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鱼跃龙门(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值,如果分值差距过大,则另选三人批分,直到最后达成一致。除非你的文章翻了众怒,惹得好多人都看不上眼,或者你的运气特别被,抽到的三个考官都不喜欢你,除此之外,还是会得到公正的待遇的。所以在进士科的时候,你的观点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可以尽情地写你想要写的东西,比起各郡批卷考官批卷的举人试来说公平很多,不会因为一人之念而决定中举或者不中。
摒除了种种杂念之后,李鸿过认真地看着试卷上的题目“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看似简单,是四书《孟子》中的话,指的是亚圣孟子“民贵君轻”的施政主张,或许三岁小儿都能背诵,而童生秀才们也完全可以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清楚。
然而当它出现在进士科的考题之中,应该怎么回答呢?
李鸿过想了很多,这句话被奉为经典,自然被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可是再细细思索,似乎又不是那么一回事。
先是想孟子的生平,他提出这个主张之后曾尝试游说各国的国君,他虽然受到了国君的高规格接待,但是当时的国君们均没有采纳其作为施政的主张,亦即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虽然在历朝历代都被奉为经典,但是却并未在现实生活之中有过实施的土壤,并未化为具体的政策实施过,谁也不知道他的效果如何。所以是否真的“民贵君轻”,这种看法是否合理其实并无史实可以证实。
再次,联想到当今的社会,以及自古至今的历朝历代,都是很明显的“君贵、官僚世家次之,庶民为轻”,这是真实存在的,谁也不能抹杀。而且还从法律上确立了这样的规则“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明晃晃地将士大夫阶层和庶民阶层分开,并且给了士大夫阶层各种特权,以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样说来,孔子提出的“爱有等差”似乎才是正理,“民贵君轻”不太对劲儿啊!
第三,如果君主施行□□,那么就会被人顺应天意的推翻他的统治,实现朝代的更迭,在这一点上来说又不得不说“民贵君轻”是对的,的确是有道理的。
第四,孔子、很多明君以及名臣都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论断,告诉为政者要施行仁政,否则就会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就会丧尸自己的统治基础。这种论断和“民贵君轻”的看法很像,但又不完全一致。
第五,除了史书上的记载,除了各种圣人的观点以外,现在的主考官和新帝日后会发生一场大的争议,也就是□□的斗争。主考官宰相沈宗青代表的自然是勋贵世家的利益,他们想要趁着新皇根基不稳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削弱皇权,为世家争取利益,所以想要淡化皇权,将皇帝渐渐架空。而皇帝则通过提拔各个寒门士子来对抗世家,削弱世家豪强的影响力,提高寒门士子的地位,同时更加巩固自己的皇权。
在这场天然的争斗之中,李鸿过自然是要站在新皇这一边的。因此他就不能赞同“民贵君轻”这个主张,起码不能在试卷之中明目张胆的赞同,否则会让新皇很被动,也会在为官后被政敌将这篇文章找出来作为对付自己的武器。
可是他又不好明目张胆地反对这篇文章,因为这是亚圣孟子之言,千百年来,或许会有疑惑,或许会对此有想法,但是谁又敢明目张胆地批驳这句话,说它是错的呢?
同时,进士科笔试的卷纸还是由考官们批改的,并不会在现阶段就进入新皇的视线,如果自己写得入不了考官们的眼,只中了同进士或者不中,那么就连参加殿试的资格都没有,又如何获得新皇的青睐呢?
这个问题很棘手啊,估计是士子们无法两面都讨好,所以新皇一发怒,让此次进士科的所有卷纸都不天下公行,普通世人甚至没有人知道此次进士科的笔试考了什么题目。
李鸿过也大皱眉头,如何才能做好平衡呢?或者说他该如何取舍呢?
值,如果分值差距过大,则另选三人批分,直到最后达成一致。除非你的文章翻了众怒,惹得好多人都看不上眼,或者你的运气特别被,抽到的三个考官都不喜欢你,除此之外,还是会得到公正的待遇的。所以在进士科的时候,你的观点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可以尽情地写你想要写的东西,比起各郡批卷考官批卷的举人试来说公平很多,不会因为一人之念而决定中举或者不中。
摒除了种种杂念之后,李鸿过认真地看着试卷上的题目“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看似简单,是四书《孟子》中的话,指的是亚圣孟子“民贵君轻”的施政主张,或许三岁小儿都能背诵,而童生秀才们也完全可以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清楚。
然而当它出现在进士科的考题之中,应该怎么回答呢?
李鸿过想了很多,这句话被奉为经典,自然被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可是再细细思索,似乎又不是那么一回事。
先是想孟子的生平,他提出这个主张之后曾尝试游说各国的国君,他虽然受到了国君的高规格接待,但是当时的国君们均没有采纳其作为施政的主张,亦即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虽然在历朝历代都被奉为经典,但是却并未在现实生活之中有过实施的土壤,并未化为具体的政策实施过,谁也不知道他的效果如何。所以是否真的“民贵君轻”,这种看法是否合理其实并无史实可以证实。
再次,联想到当今的社会,以及自古至今的历朝历代,都是很明显的“君贵、官僚世家次之,庶民为轻”,这是真实存在的,谁也不能抹杀。而且还从法律上确立了这样的规则“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明晃晃地将士大夫阶层和庶民阶层分开,并且给了士大夫阶层各种特权,以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样说来,孔子提出的“爱有等差”似乎才是正理,“民贵君轻”不太对劲儿啊!
第三,如果君主施行□□,那么就会被人顺应天意的推翻他的统治,实现朝代的更迭,在这一点上来说又不得不说“民贵君轻”是对的,的确是有道理的。
第四,孔子、很多明君以及名臣都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论断,告诉为政者要施行仁政,否则就会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就会丧尸自己的统治基础。这种论断和“民贵君轻”的看法很像,但又不完全一致。
第五,除了史书上的记载,除了各种圣人的观点以外,现在的主考官和新帝日后会发生一场大的争议,也就是□□的斗争。主考官宰相沈宗青代表的自然是勋贵世家的利益,他们想要趁着新皇根基不稳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削弱皇权,为世家争取利益,所以想要淡化皇权,将皇帝渐渐架空。而皇帝则通过提拔各个寒门士子来对抗世家,削弱世家豪强的影响力,提高寒门士子的地位,同时更加巩固自己的皇权。
在这场天然的争斗之中,李鸿过自然是要站在新皇这一边的。因此他就不能赞同“民贵君轻”这个主张,起码不能在试卷之中明目张胆的赞同,否则会让新皇很被动,也会在为官后被政敌将这篇文章找出来作为对付自己的武器。
可是他又不好明目张胆地反对这篇文章,因为这是亚圣孟子之言,千百年来,或许会有疑惑,或许会对此有想法,但是谁又敢明目张胆地批驳这句话,说它是错的呢?
同时,进士科笔试的卷纸还是由考官们批改的,并不会在现阶段就进入新皇的视线,如果自己写得入不了考官们的眼,只中了同进士或者不中,那么就连参加殿试的资格都没有,又如何获得新皇的青睐呢?
这个问题很棘手啊,估计是士子们无法两面都讨好,所以新皇一发怒,让此次进士科的所有卷纸都不天下公行,普通世人甚至没有人知道此次进士科的笔试考了什么题目。
李鸿过也大皱眉头,如何才能做好平衡呢?或者说他该如何取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