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无量劫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堂之中除了马睿、余夫人和哑伯外还有一直侍候余夫人的小丫鬟,只是小丫头显是被吓傻了,捧着个碎瓷茶盏蹲在一旁,看着马睿在那发疯,不知所措。
陈安领着马月香就走到了她身边,开口问道:“这又是怎么回事?”
小丫鬟正是六神无主之时,被陈安一问,本能地脱口道:“大少爷不想去武直院进学,夫人不同意。”
陈安恍然,他虽然来大乾的时间还短,但是对大乾风貌的认知,却不逊与时下之人,盖因暗司特务出身的他最擅长的就是适应环境,融入环境。自初到平泽沟起,他就一直在研究大乾风物,以期以最短的时间融入其中。所以对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机构知之甚详。
所谓武直院,还要从朝廷针对治下之民的教育政策讲起。
作为诸夏王朝,当然要以教化为先,因此朝廷选官多为文学之士,并且在天下各州广置文学馆,收录英才教育,每期设置考核,考核通过者可选为官吏。这简直是一步登天之途,自然为人所向往。但奈何这天下到底还是精英人士的天下,晋升之途掌握在精英人士手中,类似文学馆进学这种一步登天的机会八成掌握在士族豪绅之手,普通平民想要获得难上加难。
但是大乾朝廷号称兼容并蓄,国策甚为开明,给普通人也提供了上进的机会,那便是同样在天下各州都有设置的武直院。
只是武直院与文学馆还是有些差距的,这差距指的可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一文一武,事实上文学馆虽叫文学馆但也教授武艺,并且所传授的武艺比武直院还要更加高深。在诸夏之人看来,文武本就不分家,文采风流自然高人一等,但没有武艺傍身,没有强健的体魄所有一切都不过是一场空。所以在大乾,文武双全才是正途,是人才,只修一种不过是弱鸡和莽夫,有识之士断然不取的。
武直院与文学馆的不同在于,一者为官办,一者为民办。
不错,文学馆为民办,武直院是官办。
在时人看来,文学馆为国家培养官吏,当为官办,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虽然国家也为各地的文学馆拨款,但实际上各地文学馆的大半经费和控制权都在地方豪绅的手中。地方豪绅中有名望有学识之人会被国家直接授命为博士成为该地文学馆的实际掌控者,牢牢把控国家官吏的后备人才资源,建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体。
武直院兴办的初衷,就是为了对抗这种制度,打破地方豪强对国家人才资源的垄断,给平民更多的机会。但是自其建设之后,并没有什么突出贡献,实在是因为国家根本负担不起这一部分的教育费用。武直院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与文学馆相比简直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所以自武直院初创以来,一直就这么半死不活的吊着,地位尴尬无比,直到镇国公的出现。
如果说大乾太祖太宗只是走了狗屎运在前朝遗骸上建国,那镇国公简直就是大乾中兴之星,他一手缔造了堪比地上仙朝的大乾帝国,中央王朝。
他对大乾的贡献,可不止是一个扫灭四夷,威震八荒,很多润物无声的政策简直数不胜数。
就拿这个武直院来说,他制定了一个策略就是各地武直院由当地门派结社承办,国家拨款三成。
起初各大门派都不以为然,甚至心中多有抵触,他们本身就是学院的雏形,自家培养弟子还培养不过来呢,哪有闲心去教育人家。
但是云天宗带头,广开武直院,再有国家政策支持,云天宗的武直院一度开的整个北地都是,甚至都开到同为十方巨擘的流风亭的山门前,与这个大佬抢弟子,抢生源。
这还能忍?
于是流风亭也开吧,开分基地谁不会啊,反正国家本就有基础在那里,投点钱,派个外门弟子坐镇,一应招生事项都有地方官府承担,简单无比,然后就是各大门派比赛似的开办武直院。
如此而为,只是短短两三年时间,各大门派支持的武直院就能向世家大族掌控的文学馆叫板了,文学馆再也不能垄断人才,由是中央集权稳固。
各大门派此时也发现了,开办武直院对于他们来说好处还是有很多的,就不说其中对于资源以及有资质的弟子进行节流这种暗手了,就单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些人才的香火情,就足以使得自家门派地位稳固。
所以到了后... -->>
后堂之中除了马睿、余夫人和哑伯外还有一直侍候余夫人的小丫鬟,只是小丫头显是被吓傻了,捧着个碎瓷茶盏蹲在一旁,看着马睿在那发疯,不知所措。
陈安领着马月香就走到了她身边,开口问道:“这又是怎么回事?”
小丫鬟正是六神无主之时,被陈安一问,本能地脱口道:“大少爷不想去武直院进学,夫人不同意。”
陈安恍然,他虽然来大乾的时间还短,但是对大乾风貌的认知,却不逊与时下之人,盖因暗司特务出身的他最擅长的就是适应环境,融入环境。自初到平泽沟起,他就一直在研究大乾风物,以期以最短的时间融入其中。所以对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机构知之甚详。
所谓武直院,还要从朝廷针对治下之民的教育政策讲起。
作为诸夏王朝,当然要以教化为先,因此朝廷选官多为文学之士,并且在天下各州广置文学馆,收录英才教育,每期设置考核,考核通过者可选为官吏。这简直是一步登天之途,自然为人所向往。但奈何这天下到底还是精英人士的天下,晋升之途掌握在精英人士手中,类似文学馆进学这种一步登天的机会八成掌握在士族豪绅之手,普通平民想要获得难上加难。
但是大乾朝廷号称兼容并蓄,国策甚为开明,给普通人也提供了上进的机会,那便是同样在天下各州都有设置的武直院。
只是武直院与文学馆还是有些差距的,这差距指的可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一文一武,事实上文学馆虽叫文学馆但也教授武艺,并且所传授的武艺比武直院还要更加高深。在诸夏之人看来,文武本就不分家,文采风流自然高人一等,但没有武艺傍身,没有强健的体魄所有一切都不过是一场空。所以在大乾,文武双全才是正途,是人才,只修一种不过是弱鸡和莽夫,有识之士断然不取的。
武直院与文学馆的不同在于,一者为官办,一者为民办。
不错,文学馆为民办,武直院是官办。
在时人看来,文学馆为国家培养官吏,当为官办,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虽然国家也为各地的文学馆拨款,但实际上各地文学馆的大半经费和控制权都在地方豪绅的手中。地方豪绅中有名望有学识之人会被国家直接授命为博士成为该地文学馆的实际掌控者,牢牢把控国家官吏的后备人才资源,建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体。
武直院兴办的初衷,就是为了对抗这种制度,打破地方豪强对国家人才资源的垄断,给平民更多的机会。但是自其建设之后,并没有什么突出贡献,实在是因为国家根本负担不起这一部分的教育费用。武直院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与文学馆相比简直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所以自武直院初创以来,一直就这么半死不活的吊着,地位尴尬无比,直到镇国公的出现。
如果说大乾太祖太宗只是走了狗屎运在前朝遗骸上建国,那镇国公简直就是大乾中兴之星,他一手缔造了堪比地上仙朝的大乾帝国,中央王朝。
他对大乾的贡献,可不止是一个扫灭四夷,威震八荒,很多润物无声的政策简直数不胜数。
就拿这个武直院来说,他制定了一个策略就是各地武直院由当地门派结社承办,国家拨款三成。
起初各大门派都不以为然,甚至心中多有抵触,他们本身就是学院的雏形,自家培养弟子还培养不过来呢,哪有闲心去教育人家。
但是云天宗带头,广开武直院,再有国家政策支持,云天宗的武直院一度开的整个北地都是,甚至都开到同为十方巨擘的流风亭的山门前,与这个大佬抢弟子,抢生源。
这还能忍?
于是流风亭也开吧,开分基地谁不会啊,反正国家本就有基础在那里,投点钱,派个外门弟子坐镇,一应招生事项都有地方官府承担,简单无比,然后就是各大门派比赛似的开办武直院。
如此而为,只是短短两三年时间,各大门派支持的武直院就能向世家大族掌控的文学馆叫板了,文学馆再也不能垄断人才,由是中央集权稳固。
各大门派此时也发现了,开办武直院对于他们来说好处还是有很多的,就不说其中对于资源以及有资质的弟子进行节流这种暗手了,就单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些人才的香火情,就足以使得自家门派地位稳固。
所以到了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