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沟_7 (2/2)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日本沉没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度角,开始悄悄地下潜。就像舞台的背景一样,电视画面中,“无名岛”的顶部渐渐露了出来。潜艇的位置离它有三百米左右。博士按下启动键,摄像机的磁带开始有节奏地转动起来。
小野寺打开超声波测深仪的开关。
“到差不多的地方就别再潜了。”小野寺死死盯住渐渐逼近红色零度的超声波测深仪的指针和沉降速度计,有些紧张地说,“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在距离岛顶部约十米的地方,小野寺猛地挂上后退挡。“海神号”船艏保持十五度倾斜像鳉鱼似的向上躲开了。
“我说……”小野寺开始问道,“是不是沿着斜坡下潜?”
“别吓我们了。”VLF话筒里传出“巽丸号”上结城的声音,“撞上就糟了。”
“绕岛顶半圈,”田所博士说,“然后沿斜面下潜。”
“‘大东丸三号’来电了!”扬声器里又传出在船上待命的调查员的声音,“岛附近的海底向东倾斜,斜度三度以上,斜坡长度不详,这和海图上的数据不一样,水深也增加了一百八十米。”
“海底滑坡?”科技官问了一句。
“田所先生……”小野寺一边将潜艇向前推进,一边问道,“两天内下沉了将近二百米却没有发生海啸,这是为什么?”
“不知道!”田所博士几乎是在咆哮,“也许是在哪儿找到了平衡,鬼才知道是在哪儿?什么都不清楚!”
什么都不清楚!小野寺心里“哼”了一声,从昨天开始烦的就是这句话。
“海神号”和岛顶部一直保持着五十米左右的间距,航速控制在三海里,开始下潜。潜到九十米时,海底已明亮了许多,古老的火山口周围的褶痕清晰可见。小野寺虽是个外行,但即使不借助投光器,也看得出这个岛在水下的历史绝非短暂,只是最近才从水中凸起,接受了一点侵蚀和风蚀的洗礼而已。然而,这座奇妙的岛屿如今又重新回归到了海底。火山口的直径大约为二百到三百米,内壁几乎都是几近直角的陡坡,火山口上有一处极深的“V”字形裂痕。这显然不是喷发造成的。确切地说,是在火山口形成后,由另一起因崩裂而成。测深仪上面的数字表明,其火山口深度竟有一百余米。小野寺提心吊胆,生怕田所博士一时兴起,非要进到里面去看个究竟。潜艇绕岛转了半圈,并没发现它在下沉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火山性活动的痕迹。
“无名岛”像从来就在那里一样蜷卧在寒冷阴暗的海底,悄无声息,充满厚重感……
小野寺给出信号后继续下潜。为了慎重起见,声呐探测器一直保持工作状态,沿着斜坡将船头向下调至近三十度的角度。声呐的回波进入扬声器后,再将VLF信号转换到接收器上。
“结城,开始下潜啦。”小野寺对着话筒喊道,“你帮着看好啊。”
“没问题。”结城回答说。
“你现在在它的正上方,看得很清楚哟。”
小野寺转动电阻器的手柄。舱外传来阵阵水流声,舱顶部能感到引擎的振动。田所博士和科技官都系好了安全带,瞪大双眼监视着电视画面和监测窗外的一切。舱内不时响起声呐探测器传出的“哐哐”的回声,“海神号”以二海里的航速绕着山坡开始下潜。
鱼群和巨大鲨鱼的身影不时掠过电视画面,向上游去。右边的监测窗外已能看清楚沉下的岛屿——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海*山的半山腰。不一会儿,新近形成的海蚀线便清晰地呈现在他们面前。
“保持船体水平。”田所博士说,“沿着海蚀线转一圈试试看,只要一会儿时间。”
小野寺抬高船头。海蚀的痕迹几乎就是这个岛露出海面的水平面部分。山腰上好几段斑马条纹告诉我们:这个无名小岛已有过数次隆起、下沉的经历。
“有水平仪吗?”田所博士问。
“在记录器的抽屉里。”
博士将水平仪取出,紧紧贴在监测窗上,像是要把窗外的东西一口吃掉。
“看,假如这是三天前的海平面痕迹的话,现在,整个岛已向东倾斜了四到五度。”
“继续下潜?”小野寺问。
博士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同意。
“海神号”继续下潜。二百米……二百五十米……从下面往上可以看到太阳已升起很高了,但海底的能见度依然良好,只是窗外的水色突然开始发蓝。小野寺顾不上看水压计的指针,驾着“海神号”继续向前。这点深度对“海神号”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三百米,他略微将船头调高,山腰斜坡正明显趋缓,将长长的裙带拖向青蓝色的海底。水温十五度,电视画面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小野寺关掉电视,将显示器推上去,跟着,切断艇内的照明。透过监测窗可以看到,淡淡的幽灵般的青光洒满海底。三百五十米,“海神号”的船体已接近水平状态,沿着伸向昏暗的海底、望不到尽头的平缓斜坡前进着。小野寺放出几个压舱的钢球。
“马上就到海底了。”他告诉身后的两人说。
“‘大东丸三号’发出信号,”结城的声音又从听筒里传出,“这里是东西约十公里、南北约十五公里的地貌海隆,由此向东三公里处,有一个十度左右的大陆架斜坡。”
小野寺打开探照灯。在茫茫的水墙对面隐隐约约可以看得见海底导航锚链垂挂在船底,传出“咣当咣当”的撞击声。
游过来一群发光类鱼群。在强烈的探照灯光下,海底就像一个巨大的灰色生物,朦朦胧胧地浮现出来。小野寺将船速调至半海里,继续放出几个钢球。锚链不断撞击着海底,将淤泥翻起。“海神号”拖着锚链慢慢潜行,不一会儿,静静停了下来,船的底部距海底两米左右。
眼前的海底并没有什么变化,前后倾斜隐约可见,但是,后座两个人的反应却截然不同,显得兴奋不已。
“有波纹标记……”科技官叫道。
“火山岩和火山弹如此暴露无遗!”博士也兴奋得快言快语。
“看来,最近海底泥土的活动异常活跃。”科技官说,“你看那儿。”
“嗯……”博士点点头,“海底沿着斜坡出现了大范围平移。”
“与其说平移,是不是应当理解为近于滑坡?”
“小野寺君……”博士喊了一声,“沿斜坡向东边的大陆架方向前进!”
“海神号”回到海面后,小野寺他们发现“巽丸号”正陷入争论的旋涡之中。其实,这个讨论早在“海神号”放出压舱钢球准备返回时就已经开始了,VLF信号将“巽丸号”与“海神号”以及几公里以外的“大东丸三号”之间的讨论连接起来。当固定臂重新将“海神号”拦腰抱住时,“巽丸号”一面开始第二次下潜的准备工作,一面慢慢地向东移动——它要补充下潜的钢球、磁带,更换自动记录仪。即便是在这段时间里,“巽丸号”和“大东丸三号”之间的讨论也没有停止过。田所博士反复强调,类似大陆架斜面和海隆分界线的东西几乎不存在了。科技官也证实直到前不久还存在过。因为海流会冲击斜坡,根据生物种类和岩石就能判断。现在,海隆上滑下来的泥土大面积地覆盖下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圆弧。
第二次下潜很快准备就绪。幸长副教授和火山调查官随潜艇赶往大陆架斜坡进行调查——忙得连食品都是带入潜艇内吃的。这次与第一次一样,采用高速下潜的方式,直达六百米处,此后,沿着斜面再潜入一千八百五十米的海底。负责调查的两个人似乎有了令人兴奋的发现,有一次,连从来都以冷静著称的幸长副教授都忍不住扯着嗓子大声叫了起来。
潜艇返回时,海面上起了波浪。于是,“巽丸号”用“人”字起重机将“海神号”吊到操作甲板上,拖着长长的浪花全速前进。
“第三次下潜推迟到明天。”田所博士宣布说,“‘大东丸三号’在离这儿一百二十公里的小笠原海沟附近有了新的发现,所以,我们要潜到海沟去,不知道行不行。”
“理论上讲,‘海神号’可以下潜到十万米。”小野寺回答说,“当然,如果真有那么深的海的话。安全系数设在十倍以上——在I造船厂的冲击波水槽里甚至还做过超级试验呢。”
度角,开始悄悄地下潜。就像舞台的背景一样,电视画面中,“无名岛”的顶部渐渐露了出来。潜艇的位置离它有三百米左右。博士按下启动键,摄像机的磁带开始有节奏地转动起来。
小野寺打开超声波测深仪的开关。
“到差不多的地方就别再潜了。”小野寺死死盯住渐渐逼近红色零度的超声波测深仪的指针和沉降速度计,有些紧张地说,“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在距离岛顶部约十米的地方,小野寺猛地挂上后退挡。“海神号”船艏保持十五度倾斜像鳉鱼似的向上躲开了。
“我说……”小野寺开始问道,“是不是沿着斜坡下潜?”
“别吓我们了。”VLF话筒里传出“巽丸号”上结城的声音,“撞上就糟了。”
“绕岛顶半圈,”田所博士说,“然后沿斜面下潜。”
“‘大东丸三号’来电了!”扬声器里又传出在船上待命的调查员的声音,“岛附近的海底向东倾斜,斜度三度以上,斜坡长度不详,这和海图上的数据不一样,水深也增加了一百八十米。”
“海底滑坡?”科技官问了一句。
“田所先生……”小野寺一边将潜艇向前推进,一边问道,“两天内下沉了将近二百米却没有发生海啸,这是为什么?”
“不知道!”田所博士几乎是在咆哮,“也许是在哪儿找到了平衡,鬼才知道是在哪儿?什么都不清楚!”
什么都不清楚!小野寺心里“哼”了一声,从昨天开始烦的就是这句话。
“海神号”和岛顶部一直保持着五十米左右的间距,航速控制在三海里,开始下潜。潜到九十米时,海底已明亮了许多,古老的火山口周围的褶痕清晰可见。小野寺虽是个外行,但即使不借助投光器,也看得出这个岛在水下的历史绝非短暂,只是最近才从水中凸起,接受了一点侵蚀和风蚀的洗礼而已。然而,这座奇妙的岛屿如今又重新回归到了海底。火山口的直径大约为二百到三百米,内壁几乎都是几近直角的陡坡,火山口上有一处极深的“V”字形裂痕。这显然不是喷发造成的。确切地说,是在火山口形成后,由另一起因崩裂而成。测深仪上面的数字表明,其火山口深度竟有一百余米。小野寺提心吊胆,生怕田所博士一时兴起,非要进到里面去看个究竟。潜艇绕岛转了半圈,并没发现它在下沉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火山性活动的痕迹。
“无名岛”像从来就在那里一样蜷卧在寒冷阴暗的海底,悄无声息,充满厚重感……
小野寺给出信号后继续下潜。为了慎重起见,声呐探测器一直保持工作状态,沿着斜坡将船头向下调至近三十度的角度。声呐的回波进入扬声器后,再将VLF信号转换到接收器上。
“结城,开始下潜啦。”小野寺对着话筒喊道,“你帮着看好啊。”
“没问题。”结城回答说。
“你现在在它的正上方,看得很清楚哟。”
小野寺转动电阻器的手柄。舱外传来阵阵水流声,舱顶部能感到引擎的振动。田所博士和科技官都系好了安全带,瞪大双眼监视着电视画面和监测窗外的一切。舱内不时响起声呐探测器传出的“哐哐”的回声,“海神号”以二海里的航速绕着山坡开始下潜。
鱼群和巨大鲨鱼的身影不时掠过电视画面,向上游去。右边的监测窗外已能看清楚沉下的岛屿——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海*山的半山腰。不一会儿,新近形成的海蚀线便清晰地呈现在他们面前。
“保持船体水平。”田所博士说,“沿着海蚀线转一圈试试看,只要一会儿时间。”
小野寺抬高船头。海蚀的痕迹几乎就是这个岛露出海面的水平面部分。山腰上好几段斑马条纹告诉我们:这个无名小岛已有过数次隆起、下沉的经历。
“有水平仪吗?”田所博士问。
“在记录器的抽屉里。”
博士将水平仪取出,紧紧贴在监测窗上,像是要把窗外的东西一口吃掉。
“看,假如这是三天前的海平面痕迹的话,现在,整个岛已向东倾斜了四到五度。”
“继续下潜?”小野寺问。
博士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同意。
“海神号”继续下潜。二百米……二百五十米……从下面往上可以看到太阳已升起很高了,但海底的能见度依然良好,只是窗外的水色突然开始发蓝。小野寺顾不上看水压计的指针,驾着“海神号”继续向前。这点深度对“海神号”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三百米,他略微将船头调高,山腰斜坡正明显趋缓,将长长的裙带拖向青蓝色的海底。水温十五度,电视画面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小野寺关掉电视,将显示器推上去,跟着,切断艇内的照明。透过监测窗可以看到,淡淡的幽灵般的青光洒满海底。三百五十米,“海神号”的船体已接近水平状态,沿着伸向昏暗的海底、望不到尽头的平缓斜坡前进着。小野寺放出几个压舱的钢球。
“马上就到海底了。”他告诉身后的两人说。
“‘大东丸三号’发出信号,”结城的声音又从听筒里传出,“这里是东西约十公里、南北约十五公里的地貌海隆,由此向东三公里处,有一个十度左右的大陆架斜坡。”
小野寺打开探照灯。在茫茫的水墙对面隐隐约约可以看得见海底导航锚链垂挂在船底,传出“咣当咣当”的撞击声。
游过来一群发光类鱼群。在强烈的探照灯光下,海底就像一个巨大的灰色生物,朦朦胧胧地浮现出来。小野寺将船速调至半海里,继续放出几个钢球。锚链不断撞击着海底,将淤泥翻起。“海神号”拖着锚链慢慢潜行,不一会儿,静静停了下来,船的底部距海底两米左右。
眼前的海底并没有什么变化,前后倾斜隐约可见,但是,后座两个人的反应却截然不同,显得兴奋不已。
“有波纹标记……”科技官叫道。
“火山岩和火山弹如此暴露无遗!”博士也兴奋得快言快语。
“看来,最近海底泥土的活动异常活跃。”科技官说,“你看那儿。”
“嗯……”博士点点头,“海底沿着斜坡出现了大范围平移。”
“与其说平移,是不是应当理解为近于滑坡?”
“小野寺君……”博士喊了一声,“沿斜坡向东边的大陆架方向前进!”
“海神号”回到海面后,小野寺他们发现“巽丸号”正陷入争论的旋涡之中。其实,这个讨论早在“海神号”放出压舱钢球准备返回时就已经开始了,VLF信号将“巽丸号”与“海神号”以及几公里以外的“大东丸三号”之间的讨论连接起来。当固定臂重新将“海神号”拦腰抱住时,“巽丸号”一面开始第二次下潜的准备工作,一面慢慢地向东移动——它要补充下潜的钢球、磁带,更换自动记录仪。即便是在这段时间里,“巽丸号”和“大东丸三号”之间的讨论也没有停止过。田所博士反复强调,类似大陆架斜面和海隆分界线的东西几乎不存在了。科技官也证实直到前不久还存在过。因为海流会冲击斜坡,根据生物种类和岩石就能判断。现在,海隆上滑下来的泥土大面积地覆盖下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圆弧。
第二次下潜很快准备就绪。幸长副教授和火山调查官随潜艇赶往大陆架斜坡进行调查——忙得连食品都是带入潜艇内吃的。这次与第一次一样,采用高速下潜的方式,直达六百米处,此后,沿着斜面再潜入一千八百五十米的海底。负责调查的两个人似乎有了令人兴奋的发现,有一次,连从来都以冷静著称的幸长副教授都忍不住扯着嗓子大声叫了起来。
潜艇返回时,海面上起了波浪。于是,“巽丸号”用“人”字起重机将“海神号”吊到操作甲板上,拖着长长的浪花全速前进。
“第三次下潜推迟到明天。”田所博士宣布说,“‘大东丸三号’在离这儿一百二十公里的小笠原海沟附近有了新的发现,所以,我们要潜到海沟去,不知道行不行。”
“理论上讲,‘海神号’可以下潜到十万米。”小野寺回答说,“当然,如果真有那么深的海的话。安全系数设在十倍以上——在I造船厂的冲击波水槽里甚至还做过超级试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