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五胡乱华之绝世雄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石嘉便反驳石勒的话说道:“秦始皇强不强?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当此时,秦军纵横天下,谁敢挡之?可是陈胜和吴广两个匹夫振臂一呼,大泽乡九百人一起,就推翻了不可一世的秦朝。而你们的先祖匈奴经冒顿单于和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三代的发展,势力可谓强大无比,连汉朝也不能与之抗衡。可是武帝奋起,卫青,霍去病出塞大破匈奴。令匈奴从此臣服于我大汉!当此之时,大月氏、龟兹等无不臣服于匈奴,谁又敢说匈奴不强?可为何又败于你们所看不起的汉朝?”
石勒听到这,他的脸皮直跳,可他还是强按着内心的不满听下去。
“好!你说汉人是绵羊,可是李陵只以五千步卒行于草原之中,八万多匈奴英勇的儿郎杀至,却付出了数倍的代价尚未能消灭李陵,要不是叛徒管敢逃出来告知匈奴内情,八万多匈奴又何以败李陵呢?难道汉人就真的是绵羊吗?要是绵羊面对十几倍于己的,且又是骑兵的优势极大的勇猛之士却能毙敌数倍,那匈奴又是什么?”
“赵国李牧可谓是被笑为胆小鬼,可就是这位胆小鬼一见匈奴兵就龟缩起来,只是最后当匈奴十万大军入侵之时,一战而尽歼十万匈奴骑兵,令得自赵灭亡,匈奴不敢南下,直至冒顿单于!难道如李牧这样的汉人的胆小就真的不可怕?为何匈奴人一提起李牧之名,连小儿都能止啼呢?”
“这……”石勒本身就不是雄辩之才,他被石嘉说得一时半会还真的是无法反驳,更为重要的一点,汉人的人口基数就摆在那里,而且如石嘉所说,还有南方的晋朝以为外应,东晋是想要恢复中原的,只是一直无能为力,真让东晋逮到机会,东晋的挺进,那是可怕的,石勒清楚难以阻挡的。
当石嘉说到祖逖北伐之时,汉人响应,当此时,无敌的赵军却屡败于祖逖,更败于躲于坞堡以自保的汉民。
而这个却让石勒脸色变得更难看了,因为他是知道这一点的,当时他就是与祖逖相斗,要不是使用了离间,让晋室担心祖逖成此大功而功高震主,或割据北方。
晋室不怕胡人占据北方,就怕有汉人一统北方,再整合北方的汉人,那么南方的晋室就危险了。北方是胡人统治,由于汉人的人口基数就摆在那里,是胡人人口的太多倍了,就大大地牵制住了胡人,胡人还得应付内部的统治,就无力南下了。
可是换一个汉人,那就不同了,一统天下,这是众人所愿的,而你晋室明为正统却不能做出响应民心的事,那不如转向另一个汉人,这就直接威胁晋室的江山了!
石嘉又继续说:“赵皇帝当初不也是深得张右侯的相助,才建立这一片辽阔的河土吗?张右侯是什么人?他是一个汉人!虽然文弱,只是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超过百万雄师!他算无遗策,机无虚发,而赵皇帝对他可谓是言听计从!有此感慨,天欲不成吾事邪?何夺吾右侯之早也!”
石勒的表情变化很大,因为说到石勒深心中最为沉痛的一件事,张右侯就是张宾,他在晋朝时并不得重用,后他认为石勒是个英雄能成大事便投奔了石勒,刚开始石勒并不听张宾的,后来张宾献策屡定危难,石勒便开始对张宾言听计从。
直到张宾死后,石勒是很伤心难过的,与徐光、程遐等共事,他经常见到此等人物,远远地不如张宾,直感到残酷,残忍,他便经常怀念张宾,感叹要是张宾还在的话,那该多好啊?
故晋书有语,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张宾是五胡十六国第一流的谋士,堪比张良,陈平,郭嘉,贾诩等。
石嘉便最后定结论:“要是汉人弱的话,赵国又何以建立?这可是最近发生的事啊!”
所以石勒听到石嘉刚才所说的话,他内心里已是赞成了,可他是不会甘心的,而且作为一个帝王,内心是不能让人随随便便就猜出的。
他瞪着石嘉厉声:“这么说,你是要与我作对了?你是要助南方的伪晋?”这身上所散发的气势让人为之窒息!
石嘉感受到对生命的威胁!他知道只要是一个不小心,那么他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他一咬牙,说:“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该怎么选择让他们自己去决定吧!当然要是有扭转乾坤的绝世雄才般的大英雄出现,那么情况就会不同,此等盖世大英雄,连天都能捅个窟窿,又怎么会害怕一些困难呢?”
这一番话倒让石勒高兴了,石勒理解错了,他还以为石嘉话中之意是说只有像他这样的绝世雄才的大英雄就能扭转乾坤,改变一切。
毕竟石勒再也不是以前刚起事之时了,自从他建立基业,最后称天王立国直至称帝已来,身边早就是奉承连连,马屁震天了,现在他又习惯性地把石嘉说的话理解为称赞他了。
要是让他知道石嘉的心并不是称赞他,而是认为胡人毕竟人口太少,要是以人口来融合人口多的话,那势必会造成死人极多的情况,而且文明将会落后大幅地后退,所以就算石嘉不是汉人,可单以人道来说,还是希望以最少的牺牲来避免大难。
理解错误的石勒不由是直点头了,一副兴高采烈地样子,说:“大赵的皇帝就是这样的绝世雄才!他一定能扭转乾坤,化不可能为可能实现羯人同化汉人的!你只要为我大赵效力,那是前途光明的!”
石嘉的脸皮不由是一抽搐,明知对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可他又不能说出来,误会就误会吧!大丈夫能忍!汉高祖刘邦和汉照烈帝刘备哪个不是能忍的?还不同越王勾践那样呢,他还尝吴王夫差粪便,受尽污辱,这才归国二十年生聚二十年教训终吞吴。
石嘉便反驳石勒的话说道:“秦始皇强不强?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当此时,秦军纵横天下,谁敢挡之?可是陈胜和吴广两个匹夫振臂一呼,大泽乡九百人一起,就推翻了不可一世的秦朝。而你们的先祖匈奴经冒顿单于和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三代的发展,势力可谓强大无比,连汉朝也不能与之抗衡。可是武帝奋起,卫青,霍去病出塞大破匈奴。令匈奴从此臣服于我大汉!当此之时,大月氏、龟兹等无不臣服于匈奴,谁又敢说匈奴不强?可为何又败于你们所看不起的汉朝?”
石勒听到这,他的脸皮直跳,可他还是强按着内心的不满听下去。
“好!你说汉人是绵羊,可是李陵只以五千步卒行于草原之中,八万多匈奴英勇的儿郎杀至,却付出了数倍的代价尚未能消灭李陵,要不是叛徒管敢逃出来告知匈奴内情,八万多匈奴又何以败李陵呢?难道汉人就真的是绵羊吗?要是绵羊面对十几倍于己的,且又是骑兵的优势极大的勇猛之士却能毙敌数倍,那匈奴又是什么?”
“赵国李牧可谓是被笑为胆小鬼,可就是这位胆小鬼一见匈奴兵就龟缩起来,只是最后当匈奴十万大军入侵之时,一战而尽歼十万匈奴骑兵,令得自赵灭亡,匈奴不敢南下,直至冒顿单于!难道如李牧这样的汉人的胆小就真的不可怕?为何匈奴人一提起李牧之名,连小儿都能止啼呢?”
“这……”石勒本身就不是雄辩之才,他被石嘉说得一时半会还真的是无法反驳,更为重要的一点,汉人的人口基数就摆在那里,而且如石嘉所说,还有南方的晋朝以为外应,东晋是想要恢复中原的,只是一直无能为力,真让东晋逮到机会,东晋的挺进,那是可怕的,石勒清楚难以阻挡的。
当石嘉说到祖逖北伐之时,汉人响应,当此时,无敌的赵军却屡败于祖逖,更败于躲于坞堡以自保的汉民。
而这个却让石勒脸色变得更难看了,因为他是知道这一点的,当时他就是与祖逖相斗,要不是使用了离间,让晋室担心祖逖成此大功而功高震主,或割据北方。
晋室不怕胡人占据北方,就怕有汉人一统北方,再整合北方的汉人,那么南方的晋室就危险了。北方是胡人统治,由于汉人的人口基数就摆在那里,是胡人人口的太多倍了,就大大地牵制住了胡人,胡人还得应付内部的统治,就无力南下了。
可是换一个汉人,那就不同了,一统天下,这是众人所愿的,而你晋室明为正统却不能做出响应民心的事,那不如转向另一个汉人,这就直接威胁晋室的江山了!
石嘉又继续说:“赵皇帝当初不也是深得张右侯的相助,才建立这一片辽阔的河土吗?张右侯是什么人?他是一个汉人!虽然文弱,只是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超过百万雄师!他算无遗策,机无虚发,而赵皇帝对他可谓是言听计从!有此感慨,天欲不成吾事邪?何夺吾右侯之早也!”
石勒的表情变化很大,因为说到石勒深心中最为沉痛的一件事,张右侯就是张宾,他在晋朝时并不得重用,后他认为石勒是个英雄能成大事便投奔了石勒,刚开始石勒并不听张宾的,后来张宾献策屡定危难,石勒便开始对张宾言听计从。
直到张宾死后,石勒是很伤心难过的,与徐光、程遐等共事,他经常见到此等人物,远远地不如张宾,直感到残酷,残忍,他便经常怀念张宾,感叹要是张宾还在的话,那该多好啊?
故晋书有语,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张宾是五胡十六国第一流的谋士,堪比张良,陈平,郭嘉,贾诩等。
石嘉便最后定结论:“要是汉人弱的话,赵国又何以建立?这可是最近发生的事啊!”
所以石勒听到石嘉刚才所说的话,他内心里已是赞成了,可他是不会甘心的,而且作为一个帝王,内心是不能让人随随便便就猜出的。
他瞪着石嘉厉声:“这么说,你是要与我作对了?你是要助南方的伪晋?”这身上所散发的气势让人为之窒息!
石嘉感受到对生命的威胁!他知道只要是一个不小心,那么他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他一咬牙,说:“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该怎么选择让他们自己去决定吧!当然要是有扭转乾坤的绝世雄才般的大英雄出现,那么情况就会不同,此等盖世大英雄,连天都能捅个窟窿,又怎么会害怕一些困难呢?”
这一番话倒让石勒高兴了,石勒理解错了,他还以为石嘉话中之意是说只有像他这样的绝世雄才的大英雄就能扭转乾坤,改变一切。
毕竟石勒再也不是以前刚起事之时了,自从他建立基业,最后称天王立国直至称帝已来,身边早就是奉承连连,马屁震天了,现在他又习惯性地把石嘉说的话理解为称赞他了。
要是让他知道石嘉的心并不是称赞他,而是认为胡人毕竟人口太少,要是以人口来融合人口多的话,那势必会造成死人极多的情况,而且文明将会落后大幅地后退,所以就算石嘉不是汉人,可单以人道来说,还是希望以最少的牺牲来避免大难。
理解错误的石勒不由是直点头了,一副兴高采烈地样子,说:“大赵的皇帝就是这样的绝世雄才!他一定能扭转乾坤,化不可能为可能实现羯人同化汉人的!你只要为我大赵效力,那是前途光明的!”
石嘉的脸皮不由是一抽搐,明知对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可他又不能说出来,误会就误会吧!大丈夫能忍!汉高祖刘邦和汉照烈帝刘备哪个不是能忍的?还不同越王勾践那样呢,他还尝吴王夫差粪便,受尽污辱,这才归国二十年生聚二十年教训终吞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