洗刷了冤屈。
这是何等的大恩?!
但是,不管多大的恩德,他也不愿意受制于陈海平。这不仅仅是辽东诸将的意思,也是他自己的意思。
大恩是不见得有机会报了,那礼貌就更不能缺了。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身后有人低声道:“来了。”
蜿蜒崎岖的路上,长长的骑兵大队一眼望不到尽头。片刻之后,当最前面的骑兵队清晰地跃入眼帘之后,袁崇焕身后的众将眼睛都瞪圆了。
当塞外第一师出现在山海关外,震撼是全方位的。就是对此早有准备的袁崇焕,心头也依旧震惊。
一支军队有没有战斗力,看气势就可以看得出个大概,但在气势上,步兵和骑兵是有很大差别的。步兵的气势多数时候是无形的,但骑兵的气势是有形的。或者说,观察步兵有无真的气势是不那么容易的,是需要眼力的,但骑兵不是。
军队,整齐就是气势,这在骑兵的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一眼望不到头,但第一队骑兵和他们能看见的最后一队骑兵,几乎毫无二致。
压力,铺天盖地而来。
这一刻,众将都明白了大帅的意思,明白了大帅为什么把他们都招到了山海关。
遵化城下和广渠门外,这两场死战让辽东诸将建立了极强的信心:他们是最强的,只要在大帅的统帅下,假以时日,他们没有敌手!
在这种强大的信心下,对于让出山海关,很多人是不满意的。但这一刻,所有心怀不满的人都从心里把嘴巴牢牢闭上。
以前,他们还以为是大帅因为欠了那位领政大人的情才这么做的,但现在看来,大帅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们原先以为的凭他们的实力,在北拒建奴的同时,还可以对那位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领政大人施压,但现在看来,那根本就不切实际,是痴心妄想。
在袁崇焕左侧,紧挨着何可刚的是副总兵茅元仪。
当远处的铁骑刚一冒头,茅元仪就开始紧张,现在更是震惊到了极点。
好半晌,茅元仪回过神来,脸色有些苍白。又稍停片刻,茅元仪翻身下马,转到袁崇焕的马前,倒身跪倒。
袁崇焕一见,赶紧翻身下马,把茅元仪扶了起来,但没有说话。
“大帅,有您和这位领政大人在,建部跳梁,实已不足为虑,元仪可以安心的走了。”茅元仪躬身说道,神色极为感慨。
袁崇焕极为不舍,他上前紧紧握住茅元仪的手,道:“留不住元仪,是我生平憾事!元仪,记住,辽东的大门对你永远是敞开的。”
“谢大帅,那元仪这就告辞了。”
袁崇焕点了点头,道:“元仪,保重!”
而后,茅元仪又和其他诸将拱手作别,然后翻身上马,顺着一条小路,急驰而去。
望着茅元仪的背影,袁崇焕似乎看到了铁骑纵横的江南大地。不知为什么,袁崇焕竟然感到心底有隐隐的激动泛起。(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