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还俗无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禅房,空空忍不住再次拿出那本湿透了的经书,可惜图已经不在,但书里的所谓身法要义却深深地吸引着他。空空虽然受体质所限,不能修习上等武学,但有道是“没吃过羊肉,总见过羊满山跑。”身在少林,即使不能习武,见识总是有的。武学者,下练体(指外功),中练技(指武术),上练气(指内力)。而所谓轻功身法一类,总是作为辅助来修习的,好像练习外功时,基本无须修习什么身法,只要一意横练即可;而修习武术武技时,则要求辅以相应身法才能出招准确,用以巧劲;然而当内力到一定水准时,随意提气即可身轻如燕,甚至足不留痕。
因此,世间练武者,无一把内功的修习放在首位,再辅以高深的武技,则可横行天下,而每每所谓轻功天下第一者,一定并非名副其实,因为那些内力高深者的轻功一定远超此辈,只是将此看作小道而不与之争了。
但是,此书却对身法有特殊的见解,意为得快者得天下,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即使对手的内力再强也攻击不到,而你的攻击他也不能避开,至此,胜负已分。同时,经书中认为,身法并非指得轻功而已,反应,出手,回避都达到巅峰的身法,应该是快如流光闪电一般,根本无迹可寻,而此等身法其实本质是为应付敌人群攻而创。何也?须知人力有时而穷,内力再强大也有耗完的时候,这个道理就如再大的蜡烛也终究会燃尽一样,当一个武林高手遭遇千军万马的时候,虽然他比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都要强大的多,但是他却终究会耗尽体力,死在群攻之下。以上是说普通意义上的高手,而修习了金刚身法的人,因为其速快,瞬间已经解决了敌人,那么一来只要比他稍慢的人,再多也没有用,而来一沾即走,可战可退,符合曲折如意,伸缩自如的道理,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如此理论,看上去虽荒诞不经,却无懈可击,空空顿时沉迷于其中不可自拔。其实年青人好武是天性,虽然长老的论断对空空的武学之路处以极刑,但天资聪颖且好强的空空仍然偷着学了罗汉拳,伏虎拳等一些入门的粗浅功夫,他学的很快,并有一番自己的见解,无奈体质所限练不得高深内功,打到人不着力,而人家反震之力却足以击败他,几次下来,空空终于心灰意冷,打消了继续学武的念头。而此时,有人告诉他,即使学不得内功,仍然可以得到至高的武学,叫他如何不喜!
于是,自此日起,空空每天除了读书写字,便苦练金刚身法。而灵性见空空耍的有趣,便也跟着练点。
金刚身法共分为六重,佛家以九为大,唐僧西天取经,便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成就大功德,而诸如九阳神功等佛门绝学,也多分为九重境界。然而,这位创造金刚身法的前辈,却只写下六重境界,那是因为“吾修至六重,几可缩地成寸,惜人力有时而穷,不能上窥更高境界,望汝能刻苦修习,如修之更高境界,则吾于地下亦无憾矣。”
而六重分别是:
首重,如是我闻。此为金刚经第一句,得此境界,则声闻而招至。
次重,诸相非相,此时身动而影未动,影未动而招已至。
三重,一念之间,佛言“一念即起,万念俱灰”一念刚起,已无处可逃。
四重,三千世界,一为千,千为一,化身千万,以一当千。
五重,如星如电,如星光,如闪电,存在过,但见时已晚。
六重,六道轮回,霎那间,已是六道轮回,佛法无边。
一般学武之人修习内力,则气脉悠长,呼吸平缓,而金刚身法则反其道而行之,讲究速换,这对从未练过内力的空空来说自然要简单的多,数月时间,空空已经练成第一重金刚身法,此时他的动作要比普通武者迅捷百倍,但是他每日呆在少林寺的藏经阁里,虽修成不世身法,自己对自己到什么程度,有多大能力却是一无所知,日子也就这么一日复一日的过去,但他第一重倒也再没再也没有进境,只是身法日渐熟练,连日常生活中也开始不自觉的运转,一般僧人打扫一层楼需半日,而空空一盏茶的时间便轻松完成了,不知情者还当他心情愉快,故而手脚利索呢。而灵性则一直未得门路,连第一重也未连成,但是动作却也快了许多。
同时,此段时间空空对于山下的外面世界也越来越憧憬了。空空虽是自小出家,但受师父灵性的影响,除了佛经以外还读了很多诸如诗经,... -->>
回到禅房,空空忍不住再次拿出那本湿透了的经书,可惜图已经不在,但书里的所谓身法要义却深深地吸引着他。空空虽然受体质所限,不能修习上等武学,但有道是“没吃过羊肉,总见过羊满山跑。”身在少林,即使不能习武,见识总是有的。武学者,下练体(指外功),中练技(指武术),上练气(指内力)。而所谓轻功身法一类,总是作为辅助来修习的,好像练习外功时,基本无须修习什么身法,只要一意横练即可;而修习武术武技时,则要求辅以相应身法才能出招准确,用以巧劲;然而当内力到一定水准时,随意提气即可身轻如燕,甚至足不留痕。
因此,世间练武者,无一把内功的修习放在首位,再辅以高深的武技,则可横行天下,而每每所谓轻功天下第一者,一定并非名副其实,因为那些内力高深者的轻功一定远超此辈,只是将此看作小道而不与之争了。
但是,此书却对身法有特殊的见解,意为得快者得天下,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即使对手的内力再强也攻击不到,而你的攻击他也不能避开,至此,胜负已分。同时,经书中认为,身法并非指得轻功而已,反应,出手,回避都达到巅峰的身法,应该是快如流光闪电一般,根本无迹可寻,而此等身法其实本质是为应付敌人群攻而创。何也?须知人力有时而穷,内力再强大也有耗完的时候,这个道理就如再大的蜡烛也终究会燃尽一样,当一个武林高手遭遇千军万马的时候,虽然他比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都要强大的多,但是他却终究会耗尽体力,死在群攻之下。以上是说普通意义上的高手,而修习了金刚身法的人,因为其速快,瞬间已经解决了敌人,那么一来只要比他稍慢的人,再多也没有用,而来一沾即走,可战可退,符合曲折如意,伸缩自如的道理,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如此理论,看上去虽荒诞不经,却无懈可击,空空顿时沉迷于其中不可自拔。其实年青人好武是天性,虽然长老的论断对空空的武学之路处以极刑,但天资聪颖且好强的空空仍然偷着学了罗汉拳,伏虎拳等一些入门的粗浅功夫,他学的很快,并有一番自己的见解,无奈体质所限练不得高深内功,打到人不着力,而人家反震之力却足以击败他,几次下来,空空终于心灰意冷,打消了继续学武的念头。而此时,有人告诉他,即使学不得内功,仍然可以得到至高的武学,叫他如何不喜!
于是,自此日起,空空每天除了读书写字,便苦练金刚身法。而灵性见空空耍的有趣,便也跟着练点。
金刚身法共分为六重,佛家以九为大,唐僧西天取经,便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成就大功德,而诸如九阳神功等佛门绝学,也多分为九重境界。然而,这位创造金刚身法的前辈,却只写下六重境界,那是因为“吾修至六重,几可缩地成寸,惜人力有时而穷,不能上窥更高境界,望汝能刻苦修习,如修之更高境界,则吾于地下亦无憾矣。”
而六重分别是:
首重,如是我闻。此为金刚经第一句,得此境界,则声闻而招至。
次重,诸相非相,此时身动而影未动,影未动而招已至。
三重,一念之间,佛言“一念即起,万念俱灰”一念刚起,已无处可逃。
四重,三千世界,一为千,千为一,化身千万,以一当千。
五重,如星如电,如星光,如闪电,存在过,但见时已晚。
六重,六道轮回,霎那间,已是六道轮回,佛法无边。
一般学武之人修习内力,则气脉悠长,呼吸平缓,而金刚身法则反其道而行之,讲究速换,这对从未练过内力的空空来说自然要简单的多,数月时间,空空已经练成第一重金刚身法,此时他的动作要比普通武者迅捷百倍,但是他每日呆在少林寺的藏经阁里,虽修成不世身法,自己对自己到什么程度,有多大能力却是一无所知,日子也就这么一日复一日的过去,但他第一重倒也再没再也没有进境,只是身法日渐熟练,连日常生活中也开始不自觉的运转,一般僧人打扫一层楼需半日,而空空一盏茶的时间便轻松完成了,不知情者还当他心情愉快,故而手脚利索呢。而灵性则一直未得门路,连第一重也未连成,但是动作却也快了许多。
同时,此段时间空空对于山下的外面世界也越来越憧憬了。空空虽是自小出家,但受师父灵性的影响,除了佛经以外还读了很多诸如诗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