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成化十四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河南为殷商发源之地,自古人杰地灵,至宋太、祖赵匡胤选开封为都后,河南更是成为天下的中心,一时无二,北宋七帝八陵悉数葬于此处。
然而随着宋朝南迁,河南也渐渐失去往日的地位,金人入侵之后,又轮到蒙古铁骑踏平中原,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原百姓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战火。等到本朝太、祖得天下,也已经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
当年太、祖皇帝途经战乱刚刚平定的巩县时,却发现原先威严肃穆的宋帝陵早已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几乎所有地面建筑悉数被毁,荒芜的田地上到处都是残破凌乱的石刻,早已辨认不清原来的面目,而其中北宋高宗,孝宗,徽钦二帝等陵寝更是在前元朝廷的默许下被大肆挖掘破坏,触目所及,遍地疮痍,惨不忍睹。
据说当时北宋几位皇帝甚至连骸骨都被挖出来烧掉,更有无数宝物被进献给元帝忽必烈,被用来装饰寺庙。
有感于此,太、祖皇帝下令将那些已经被掘开盗洞的帝陵重新填上,加以修葺,禁止百姓樵采,又命当地官府安排民户进行看守,并酌情减免那些守陵百姓的赋税,这才遏制住了盗挖的风气。
然而这已经是大明开国时的旧事了,帝陵毕竟就摆在那里,总会有宵小之徒为了一夜暴富铤而走险,连不知道具体方位在何处的秦皇陵都有人去打主意,更何况是方位明确的宋帝陵。
而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北宋帝陵与前朝略有不同。
唐以前,许多帝陵不立碑,以深埋的方式,将陵寝安在地下,最典型的就是秦皇陵。
在汉代之后,墓葬逐渐流行“因山为陵,凿山为藏”,这种方式在唐代正式形成制度,唐代皇帝基本都是在山陵凿出自己的墓室,将陵墓藏于深山之中,一来显得有气魄,二来也可以尽量减少盗墓者的光临。当然人的办法是无穷尽的,后面一个作用基本是作废了。
到了北宋这里,出于当时堪舆风水上的考虑,帝陵没有像唐代帝陵那样凿进深山,而是选在了嵩山对面的丘陵上,北靠着洛水,再往前不远就是黄河。
加上宋朝南迁之前的七位皇帝的帝陵皆在这里,彼此相隔不远,对心怀歹意的人来说,盗起来还挺方便的呢。
所以即使附近有民户看守,但宋帝陵的盗墓事件依旧零星发生。
除了元代,历代得了天下的朝廷都比较注意保护前朝皇帝的陵寝,本朝也不例外。朝廷明令禁止盗陵之事,不过屡禁不止,以往也没有形成什么规模,是以当地官府发现之后把人抓起来也就是了,并没有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就在最近,就在北宋帝陵所在的巩县,发生了一桩十分古怪而且骇人听闻的事情。
据说从一年前起,每到深夜时分,附近百姓总会听到从永厚陵和永昭陵那里传来奇怪的声响,他们一开始还以为是风声,结果细听之下又发现好像是哭声。
永厚陵是宋英宗赵曙的陵寝,永昭陵是宋仁宗赵祯的陵寝。
赵曙是赵祯的继位者,但却不是赵祯的亲生儿子,因为当时赵祯的亲生儿子都死光了,只好从宗室里过继了赵曙。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问题是,三更半夜的,帝陵那里怎么会有哭声?
宋朝皇帝们都死了多少年了,早就没有孝子贤孙了,就算有,又怎么会选择半夜跑去那里哭灵呢?
这可真是奇了怪了。
附近村子的百姓本来就还负有兼职守陵之责,于是在连续好几晚都听见哭声之后,就有几个村民前往永厚陵查看。
结果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村长这才意识到不妥,一边发动村民前往寻找失踪的人,一边上报巩县官府,官府那边派了人下来,也找了一圈,都没找见失踪的人,帝陵就建在洛河边上,官府猜测这些人可能是在夜里走的时候,不小心掉进河里去了。
有了定论,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哭声没有再响起过,村子仿佛又恢复了宁静,除了那几家死了亲人的村民,大家都已经逐渐淡忘了此事。
但就在半年前,那个瘆人的哭声又出现了,而且比以往更加大声,隐隐还伴有雷鸣之声,村长不敢大意,连忙又上报官府,巩县县令因为上回的事情,觉得那村长是在小题大做,很不以为然,但因为有帝陵在,还是让县上的捕快带了几个人,去村子查看情况。
这一查就在永厚陵与永昭陵附近发现两三个盗洞,似乎之前又有盗墓贼看上了这两位皇帝的陵寝,前来光顾过。
事关帝陵被盗,巩县县令不敢大意,就命几名捕快连同村子里年轻力壮的六个村民一起在帝陵附近蹲守,希望抓住那伙盗墓贼。
村长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身为一村之长,责无旁贷,也在其中之列。
第一天过去,帝陵附近静悄悄的,月光如水,旁边就是洛河流淌而过的声音,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一切都很平静。
第二天过去,同样如此。
第三天,出事了。
三名捕快,六个村民,加上村长,去的时候是十个人。
但最后只回来了两个。
一个是捕快,一个是村长。
一个疯了,一个傻了。
疯的是捕快,他与村长一前一后,从帝陵附近跑回来,神智混乱,见谁打谁,更别说清醒明白地说句话了,村长则一脸惊恐,浑身鲜血,差不多就快可以去跟捕快作伴了。
经过大夫的诊断,那捕快是惊吓过度得了失心疯,估计一辈子也就是这样,治不好了,村长虽然年迈力衰,但毕竟经历的事情多,所以反而比年轻人要耐得住一些,休养一段时间,精神也就慢慢地恢复了。
但只要一提起那天晚上的事情,村长就缄默再三,不肯多说,直到巩县县令亲自过来问话,他才翻来覆去地念叨着“见鬼了”“有怪物”之类的话,问多了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县令没有办法,又觉得此事大有蹊跷,不得不层层上报,直到京城。
“见鬼?怪物?”
小院内,唐泛琢磨着这两个字,问道:“是不是盗墓贼在装神弄鬼?”
隋州摇头:“我也是刚接到此案,上面单凭那县令的一面之词,很难作准,还得亲自去看过方能见分晓。此事身处河南辖内,估计也会由内阁下发刑部调查,到时候说不定还要落在河南清吏司头上。”
唐泛苦笑:“这看来几乎是必然的了。”
他又伸了个懒腰:“也好,反正我这人就是天生贱骨头,闲不下来的,镇日坐在衙门里也坐累了,若有机会,倒宁愿下去走一走!”
隋州沉吟道:“我也打算亲自去一趟。”
唐泛受宠若惊道:“莫不是隋镇抚使想与我并肩作战?那可真是下官的莫大荣幸了啊!”
隋州如今虽然只是千户实职,实际上却已经是整个北镇抚司的老大,再往上就是袁彬了,官场上称呼,大家都是习惯往高里喊,是以早就“隋镇抚使”“隋镇抚使”地喊开了。
当然,话到了唐泛嘴里,怎么都带了点调侃的意味。
隋州往椅背上一靠,接过阿冬递来的荞麦茶,悠悠道:“并肩作战倒未必,既然是镇抚使,自然是要镇抚四方的,你这五品小官,到时候也须得听我指挥了。”
这话当然也是开玩笑的意味更多一些。
唐泛闻言哈哈一笑:“那我可要与你争一争了,你现在是五品武职,我是五品文职,咱们大明自正统之后,向来都是文指挥武的,按照五品文官可以指挥四品武将的原则,就是你们袁老大来了,只怕也得听我指挥啊,要不我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去了能干嘛呢,总不能亲自上阵去抓蟊贼罢?”
他又朝阿冬挤挤眼:“你说对罢,妹子?”
阿冬点头:“对。”
唐泛翘起二郎腿,朝隋州得意道:“有妹子就是好啊,瞧我家阿冬多贴心!”
阿冬:“我是说隋大哥说得对。”
唐泛很不满:“你怎么胳膊往外拐呐!”
阿冬咯咯笑:“当然要往外拐了,大哥你现在的钱可全在隋大哥手上呢,要是没了他,咱们两个不都要去喝西北风了!”
唐泛忍不住反驳道:“什么全部!我只是给了他一半,每个月不还好给你买菜的钱么!”
隋州:“那你说说你现在手头有多少钱?”
见两人四双眼睛齐齐看他,唐泛大言不惭:“男人的私房钱是秘密,不能随便问的!”
阿冬又问隋州:“隋大哥,那你现在有多少钱?”
隋州可没有说“不能随便问”,很坦然地道:“去年帮他存了三十两,连之前交给我的三百五十两,一共三百八十两,我之前也有一些积蓄,合计一千四百两左右。”
阿冬连连惊叹:“隋大哥你好有钱!”
唐泛忍不住抗议:“我房里还有一幅王希孟的画,比他的一千四百两值钱多了!”
阿冬一眼道破天机:“那明明是爹娘留给你的!”
唐泛打了个哈哈:“今天天气可真好啊,那道水晶肴肉寂寞已久,正等着我们大快朵颐,谈钱多俗啊,满嘴铜臭味!”
阿冬捂着嘴笑:“明明把润笔费偷偷藏在枕头下面没有上交,我还以为你能藏多久呢,结果一转眼又买了一堆闲书!”
唐泛老脸挂不住:“什么叫没用的闲书,那可是《春秋左传正义》,有钱都买不到的宋版书,我淘了好久才淘来的!”
阿冬眨眼:“明明还有一本《春潮记》。”
隋州皱眉:“怎么名字听着有点怪?”
唐泛有点心虚:“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妖怪志异,别往歪处想了!”
他不说还好,越描反倒有点越黑。
隋州:“回头拿来给我看一下。”
阿冬朝唐泛扮了个鬼脸:“我也要看!”
唐大人痛心疾首:“上回你拿了我那份《战国志》的稿子还没还我呢!”
唐大人虽然业余有点时间也会写写闲书以作消遣,也可顺便弄点润笔费,但要说他写的都是风月话本,确实也冤枉了他,像《战国志》,便是他以东周战国时代为背... -->>
河南为殷商发源之地,自古人杰地灵,至宋太、祖赵匡胤选开封为都后,河南更是成为天下的中心,一时无二,北宋七帝八陵悉数葬于此处。
然而随着宋朝南迁,河南也渐渐失去往日的地位,金人入侵之后,又轮到蒙古铁骑踏平中原,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原百姓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战火。等到本朝太、祖得天下,也已经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
当年太、祖皇帝途经战乱刚刚平定的巩县时,却发现原先威严肃穆的宋帝陵早已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几乎所有地面建筑悉数被毁,荒芜的田地上到处都是残破凌乱的石刻,早已辨认不清原来的面目,而其中北宋高宗,孝宗,徽钦二帝等陵寝更是在前元朝廷的默许下被大肆挖掘破坏,触目所及,遍地疮痍,惨不忍睹。
据说当时北宋几位皇帝甚至连骸骨都被挖出来烧掉,更有无数宝物被进献给元帝忽必烈,被用来装饰寺庙。
有感于此,太、祖皇帝下令将那些已经被掘开盗洞的帝陵重新填上,加以修葺,禁止百姓樵采,又命当地官府安排民户进行看守,并酌情减免那些守陵百姓的赋税,这才遏制住了盗挖的风气。
然而这已经是大明开国时的旧事了,帝陵毕竟就摆在那里,总会有宵小之徒为了一夜暴富铤而走险,连不知道具体方位在何处的秦皇陵都有人去打主意,更何况是方位明确的宋帝陵。
而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北宋帝陵与前朝略有不同。
唐以前,许多帝陵不立碑,以深埋的方式,将陵寝安在地下,最典型的就是秦皇陵。
在汉代之后,墓葬逐渐流行“因山为陵,凿山为藏”,这种方式在唐代正式形成制度,唐代皇帝基本都是在山陵凿出自己的墓室,将陵墓藏于深山之中,一来显得有气魄,二来也可以尽量减少盗墓者的光临。当然人的办法是无穷尽的,后面一个作用基本是作废了。
到了北宋这里,出于当时堪舆风水上的考虑,帝陵没有像唐代帝陵那样凿进深山,而是选在了嵩山对面的丘陵上,北靠着洛水,再往前不远就是黄河。
加上宋朝南迁之前的七位皇帝的帝陵皆在这里,彼此相隔不远,对心怀歹意的人来说,盗起来还挺方便的呢。
所以即使附近有民户看守,但宋帝陵的盗墓事件依旧零星发生。
除了元代,历代得了天下的朝廷都比较注意保护前朝皇帝的陵寝,本朝也不例外。朝廷明令禁止盗陵之事,不过屡禁不止,以往也没有形成什么规模,是以当地官府发现之后把人抓起来也就是了,并没有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就在最近,就在北宋帝陵所在的巩县,发生了一桩十分古怪而且骇人听闻的事情。
据说从一年前起,每到深夜时分,附近百姓总会听到从永厚陵和永昭陵那里传来奇怪的声响,他们一开始还以为是风声,结果细听之下又发现好像是哭声。
永厚陵是宋英宗赵曙的陵寝,永昭陵是宋仁宗赵祯的陵寝。
赵曙是赵祯的继位者,但却不是赵祯的亲生儿子,因为当时赵祯的亲生儿子都死光了,只好从宗室里过继了赵曙。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问题是,三更半夜的,帝陵那里怎么会有哭声?
宋朝皇帝们都死了多少年了,早就没有孝子贤孙了,就算有,又怎么会选择半夜跑去那里哭灵呢?
这可真是奇了怪了。
附近村子的百姓本来就还负有兼职守陵之责,于是在连续好几晚都听见哭声之后,就有几个村民前往永厚陵查看。
结果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村长这才意识到不妥,一边发动村民前往寻找失踪的人,一边上报巩县官府,官府那边派了人下来,也找了一圈,都没找见失踪的人,帝陵就建在洛河边上,官府猜测这些人可能是在夜里走的时候,不小心掉进河里去了。
有了定论,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哭声没有再响起过,村子仿佛又恢复了宁静,除了那几家死了亲人的村民,大家都已经逐渐淡忘了此事。
但就在半年前,那个瘆人的哭声又出现了,而且比以往更加大声,隐隐还伴有雷鸣之声,村长不敢大意,连忙又上报官府,巩县县令因为上回的事情,觉得那村长是在小题大做,很不以为然,但因为有帝陵在,还是让县上的捕快带了几个人,去村子查看情况。
这一查就在永厚陵与永昭陵附近发现两三个盗洞,似乎之前又有盗墓贼看上了这两位皇帝的陵寝,前来光顾过。
事关帝陵被盗,巩县县令不敢大意,就命几名捕快连同村子里年轻力壮的六个村民一起在帝陵附近蹲守,希望抓住那伙盗墓贼。
村长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身为一村之长,责无旁贷,也在其中之列。
第一天过去,帝陵附近静悄悄的,月光如水,旁边就是洛河流淌而过的声音,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一切都很平静。
第二天过去,同样如此。
第三天,出事了。
三名捕快,六个村民,加上村长,去的时候是十个人。
但最后只回来了两个。
一个是捕快,一个是村长。
一个疯了,一个傻了。
疯的是捕快,他与村长一前一后,从帝陵附近跑回来,神智混乱,见谁打谁,更别说清醒明白地说句话了,村长则一脸惊恐,浑身鲜血,差不多就快可以去跟捕快作伴了。
经过大夫的诊断,那捕快是惊吓过度得了失心疯,估计一辈子也就是这样,治不好了,村长虽然年迈力衰,但毕竟经历的事情多,所以反而比年轻人要耐得住一些,休养一段时间,精神也就慢慢地恢复了。
但只要一提起那天晚上的事情,村长就缄默再三,不肯多说,直到巩县县令亲自过来问话,他才翻来覆去地念叨着“见鬼了”“有怪物”之类的话,问多了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县令没有办法,又觉得此事大有蹊跷,不得不层层上报,直到京城。
“见鬼?怪物?”
小院内,唐泛琢磨着这两个字,问道:“是不是盗墓贼在装神弄鬼?”
隋州摇头:“我也是刚接到此案,上面单凭那县令的一面之词,很难作准,还得亲自去看过方能见分晓。此事身处河南辖内,估计也会由内阁下发刑部调查,到时候说不定还要落在河南清吏司头上。”
唐泛苦笑:“这看来几乎是必然的了。”
他又伸了个懒腰:“也好,反正我这人就是天生贱骨头,闲不下来的,镇日坐在衙门里也坐累了,若有机会,倒宁愿下去走一走!”
隋州沉吟道:“我也打算亲自去一趟。”
唐泛受宠若惊道:“莫不是隋镇抚使想与我并肩作战?那可真是下官的莫大荣幸了啊!”
隋州如今虽然只是千户实职,实际上却已经是整个北镇抚司的老大,再往上就是袁彬了,官场上称呼,大家都是习惯往高里喊,是以早就“隋镇抚使”“隋镇抚使”地喊开了。
当然,话到了唐泛嘴里,怎么都带了点调侃的意味。
隋州往椅背上一靠,接过阿冬递来的荞麦茶,悠悠道:“并肩作战倒未必,既然是镇抚使,自然是要镇抚四方的,你这五品小官,到时候也须得听我指挥了。”
这话当然也是开玩笑的意味更多一些。
唐泛闻言哈哈一笑:“那我可要与你争一争了,你现在是五品武职,我是五品文职,咱们大明自正统之后,向来都是文指挥武的,按照五品文官可以指挥四品武将的原则,就是你们袁老大来了,只怕也得听我指挥啊,要不我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去了能干嘛呢,总不能亲自上阵去抓蟊贼罢?”
他又朝阿冬挤挤眼:“你说对罢,妹子?”
阿冬点头:“对。”
唐泛翘起二郎腿,朝隋州得意道:“有妹子就是好啊,瞧我家阿冬多贴心!”
阿冬:“我是说隋大哥说得对。”
唐泛很不满:“你怎么胳膊往外拐呐!”
阿冬咯咯笑:“当然要往外拐了,大哥你现在的钱可全在隋大哥手上呢,要是没了他,咱们两个不都要去喝西北风了!”
唐泛忍不住反驳道:“什么全部!我只是给了他一半,每个月不还好给你买菜的钱么!”
隋州:“那你说说你现在手头有多少钱?”
见两人四双眼睛齐齐看他,唐泛大言不惭:“男人的私房钱是秘密,不能随便问的!”
阿冬又问隋州:“隋大哥,那你现在有多少钱?”
隋州可没有说“不能随便问”,很坦然地道:“去年帮他存了三十两,连之前交给我的三百五十两,一共三百八十两,我之前也有一些积蓄,合计一千四百两左右。”
阿冬连连惊叹:“隋大哥你好有钱!”
唐泛忍不住抗议:“我房里还有一幅王希孟的画,比他的一千四百两值钱多了!”
阿冬一眼道破天机:“那明明是爹娘留给你的!”
唐泛打了个哈哈:“今天天气可真好啊,那道水晶肴肉寂寞已久,正等着我们大快朵颐,谈钱多俗啊,满嘴铜臭味!”
阿冬捂着嘴笑:“明明把润笔费偷偷藏在枕头下面没有上交,我还以为你能藏多久呢,结果一转眼又买了一堆闲书!”
唐泛老脸挂不住:“什么叫没用的闲书,那可是《春秋左传正义》,有钱都买不到的宋版书,我淘了好久才淘来的!”
阿冬眨眼:“明明还有一本《春潮记》。”
隋州皱眉:“怎么名字听着有点怪?”
唐泛有点心虚:“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妖怪志异,别往歪处想了!”
他不说还好,越描反倒有点越黑。
隋州:“回头拿来给我看一下。”
阿冬朝唐泛扮了个鬼脸:“我也要看!”
唐大人痛心疾首:“上回你拿了我那份《战国志》的稿子还没还我呢!”
唐大人虽然业余有点时间也会写写闲书以作消遣,也可顺便弄点润笔费,但要说他写的都是风月话本,确实也冤枉了他,像《战国志》,便是他以东周战国时代为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