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十回建缓冲苏军忙西进
固后方芬兰起战端
纳粹德国大举进攻波兰后,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所划分的势力范围,苏联为了防止纳粹德国乘势东进,防止战火东延。199年9月17日,正当德军攻占大半波兰,合围华沙,并限令华沙当局在1小时内投降之时,苏联政府向波兰驻苏大使递交了一份声明。
声明指出:“波兰政府已经崩溃且已无生命迹象,这说明,实际上波兰国家和政府已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之间缔结的条约已归于无效。”
“波兰已经成为可能对苏联造成威胁的种种偶然和意外事件的方便场所。苏联政府迄今为止一直是保持中立的,但它不能再以中立的态度来对待这种局势了。”
“苏联政府对居住在波兰境内的同胞-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的命运不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同胞被抛弃,任人摆布而毫无保障。鉴于这种局势,苏联政府命令红军总司令部所属部队越过国界,去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居民的生命财产,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同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以同样内容发表了广播演说。
凌晨,百万苏军越过苏波边境向波兰东部进军,不仅进驻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而且越过寇松线。苏联所占领的波兰地区面积为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人。
紧接着,9月8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边界条约,确定了两国瓜分波兰后的“最后国界”。10月,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政权,并分别并入苏联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为了防止战火东延,从199年9月到1940年8月,苏联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方战线”。苏军出兵波兰占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加速了波兰的灭亡。苏联为了本身利益,恃强凌弱并吞邻国领土,并获得纳粹德国的支持,从而增加了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疑虑和反感。
当然,苏联推行东方政策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此时苏联四面受敌,面临强敌压境的危险局势。希特勒原来打算不仅要占领波兰,而且要往东南插到巴尔干,还可能往东北插向波罗的海各国,尽可能深入,把利沃夫作为纳粹乌克兰的首府。
德国人的战略表明了这一点,在粉碎了波兰前线后,德国人并没有停下来收拾波兰战场,而是横扫波兰向前进军,朝东南到利沃夫,朝东北到维尔纳。
罗马尼亚的“铁卫队”,曾计划举行广泛的暴动,以迎接德国军队的到来。然而一看到河对岸是苏联军队而非德国军队时,暴动就消沉下去了。
从这时起,苏联利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所给予的喘息机会,不仅准备防御,而且也通过战争以外的一切措施,来阻挡德国渗入东欧各国。
斯大林的头一个措施,是通过缔结一些同盟的办法,沿着苏联的西部边境,建立一条很宽的缓冲地带。在把0年前波兰违背国际联盟旨意,夺去的立陶宛故都维尔纳交还给立陶宛,从而打下了友好往来的基础。紧接着,莫斯科邀请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派遣它们的外交部长,到莫斯科去讨论缔结一项同盟的问题。
到199年10月10日,离苏联人把军队开进波兰不到一个月,苏联已经同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结成了军事同盟。而这三个国家,过去曾经是敌军入侵的大道。原来也曾是彼得大帝建造的一系列强固的海军基地,就这样归于苏联的控制之下。虽然大多数美国报纸谴责苏联的这种行动,但是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抓住了问题的所在,他说:“一天比一天更加清楚,苏联正在建立一片从波罗的海一直伸展到黑海的巨大防御地区。”
随之而来的是,苏联戏剧性地把50万日耳曼人,从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驱逐出境。波罗的海日耳曼人是波罗的海国家中的上层,其中一些人,几世纪来一直都是食采邑的贵族。在俄国革命时,就是这些人,把德国军队引进来推翻当地的红色政权的。驱逐了他们,也就驱逐了对苏联最危险的第五纵队。
希特勒看到,苏联作为一个中立国,乃是他走向世界霸权的直接障碍。在互不侵犯条约存在的个月时间里,苏联三次阻止了纳粹的前进。苏军进军波兰把希特勒的东进阻滞了一年;苏军进军比萨拉亚,牵制了希特勒对英国的入侵;莫斯科在巴尔干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强权政治,把希特勒拖住在达达尼尔海峡。
正如丘吉尔9月5日,在致英国战时内阁一文所说:俄国以波兰敌人的地位所占领的界线和阵地,正是它当初作为一个可靠和被猜忌的朋友可能占领的那些地方。事实上的差别,并没有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大。俄国人动员了极大的军队,而且已经显示出他们自己能够从他们战前的阵地迅速地向远方推进。他们现在已和德国在边界相对峙,而德国想要不防守这个东部战线,是绝不可能的。它必须留驻一支庞大的德国军队加以防守。据我了解,甘末林将军估计这支军队至少有0个师,但可能有5个师,甚至更多。因此,一个东部战线是可能存在着的。
丘吉尔认为,很可能,一个对俄国、英国和法国都有共同利益的东南战线,也会建立起来。这只北极熊的左掌,已经堵住了由波兰到罗马尼亚的通道。俄国对于巴尔干国家的南斯拉夫民族,有着传统的利害关系。德国人到达黑海地区,将成为对于俄国一个极大的威胁,而对土耳其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因此,除了可能的东部战线外,一个可能的东南战线也会建立。它将形成一个新月形,由里加湾直到亚得里亚海之滨。
斯大林没有浪费时间,9月4日,爱沙尼亚外交部长奉召访问莫斯科,4天后,他的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一个互助条约,条约给予苏联在爱沙尼亚境内重要基地驻防的权利。10月1日,苏联红军和空军就去驻守了。对拉脱维亚也采取了同样的步骤,而苏联的驻军也在立陶宛出现了。这样,通往列宁格勒的南路以及半个芬兰湾,已由苏联的武装部队很快加以阻断,以防止德国可能的入侵。
10月初,芬兰政治家、曾经签订191年苏芬和约的帕西基维到莫斯科。苏联的要求很广,在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兰边界线,必须后移相当距离,使列宁格勒脱离敌方炮火的威胁。苏联的要求包括:芬兰割让芬兰湾内若干岛屿;将雷由锡半岛,连同芬兰北极海内唯一的不冻港比特萨摩,一并租借给苏联;最重要的是,将位于芬兰湾入口处的汉戈港,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及空军基地。
芬兰人对以上要求,除最后一条外,都准备让步。在他们看来,如果芬兰湾的要害地点被俄国掌握后,芬兰在战略上的安全和国家安全就荡然无存。谈判在11月1日宣告破裂,芬兰政府开始动员,并加强他们在卡累利阿边境的军队。
11月8日,莫洛托夫宣布《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作废。两天以后,苏联军队就沿着长达千英里的芬兰边境,从八处进攻。同日早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受到苏联空军的轰炸。
苏军进攻的主力,最先集中在卡累利阿地峡芬兰边境防御工事。这是一个设防地带,从南至北纵深达0英里,穿过积雪甚厚的森林区。它被称为曼纳海姆防线,曼纳海姆是芬兰总司令,同时也是1917年使芬兰免于被布尔什维克党征服的重要人物。
苏联以其强大的军力,无缘无故进攻邻国,在英国、法国、尤其是在美国激起了人们的愤慨。但不久,人们又感到惊讶和如释重负。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最初几个星期的战... -->>
第三十回建缓冲苏军忙西进
固后方芬兰起战端
纳粹德国大举进攻波兰后,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所划分的势力范围,苏联为了防止纳粹德国乘势东进,防止战火东延。199年9月17日,正当德军攻占大半波兰,合围华沙,并限令华沙当局在1小时内投降之时,苏联政府向波兰驻苏大使递交了一份声明。
声明指出:“波兰政府已经崩溃且已无生命迹象,这说明,实际上波兰国家和政府已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之间缔结的条约已归于无效。”
“波兰已经成为可能对苏联造成威胁的种种偶然和意外事件的方便场所。苏联政府迄今为止一直是保持中立的,但它不能再以中立的态度来对待这种局势了。”
“苏联政府对居住在波兰境内的同胞-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的命运不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同胞被抛弃,任人摆布而毫无保障。鉴于这种局势,苏联政府命令红军总司令部所属部队越过国界,去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居民的生命财产,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同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以同样内容发表了广播演说。
凌晨,百万苏军越过苏波边境向波兰东部进军,不仅进驻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而且越过寇松线。苏联所占领的波兰地区面积为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人。
紧接着,9月8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边界条约,确定了两国瓜分波兰后的“最后国界”。10月,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政权,并分别并入苏联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为了防止战火东延,从199年9月到1940年8月,苏联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方战线”。苏军出兵波兰占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加速了波兰的灭亡。苏联为了本身利益,恃强凌弱并吞邻国领土,并获得纳粹德国的支持,从而增加了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疑虑和反感。
当然,苏联推行东方政策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此时苏联四面受敌,面临强敌压境的危险局势。希特勒原来打算不仅要占领波兰,而且要往东南插到巴尔干,还可能往东北插向波罗的海各国,尽可能深入,把利沃夫作为纳粹乌克兰的首府。
德国人的战略表明了这一点,在粉碎了波兰前线后,德国人并没有停下来收拾波兰战场,而是横扫波兰向前进军,朝东南到利沃夫,朝东北到维尔纳。
罗马尼亚的“铁卫队”,曾计划举行广泛的暴动,以迎接德国军队的到来。然而一看到河对岸是苏联军队而非德国军队时,暴动就消沉下去了。
从这时起,苏联利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所给予的喘息机会,不仅准备防御,而且也通过战争以外的一切措施,来阻挡德国渗入东欧各国。
斯大林的头一个措施,是通过缔结一些同盟的办法,沿着苏联的西部边境,建立一条很宽的缓冲地带。在把0年前波兰违背国际联盟旨意,夺去的立陶宛故都维尔纳交还给立陶宛,从而打下了友好往来的基础。紧接着,莫斯科邀请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派遣它们的外交部长,到莫斯科去讨论缔结一项同盟的问题。
到199年10月10日,离苏联人把军队开进波兰不到一个月,苏联已经同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结成了军事同盟。而这三个国家,过去曾经是敌军入侵的大道。原来也曾是彼得大帝建造的一系列强固的海军基地,就这样归于苏联的控制之下。虽然大多数美国报纸谴责苏联的这种行动,但是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抓住了问题的所在,他说:“一天比一天更加清楚,苏联正在建立一片从波罗的海一直伸展到黑海的巨大防御地区。”
随之而来的是,苏联戏剧性地把50万日耳曼人,从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驱逐出境。波罗的海日耳曼人是波罗的海国家中的上层,其中一些人,几世纪来一直都是食采邑的贵族。在俄国革命时,就是这些人,把德国军队引进来推翻当地的红色政权的。驱逐了他们,也就驱逐了对苏联最危险的第五纵队。
希特勒看到,苏联作为一个中立国,乃是他走向世界霸权的直接障碍。在互不侵犯条约存在的个月时间里,苏联三次阻止了纳粹的前进。苏军进军波兰把希特勒的东进阻滞了一年;苏军进军比萨拉亚,牵制了希特勒对英国的入侵;莫斯科在巴尔干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强权政治,把希特勒拖住在达达尼尔海峡。
正如丘吉尔9月5日,在致英国战时内阁一文所说:俄国以波兰敌人的地位所占领的界线和阵地,正是它当初作为一个可靠和被猜忌的朋友可能占领的那些地方。事实上的差别,并没有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大。俄国人动员了极大的军队,而且已经显示出他们自己能够从他们战前的阵地迅速地向远方推进。他们现在已和德国在边界相对峙,而德国想要不防守这个东部战线,是绝不可能的。它必须留驻一支庞大的德国军队加以防守。据我了解,甘末林将军估计这支军队至少有0个师,但可能有5个师,甚至更多。因此,一个东部战线是可能存在着的。
丘吉尔认为,很可能,一个对俄国、英国和法国都有共同利益的东南战线,也会建立起来。这只北极熊的左掌,已经堵住了由波兰到罗马尼亚的通道。俄国对于巴尔干国家的南斯拉夫民族,有着传统的利害关系。德国人到达黑海地区,将成为对于俄国一个极大的威胁,而对土耳其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因此,除了可能的东部战线外,一个可能的东南战线也会建立。它将形成一个新月形,由里加湾直到亚得里亚海之滨。
斯大林没有浪费时间,9月4日,爱沙尼亚外交部长奉召访问莫斯科,4天后,他的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一个互助条约,条约给予苏联在爱沙尼亚境内重要基地驻防的权利。10月1日,苏联红军和空军就去驻守了。对拉脱维亚也采取了同样的步骤,而苏联的驻军也在立陶宛出现了。这样,通往列宁格勒的南路以及半个芬兰湾,已由苏联的武装部队很快加以阻断,以防止德国可能的入侵。
10月初,芬兰政治家、曾经签订191年苏芬和约的帕西基维到莫斯科。苏联的要求很广,在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兰边界线,必须后移相当距离,使列宁格勒脱离敌方炮火的威胁。苏联的要求包括:芬兰割让芬兰湾内若干岛屿;将雷由锡半岛,连同芬兰北极海内唯一的不冻港比特萨摩,一并租借给苏联;最重要的是,将位于芬兰湾入口处的汉戈港,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及空军基地。
芬兰人对以上要求,除最后一条外,都准备让步。在他们看来,如果芬兰湾的要害地点被俄国掌握后,芬兰在战略上的安全和国家安全就荡然无存。谈判在11月1日宣告破裂,芬兰政府开始动员,并加强他们在卡累利阿边境的军队。
11月8日,莫洛托夫宣布《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作废。两天以后,苏联军队就沿着长达千英里的芬兰边境,从八处进攻。同日早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受到苏联空军的轰炸。
苏军进攻的主力,最先集中在卡累利阿地峡芬兰边境防御工事。这是一个设防地带,从南至北纵深达0英里,穿过积雪甚厚的森林区。它被称为曼纳海姆防线,曼纳海姆是芬兰总司令,同时也是1917年使芬兰免于被布尔什维克党征服的重要人物。
苏联以其强大的军力,无缘无故进攻邻国,在英国、法国、尤其是在美国激起了人们的愤慨。但不久,人们又感到惊讶和如释重负。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最初几个星期的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