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第166章 天人感应 (1/2)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66章 天人感应
时维四月,岁在甲寅,即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四月下旬。
桓熙早在一开始得知桓温即将北伐之后,就不得不做出决定,放弃自己巡视凉州,会盟河西各部的计划。
当桓温来信告知他,自己将在六月出兵,桓熙也赶忙回信一封,表示自己会配合东出。
然而桓温并不领情,他收好了桓熙的来信,对郗超说道:
“熙儿说要出兵助我一臂之力。”
说着,桓温佯怒道:
“周成并非强敌,破之易如反掌,没想到老夫蛰伏多年,今日却被一个孺子轻视,以为没了他的帮助,老夫就收不得许昌、洛阳。”
郗超闻言笑道:
“世子将楚公的北伐大计,放在自己的事情之前,能有这片孝心,楚公应该高兴才是。”
此前一直绷着脸的桓温也终于忍不住,他笑着摇头道:
“终究瞒不过你的眼睛。”
桓温当然高兴,但他并不准备接受桓熙的这份好意。
事实上,江南已经有一种离谱的论调流传,认为桓温能有今日,离不开桓熙的搀扶与帮助。
这种说法并非没有依据,当年伐蜀,桓熙就是与袁乔并列的首功。
笮桥一战,也是桓熙劝说桓温坚持下来,稳定住了军心。
而桓温在灭亡成汉之后,并没有能够继续建立功业,只是趁着北方大乱的空隙,收取了南阳、义阳二郡,体现不出真实能力。
随着桓熙在北方不断地攻城略地,这种论调也越来越有市场,甚至有人笑称,如果自己能有桓熙这样的儿子,只怕成就要比桓温更高。
桓温素来骄傲,又怎么能够忍受得了这种论调。
他筹备光复旧都,未尝没有借此扬眉吐气的想法,又怎么愿意让桓熙掺和其中。
否则,就算是成功收取了洛阳,世人还是会说:瞧,桓温还是离不开他的儿子。
郗超侍奉桓温多年,当然明白他的想法,知道自己不可能劝他回心转意,但还是提醒道:
“楚公,攻取洛阳不难,如何守住洛阳才是难事。”
桓温并非不知道,占据洛阳,等同于直面虞国与燕国的危险。
河东自不必多说,而燕国,以他们的骑兵速度,不出四天就能从邺城奔赴洛阳。
北魏末年,尔朱联军败于邺城城外的韩陵山,斛斯椿只用了四天时间,率领部众提前一步赶回了洛阳,血洗尔朱氏,为高欢献上了城池。
当然,这一段故事桓温并不知晓,但他清楚,如果燕国要攻打洛阳,苻健肯定乐意给慕容氏借道。
可桓温并没有放在心上,他道:
“慕容恪享有盛名,但我听说他以五万精骑交手冉闵一万步卒,十战十败,最后实在束手无策,只得想了一个笨办法,让五千精骑以性命去拖住魏兵,方能取得胜利。
“以众凌寡,魏兵甚至食不果腹,居然打出这样的仗来,慕容恪有名无实,并非我的对手。”
倒也不怪桓温小瞧了慕容恪,那一战,打得实在丑陋。
至于苻舰苻雄兄弟二人,桓温倒是知道,他们兄弟,一个领军五万,却奈何不了区区一座城池。
另一个甚至被桓熙带着一群没有进行过整编,临时接手的匈奴人迎头痛击,狼狈而走。
桓温一想到自己北伐,将要面对这种对手,不由感慨道:
“北境无英雄,遂使小儿辈(桓熙)成名。”
毕竟他桓温凭着一万精兵就能灭亡成汉,如今早已准备了五万精锐步骑,就等着夏秋之际出兵北伐,按理说,就应该横扫中原,如今只是把目标放在许、洛,已经算是在求稳了。
然而桓温并不清楚,慕容恪面对的一万冉魏精锐步卒,都是在经历过一场场厮杀,而练就起来的强兵,又在林地作战,占据了地利。
他也不知道,苻健面对的高王城,又究竟是怎样的险峻。
桓温从未去过北方,如果可以亲眼看一看高王城所在的山川地势,恐怕能够收起轻视之心。
至于匈奴弓骑,桓温对于骑兵的应用,自然比不过桓熙。
在没有见识过骑兵步射战法之前,他确实很难想象苻雄当时的无力感。
实际上,桓温能以一万精锐轻兵疾进,攻取成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汉无英雄,遂使他成就这场丰功伟业。
桓温为桓熙回了一封信,信中让桓熙专注自己的事情,当然,言辞比较委婉,比较正如郗超所说,桓熙能有这份孝心,始终是好的。
桓熙收到回信,一直愁眉不展,原因是他从郗超的私信中听说了桓温对待北方敌人的态度。
正所谓骄兵必败,更何况慕容恽慕容垂、苻舰苻雄等人并非桓温以为的那样不堪。... -->>
第166章 天人感应
时维四月,岁在甲寅,即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四月下旬。
桓熙早在一开始得知桓温即将北伐之后,就不得不做出决定,放弃自己巡视凉州,会盟河西各部的计划。
当桓温来信告知他,自己将在六月出兵,桓熙也赶忙回信一封,表示自己会配合东出。
然而桓温并不领情,他收好了桓熙的来信,对郗超说道:
“熙儿说要出兵助我一臂之力。”
说着,桓温佯怒道:
“周成并非强敌,破之易如反掌,没想到老夫蛰伏多年,今日却被一个孺子轻视,以为没了他的帮助,老夫就收不得许昌、洛阳。”
郗超闻言笑道:
“世子将楚公的北伐大计,放在自己的事情之前,能有这片孝心,楚公应该高兴才是。”
此前一直绷着脸的桓温也终于忍不住,他笑着摇头道:
“终究瞒不过你的眼睛。”
桓温当然高兴,但他并不准备接受桓熙的这份好意。
事实上,江南已经有一种离谱的论调流传,认为桓温能有今日,离不开桓熙的搀扶与帮助。
这种说法并非没有依据,当年伐蜀,桓熙就是与袁乔并列的首功。
笮桥一战,也是桓熙劝说桓温坚持下来,稳定住了军心。
而桓温在灭亡成汉之后,并没有能够继续建立功业,只是趁着北方大乱的空隙,收取了南阳、义阳二郡,体现不出真实能力。
随着桓熙在北方不断地攻城略地,这种论调也越来越有市场,甚至有人笑称,如果自己能有桓熙这样的儿子,只怕成就要比桓温更高。
桓温素来骄傲,又怎么能够忍受得了这种论调。
他筹备光复旧都,未尝没有借此扬眉吐气的想法,又怎么愿意让桓熙掺和其中。
否则,就算是成功收取了洛阳,世人还是会说:瞧,桓温还是离不开他的儿子。
郗超侍奉桓温多年,当然明白他的想法,知道自己不可能劝他回心转意,但还是提醒道:
“楚公,攻取洛阳不难,如何守住洛阳才是难事。”
桓温并非不知道,占据洛阳,等同于直面虞国与燕国的危险。
河东自不必多说,而燕国,以他们的骑兵速度,不出四天就能从邺城奔赴洛阳。
北魏末年,尔朱联军败于邺城城外的韩陵山,斛斯椿只用了四天时间,率领部众提前一步赶回了洛阳,血洗尔朱氏,为高欢献上了城池。
当然,这一段故事桓温并不知晓,但他清楚,如果燕国要攻打洛阳,苻健肯定乐意给慕容氏借道。
可桓温并没有放在心上,他道:
“慕容恪享有盛名,但我听说他以五万精骑交手冉闵一万步卒,十战十败,最后实在束手无策,只得想了一个笨办法,让五千精骑以性命去拖住魏兵,方能取得胜利。
“以众凌寡,魏兵甚至食不果腹,居然打出这样的仗来,慕容恪有名无实,并非我的对手。”
倒也不怪桓温小瞧了慕容恪,那一战,打得实在丑陋。
至于苻舰苻雄兄弟二人,桓温倒是知道,他们兄弟,一个领军五万,却奈何不了区区一座城池。
另一个甚至被桓熙带着一群没有进行过整编,临时接手的匈奴人迎头痛击,狼狈而走。
桓温一想到自己北伐,将要面对这种对手,不由感慨道:
“北境无英雄,遂使小儿辈(桓熙)成名。”
毕竟他桓温凭着一万精兵就能灭亡成汉,如今早已准备了五万精锐步骑,就等着夏秋之际出兵北伐,按理说,就应该横扫中原,如今只是把目标放在许、洛,已经算是在求稳了。
然而桓温并不清楚,慕容恪面对的一万冉魏精锐步卒,都是在经历过一场场厮杀,而练就起来的强兵,又在林地作战,占据了地利。
他也不知道,苻健面对的高王城,又究竟是怎样的险峻。
桓温从未去过北方,如果可以亲眼看一看高王城所在的山川地势,恐怕能够收起轻视之心。
至于匈奴弓骑,桓温对于骑兵的应用,自然比不过桓熙。
在没有见识过骑兵步射战法之前,他确实很难想象苻雄当时的无力感。
实际上,桓温能以一万精锐轻兵疾进,攻取成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汉无英雄,遂使他成就这场丰功伟业。
桓温为桓熙回了一封信,信中让桓熙专注自己的事情,当然,言辞比较委婉,比较正如郗超所说,桓熙能有这份孝心,始终是好的。
桓熙收到回信,一直愁眉不展,原因是他从郗超的私信中听说了桓温对待北方敌人的态度。
正所谓骄兵必败,更何况慕容恽慕容垂、苻舰苻雄等人并非桓温以为的那样不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