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状元娘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径往东走。
妓家若有两三拨客人同时而至,如何调拨分派,能够彼此避开,而又各得其所,便全看主政的手腕。洪钧知道她是撵他让正屋,虽觉得不是滋味,但当然也只有隐忍。
及至进入东面的屋子,不快之感,顿时消失。老婆子没有骗他,东屋所见的风景,果然又胜于正屋,因为视界更广,北、东两面,都宜眺望。
等主人告罪退了出去,另一拨客人接踵上楼,脚步声显示只不过两个人。洪钧先静静地听了一会儿,从主客对话中,听出示是称为“锦帮”的锦州帆船帮的头脑,借望海阁款待来自上海的一批办海味的商人。只以为时尚早,来客为主人邀到西面小屋中去油大烟,正屋中顿显清寂。
洪钧这时才定下心来,打量四周。最惹人注目的是东面玻璃窗下,安着一张大书桌,水墨丹青,笔砚笺纸,应有尽有。然而壁上并无爱珠的画稿,只有一幅洒金朱笺的中堂,大笔淋漓一个“一笔虎”上面记明年月:“雍正十年闰端午”下款署名“又玠”洪钧似乎在什么“缙绅录”中见过这两个字,却一时想不起是谁的别号。
再看到西面板壁上,悬一张琴,挂一把剑——这把剑特具亲切之感;由剑及人,眼前顿时浮起白马红裙的飒爽英姿,心痒痒又恨不得能立刻见一见爱珠了。
因此,他有些拿不定主意,颇有留既不可、去则难舍的苦闷。转念又想:此是何地?哪来如许顾虑?花丛觅趣,原该随遇而安。且定定心,看那老婆子如何安排,再作道理。
这样想着,便坐了下来;恰好面对东窗,脑中不由自主地浮起一句唐诗:“楼观沧海日”
细想一想,用这句诗写望海阁,贴切异常;不妨再找句唐诗配上,做副集句的楹联,倒也有趣。
于是他起身走到窗前,背着手不断吟哦:“楼观沧海日!楼观沧海日!”
在唐诗中找一句作对不难,难在出语豪阔,对句不得其偶。洪钧想了几个,都不惬意,而此时此地亦非可以从容推敲,正待罢手时,忽听得有人朗然在念:“月是故乡明”
是女人的声音,越使洪钧惊奇,急急回头去看,一个长身玉立的病人,含笑凝睇,正是念念不忘的爱珠。
如此识面,颇不寻常。洪钧不愿依俗套行事,笑笑说道:“字面不太工,不过很浑成,能明点旅居,暗寓乡思,尤其难得!佩服之至。”
“班门弄斧,叫三爷见笑。”爱珠大大方方地说:“听说三爷是第二次见到我?”
“是的。一日之间的第二次。”说着,洪钧低头去看爱珠的双脚;意思之间是纤纤莲足,何能骑马驰剑。
爱珠却不让他看,裙幅一抖,遮住脚尖。洪钧虽有些失望,却也喜她庄重;虽是这样的身分,依然不让人看见双足,足见知书识礼,难怪能集成这样一幅不算太坏的楹联。
想到那幅楹联,便即问道:“听你口音是两淮?”
“也差不多。”爱珠答说:“燕子楼的月亮,是要比这里好些。”
“喔,原来是徐州。”洪钧反客为主地摆一摆手“请坐下来谈。”
“你看我,竟忘了招呼!三爷请坐!”爱珠忙着抢先在主位坐下。
洪钧一见倾心,刻意结识,便从头问起:“你姓什么?”
“不说也罢,说出来辱没先人。”爱珠摇摇头,果真不再说下去了。
越是如此,洪钧越要问,但这一问,自非反激不会有满意的答复,因而歉然地说:“对不起!我不该问的。是我不识深浅。”
“不!我没有拿三爷当普通客人看待,我姓李。”说完,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向壁上的那幅“一笔虎”看了一眼。
这一看,使得洪钧恍然大悟,想起“又玠”是雍正年间善于捕盗的名臣,与河南巡抚田文镜同受世宗特达之知,当过浙江巡抚、直隶总督的李卫的别号。
“原来你是李果敏之后!”他惊异地说——“果敏”是李卫的谥。
“三爷。”爱珠正色说道“我从来没有跟人提过这话,请你不要说出去。”
“我知道。”洪钧郑重答应,然后又惋惜地问:“怎,怎么会到烟台?”
“还不是时势所迫。”爱珠黯然不欢地“不要去提它了,不是什么能叫人高兴的事。”
“是!”洪钧歉疚地自责:“是我不好!不该惹起你的身世之痛。”
爱珠生来是服软不服硬的性情,这两年沦落青楼,自觉名臣之裔,才色双全,而遭遇如此,过于委屈,所以待人接物,更为偏激。恶客俗客,不屑一顾;遇到低声下气、温柔体贴的好客人,她的心却又比人家更软。如今见洪钧一再抱歉,惶恐之情,溢于言表,自然感动;而且觉得他有些可怜,本为寻欢买笑,何用这样子如入庙堂般战战兢兢?
就这一念之怜,爱珠的方寸间浮起无可言喻、亦无可捉摸的异样感觉,仿佛心酸酸地想哭,想避开洪钧却又唯恐失去洪钧。一时竟有心慌意乱、坐立不安的模样。
洪钧当然不会了解她此时的心理,只当她有预约的客人需要应酬,而身子绊住在这里,有着说不出的苦。既然如此,自己应该识趣。来日方长,千万不要第一次就让她留下一个“讨厌”的印象。
想到便做,他站起身来说:“你今天有客,我不再打搅了。好在大后天,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
“大后天?”爱珠想了一下问道:“三爷,你跟万士弘万二爷是朋友?”
“对了,相识不久,不过一见如故。他不是定了大后天在你这里请客?”
“是的!原来邀了三爷。”
“不但邀我,借望海阁请客,就是由我身上起的因头。”
“喔,”爱珠兴味盎然地问“是怎么回事?”
“话很长,今天讲不完了。到大后天再细谈吧。”
“何必大后天,”爱珠略一沉吟,悄声问道:“三爷明天中午可得闲?”
“天天都闲,时时都闲。”
“那就屈驾,明天中午来吃便饭。”她似乎唯恐洪钧辞谢,紧接着又说:“我另外还有事拜托三爷。”
就不说这一句,洪钧亦决不肯放弃这样的约会;说了这一句,在他更有如奉纶音,重重地答应一声“是!”爱珠满意地点点头,然后问道:“穿马褂来了没有?”
“穿了的。”
于是爱珠便提高了声音喊:“小王妈,取洪三爷的马褂来。”
小王妈就是起先为洪钧卸马褂的娘姨;这一次她不服侍了,将马褂交给了爱珠,一言不发地退了出去。
“来吧!”
爱珠双手将马褂提了起来,等洪钧背手找着袖子,她随即在领口上提了一把;一旋身走到前面,将他的下巴轻轻往上一托,示意仰起了脸,好容她为他扣钮襻。
扣了一个又扣第二个,一路往下,她的脸亦由仰而俯,露出雪白的一段后颈;耳后鬓边,新典发毵毵如绒毛。这是处子的特征;洪钧不由得惊异:莫非还不曾梳拢过?
“明天中午。”她挥着他的手低声嘱咐:“别带朋友来!”
“嗯,嗯。”洪钧重重点头,表示充分领悟得她的意思;接着探手入怀,踌躇了一下,终于毅然决然地将一张十两的银票取了出来,轻轻放在桌上,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大懂规矩,你别笑我。”
这一半做作,一半是实情——望海阁别具一格,不能照一般妓家的规矩行事;不过比照普通的“盘子钱”出手十两银子,自然算是阔客了。
“不!”爱珠却另有想法“这不是一遭两遭的事,用不着这样。有一两的小票子没有?”
“没有。”洪钧很能领会她的用意,头一回出手太阔,做成规矩,以后就难以为继了。但一则是真的别无小额银票,再则亦不能不讲面子,所以将爱珠的执着银票的手捏住,连连说道:“算不了什么!”
“别这样!”爱珠的声音很坚决“三爷,你听我的,没有错!你愿意常来,就不能这个样。来,”她用另一只手将银票塞在他马褂口袋里“你先收着,我替你垫一两银子赏他们!”
洪钧觉得再要固执己意,反倒是辜负了她的心了;可是脸上总抹不下来,唯有苦笑着说:“真叫我不知道怎么好了。”
“别说了!你请吧!”
这一夜的洪钧,扰攘终宵,比前一夜更甚。而且依然是天曙入梦,近午方醒。一醒便想到爱珠的密约,急急起身,细细修饰,不带仆从,只身到望海阁来践约。
应门的仍是阿翠,一言不发,只狡猾地笑了一下,指指东面,表示爱珠早已在等候了。
上得楼去,静悄悄地只有爱珠一个人在,相见凝眸,然后看了看自鸣钟笑道:“一点不差,是正午!”接着又问:“刚起身?”
“是的,起身就来。”洪钧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刚起身?”
“你看!”她携着他的手,领他到穿衣镜前,指着说道:“眼泡还肿着。昨夜没有睡好?”
“是啊!一闭上眼就看见你的影子。”
镜中的爱珠不断眨眼,是有些困惑,有些不信的样子。而终于敛眉垂眼,入于深思。等再抬眼时,脸上是不安的神情。
“近在咫尺,随时可以见面。你怎么想不开?”
“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何缘故?”洪钧答说:“我从来没有这样神魂颠倒过。”
爱珠不答,只低头为他去解钮扣,卸了他的马褂,径往里面走去。洪钧跟在后面,进门就发现,桌上已铺了两幅笺纸,磨了一大海碗的墨在那里,仿佛爱珠正待挥毫似地。
“你能写大字?”他问。
“我哪里会!”爱珠将马褂挂在衣架上;拔一枝斗笔,双手捧上“奉烦大笔。”
这下洪钧有些踌躇了。他倒是写得一笔“黑大光圆”的“馆阁体”虽是秀才,而在殿试的“大卷子”上,已颇下了些功夫。可是写对联的擘窠大字,却很少尝试。
“不必客气,请,”爱珠走到桌子另一头:“我替你牵纸。”
逼到这地步,说不得只好硬着头皮上前。执笔在手,先相度纸幅,但见已用眉笔做好记号,每一联五个小圈。洪钧顿时意会,爱珠是希望他将那“楼观沧海日,月是故乡明”的集句,写成对联,好配她先人的那幅“一笔虎”
这倒也是很有趣的“雅人深致”!洪钧这样想着,意兴勃勃,也不知哪里来的信心,觉得一定可以写得出色。这一念之转,顿觉气定神闲,凝视的是白纸,看到的却是那十个字的章法与气势。
于是个笔儒染,墨渖犹未滴落,毫端已经在纸。爱珠也配合得严丝台缝,等他写完“楼、观”二字,刚刚将笔提起,便轻轻拿纸往怀中一带,移上尺许;给洪钧的空白地位,十分合适,写来便更觉得心应手了。
他俩合作的一副集句楹联,洪钧一气呵成;放下斗笔,背手端详,相当称心。爱珠更是眉目轩扬,倒像是自己做了一件异常得意的事;手扶着洪钧的肩,指点笔画,赞不绝口。
“该落款了。”洪钧换了支笔,蘸饱了墨,俯下身去;眼看要下笔了,忽又仰起身子来,拿笔杆搔搔头皮。
“怎么?”爱珠问道:“有什么不妥?”
“爱珠,”洪钧反问:“我说一句话,不知道你会不会生气?”
“你说!”爱珠毫不迟疑地答说:“一定是句好话,我不生气。”
“你样样出色,只有芳名,嫌俗气了些。”
“果不其然,是句好话!我自己也嫌我的名字不好。莫非身为女人,就只爱珠宝不爱才?”她略一沉吟,忽然长眉一掀,仿佛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主意似地“三爷,索性请你替我改一个名字。”
“这倒是我当仁不让的事。我得用心想一想,替你起个好名字,才配得你的人。”
说着,洪钧坐向东窗之下,望着浩瀚海波,悄然思索。爱珠见此光景,不愿去打搅他,只将为他所沏而已微凉的一盏六安茶,倾去一半,对上滚水,捧放在他身旁的紫檀条几上。然后,静静地挨着坐下。
“我在想,”洪钧握着她的手说“爱珠这个名字,虽嫌俗气,到底叫了好些年了,骤然一改,彼此都觉得不便,似乎也不大合适。所以,宜乎起个音同字异的新名。你以为如何?”
“说得是!能这样子,起码我娘就不会反对。”
“那么,你爱怎样的字面?浓丽的呢?还是素雅一点?”
“不管浓丽素雅,只要大方就好。”
于是洪钧拉过她的手来,在那染了胭脂痕迹,红白相映,鲜艳的手心中,一点一画地写了两个字。爱珠看得出来:一个是“蔼”一个是“如”
“怎么样?”
“可有什么出典么?”
“草木繁盛,香气馥郁,云彩舒卷,都可以用‘蔼蔼’来形容。不过,‘蔼如’另有解释,韩愈的文章中有句话:‘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多谢,多谢!不敢当!”蔼如笑逐颜开,长长的睫毛乱闪乱眨,有着受宠若惊的神情“给我这么一个好名字。”
这反应使得洪钧微感诧异。细想一想,方始了然她另有意会——他的本意是因为她有“架子大”的名声,不是好事,所以借这个名字,作为规劝;而她却以为他视之为“仁义之人”因而才有“不敢当”的谦词。
这自是个误会,但误会得妙!洪钧便微笑着不作声,站起身来,在那副对联上题款,上写“蔼如女史雅属”;下款署的是“陶士洪钧”
“这是三爷的别号?”
“是我的字。”洪钧答说“我的号叫文卿。”
“原来就是洪文卿!”蔼如有着意外的喜色“我听人谈过。”
“喔,”洪钧也有同样的欣喜“谁谈过我?”
“福山的王二爷王懿荣。三爷可认识他?”
洪钧不识其人,但知其名。福山王氏是巨族,王懿荣的姐夫,就是上年癸亥科的探花,以渊博出名的张之洞。王懿荣跟着姐夫读书,涉猎很广,训诂、金石、考订,都已有相当成就,是个少年名士。
“我还不认识他,倒很想见一见。”洪钧问道“他怎么说我?”
“有一天王二爷跟朋友在这里喝酒,品评当今文士。王二爷说,听说有个洪文卿,喜欢舆地之学,又在元史上用功,元史是很冷的学问,居然有人肯下功夫,可见其人不俗。”
听得这话,洪钧顿生知遇之感。为了他攻研元史与西北舆地,颇为在苏州的一班年轻朋友所笑,那班朋友除了八股“闱墨”以外,不知道天地间还有学问。洪钧每听他们自以为是地高谈阔论,笑他迂阔不识时务,唯有报以苦笑。这积了好些年的委屈苦闷,如今总算遇见一个“识货”而肯说公道话的人了!想想真是悲喜交集,不知不觉地眼角润湿了。
“怎的?”蔼如大惊“三爷为什么伤心?莫非我说错话了?”
“哪里?”洪钧拭一拭眼角,笑道:“我是高兴的眼泪。有句诗,叫做‘也应有泪流知己’,就是这个意思。”
蔼如不会了解他心内的感触,也就不明白“知己”指的是谁。只觉得他多情而忠厚,越发得意于自己的赏识非虚了。
“小姐,”小王妈在门外问:“饭开在哪里?”
“什么时候了?”
“自鸣钟上一点半。”
“啊!”蔼如倏然起身“谈得忘了时候了,你饿了吧?”
“你不说我不饿。奇怪,刚才怎么不觉得饿,”洪钧摩着肚子说:“莫非真的秀色可餐?”
蔼如笑一笑,不理他;掀帘出屋,亲自安排桌椅杯筷,等一切齐备,方始命小翠到里面来请。
入席一看,洪钧的乡思油然而生,因为四盘四碗,居然都是苏州风味。尤其是那一碗两寸见方红艳如火的酱汁肉,让洪钧想起每次枵腹经过“陆稿荐”时的感受,不由得暗暗咽了一口唾沫。
“怎么样?”蔼如微笑问道:“可合你的胃口?”
“这还用说?”洪钧搓一搓手坐下来“我平日中午不喝酒,今天非破例不可了。”
“有酒,在烫。”小王妈说。
这时洪钧听出她的口音“你是常熟?”他问。
“常熟乡下。”
“你倒会烧苏州菜?”
小王妈看着蔼如笑了,笑得相当诡秘,仿佛内中大有文章似地。
“怎么?”洪钧问道:“不是你烧的?”
“三爷先不要问,尝尝看,能吃不能吃。”
洪钧如言夹了少许酱汁肉送入嘴中,只觉得其烂如泥、香甜无比,脱口赞了句:“真不错!”说着,又下筷了。
“总算还好!”小王妈一面从阿翠手里接过酒壶,为他斟满,一面说道:“小姐关照,一定要弄几样苏州菜请三爷。这个难题目,真正难倒我了。烟台会做苏州菜的,只有潘大人府上的厨子老周,说不得只好老着脸去攀乡亲。老周自己,因为潘大人今天请客,无论如何分不开身,派了他的下手小张来。偏偏小姐又说,只要苏州家常菜,连小张都为难了。厨子做家常菜,不一定好。三爷,你再尝尝别样,到底好不好?”
这哪里还有不好之理?洪钧自是不断地称赞。但口舌的滋味再美,不如心里的滋味。为款待一顿家常便饭,蔼如竟如此费心,这盛情就不是可感二字所能形容的了。
因为如此,洪钧格外努力加餐、吃到一半,洪钧才想起一件事,颇为不安——从上楼以来,一直未见李婆婆,自己应该早问才是。如今想起再问,似嫌失礼,不如索性装马虎。
转念又想:迟问总比始终不问的好。便停杯开口:“你母亲呢?”
“到成山还愿去了。”
成山在荣成县。荣成已在烟台之东,而成山又在荣城之东,突兀于大海之滨,在洪钧的想象中,必是极其荒凉之地,因而奇怪地问道:“何以到成山去烧香?莫非那里有其响如应的灵菩萨?”
“那里的始皇殿,香火盛得很!”小王妈插嘴说道:“去年小姐一场大病,就是我陪婆婆去烧香许愿才好了起来的。”
“难得!”洪钧笑道:“秦始皇亦能庇佑人间?”
“不是秦始皇,是藤将军。藤将军成神,只不过是道光年间的事。据说——”
于是洪钧把杯听蔼如谈藤将军如何殁而为神。
故老相传:道光年间,荣成东山,海盗出没无常,居民深以为苦。那时驻登州的守将姓一个很僻的姓,是藤萝的藤。藤将军的官衔不知是总兵、副将、还是参将?只知道他掌领水师。奉朝廷之命,领兵进剿,与海盗大战于鸡鸣岛,藤将军勇猛绝伦,右手为贼所伤,只用左手,杀贼十八名之多。海盗经此一战,涣散无余。藤将军却因失血过多,自知不能再活,亦不愿以重创之身,累及部下及地方,因此蹈海而死。
地方上感激藤将军保障一方的恩德,也怜念他死事的惨烈,在俗称始皇殿的成山庙为他塑像,庙食千秋。
本来是件崇功报德的好事,哪知不过十几二十年的功夫,已经数典忘祖,登莱一带提起藤将军的功绩,大多茫然不知所对。但一说每年六月初五的“藤将军会”无不踊跃欲试,想去赶一场热闹,因为藤将军会与其他迎神赛会不同,第一是会期长,共有五天。第二是花样多,光是连演五天神戏,便足以令僻处海隅,终年不亲丝竹粉墨的青年男女,艳羡一时。至于出会的仪仗,与一般无别;唯一的特色,也是莫名其妙的特色是:抬藤将军神轿的舆亻夫、既非壮男,亦非童子,竟是白发皤皤的老婆婆。
谈到这里,蔼如倏地深锁双眉,叹口气说:“我娘也是,换袍装金,什么愿不好许,偏偏就许了这么一个抬神轿的愿!昨天动身到成山,就是去接头这件事。”
洪钧亦颇诧异,不知道此陋俗如何而起?但其事虔诚,不可呷悔,只好泛泛地说:“这也是老人家爱女心切,一片虔诚,你不可忘记母恩。”
“哪里会忘记?从去年六月初到今天,心里一直拴着一个结。三爷,你倒想,小脚伶什,又是山路,这一趟神轿抬下来,不去了半条老命?”
“罪过,罪过!”小王妈急忙双手合十,举在当胸“小姐说话要当心!伺候藤将军,只会延年益寿,有藤将军保佑,决不会出什么差错。”
“你看!”蔼如沮丧地指着小王妈“只要我一提这件事,她们就是这个样!一点不受商量。”
“这也好办。”
是如何好办呢?洪钧却又不说。蔼如等了一会儿,见他还不开口,便即催问:“三爷你倒是请说下去呀!”
洪钧抛去一个眼色,蔼如明白了,他是不愿让小王妈听见。而小王妈亦极其知趣,对他的眼色和她的话,装作未见未闻,悄悄而退,避了开去。
“三爷,”蔼如凳子挪一挪,靠近桌角,一面为洪钧剥醉蟹,一面问道:“你有什么好法子,快告诉我吧!我跟我娘相依为命,她老人家累出病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也就只好往那里跳下去了!”说着,顺手遥指窗外,但见汪洋一片大海。
洪钧心头一震。苏州人多忌讳,他觉得她语出不祥,甚非好兆。但此念一起,立即又为他硬压了下去;自己责备自己,好端端地,哪里有那么多瞎疑心?这不是自寻烦恼?
心里在捣鬼,脸上不知不觉地露了出来。“怎么回事?”蔼如不安地问“三爷,你在想什么?”
“喔,”洪钧惊觉,报以歉疚的笑容“不相干。”他定定神说:“我在想,愿意给藤将军抬神轿的老婆婆,一定不少。神轿也不过八抬,最多十六抬。自告奋勇的多,用的人少,就必有人向隅。想个法子,将你母亲归入向隅之列,不就没事了吗?”
蔼如静静听完,束着手,很认真地想了一会儿,抬眼说道:“这确是个好法子。不过——”
“我懂你的话!”洪钧抢着说“你是说,要有人到成山庙去料理这件事。是不是?”
“是啊!”蔼如答说:“藤将军会的‘会首’,每年由那里各村轮推。今年还不知道是谁呢?”
“不要紧!一打听就打听到了。这件事我替你去办。我的用人是本地人,很能于的;我交给他去办,包你妥当。”
“那,那可是大好了!”蔼如斟满酒杯,捧起自己的一杯说:“三爷,谢谢你。”说罢,端起一小盅白干,一饮而尽,若无其事似地。
“你的酒量不坏!”洪钧面有难色“这白干大凶了,喝下去火烫一条线,直到丹田。好家伙,真受不了!”
“你不早说,我有好些酒,我替你换。”
“不!不!”洪钧忽又不愿示弱了;端杯欲饮,却以动作过于匆遽,酒有一半泼在外面。
“我们那一带喝酒有个讲究,是四句歌诀:‘端杯稳、举杯平。一口吞、咽无声’。做不到这四句话,便不算会喝酒;会喝酒的,做不到这四句话,便见得他有醉意了。”
“这就是礼!以礼制情,才能不及于乱。”
“好个以礼制情!”蔼如显露了她的伉爽的本性,大笑说道:“在这望海阁说这话,三爷你不觉得煞风景?”
洪钧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想想也觉得不合时宜;在这大道青楼之中,谈以礼制情,不就像道学先生自负“眼中有妓,心中无妓”一样可笑吗?
但如深一层去看,她的话也就等于一种暗示,这里是放浪形骸的地方,不宜拘束。这样想着,不由得伸手过去,按着蔼如的手背问道:“你看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他的意思是:你当我是不解风情的书呆子?而蔼如却不理会他的言外之意,只是被提醒了“啊,”她正色说道:“我昨天就想问了。三爷,你府上有些什么人?”
洪钧不防她有此一问,直觉地感到不宜率尔答复。心想,自己的家世,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也许在她想象中“洪三爷”纵非贵介公子,总也是门第清华,衣食无忧。说了实话,岂不让她失望。
倘若不说实话,又觉得辜负了她一见投缘,倾心相待的真情。在这左右为难,而又不能不答的窘迫情况之下,洪钧便只好先“将”她一“军”作为招架了。
“你呢?你还没有告诉我呢?好好儿的,怎么会从徐州到了山东?”
“是啊!原是好好儿的一家人,怎么到了山东?又落得这么一个提起来羞煞人的地步?都是让捻子害的——”
那是在咸丰六、七年之间,捻军张乐行由皖北向西南两路窜扰,所至之处,大肆掳掠。蔼如全家被裹胁着奔驰于河南、安徽交界的地区。这样到咸丰八年秋天,朝廷攻剿并施,两淮情势,初告稳定,捻军被逼入山东,蔼如全家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中,得以脱险,但已是九死一生了。
“我家虽是半耕半读人家,我父亲却是从来没有下过田。常时一本书、一杯酒在手里,百事不问。三爷,你倒想,我父亲可吃得来那种苦?两年功夫,折磨得不成人形。虽脱了险,日子却并不好过。在东昌府地方,终于病倒了。数一数荷包里,只得二两多重一块碎银子。你说,这日子怎么过法?”
以下就可想而知了。不过洪钧虽觉得不必再问,而蔼如还是说了出来,为了治病吃饭,没奈何走上这条道路。幸好,她自己还有主张:一不卖身,二不作妾。那样做虽可得一笔整数,但往后就不容易有出头的日子了。
“那是五年前的话,我十七岁。抛头露面,医了我父亲两年多的病。到底大限已到,买棺盛殓,找地安葬,都还不曾负什么债。不过,我的身子总是洗不干净了。我对我娘说,我们李家是徐州有名望的人家,我们就自己不在乎,也得顾全族中的体面,决不能回去。事已如此,索性为自己打算打算,远走高飞吧!我娘亦以为是,就搬到了这烟台,一晃眼三年了。”
“为养亲而辱身,可敬之至。”洪钧言不由衷地说了这一句,作为慰藉;接着又问:“今后你是怎么个打算呢?”
“喏!”蔼如指一指碗说:“让我娘吃几年饱饭。”
“喔!”洪钧又问:“你自己呢?”
“我自己当然也有打算。”蔼如这样回答,不肯再说下去。
“你是怎么个打算?何妨说与我听听!”
“你一定要问?”蔼如抬起头来,双目灼灼地看着他。
“我不是多事,是关切。”
这是近乎多余的解释,而蔼如却似乎很满意于他的话,点点头说:“好,我就告诉你。我前半生受尽委屈羞辱,后半辈子要扬眉吐气一番。”
“有志气!”洪钧脱口称赞,而随即出现了困惑的神色。
他的想法瞒不过目光锐利、阅人亦多的蔼如,她问:“三爷,你必是要想,我三绺梳头、两截穿衣的一个女人,又吃了这碗饭,怎么能够扬眉吐气?那不是妄想!”
洪钧脸一红,嗫嚅着说:“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么,是什么意思呢?蔼如知道他无法解释,也不愿他受窘,一笑了之,从容说道:“这该你告诉我了!”
“对!”洪钧矍然而答“我该告诉你了。”
感于蔼如的真诚及亢爽,洪钧说了实话,约略谈了他的家世,蔼如俯着身子倾听,心无旁骛的至诚之态,使得洪钧相当感动。
“小姐!”等洪钧说完,等候已久的小王妈赶紧插进来说:“汤已经热过三遍了,请用饭吧。”
说到这里,自鸣钟打了三下,洪钧如梦初醒似地说:“了不得了!一顿酒喝了两个钟头,谈得忘了时候了!”
于是洪钧干了杯中余沥,用滚烫的鲜鱼汤泡了半碗饭,匆匆吃完。起身摩腹,觉得非常舒服。
“茶沏在里面了!请宽坐。”
两人仍旧回到东屋盘桓。洪钧望着浩瀚大海,忽然想起龚定庵的两句诗,随即念道:“‘为恐檀郎英气尽,故教梳洗对黄河’!”
蔼如也喜欢龚定庵的诗,当然要想一想他念这两句诗的用意。方在沉吟之际,洪钧却又开口了。
“蔼如,你这望海阁实在是好地方!眼界一宽,心胸亦广;可不知道是哪位前生修来的‘檀郎’,能够在这里日夕妆台‘伺眼波’?”
“没出息!”蔼如撇着嘴说:“成天守在女人镜子旁边,能守得出什么来?”
洪钧笑笑不响,然后站起身来“今天是我到烟台以来,不,从离乡背井以来,最高兴的一天!”他说“留着有余不尽之乐吧!我走了。”
听这一说,蔼如顿有凄惶之色;不过一闪即灭,执着洪钧的手,欲语不语,仿佛有很为难的话,不便出口。
洪钧问她,她不肯说,只亲自将他送出门外。洪钧回头望了望,高楼灯火,窗纱人影,心中忽然生出一种滴落凡尘的感觉。
走不多远,忽然听见有娇细声音在喊:“洪三爷,洪三爷!”
洪钧先当是听错了,站住脚细听,并没有错,而且听出是阿翠的声音。
“洪三爷,”阿翠气喘吁吁地说:“明天中午你要来。”
这当然是蔼如特意打发她来关照的,洪钧满口答应:“好,好!”“来吃中饭。”阿翠又说:“婆婆明天一早回来。”
这两件事连在一起,洪钧不知道有何意义?一时也无暇多问,只答一句:“我午前一定到。”
,径往东走。
妓家若有两三拨客人同时而至,如何调拨分派,能够彼此避开,而又各得其所,便全看主政的手腕。洪钧知道她是撵他让正屋,虽觉得不是滋味,但当然也只有隐忍。
及至进入东面的屋子,不快之感,顿时消失。老婆子没有骗他,东屋所见的风景,果然又胜于正屋,因为视界更广,北、东两面,都宜眺望。
等主人告罪退了出去,另一拨客人接踵上楼,脚步声显示只不过两个人。洪钧先静静地听了一会儿,从主客对话中,听出示是称为“锦帮”的锦州帆船帮的头脑,借望海阁款待来自上海的一批办海味的商人。只以为时尚早,来客为主人邀到西面小屋中去油大烟,正屋中顿显清寂。
洪钧这时才定下心来,打量四周。最惹人注目的是东面玻璃窗下,安着一张大书桌,水墨丹青,笔砚笺纸,应有尽有。然而壁上并无爱珠的画稿,只有一幅洒金朱笺的中堂,大笔淋漓一个“一笔虎”上面记明年月:“雍正十年闰端午”下款署名“又玠”洪钧似乎在什么“缙绅录”中见过这两个字,却一时想不起是谁的别号。
再看到西面板壁上,悬一张琴,挂一把剑——这把剑特具亲切之感;由剑及人,眼前顿时浮起白马红裙的飒爽英姿,心痒痒又恨不得能立刻见一见爱珠了。
因此,他有些拿不定主意,颇有留既不可、去则难舍的苦闷。转念又想:此是何地?哪来如许顾虑?花丛觅趣,原该随遇而安。且定定心,看那老婆子如何安排,再作道理。
这样想着,便坐了下来;恰好面对东窗,脑中不由自主地浮起一句唐诗:“楼观沧海日”
细想一想,用这句诗写望海阁,贴切异常;不妨再找句唐诗配上,做副集句的楹联,倒也有趣。
于是他起身走到窗前,背着手不断吟哦:“楼观沧海日!楼观沧海日!”
在唐诗中找一句作对不难,难在出语豪阔,对句不得其偶。洪钧想了几个,都不惬意,而此时此地亦非可以从容推敲,正待罢手时,忽听得有人朗然在念:“月是故乡明”
是女人的声音,越使洪钧惊奇,急急回头去看,一个长身玉立的病人,含笑凝睇,正是念念不忘的爱珠。
如此识面,颇不寻常。洪钧不愿依俗套行事,笑笑说道:“字面不太工,不过很浑成,能明点旅居,暗寓乡思,尤其难得!佩服之至。”
“班门弄斧,叫三爷见笑。”爱珠大大方方地说:“听说三爷是第二次见到我?”
“是的。一日之间的第二次。”说着,洪钧低头去看爱珠的双脚;意思之间是纤纤莲足,何能骑马驰剑。
爱珠却不让他看,裙幅一抖,遮住脚尖。洪钧虽有些失望,却也喜她庄重;虽是这样的身分,依然不让人看见双足,足见知书识礼,难怪能集成这样一幅不算太坏的楹联。
想到那幅楹联,便即问道:“听你口音是两淮?”
“也差不多。”爱珠答说:“燕子楼的月亮,是要比这里好些。”
“喔,原来是徐州。”洪钧反客为主地摆一摆手“请坐下来谈。”
“你看我,竟忘了招呼!三爷请坐!”爱珠忙着抢先在主位坐下。
洪钧一见倾心,刻意结识,便从头问起:“你姓什么?”
“不说也罢,说出来辱没先人。”爱珠摇摇头,果真不再说下去了。
越是如此,洪钧越要问,但这一问,自非反激不会有满意的答复,因而歉然地说:“对不起!我不该问的。是我不识深浅。”
“不!我没有拿三爷当普通客人看待,我姓李。”说完,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向壁上的那幅“一笔虎”看了一眼。
这一看,使得洪钧恍然大悟,想起“又玠”是雍正年间善于捕盗的名臣,与河南巡抚田文镜同受世宗特达之知,当过浙江巡抚、直隶总督的李卫的别号。
“原来你是李果敏之后!”他惊异地说——“果敏”是李卫的谥。
“三爷。”爱珠正色说道“我从来没有跟人提过这话,请你不要说出去。”
“我知道。”洪钧郑重答应,然后又惋惜地问:“怎,怎么会到烟台?”
“还不是时势所迫。”爱珠黯然不欢地“不要去提它了,不是什么能叫人高兴的事。”
“是!”洪钧歉疚地自责:“是我不好!不该惹起你的身世之痛。”
爱珠生来是服软不服硬的性情,这两年沦落青楼,自觉名臣之裔,才色双全,而遭遇如此,过于委屈,所以待人接物,更为偏激。恶客俗客,不屑一顾;遇到低声下气、温柔体贴的好客人,她的心却又比人家更软。如今见洪钧一再抱歉,惶恐之情,溢于言表,自然感动;而且觉得他有些可怜,本为寻欢买笑,何用这样子如入庙堂般战战兢兢?
就这一念之怜,爱珠的方寸间浮起无可言喻、亦无可捉摸的异样感觉,仿佛心酸酸地想哭,想避开洪钧却又唯恐失去洪钧。一时竟有心慌意乱、坐立不安的模样。
洪钧当然不会了解她此时的心理,只当她有预约的客人需要应酬,而身子绊住在这里,有着说不出的苦。既然如此,自己应该识趣。来日方长,千万不要第一次就让她留下一个“讨厌”的印象。
想到便做,他站起身来说:“你今天有客,我不再打搅了。好在大后天,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
“大后天?”爱珠想了一下问道:“三爷,你跟万士弘万二爷是朋友?”
“对了,相识不久,不过一见如故。他不是定了大后天在你这里请客?”
“是的!原来邀了三爷。”
“不但邀我,借望海阁请客,就是由我身上起的因头。”
“喔,”爱珠兴味盎然地问“是怎么回事?”
“话很长,今天讲不完了。到大后天再细谈吧。”
“何必大后天,”爱珠略一沉吟,悄声问道:“三爷明天中午可得闲?”
“天天都闲,时时都闲。”
“那就屈驾,明天中午来吃便饭。”她似乎唯恐洪钧辞谢,紧接着又说:“我另外还有事拜托三爷。”
就不说这一句,洪钧亦决不肯放弃这样的约会;说了这一句,在他更有如奉纶音,重重地答应一声“是!”爱珠满意地点点头,然后问道:“穿马褂来了没有?”
“穿了的。”
于是爱珠便提高了声音喊:“小王妈,取洪三爷的马褂来。”
小王妈就是起先为洪钧卸马褂的娘姨;这一次她不服侍了,将马褂交给了爱珠,一言不发地退了出去。
“来吧!”
爱珠双手将马褂提了起来,等洪钧背手找着袖子,她随即在领口上提了一把;一旋身走到前面,将他的下巴轻轻往上一托,示意仰起了脸,好容她为他扣钮襻。
扣了一个又扣第二个,一路往下,她的脸亦由仰而俯,露出雪白的一段后颈;耳后鬓边,新典发毵毵如绒毛。这是处子的特征;洪钧不由得惊异:莫非还不曾梳拢过?
“明天中午。”她挥着他的手低声嘱咐:“别带朋友来!”
“嗯,嗯。”洪钧重重点头,表示充分领悟得她的意思;接着探手入怀,踌躇了一下,终于毅然决然地将一张十两的银票取了出来,轻轻放在桌上,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大懂规矩,你别笑我。”
这一半做作,一半是实情——望海阁别具一格,不能照一般妓家的规矩行事;不过比照普通的“盘子钱”出手十两银子,自然算是阔客了。
“不!”爱珠却另有想法“这不是一遭两遭的事,用不着这样。有一两的小票子没有?”
“没有。”洪钧很能领会她的用意,头一回出手太阔,做成规矩,以后就难以为继了。但一则是真的别无小额银票,再则亦不能不讲面子,所以将爱珠的执着银票的手捏住,连连说道:“算不了什么!”
“别这样!”爱珠的声音很坚决“三爷,你听我的,没有错!你愿意常来,就不能这个样。来,”她用另一只手将银票塞在他马褂口袋里“你先收着,我替你垫一两银子赏他们!”
洪钧觉得再要固执己意,反倒是辜负了她的心了;可是脸上总抹不下来,唯有苦笑着说:“真叫我不知道怎么好了。”
“别说了!你请吧!”
这一夜的洪钧,扰攘终宵,比前一夜更甚。而且依然是天曙入梦,近午方醒。一醒便想到爱珠的密约,急急起身,细细修饰,不带仆从,只身到望海阁来践约。
应门的仍是阿翠,一言不发,只狡猾地笑了一下,指指东面,表示爱珠早已在等候了。
上得楼去,静悄悄地只有爱珠一个人在,相见凝眸,然后看了看自鸣钟笑道:“一点不差,是正午!”接着又问:“刚起身?”
“是的,起身就来。”洪钧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刚起身?”
“你看!”她携着他的手,领他到穿衣镜前,指着说道:“眼泡还肿着。昨夜没有睡好?”
“是啊!一闭上眼就看见你的影子。”
镜中的爱珠不断眨眼,是有些困惑,有些不信的样子。而终于敛眉垂眼,入于深思。等再抬眼时,脸上是不安的神情。
“近在咫尺,随时可以见面。你怎么想不开?”
“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何缘故?”洪钧答说:“我从来没有这样神魂颠倒过。”
爱珠不答,只低头为他去解钮扣,卸了他的马褂,径往里面走去。洪钧跟在后面,进门就发现,桌上已铺了两幅笺纸,磨了一大海碗的墨在那里,仿佛爱珠正待挥毫似地。
“你能写大字?”他问。
“我哪里会!”爱珠将马褂挂在衣架上;拔一枝斗笔,双手捧上“奉烦大笔。”
这下洪钧有些踌躇了。他倒是写得一笔“黑大光圆”的“馆阁体”虽是秀才,而在殿试的“大卷子”上,已颇下了些功夫。可是写对联的擘窠大字,却很少尝试。
“不必客气,请,”爱珠走到桌子另一头:“我替你牵纸。”
逼到这地步,说不得只好硬着头皮上前。执笔在手,先相度纸幅,但见已用眉笔做好记号,每一联五个小圈。洪钧顿时意会,爱珠是希望他将那“楼观沧海日,月是故乡明”的集句,写成对联,好配她先人的那幅“一笔虎”
这倒也是很有趣的“雅人深致”!洪钧这样想着,意兴勃勃,也不知哪里来的信心,觉得一定可以写得出色。这一念之转,顿觉气定神闲,凝视的是白纸,看到的却是那十个字的章法与气势。
于是个笔儒染,墨渖犹未滴落,毫端已经在纸。爱珠也配合得严丝台缝,等他写完“楼、观”二字,刚刚将笔提起,便轻轻拿纸往怀中一带,移上尺许;给洪钧的空白地位,十分合适,写来便更觉得心应手了。
他俩合作的一副集句楹联,洪钧一气呵成;放下斗笔,背手端详,相当称心。爱珠更是眉目轩扬,倒像是自己做了一件异常得意的事;手扶着洪钧的肩,指点笔画,赞不绝口。
“该落款了。”洪钧换了支笔,蘸饱了墨,俯下身去;眼看要下笔了,忽又仰起身子来,拿笔杆搔搔头皮。
“怎么?”爱珠问道:“有什么不妥?”
“爱珠,”洪钧反问:“我说一句话,不知道你会不会生气?”
“你说!”爱珠毫不迟疑地答说:“一定是句好话,我不生气。”
“你样样出色,只有芳名,嫌俗气了些。”
“果不其然,是句好话!我自己也嫌我的名字不好。莫非身为女人,就只爱珠宝不爱才?”她略一沉吟,忽然长眉一掀,仿佛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主意似地“三爷,索性请你替我改一个名字。”
“这倒是我当仁不让的事。我得用心想一想,替你起个好名字,才配得你的人。”
说着,洪钧坐向东窗之下,望着浩瀚海波,悄然思索。爱珠见此光景,不愿去打搅他,只将为他所沏而已微凉的一盏六安茶,倾去一半,对上滚水,捧放在他身旁的紫檀条几上。然后,静静地挨着坐下。
“我在想,”洪钧握着她的手说“爱珠这个名字,虽嫌俗气,到底叫了好些年了,骤然一改,彼此都觉得不便,似乎也不大合适。所以,宜乎起个音同字异的新名。你以为如何?”
“说得是!能这样子,起码我娘就不会反对。”
“那么,你爱怎样的字面?浓丽的呢?还是素雅一点?”
“不管浓丽素雅,只要大方就好。”
于是洪钧拉过她的手来,在那染了胭脂痕迹,红白相映,鲜艳的手心中,一点一画地写了两个字。爱珠看得出来:一个是“蔼”一个是“如”
“怎么样?”
“可有什么出典么?”
“草木繁盛,香气馥郁,云彩舒卷,都可以用‘蔼蔼’来形容。不过,‘蔼如’另有解释,韩愈的文章中有句话:‘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多谢,多谢!不敢当!”蔼如笑逐颜开,长长的睫毛乱闪乱眨,有着受宠若惊的神情“给我这么一个好名字。”
这反应使得洪钧微感诧异。细想一想,方始了然她另有意会——他的本意是因为她有“架子大”的名声,不是好事,所以借这个名字,作为规劝;而她却以为他视之为“仁义之人”因而才有“不敢当”的谦词。
这自是个误会,但误会得妙!洪钧便微笑着不作声,站起身来,在那副对联上题款,上写“蔼如女史雅属”;下款署的是“陶士洪钧”
“这是三爷的别号?”
“是我的字。”洪钧答说“我的号叫文卿。”
“原来就是洪文卿!”蔼如有着意外的喜色“我听人谈过。”
“喔,”洪钧也有同样的欣喜“谁谈过我?”
“福山的王二爷王懿荣。三爷可认识他?”
洪钧不识其人,但知其名。福山王氏是巨族,王懿荣的姐夫,就是上年癸亥科的探花,以渊博出名的张之洞。王懿荣跟着姐夫读书,涉猎很广,训诂、金石、考订,都已有相当成就,是个少年名士。
“我还不认识他,倒很想见一见。”洪钧问道“他怎么说我?”
“有一天王二爷跟朋友在这里喝酒,品评当今文士。王二爷说,听说有个洪文卿,喜欢舆地之学,又在元史上用功,元史是很冷的学问,居然有人肯下功夫,可见其人不俗。”
听得这话,洪钧顿生知遇之感。为了他攻研元史与西北舆地,颇为在苏州的一班年轻朋友所笑,那班朋友除了八股“闱墨”以外,不知道天地间还有学问。洪钧每听他们自以为是地高谈阔论,笑他迂阔不识时务,唯有报以苦笑。这积了好些年的委屈苦闷,如今总算遇见一个“识货”而肯说公道话的人了!想想真是悲喜交集,不知不觉地眼角润湿了。
“怎的?”蔼如大惊“三爷为什么伤心?莫非我说错话了?”
“哪里?”洪钧拭一拭眼角,笑道:“我是高兴的眼泪。有句诗,叫做‘也应有泪流知己’,就是这个意思。”
蔼如不会了解他心内的感触,也就不明白“知己”指的是谁。只觉得他多情而忠厚,越发得意于自己的赏识非虚了。
“小姐,”小王妈在门外问:“饭开在哪里?”
“什么时候了?”
“自鸣钟上一点半。”
“啊!”蔼如倏然起身“谈得忘了时候了,你饿了吧?”
“你不说我不饿。奇怪,刚才怎么不觉得饿,”洪钧摩着肚子说:“莫非真的秀色可餐?”
蔼如笑一笑,不理他;掀帘出屋,亲自安排桌椅杯筷,等一切齐备,方始命小翠到里面来请。
入席一看,洪钧的乡思油然而生,因为四盘四碗,居然都是苏州风味。尤其是那一碗两寸见方红艳如火的酱汁肉,让洪钧想起每次枵腹经过“陆稿荐”时的感受,不由得暗暗咽了一口唾沫。
“怎么样?”蔼如微笑问道:“可合你的胃口?”
“这还用说?”洪钧搓一搓手坐下来“我平日中午不喝酒,今天非破例不可了。”
“有酒,在烫。”小王妈说。
这时洪钧听出她的口音“你是常熟?”他问。
“常熟乡下。”
“你倒会烧苏州菜?”
小王妈看着蔼如笑了,笑得相当诡秘,仿佛内中大有文章似地。
“怎么?”洪钧问道:“不是你烧的?”
“三爷先不要问,尝尝看,能吃不能吃。”
洪钧如言夹了少许酱汁肉送入嘴中,只觉得其烂如泥、香甜无比,脱口赞了句:“真不错!”说着,又下筷了。
“总算还好!”小王妈一面从阿翠手里接过酒壶,为他斟满,一面说道:“小姐关照,一定要弄几样苏州菜请三爷。这个难题目,真正难倒我了。烟台会做苏州菜的,只有潘大人府上的厨子老周,说不得只好老着脸去攀乡亲。老周自己,因为潘大人今天请客,无论如何分不开身,派了他的下手小张来。偏偏小姐又说,只要苏州家常菜,连小张都为难了。厨子做家常菜,不一定好。三爷,你再尝尝别样,到底好不好?”
这哪里还有不好之理?洪钧自是不断地称赞。但口舌的滋味再美,不如心里的滋味。为款待一顿家常便饭,蔼如竟如此费心,这盛情就不是可感二字所能形容的了。
因为如此,洪钧格外努力加餐、吃到一半,洪钧才想起一件事,颇为不安——从上楼以来,一直未见李婆婆,自己应该早问才是。如今想起再问,似嫌失礼,不如索性装马虎。
转念又想:迟问总比始终不问的好。便停杯开口:“你母亲呢?”
“到成山还愿去了。”
成山在荣成县。荣成已在烟台之东,而成山又在荣城之东,突兀于大海之滨,在洪钧的想象中,必是极其荒凉之地,因而奇怪地问道:“何以到成山去烧香?莫非那里有其响如应的灵菩萨?”
“那里的始皇殿,香火盛得很!”小王妈插嘴说道:“去年小姐一场大病,就是我陪婆婆去烧香许愿才好了起来的。”
“难得!”洪钧笑道:“秦始皇亦能庇佑人间?”
“不是秦始皇,是藤将军。藤将军成神,只不过是道光年间的事。据说——”
于是洪钧把杯听蔼如谈藤将军如何殁而为神。
故老相传:道光年间,荣成东山,海盗出没无常,居民深以为苦。那时驻登州的守将姓一个很僻的姓,是藤萝的藤。藤将军的官衔不知是总兵、副将、还是参将?只知道他掌领水师。奉朝廷之命,领兵进剿,与海盗大战于鸡鸣岛,藤将军勇猛绝伦,右手为贼所伤,只用左手,杀贼十八名之多。海盗经此一战,涣散无余。藤将军却因失血过多,自知不能再活,亦不愿以重创之身,累及部下及地方,因此蹈海而死。
地方上感激藤将军保障一方的恩德,也怜念他死事的惨烈,在俗称始皇殿的成山庙为他塑像,庙食千秋。
本来是件崇功报德的好事,哪知不过十几二十年的功夫,已经数典忘祖,登莱一带提起藤将军的功绩,大多茫然不知所对。但一说每年六月初五的“藤将军会”无不踊跃欲试,想去赶一场热闹,因为藤将军会与其他迎神赛会不同,第一是会期长,共有五天。第二是花样多,光是连演五天神戏,便足以令僻处海隅,终年不亲丝竹粉墨的青年男女,艳羡一时。至于出会的仪仗,与一般无别;唯一的特色,也是莫名其妙的特色是:抬藤将军神轿的舆亻夫、既非壮男,亦非童子,竟是白发皤皤的老婆婆。
谈到这里,蔼如倏地深锁双眉,叹口气说:“我娘也是,换袍装金,什么愿不好许,偏偏就许了这么一个抬神轿的愿!昨天动身到成山,就是去接头这件事。”
洪钧亦颇诧异,不知道此陋俗如何而起?但其事虔诚,不可呷悔,只好泛泛地说:“这也是老人家爱女心切,一片虔诚,你不可忘记母恩。”
“哪里会忘记?从去年六月初到今天,心里一直拴着一个结。三爷,你倒想,小脚伶什,又是山路,这一趟神轿抬下来,不去了半条老命?”
“罪过,罪过!”小王妈急忙双手合十,举在当胸“小姐说话要当心!伺候藤将军,只会延年益寿,有藤将军保佑,决不会出什么差错。”
“你看!”蔼如沮丧地指着小王妈“只要我一提这件事,她们就是这个样!一点不受商量。”
“这也好办。”
是如何好办呢?洪钧却又不说。蔼如等了一会儿,见他还不开口,便即催问:“三爷你倒是请说下去呀!”
洪钧抛去一个眼色,蔼如明白了,他是不愿让小王妈听见。而小王妈亦极其知趣,对他的眼色和她的话,装作未见未闻,悄悄而退,避了开去。
“三爷,”蔼如凳子挪一挪,靠近桌角,一面为洪钧剥醉蟹,一面问道:“你有什么好法子,快告诉我吧!我跟我娘相依为命,她老人家累出病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也就只好往那里跳下去了!”说着,顺手遥指窗外,但见汪洋一片大海。
洪钧心头一震。苏州人多忌讳,他觉得她语出不祥,甚非好兆。但此念一起,立即又为他硬压了下去;自己责备自己,好端端地,哪里有那么多瞎疑心?这不是自寻烦恼?
心里在捣鬼,脸上不知不觉地露了出来。“怎么回事?”蔼如不安地问“三爷,你在想什么?”
“喔,”洪钧惊觉,报以歉疚的笑容“不相干。”他定定神说:“我在想,愿意给藤将军抬神轿的老婆婆,一定不少。神轿也不过八抬,最多十六抬。自告奋勇的多,用的人少,就必有人向隅。想个法子,将你母亲归入向隅之列,不就没事了吗?”
蔼如静静听完,束着手,很认真地想了一会儿,抬眼说道:“这确是个好法子。不过——”
“我懂你的话!”洪钧抢着说“你是说,要有人到成山庙去料理这件事。是不是?”
“是啊!”蔼如答说:“藤将军会的‘会首’,每年由那里各村轮推。今年还不知道是谁呢?”
“不要紧!一打听就打听到了。这件事我替你去办。我的用人是本地人,很能于的;我交给他去办,包你妥当。”
“那,那可是大好了!”蔼如斟满酒杯,捧起自己的一杯说:“三爷,谢谢你。”说罢,端起一小盅白干,一饮而尽,若无其事似地。
“你的酒量不坏!”洪钧面有难色“这白干大凶了,喝下去火烫一条线,直到丹田。好家伙,真受不了!”
“你不早说,我有好些酒,我替你换。”
“不!不!”洪钧忽又不愿示弱了;端杯欲饮,却以动作过于匆遽,酒有一半泼在外面。
“我们那一带喝酒有个讲究,是四句歌诀:‘端杯稳、举杯平。一口吞、咽无声’。做不到这四句话,便不算会喝酒;会喝酒的,做不到这四句话,便见得他有醉意了。”
“这就是礼!以礼制情,才能不及于乱。”
“好个以礼制情!”蔼如显露了她的伉爽的本性,大笑说道:“在这望海阁说这话,三爷你不觉得煞风景?”
洪钧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想想也觉得不合时宜;在这大道青楼之中,谈以礼制情,不就像道学先生自负“眼中有妓,心中无妓”一样可笑吗?
但如深一层去看,她的话也就等于一种暗示,这里是放浪形骸的地方,不宜拘束。这样想着,不由得伸手过去,按着蔼如的手背问道:“你看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他的意思是:你当我是不解风情的书呆子?而蔼如却不理会他的言外之意,只是被提醒了“啊,”她正色说道:“我昨天就想问了。三爷,你府上有些什么人?”
洪钧不防她有此一问,直觉地感到不宜率尔答复。心想,自己的家世,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也许在她想象中“洪三爷”纵非贵介公子,总也是门第清华,衣食无忧。说了实话,岂不让她失望。
倘若不说实话,又觉得辜负了她一见投缘,倾心相待的真情。在这左右为难,而又不能不答的窘迫情况之下,洪钧便只好先“将”她一“军”作为招架了。
“你呢?你还没有告诉我呢?好好儿的,怎么会从徐州到了山东?”
“是啊!原是好好儿的一家人,怎么到了山东?又落得这么一个提起来羞煞人的地步?都是让捻子害的——”
那是在咸丰六、七年之间,捻军张乐行由皖北向西南两路窜扰,所至之处,大肆掳掠。蔼如全家被裹胁着奔驰于河南、安徽交界的地区。这样到咸丰八年秋天,朝廷攻剿并施,两淮情势,初告稳定,捻军被逼入山东,蔼如全家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中,得以脱险,但已是九死一生了。
“我家虽是半耕半读人家,我父亲却是从来没有下过田。常时一本书、一杯酒在手里,百事不问。三爷,你倒想,我父亲可吃得来那种苦?两年功夫,折磨得不成人形。虽脱了险,日子却并不好过。在东昌府地方,终于病倒了。数一数荷包里,只得二两多重一块碎银子。你说,这日子怎么过法?”
以下就可想而知了。不过洪钧虽觉得不必再问,而蔼如还是说了出来,为了治病吃饭,没奈何走上这条道路。幸好,她自己还有主张:一不卖身,二不作妾。那样做虽可得一笔整数,但往后就不容易有出头的日子了。
“那是五年前的话,我十七岁。抛头露面,医了我父亲两年多的病。到底大限已到,买棺盛殓,找地安葬,都还不曾负什么债。不过,我的身子总是洗不干净了。我对我娘说,我们李家是徐州有名望的人家,我们就自己不在乎,也得顾全族中的体面,决不能回去。事已如此,索性为自己打算打算,远走高飞吧!我娘亦以为是,就搬到了这烟台,一晃眼三年了。”
“为养亲而辱身,可敬之至。”洪钧言不由衷地说了这一句,作为慰藉;接着又问:“今后你是怎么个打算呢?”
“喏!”蔼如指一指碗说:“让我娘吃几年饱饭。”
“喔!”洪钧又问:“你自己呢?”
“我自己当然也有打算。”蔼如这样回答,不肯再说下去。
“你是怎么个打算?何妨说与我听听!”
“你一定要问?”蔼如抬起头来,双目灼灼地看着他。
“我不是多事,是关切。”
这是近乎多余的解释,而蔼如却似乎很满意于他的话,点点头说:“好,我就告诉你。我前半生受尽委屈羞辱,后半辈子要扬眉吐气一番。”
“有志气!”洪钧脱口称赞,而随即出现了困惑的神色。
他的想法瞒不过目光锐利、阅人亦多的蔼如,她问:“三爷,你必是要想,我三绺梳头、两截穿衣的一个女人,又吃了这碗饭,怎么能够扬眉吐气?那不是妄想!”
洪钧脸一红,嗫嚅着说:“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么,是什么意思呢?蔼如知道他无法解释,也不愿他受窘,一笑了之,从容说道:“这该你告诉我了!”
“对!”洪钧矍然而答“我该告诉你了。”
感于蔼如的真诚及亢爽,洪钧说了实话,约略谈了他的家世,蔼如俯着身子倾听,心无旁骛的至诚之态,使得洪钧相当感动。
“小姐!”等洪钧说完,等候已久的小王妈赶紧插进来说:“汤已经热过三遍了,请用饭吧。”
说到这里,自鸣钟打了三下,洪钧如梦初醒似地说:“了不得了!一顿酒喝了两个钟头,谈得忘了时候了!”
于是洪钧干了杯中余沥,用滚烫的鲜鱼汤泡了半碗饭,匆匆吃完。起身摩腹,觉得非常舒服。
“茶沏在里面了!请宽坐。”
两人仍旧回到东屋盘桓。洪钧望着浩瀚大海,忽然想起龚定庵的两句诗,随即念道:“‘为恐檀郎英气尽,故教梳洗对黄河’!”
蔼如也喜欢龚定庵的诗,当然要想一想他念这两句诗的用意。方在沉吟之际,洪钧却又开口了。
“蔼如,你这望海阁实在是好地方!眼界一宽,心胸亦广;可不知道是哪位前生修来的‘檀郎’,能够在这里日夕妆台‘伺眼波’?”
“没出息!”蔼如撇着嘴说:“成天守在女人镜子旁边,能守得出什么来?”
洪钧笑笑不响,然后站起身来“今天是我到烟台以来,不,从离乡背井以来,最高兴的一天!”他说“留着有余不尽之乐吧!我走了。”
听这一说,蔼如顿有凄惶之色;不过一闪即灭,执着洪钧的手,欲语不语,仿佛有很为难的话,不便出口。
洪钧问她,她不肯说,只亲自将他送出门外。洪钧回头望了望,高楼灯火,窗纱人影,心中忽然生出一种滴落凡尘的感觉。
走不多远,忽然听见有娇细声音在喊:“洪三爷,洪三爷!”
洪钧先当是听错了,站住脚细听,并没有错,而且听出是阿翠的声音。
“洪三爷,”阿翠气喘吁吁地说:“明天中午你要来。”
这当然是蔼如特意打发她来关照的,洪钧满口答应:“好,好!”“来吃中饭。”阿翠又说:“婆婆明天一早回来。”
这两件事连在一起,洪钧不知道有何意义?一时也无暇多问,只答一句:“我午前一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