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明朝第一弄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解决了候德坊的问题,紧接着,谢宏和唐伯虎马上便将精力投入在了常春藤书院上面。候德坊的各项运作已经很成熟了,只是有点小缺陷而已,解决起来相对容易,见效也很快。
但是,常春藤这边就麻烦得多了,因为这里刚刚在起步阶段,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除了不缺钱和学生,其他什么都缺。
最初的时候,谢宏的构想是比较简单的,设立小学是为了让近卫军的少年和工匠们识字,然后让有特长的人进专科学校进修,以此来解决维持近卫军忠诚度和提高工匠们的主动研发能力两个难题。之后的研究院,则是他灵机一动,用以招募人才的。
因为构思的不够第291章 思想战场上的火花充分,所以难题的接踵而至,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大的麻烦来自于小学,谢宏低估了这个时代的百姓,对于读书的向往。
儒家之中其实也是人才辈出的,至少在自身的建设上,有很多具备远见的举措,譬如科举制度就是典型之一。
自北宋起,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观念,就已经风行天下了:到了宋朝中后期,万般毕下品惟有读书高,更是深入人心,百姓们都相信,读书是改变命运最佳的办法。
而科举的层层选拔制度,也确保了儒家能够一直保持新鲜血液的输入,做到不让优秀的人才流失,因而维持着自家对其他行业学派的压倒性优势。
不过,这个优秀是相对的,由于时代特性而带来的种种制约,读书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就算百姓愿意牺牲一个劳动力”让自家孩子去读书,可书塾本来就少,而且也不是免费的,只是这一条,就已经将相当多的人拒之门外了。
就算是那种天资聪颖,让老师一见之下就喜欢上,打算以衣钵相传,因而免除学费的孩童,逢年第291章 思想战场上的火花过节的时候,家里还是免不了给老师送礼,否则恐怕就会被冠以不敬师长的罪名了。
何况这样的孩童其实是很少的,这个时代所说的天资聪颖,一般都会在后面跟上一句评价,那就走过目不忘”勤奋向学,可不单单是会耍点小聪明就行的。
以谢宏自己来说,他虽然堪称机变百出了,可要是用这个标准一套,他也算不上天资聪颖的,也属于上学需要交学费那伙的。
所以,谢宏这个免费的小学,一下子就吸引了非常多的人,京畿周边的百姓家境多半都还过得去,省出一个劳动力还是做得到的,何况还有谢宏的那些相关的宣传炒作,实在由不得他们不动心。
这样一来,难题就摆在谢宏的面拼了。
场地倒是好说,左右小学不是谢宏团队的核心机构,也用不着在安全保密上面下什么功夫”只要有钱,找空地盖校舍,那都是小事一桩。
最主要的两个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不足,二来就是教材的问题。
师资力量不足是肯定的,就算再怎么放低要求”当老师的至少也得读过几年书吧?而谢宏团队中最缺乏的就是读书人。
此外,教材问题看似不起眼,实际却辣手得多。这个时代的启蒙读物有不少,可除了百家姓,各种启蒙教材,即便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些,或多或少都浸淫了些儒家的思想。
谢宏倒不是对儒家有什么偏见,可现在他与士大夫们进行的可是一场战争,不走过家家的游戏,失败的后果是双方都承受不起的。
之前双方的主要矛盾,都集中在了经济和政治层面上,场面前很宏大,谢宏也暂时占了上风,可他心里很清楚,这个上风只是表面上的,根本就没有伤及对方的筋骨。
而他突然起意办的这个学校,却是真真正正的捅了对方一刀,实实在在的见了血。虽然这个伤口并不大,学校如今也不过是在萌芽状态,可是谢宏深知,当这根常春藤真正成长起来之后,那才是从根本上倾覆儒家的垄断的时候。
思想上的战争表面看上去往往显得很平淡,但实际上却是最为激烈的,无论如何也容不得半点疏漏,哪怕是启蒙教材这样的小事。
谢宏原本也是个喜欢偷懒的,脸皮也厚,不会在乎别人说他用儒家的教材,拣人家的漏。可这教材他是真的不敢用,要是从根子上就被拐走了,那他的这个新式学校跟普通儒家的书塾还有什么区别?
没有现成的,也只好自己动手了,但实际一动手,谢宏的脑袋又开始疼了,他只是个手艺人,编教材这种事儿实在偏离他的本行太多了,完全就不得要领。
教材这东西要讲究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才易于教学,更能让学生领悟,不过这道理说起来简单,实际去做可是麻烦。
忙活了一阵子,别说是文科类的教材,就算是谢宏最拿手的理科教材,他也只是粗粗的弄了个大纲,实际上到底要怎么填充内容,他实在是不得要领。
无奈之下,谢宏只好打起了现有的教材的主意,想从启蒙教材中挑拣一番,拣选那些比如三字经之类,蕴含儒家思想最少的教材先行用起,然后从长计议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是白手起家,然后摊子又铺开的太大、
太快呢?曾鉴倒是愿意帮忙,也有那个... -->>
解决了候德坊的问题,紧接着,谢宏和唐伯虎马上便将精力投入在了常春藤书院上面。候德坊的各项运作已经很成熟了,只是有点小缺陷而已,解决起来相对容易,见效也很快。
但是,常春藤这边就麻烦得多了,因为这里刚刚在起步阶段,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除了不缺钱和学生,其他什么都缺。
最初的时候,谢宏的构想是比较简单的,设立小学是为了让近卫军的少年和工匠们识字,然后让有特长的人进专科学校进修,以此来解决维持近卫军忠诚度和提高工匠们的主动研发能力两个难题。之后的研究院,则是他灵机一动,用以招募人才的。
因为构思的不够第291章 思想战场上的火花充分,所以难题的接踵而至,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大的麻烦来自于小学,谢宏低估了这个时代的百姓,对于读书的向往。
儒家之中其实也是人才辈出的,至少在自身的建设上,有很多具备远见的举措,譬如科举制度就是典型之一。
自北宋起,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观念,就已经风行天下了:到了宋朝中后期,万般毕下品惟有读书高,更是深入人心,百姓们都相信,读书是改变命运最佳的办法。
而科举的层层选拔制度,也确保了儒家能够一直保持新鲜血液的输入,做到不让优秀的人才流失,因而维持着自家对其他行业学派的压倒性优势。
不过,这个优秀是相对的,由于时代特性而带来的种种制约,读书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就算百姓愿意牺牲一个劳动力”让自家孩子去读书,可书塾本来就少,而且也不是免费的,只是这一条,就已经将相当多的人拒之门外了。
就算是那种天资聪颖,让老师一见之下就喜欢上,打算以衣钵相传,因而免除学费的孩童,逢年第291章 思想战场上的火花过节的时候,家里还是免不了给老师送礼,否则恐怕就会被冠以不敬师长的罪名了。
何况这样的孩童其实是很少的,这个时代所说的天资聪颖,一般都会在后面跟上一句评价,那就走过目不忘”勤奋向学,可不单单是会耍点小聪明就行的。
以谢宏自己来说,他虽然堪称机变百出了,可要是用这个标准一套,他也算不上天资聪颖的,也属于上学需要交学费那伙的。
所以,谢宏这个免费的小学,一下子就吸引了非常多的人,京畿周边的百姓家境多半都还过得去,省出一个劳动力还是做得到的,何况还有谢宏的那些相关的宣传炒作,实在由不得他们不动心。
这样一来,难题就摆在谢宏的面拼了。
场地倒是好说,左右小学不是谢宏团队的核心机构,也用不着在安全保密上面下什么功夫”只要有钱,找空地盖校舍,那都是小事一桩。
最主要的两个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不足,二来就是教材的问题。
师资力量不足是肯定的,就算再怎么放低要求”当老师的至少也得读过几年书吧?而谢宏团队中最缺乏的就是读书人。
此外,教材问题看似不起眼,实际却辣手得多。这个时代的启蒙读物有不少,可除了百家姓,各种启蒙教材,即便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些,或多或少都浸淫了些儒家的思想。
谢宏倒不是对儒家有什么偏见,可现在他与士大夫们进行的可是一场战争,不走过家家的游戏,失败的后果是双方都承受不起的。
之前双方的主要矛盾,都集中在了经济和政治层面上,场面前很宏大,谢宏也暂时占了上风,可他心里很清楚,这个上风只是表面上的,根本就没有伤及对方的筋骨。
而他突然起意办的这个学校,却是真真正正的捅了对方一刀,实实在在的见了血。虽然这个伤口并不大,学校如今也不过是在萌芽状态,可是谢宏深知,当这根常春藤真正成长起来之后,那才是从根本上倾覆儒家的垄断的时候。
思想上的战争表面看上去往往显得很平淡,但实际上却是最为激烈的,无论如何也容不得半点疏漏,哪怕是启蒙教材这样的小事。
谢宏原本也是个喜欢偷懒的,脸皮也厚,不会在乎别人说他用儒家的教材,拣人家的漏。可这教材他是真的不敢用,要是从根子上就被拐走了,那他的这个新式学校跟普通儒家的书塾还有什么区别?
没有现成的,也只好自己动手了,但实际一动手,谢宏的脑袋又开始疼了,他只是个手艺人,编教材这种事儿实在偏离他的本行太多了,完全就不得要领。
教材这东西要讲究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才易于教学,更能让学生领悟,不过这道理说起来简单,实际去做可是麻烦。
忙活了一阵子,别说是文科类的教材,就算是谢宏最拿手的理科教材,他也只是粗粗的弄了个大纲,实际上到底要怎么填充内容,他实在是不得要领。
无奈之下,谢宏只好打起了现有的教材的主意,想从启蒙教材中挑拣一番,拣选那些比如三字经之类,蕴含儒家思想最少的教材先行用起,然后从长计议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是白手起家,然后摊子又铺开的太大、
太快呢?曾鉴倒是愿意帮忙,也有那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