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五代十国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发兵,战船刚下水,敌军就弃城而逃,我军势如破竹啊!
“……况宁江军以黔南为肘臂之地,以渝合为馈运之衢,我已断之,彼何望矣?”
——黔州杨汉宾逃入宁江军,之后与宁江援军组织了一次试探性小反攻,被我军打得大败。他不败才怪!因为特殊的地理原因,宁江军的版图犹如一条腰带,治下三州:忠、万、夔,沿长江一字排开,南部与黔州武泰军存在漫长的边境线,如果黔州武泰军落入敌手,宁江军根本不可能自保;且宁江军的补给中转站是位于上游的渝州、合州,此二州也已经两川军队控制。
“指期荡定,以固封隅……”
——所以啊,拿下宁江军,扩大两川版图,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了。
夔州宁江军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东接荆南,控制着出入蜀地的长江水路。如果两川控制夔州,将会直接威胁中原腹地,有奇袭洛阳的可能。
两川兵走长江水路,顺流而下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从剑门关走陆路回援的石敬瑭主力。如果两川拿下夔州,就会出现这种局面:敌我双方九个人在上路河道团战拉扯,我方一个带干扰的刘禅带着兵线,偷拆了下路的三塔。
现在的战争形势是:石敬瑭的中央军主力与两川叛军主力在剑门关对峙;遂州夏鲁奇被西川围城,也是僵持状态;夔州宁江军受西川威胁。
战争形势对朝廷不利。
这个时候,朝廷内部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节点:安重诲亲赴前线督战。
在后唐朝廷中,坚定的“主战派”只有安重诲一人,剩下的几乎全是“主和派”,包括李嗣源、石敬瑭在内,绝大多数人都不赞成两川战争。
后文还会详细复盘,此时的安重诲已经深陷政治斗争的漩涡,地位岌岌可危,李嗣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两川之战是安重诲的一次豪赌。
安重诲动身之后,朝堂上被压制的声音终于敢于大胆释放,不断劝李嗣源取消战争;石敬瑭也积极上疏,绘声绘色地描述前线之困难,以及战争之不明智。
据石敬瑭的奏报,前线粮草运输的损耗高达惊人的90%以上,能成功转运到前线的粮食不足十分之一(自潼关以西,民苦转馈,每费一石,不能致一斗,道路嗟怨)。
李嗣源原本就不主张对两川动武,收到石敬瑭的奏报之后更是倾向于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两川问题。
为了缓和矛盾,李嗣源下令释放了驻防夔州的一千五百名西川兵。
这些士兵是“三路大军讨荆南”时派驻夔州的,荆南战争结束后,孟知祥请求撤回,遭拒绝。史籍记载驻军主将毛重威受孟知祥指点而“化整为零”,逃归西川。
这一千五百人是否属于毛重威所部,史料没有给出充分解释。
总之,这一千五百西川兵一直被朝廷扣押在夔州,并且责令孟知祥转运西川粮草供养之。孟知祥屡次上疏,以荆南战争结束为由,请求撤回该驻军,均遭拒绝;孟知祥又不断上疏,表示西川困顿,没有足够的粮食运往夔州,要求停止供馈,亦遭拒绝。
后来孟知祥借东川董璋起事的机会,以补贴夔州驻军为由,从朝廷手里敲诈来云安监的13个盐场。
如今,为了缓和矛盾,为罢战、和谈做铺垫,李嗣源终于主动释放了这一千五百名西川兵。
发兵,战船刚下水,敌军就弃城而逃,我军势如破竹啊!
“……况宁江军以黔南为肘臂之地,以渝合为馈运之衢,我已断之,彼何望矣?”
——黔州杨汉宾逃入宁江军,之后与宁江援军组织了一次试探性小反攻,被我军打得大败。他不败才怪!因为特殊的地理原因,宁江军的版图犹如一条腰带,治下三州:忠、万、夔,沿长江一字排开,南部与黔州武泰军存在漫长的边境线,如果黔州武泰军落入敌手,宁江军根本不可能自保;且宁江军的补给中转站是位于上游的渝州、合州,此二州也已经两川军队控制。
“指期荡定,以固封隅……”
——所以啊,拿下宁江军,扩大两川版图,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了。
夔州宁江军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东接荆南,控制着出入蜀地的长江水路。如果两川控制夔州,将会直接威胁中原腹地,有奇袭洛阳的可能。
两川兵走长江水路,顺流而下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从剑门关走陆路回援的石敬瑭主力。如果两川拿下夔州,就会出现这种局面:敌我双方九个人在上路河道团战拉扯,我方一个带干扰的刘禅带着兵线,偷拆了下路的三塔。
现在的战争形势是:石敬瑭的中央军主力与两川叛军主力在剑门关对峙;遂州夏鲁奇被西川围城,也是僵持状态;夔州宁江军受西川威胁。
战争形势对朝廷不利。
这个时候,朝廷内部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节点:安重诲亲赴前线督战。
在后唐朝廷中,坚定的“主战派”只有安重诲一人,剩下的几乎全是“主和派”,包括李嗣源、石敬瑭在内,绝大多数人都不赞成两川战争。
后文还会详细复盘,此时的安重诲已经深陷政治斗争的漩涡,地位岌岌可危,李嗣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两川之战是安重诲的一次豪赌。
安重诲动身之后,朝堂上被压制的声音终于敢于大胆释放,不断劝李嗣源取消战争;石敬瑭也积极上疏,绘声绘色地描述前线之困难,以及战争之不明智。
据石敬瑭的奏报,前线粮草运输的损耗高达惊人的90%以上,能成功转运到前线的粮食不足十分之一(自潼关以西,民苦转馈,每费一石,不能致一斗,道路嗟怨)。
李嗣源原本就不主张对两川动武,收到石敬瑭的奏报之后更是倾向于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两川问题。
为了缓和矛盾,李嗣源下令释放了驻防夔州的一千五百名西川兵。
这些士兵是“三路大军讨荆南”时派驻夔州的,荆南战争结束后,孟知祥请求撤回,遭拒绝。史籍记载驻军主将毛重威受孟知祥指点而“化整为零”,逃归西川。
这一千五百人是否属于毛重威所部,史料没有给出充分解释。
总之,这一千五百西川兵一直被朝廷扣押在夔州,并且责令孟知祥转运西川粮草供养之。孟知祥屡次上疏,以荆南战争结束为由,请求撤回该驻军,均遭拒绝;孟知祥又不断上疏,表示西川困顿,没有足够的粮食运往夔州,要求停止供馈,亦遭拒绝。
后来孟知祥借东川董璋起事的机会,以补贴夔州驻军为由,从朝廷手里敲诈来云安监的13个盐场。
如今,为了缓和矛盾,为罢战、和谈做铺垫,李嗣源终于主动释放了这一千五百名西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