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官居一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巡视浙江的过程中,沈默见过徐东望和卢镗,至于戚继光更是在绍兴时就见过。
此时在战场上重逢,大伙都十分高兴,放声说笑着便进了军营。
一进去主将大帐,这里面地位最高的徐东望便笑道:“肚子饿了,咱们还是边吃边谈吧。”说着对戚继光笑道:“我说元敬啊,我们三个连夜赶来,你这个地主是不是该意思意思啊?”
戚继光闻言爽朗笑道:“若是大人嘱咐才准备,岂是俺们山东汉子的待客之道?”说着双手一拍,便有亲兵将大碗大碗的菜肴端上来,不一会儿就摆满了一桌子。
就这样,他还有些歉意的笑道:“军营之中也没啥稀罕玩意,只能弄些山里的野味糊弄诸位了。”
沈默数了数,足有十二个盘子之多……且那盘子比他日常所见的要大上一倍,里面的菜肴堆得跟小山似的,听戚将军介绍,有烤野兔、炖山鸡、炸斑鸠、煮鹿筋,等等等等……菜肴以油腻居多,很得徐卢二人的欢心,但并不合沈默的胃口。不过不要紧,因为他面前摆得是山菜炒蘑菇,木耳炒鸡蛋,以及几样绍兴菜,可见戚将军是多么细心。
四人先闷头吃一通,待祭了五脏庙,腹中感到暖暖了,便开始谈论军情……准确的说,是徐、卢、戚三人谈论,因为沈默严守自己的职权,只听不说,绝不掺和……
谁也不愿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尤其是内行们在谈话时,一个外行最应该做的就是闭紧嘴巴好好听,只可惜许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也就稀里糊涂得罪了更多的多人。
但沈默明白,这也是他比一般御史要招人待见的原因。
其实沈默也不算外行了,因为他本来就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场观摩,已经摸到了一些战争的门道,至少现在听三位将军说话就不是看热闹,而是看门道了。
三人讨论的焦点,是到哪里截击倭/寇……徐副使认为应该在西面的雁门岭一带设伏,戚继光则坚持应该在东南的高家楼一代,而卢镗迟迟没有表态。
因为是预判倭/寇的下一步动作,所以谁也没法说服对方,最后快要崩了时,卢镗终于说了句公道话道:“那就都设伏吧。”两人刚要说‘你这主意可真馊啊。’却听卢镗又到道:“我在你们的中点埋伏,哪边有了敌情,我便从后面包抄,首尾相击,必能取胜。”虽然是和稀泥,但也是比较有水平的稀泥了,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只能将就了。
像这样让人无奈的军事会议,沈默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这几乎是一个困扰抗倭军队发挥的痼疾了。之所以造成这种谁也不服谁的局面,绝对是权责不明所致——比如说徐东望是浙江兵备副使,按理说一省的军务他都能管一管。可朝廷从来没有明文规定,兵备副使可以节制一省武将,所以戚继光虽然平时顺着敬着他,可一到了军机大事上,就理直气壮的和他顶起牛来。
这种拧巴在‘徐、戚’这种高级将领还不要紧,因为他们都是统兵万千的大将,还能分得清轻重缓急,最终也总是会拿出一个协调各方意见的方案……比如卢镗提出来的这个。
反倒是在中下层军官身上体现时,其危害最为巨大。譬如说各府的备倭把总,是在各卫所指挥使中考选产生的,却与指挥使仍是平级。这样一旦倭/寇来袭,备倭把总不能约束指挥,指挥也不肯乖乖受其调遣,甚至连谁为后殿,谁为左右前后奇正之兵,谁为旗牌监督者都会吵个不休,以至于贻误战机,导致失败。
沈默正在出神,却听戚继光在边上问道:“沈大人是愿意和徐大人同去,还是与末将,抑或是卢将军?”沈默喜欢在战场上近距离观战的名声已经传遍浙江,是以戚继光问都不问‘你去不去’之类的傻问题。
沈默呵呵一笑道:“让我掷枚钱币。”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西洋金币……那也是人家送给他的战利品……只见他念念有词几句,朝地下一扔,一看是字,便对戚继光歉意的笑笑道:“给戚大人添麻烦了。”
其实他耍了个小把戏,那就是故意不说正面反面各代表什么,这样无论什么结果,他都可以在不损徐副使面子的前提下,跟着戚继光走人。
因为他要亲眼看一看,这位日后的抗倭第一名将,到底是什么素质。
可千万别因为自己到了这个世界,而岔了种啊……
在巡视浙江的过程中,沈默见过徐东望和卢镗,至于戚继光更是在绍兴时就见过。
此时在战场上重逢,大伙都十分高兴,放声说笑着便进了军营。
一进去主将大帐,这里面地位最高的徐东望便笑道:“肚子饿了,咱们还是边吃边谈吧。”说着对戚继光笑道:“我说元敬啊,我们三个连夜赶来,你这个地主是不是该意思意思啊?”
戚继光闻言爽朗笑道:“若是大人嘱咐才准备,岂是俺们山东汉子的待客之道?”说着双手一拍,便有亲兵将大碗大碗的菜肴端上来,不一会儿就摆满了一桌子。
就这样,他还有些歉意的笑道:“军营之中也没啥稀罕玩意,只能弄些山里的野味糊弄诸位了。”
沈默数了数,足有十二个盘子之多……且那盘子比他日常所见的要大上一倍,里面的菜肴堆得跟小山似的,听戚将军介绍,有烤野兔、炖山鸡、炸斑鸠、煮鹿筋,等等等等……菜肴以油腻居多,很得徐卢二人的欢心,但并不合沈默的胃口。不过不要紧,因为他面前摆得是山菜炒蘑菇,木耳炒鸡蛋,以及几样绍兴菜,可见戚将军是多么细心。
四人先闷头吃一通,待祭了五脏庙,腹中感到暖暖了,便开始谈论军情……准确的说,是徐、卢、戚三人谈论,因为沈默严守自己的职权,只听不说,绝不掺和……
谁也不愿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尤其是内行们在谈话时,一个外行最应该做的就是闭紧嘴巴好好听,只可惜许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也就稀里糊涂得罪了更多的多人。
但沈默明白,这也是他比一般御史要招人待见的原因。
其实沈默也不算外行了,因为他本来就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场观摩,已经摸到了一些战争的门道,至少现在听三位将军说话就不是看热闹,而是看门道了。
三人讨论的焦点,是到哪里截击倭/寇……徐副使认为应该在西面的雁门岭一带设伏,戚继光则坚持应该在东南的高家楼一代,而卢镗迟迟没有表态。
因为是预判倭/寇的下一步动作,所以谁也没法说服对方,最后快要崩了时,卢镗终于说了句公道话道:“那就都设伏吧。”两人刚要说‘你这主意可真馊啊。’却听卢镗又到道:“我在你们的中点埋伏,哪边有了敌情,我便从后面包抄,首尾相击,必能取胜。”虽然是和稀泥,但也是比较有水平的稀泥了,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只能将就了。
像这样让人无奈的军事会议,沈默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这几乎是一个困扰抗倭军队发挥的痼疾了。之所以造成这种谁也不服谁的局面,绝对是权责不明所致——比如说徐东望是浙江兵备副使,按理说一省的军务他都能管一管。可朝廷从来没有明文规定,兵备副使可以节制一省武将,所以戚继光虽然平时顺着敬着他,可一到了军机大事上,就理直气壮的和他顶起牛来。
这种拧巴在‘徐、戚’这种高级将领还不要紧,因为他们都是统兵万千的大将,还能分得清轻重缓急,最终也总是会拿出一个协调各方意见的方案……比如卢镗提出来的这个。
反倒是在中下层军官身上体现时,其危害最为巨大。譬如说各府的备倭把总,是在各卫所指挥使中考选产生的,却与指挥使仍是平级。这样一旦倭/寇来袭,备倭把总不能约束指挥,指挥也不肯乖乖受其调遣,甚至连谁为后殿,谁为左右前后奇正之兵,谁为旗牌监督者都会吵个不休,以至于贻误战机,导致失败。
沈默正在出神,却听戚继光在边上问道:“沈大人是愿意和徐大人同去,还是与末将,抑或是卢将军?”沈默喜欢在战场上近距离观战的名声已经传遍浙江,是以戚继光问都不问‘你去不去’之类的傻问题。
沈默呵呵一笑道:“让我掷枚钱币。”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西洋金币……那也是人家送给他的战利品……只见他念念有词几句,朝地下一扔,一看是字,便对戚继光歉意的笑笑道:“给戚大人添麻烦了。”
其实他耍了个小把戏,那就是故意不说正面反面各代表什么,这样无论什么结果,他都可以在不损徐副使面子的前提下,跟着戚继光走人。
因为他要亲眼看一看,这位日后的抗倭第一名将,到底是什么素质。
可千万别因为自己到了这个世界,而岔了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