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还得再回去? (1/2)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大明救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月初三一早,崇祯便携一众文武百官出城,先后拜谒了孝陵和懿文太子陵,然后经朝阳门入东华门,再谒奉先殿。
走完这些程序,崇祯这才返回武英殿,开始准备执政,算是正式定都南京了。
说巧不巧,正史中,弘光帝朱由崧也是在这一天行使权力的,不过他还有一个登基称帝,定国号的过程,而崇祯就不需要了。
而且与崇祯不同的是,朱由崧是借四镇总兵的实力上位的,军事上被四镇拿捏。
政事上,实权又落入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手中,几乎就是一个傀儡皇帝。
所以,他干脆直接摆烂,沉湎酒色,醉生梦死,也丝毫不关心政事,过一天是一天。
可崇祯不一样,在高升的帮助下,从山东带来了杨御蕃,然后用计除掉了刘泽清,收编其部。
再加上黄得功,得八万兵,足以掌控南京的局势,不需要看他人脸色行事。
不过,南京虽然也有一套除内阁之外的现成中央机构,但崇祯和高升都不满意。
于是,在高升的帮助下,通过史料的甄别,崇祯立即进行了一些人事调动。
任李邦华为兵部尚书,兼总督京营戎政,负责京营大小事务及南京的防务。
而现兵部尚书史可法,则调任都御史,而这也是李邦华在京师的职位,相当于他们两人将位置换了一下,这自然是为了人尽其用。
因为通过史料的记载,史可法忠心归忠心,但军事能力真的很一般,兵部尚书实在不适合他。
反观李邦华是通过能力证明了自己,暂时没人比他更适合这个职位了。
考虑到刚到南京,崇祯暂时不想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动,以免弄得人心惶惶,不利于新都的安定。
所以,六部中,主要就动了一下兵部尚书的位置。
但是南京没有内阁,需要重建,这里就可以大作文章了。
而这次崇祯不会再像之前在京师那样,甚至做出过用抓阄的方式来确定内阁成员的荒唐之举,变得谨慎了不少。
虽如此,但他也只找了高升一人商量,觉得这样已经足够。
最终选出了四人入阁,分别是:蒋德璟、范景文、李邦华、史可法。
其中蒋德璟为内阁首辅,其他三人为辅臣。
其实蒋德璟在二月份的时候就接替陈演,成为了内阁首辅,虽然只当了短短一个月时间,但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足以胜任首辅之职。
范景文也是在今年二月入的阁,再让他进入新建的内阁也无可厚非。
而李邦华的资历和能力也不遑多让,入阁只是崇祯一句话的事,其他人也挑不出多大毛病。
至于能力相对平庸的史可法,之所以将他选进来,是考虑到他的清名,其在南京的威望较高,以便稳定人心。
不然的话,新组建的内阁全部都是从京师带过来的人,必然会让南京的文武百官心生不满。
做完这些安排,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大明便可以正常运行了,但是高升和崇祯都知道,这还不够。
因为时局不允许大明偏安一隅,如果不尽快的积蓄一些军事上的实力,只要北方的建虏和闯军分出胜负,大明的危亡可能... -->>
五月初三一早,崇祯便携一众文武百官出城,先后拜谒了孝陵和懿文太子陵,然后经朝阳门入东华门,再谒奉先殿。
走完这些程序,崇祯这才返回武英殿,开始准备执政,算是正式定都南京了。
说巧不巧,正史中,弘光帝朱由崧也是在这一天行使权力的,不过他还有一个登基称帝,定国号的过程,而崇祯就不需要了。
而且与崇祯不同的是,朱由崧是借四镇总兵的实力上位的,军事上被四镇拿捏。
政事上,实权又落入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手中,几乎就是一个傀儡皇帝。
所以,他干脆直接摆烂,沉湎酒色,醉生梦死,也丝毫不关心政事,过一天是一天。
可崇祯不一样,在高升的帮助下,从山东带来了杨御蕃,然后用计除掉了刘泽清,收编其部。
再加上黄得功,得八万兵,足以掌控南京的局势,不需要看他人脸色行事。
不过,南京虽然也有一套除内阁之外的现成中央机构,但崇祯和高升都不满意。
于是,在高升的帮助下,通过史料的甄别,崇祯立即进行了一些人事调动。
任李邦华为兵部尚书,兼总督京营戎政,负责京营大小事务及南京的防务。
而现兵部尚书史可法,则调任都御史,而这也是李邦华在京师的职位,相当于他们两人将位置换了一下,这自然是为了人尽其用。
因为通过史料的记载,史可法忠心归忠心,但军事能力真的很一般,兵部尚书实在不适合他。
反观李邦华是通过能力证明了自己,暂时没人比他更适合这个职位了。
考虑到刚到南京,崇祯暂时不想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动,以免弄得人心惶惶,不利于新都的安定。
所以,六部中,主要就动了一下兵部尚书的位置。
但是南京没有内阁,需要重建,这里就可以大作文章了。
而这次崇祯不会再像之前在京师那样,甚至做出过用抓阄的方式来确定内阁成员的荒唐之举,变得谨慎了不少。
虽如此,但他也只找了高升一人商量,觉得这样已经足够。
最终选出了四人入阁,分别是:蒋德璟、范景文、李邦华、史可法。
其中蒋德璟为内阁首辅,其他三人为辅臣。
其实蒋德璟在二月份的时候就接替陈演,成为了内阁首辅,虽然只当了短短一个月时间,但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足以胜任首辅之职。
范景文也是在今年二月入的阁,再让他进入新建的内阁也无可厚非。
而李邦华的资历和能力也不遑多让,入阁只是崇祯一句话的事,其他人也挑不出多大毛病。
至于能力相对平庸的史可法,之所以将他选进来,是考虑到他的清名,其在南京的威望较高,以便稳定人心。
不然的话,新组建的内阁全部都是从京师带过来的人,必然会让南京的文武百官心生不满。
做完这些安排,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大明便可以正常运行了,但是高升和崇祯都知道,这还不够。
因为时局不允许大明偏安一隅,如果不尽快的积蓄一些军事上的实力,只要北方的建虏和闯军分出胜负,大明的危亡可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